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的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议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 关键词 】习语 文化 差 异 习语 翻 译
[ 中图分类号]H 5 【 19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5 4 (0 0 7 16 1 9 59 2 {)0 ~0 —0 0 1
在 中英悠 久 的历史 、文化 宝库 中 ,拥 有 大量 的习语 。 习语是一种语 言在发展进程 中,经过 长期的社会实践所形成 的独 特、固定的短语或短句 。就广义而言 ,它包括 成语、谚 语、俚语、俗语 、格言和歇后语等 。习语 短小精悍 ,寓意深 刻,具有浓厚的 民族和地方色彩 ,蕴涵着 诸多文化信息 ,是 语言 中最富有 民族文化特色 的部 分。但由于中英不同的文化 背景 ,习语的表达含义和形式有相像之 处,也有貌合神离的
浅议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张岩 ( 北华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 院 吉林 吉林 12 1 ) 3 0 3
[ 摘要】习语是 民族语 言的精华 ,它承 载着一个 民族 浓郁 的文化特 色和丰 富的文化 信息,反映 出各个 民族不 同的语言 色彩 ,不同的历 史典故、地理环境 、宗教 信仰、风俗 习惯,有着极其丰 富的文化内涵。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文化差异
( )历史典故 。中英历史文化博大精深 ,历史典故成 一 为文化 中的瑰 宝,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及丰 富的历 史文 化信 息,最 能体现 历史文化的特点 。英汉两种语言 中,习语 多源 于 历 史故 事 、神 话 、 寓 言 与 民间 传 说 。这 些 习语 结 构 简 单 、 意义深远 ,往往 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 。例如 “ 卧 薪尝胆 ”源 自 《 记 ・ 王勾践世家》 ,用来形容刻苦 自励 史 越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恰到好处地使用习语,可以为文章增添色彩。
由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早已引起了翻译界的重视。
恰如其分的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习语的理解错误很多是由文化因素引起的。
文化影响到习语的方方面面,不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就根本无法准确理解习语。
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习语,有助于掌握习语的意义和运用。
一、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1.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其差异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
例如,中英地域文化的差异在方位及其相应物上,就体现得比较突出。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南面为王,北面为朝”,南尊北卑的传统,人们常把南的方位置前,如“从南到北,南来北往”等等,而英美人理解汉语中的“从南到北”则用“from north to south”来表达。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
明朝的兰茂有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唐朝韩翃的《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的消息的是西风。
西风对于英国人来说是暖风,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天的讴歌。
另一位英国诗人Alfred Tennyson有诗云:Sweet and low,sweet and low,Wind of the western sea,Low,low,breathe and blow, Wind of the western sea!(轻轻地、柔和地,轻轻地、柔和地西边吹来海风;轻轻地、轻轻地吹拂,西边吹来海风!)在翻译时,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理解,也有把“西风”译成“东风”的,例如在方重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引》中的诗句“When also Zephyrus with his sweet breath Exhales an air...”里,“Zephyrus”一词是西风的意思,而译文则是“当东风吹香……”。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是指在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本身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一些习惯用语的理解和表达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翻译者通常需要采取一些特定的策略,以保证句子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一般来说,英汉习语翻译时,翻译者可以采用如下几种策略:
1、同义词替换法:这种策略是指翻译者根据习惯用法,选择相应语言中拥有同义词的单词或短语来代替原语言中的习惯用法,以达到句子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2、直接翻译法:这种策略是指翻译者直接将英语或汉语中的习惯用法翻译成相应语言中的习惯用法,不加修饰,使译文具有明确的意思并能够被接受。
3、按概念翻译法:这种策略是指翻译者不将英汉习惯用法的具体语言形式翻译出来,而是根据习惯用法所指的概念,使用相应语言中的短语或词汇进行翻译。
4、用其他方式表达:这种策略是指翻译者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句子结构、句型、词汇等)来表达英汉习惯用法,从而达到一致的效果。
最后,英汉习语翻译需要翻译者考虑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根据文章内容和读者的背景知识,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当我们在翻译英汉习语时,往往会遇到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文化差异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价值观、习俗、传统和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在习语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使得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
从词汇角度来看,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尤为明显。
例如,英语中的“in the same boat”和汉语中的“同舟共济”都表达了共同的意境,但在文化背景上却大相径庭。
英语中的“in the same boat”源自欧洲的航海文化,而汉语中的“同舟共济”则源自中国的传统水文化。
同样,英语中的“black sheep”和汉语中的“害群之马”虽然都表示“不合群的人”,但在文化意象上却存在差异。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深入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从语法和表达方式方面来看,英汉习语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
英语常常采用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而汉语则更注重对仗、平衡和和谐。
