对凡勃伦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观点的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凡勃伦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观点的述评

摘要:美国制度学派是19世纪末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的产物,凡勃伦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凡勃伦强调从社会心理角度去分析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演进,他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观点及对资本主义的改良方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制度学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机器操作企业经营

凡勃伦是美国制度学派的奠基者。他博览群书,对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生物学、自然史、考古学等均有涉猎。制度学派的特征主要并不表现在理论方面,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于其他学派的特征在于:对于“制度趋势”的研究,即以“历史起源方法”去研究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制度从古以来的各种形态,说明这些制度的作用和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了解当前的社会经济及其发展趋势。美国制度学派认为,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研究制度、特别是与经济有关的制度的起源、发展过程,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同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应是叙述性的“历史起源方法”。对于经济学的性质,他们认为是进化的科学。经济学是历史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教条的和非历史的,是进化的,而不是凝固的。凡勃伦强调从社会心理角度去分析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演进。

在凡勃伦看来,“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而生活方式所由构成的是,在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通行的制度的综合,因此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可以概括地把它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或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制度由思想习惯形成,思想习惯又从人类本能产生。他认为私有财产、价格、市场、货币、竞争、企业、政治机构、法律、牟利行为等都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都是“制度”。这样,在其“经济制度”中不仅包含经济事物,而也包含某些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他指出,“社会习惯”是逐渐形成的,从而“制度”本身也就有一个历史进化过程,有其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现代一切制度都是从远古时代它们的“历史胚胎”中产生、发展、不断演进为现在的各种形态的,因此要了解现存各种制度就必须系统考察以往各种制度的历史演化进程。他还指出,制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会受到各种阻碍。在社会经济历史发展中,旧的制度会同新的环境(人口、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发生矛盾,逐渐变成阻碍经济发展的保守因素和惰性力量。凡勃伦强调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包含着新与旧的矛盾,这是正确的。

凡勃伦认为,人有两种经济本能:一是工艺制作和改进工艺技术的本能,这种本能将导致人类的物质福利及其生物学进化;二是渴求获得利益和成功的本能。与这两种本能相适应,经济制度相应也有两类:一是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生产技术制度,二是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私有财产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这两种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这两种制度就表现为“机器操作”与“企业经营”二者的对立和矛盾。“机器操作”表示大机器生产在现代生产过程中已起决定性作用,它使现代工业成为一个复杂而又统一的整体,具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和相互联系,可以无限地扩大商品生产。“企业经营”表示资本家通过投资而参与的种种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利润。“企业经营”和“机器操作”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私有财产制度”

和“生产技术制度”的具体形式,是历史上逐渐发展进化来的。这两种制度归根到底,不过是“社会习惯”和“人类本能”的体现。“机器操作”制度,基于工程技术人员的勤勉、守纪律、实事求是的习惯,是工艺“制作本能”的反映,而“企业经营”制度则基于人类私有权观念的获取本能和习惯。

在凡勃伦看来,“机器操作”与“企业经营”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目的和方式不同。前者追求的是生产效率及产品的适用性,要求经济活动的各方面保持高度的联系以及连续性和规律性,要求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但是对“机器操作”的支配权和管理权又不在有关的科技人员手中,而是在代表“企业经营”的资本家手里。“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利润,它迫使“机器操作”服从该目的。这样,“企业经营”就把经济活动变成了纯粹的金钱交易,并且在买卖的差价中获取利润。于是,二者就产生了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为“企业经营”全部活动出发点和归宿的利润就与“机器操作”的要求格格不入,由“企业经营”引起的激烈竞争和垄断,把这种矛盾推向了发展。

凡勃伦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一些矛盾,包含着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正确地指出追求利润的动机与大机器生产的要求相抵触的一面,触及了构成资本主义制度的两个方面:生产力(生产技术制度)与生产关系(私有财产制度),并且指出了后者的主导作用,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但他的分析是较为表面和片面的,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归结为经营(交易)方式与生产方式的矛盾,工业同商业的矛盾,而这一观点明显是错误的,实际上是以经济运行中生产与流通的矛盾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而就生产与流通的矛盾来说,凡勃伦也只看到它们之间的矛盾,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生产与流通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生产决定流通,生产起主导作用,经济运行中生产什么产品,决定了流通中有什么样的产品,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流通,但流通也对生产有反作用,流通渠道的设置、流通市场的发展等都会对生产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此可见,生产与流通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凡勃伦非但没有完全看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把片面地把它们之间的矛盾当作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来对待。此外,对于生产力(生产技术制度)与生产关系(私有财产制度)的关系,虽然凡勃伦看到了生产关系(私有财产制度)的主导作用,却也没有看到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相对于生关系显得活跃和容易变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时,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不适应时,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凡勃伦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观点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不完全、比较片面,是与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联系的,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但并未发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真正所在。

对于凡勃伦认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他提出了解决方案。凡勃伦认为,工程师构成的技术社会也许必然会导致社会革命和为公共产品而运作的产业。他指出,这种技术社会反对所有权、金融、破坏机器、信用、非劳动收入,因为它们对技术的效率和进步形成了干扰。对于资本和劳动的效率来说,工程师是社会大多数的最好代表。他们并不会成为那种靠损害社会来寻求为自己牟利的人。结果是,在他们之间会形成一种有效率的让步和谅解。由于产业制度成为一种博弈双方都进行干预的产物,所以,博弈的双方都在利用机会和技巧。双方都能利用博弈的机会和技巧,但是,社会的物质福利在很大程度上,在具体点说就是工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