例如,英语中的“talking through one's hat”和汉语中的“纸上谈兵”都表示“空谈”,但英语中的比喻让人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英语中的习语往往言简意赅,而汉语中的习语则更为凝练、含蓄。
例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和“家丑不可外扬”都表达了相似的意境,但英语中的习语更显得简洁有力。
针对这些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英汉习语时需要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
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习语,我们可以采用直接音译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同时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英语中的“情人节”(Valentine’s Day)就直接音译为“瓦伦丁节”,既保留了其文化源头,又让中国读者更容易接受。
对于一些在意象和语法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的习语,我们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这种方法更注重译文的生动性和准确性,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
例如,“to break the ice”可意译为“打破僵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原意。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doc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张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
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语言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且牵涉着一个文化的背景、文化思维、文化价值及本土社会文化等。
大量的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让学习者很难理解,也使得这些习语的互译极具挑战性。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1.历史背景英汉习语的诞生都依托于母语的历史发展背景,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习语“oncein a blue moon”中,“blue moon”一说源自古老的英国历史,意思是满月二次出现;而中文习语“千载难逢”却指的是罕见而难能可贵的事情。
2.思维方式从文化角度看,汉语习语是理性的,具有哲学的内涵,特别强调人的内在本质;而英语习语,其说话方式经常依赖于比较和外界信息,为向外扩展和传播而构建的短句更具有意义及实用价值。
例如“one apple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暗示了一件好事可以把大不了的问题远远避开,而“人无完人”却暗示优秀是不存在的。
3.文化价值英汉习语在文化价值上也有差异,汉语习语崇尚朴实无华,重视能够磨练心智的思考和行为;而英语习语则崇尚高尚的文明,强调坚持原则,如“no pain no gain(不努力没有收获)”。
二、英汉习语的互译由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仅通过翻译不能完全表达原有的内涵和意义,这就导致英汉习语的互译很容易出现问题。
1.词义辨析单纯以词义辨析为准,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如,英语中的“apple”既指苹果又指英国的“苹果公司”,而中文中的“苹果”则只指吃的水果,并不能翻译成“Apple”。
2.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原有的文化背景意义很容易丢失,也影响了英汉习语的可操作性。
例如,英语中的“red tape”指的是政府官僚作风,表现在中文中就变成了“繁文缛节”;另外,英语习语“pig in a poke”源自旧时西洋猪拳,中文则变成“买老虎铁笼”,并多带着贬义。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中英两国习语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当地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由于各自的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中英两国的习语在表达方式和内涵上存在着许多差异。
翻译中英习语时,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恰当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使译文能够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中英习语。
一、文化差异1. 礼貌与表达方式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在于对待礼貌的态度和表达方式,这也体现在他们的习语中。
在英国,人们对于礼貌和面子很重视,因此在表达上往往会更加委婉和间接。
而中国人在习语表达上则更愿意使用直接而直白的方式。
举个例子,英国人可能会用“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alt?”来委婉地请求盐,而中国人则可能会直接说“给我盐”。
2. 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中英两国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差异也会在习语中得到体现。
在英国,由于其多雨的气候和充沛的水资源,习语中常常以水相关的比喻来表达丰富和多样性。
而在中国,由于其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习语中则更常以土地和土壤为比喻,表达稳健和厚重。
3. 宗教与哲学思想中英两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文化差异。
在英国,基督教传统影响深远,因此习语中常常会涉及到圣经故事和宗教寓言。
而在中国,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对习语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习语中常常会体现出崇尚和谦逊的价值观。
二、翻译方法1. 直译与意译在翻译中英习语时,我们需要根据文化差异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要让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有时候,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和结构不变;而有时候,也需要进行意译,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来进行调整。
2. 补充说明和解释由于中英习语在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时可能需要对习语进行一定的补充说明和解释,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和意义。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由具有固定词序和固定词汇组成的短语或句子,具有惯用的意义。
在英汉语言中使用的习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文化背景下,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问题。
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表达方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这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关。
一般来说,英语的习语更加直接和具体,汉语习语则更加抽象和反映思考,这源于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特点。
1. 文化差异英语国家崇尚实用主义和效率,习语通常用简短、明确、直白的语言来表达,更加注重行为,而汉语国家则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含蓄表达。
因此,英语习语通常是由具象化的语言或动作来表达,而汉语习语则多由隐喻或谜语来表达。
2. 语言差异二、英汉习语翻译问题习语是一种具有文化特点的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影响。
以下是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直译和意译问题由于英汉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如果直接翻译英语的习语到汉语,常常会引起歧义和不理解。
因此,翻译时需要采用意译的方式来表达意思,尽量避免翻译成字面意思。
例如,“break a leg”这个英语习语是用来祝愿演员成功的,如果直接翻译成“折断一条腿”,汉语听者将难以理解其文化背景。
因此,最好采用意译的方式来翻译,如“祝演出成功”。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习语中所含有的文化色彩。
有时候,一个英语的习语翻译成汉语后,可能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习语,甚至可能对本族语言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time flies”这个英语习语翻译成“光阴似箭”,在汉语中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习语,表达的意思和英语的“time flies”有所不同,不能再简单地当作英语习语的翻译。
3. 文化背景不同的问题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习语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在翻译时需要考虑这些语言习惯的不同之处。
例如,“burn your bridges”这个英语习语是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将自己的退路都断掉,但这个习语在汉语中不存在,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采用汉语的习语来表达,如“毁了舟再造舟,断了橋再架橋”,以保持其习语特色。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之一,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表达方式。
习语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翻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英语和汉语习语的共性与差异、文化内涵及其跨文化翻译进行分析探讨。
一、英汉习语的共性与差异英语和汉语都是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与差异。
在习语方面,英语的习语种类繁多,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而汉语的习语则以精炼简洁、形象生动而著称。
在表达方式上,英语习语常常充满诗意和想象,富有寓意和象征意义;而汉语习语则注重形象的生动和语言的传神。
英语中的“the apple of one's eye”和汉语中的“掌上明珠”都是用来形容某人深爱的人或物,但表达方式上却有所不同。
习语的使用频率也有所不同,英语中常用的习语可能在汉语中很少被使用,反之亦然。
在文化内涵方面,英语和汉语习语的表达方式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英语习语常常反映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强调情感表达和个人意识;而汉语习语则更注重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表达方式更加含蓄和内敛。
英语中的“once in a blue moon”表示难得一见,而汉语中的“千载难逢”则表示相同的意思,但却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情感。
在使用习语时,英语中强调形象化的表达,喜欢用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具体的画面;而汉语则更注重抽象的表达方式,运用类比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含义,通过内在的联系来表达外在的意思。
二、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与跨文化翻译英语和汉语习语的文化内涵深刻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者需要深刻理解源语言习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准确把握其含义和表达方式。
翻译者还需要尊重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巧妙地将源语言习语转化为符合目标语言国家文化的表达方式。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英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就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习语的不同。
“一箭双雕”在中国习语中表示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可能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 传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传统习惯也影响着习语的表达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中国谚语,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来表达同样的观念。
3. 历史文化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文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传说。
“不翼而飞”就是一例,它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非不说子,自有先焉。
不翼而飞,沉水而止。
”而在英语中,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习语常常与西方的历史和神话有关。
以上内容表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内涵和源头等方面,这给中英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针对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一些对应的方法来保持习语的原汁原味,也要使其容易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以下是一些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它在尽量保留习语原意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类似的习语来替换。
中文中的“九牛一毛”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
2. 动态对等法动态对等法是相对灵活的一种翻译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对习语进行翻译,而是根据习语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选用目标语言中更具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习语。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 习语 的文化 差 异
英汉两种语 言历史悠 久 ,包含着大量的习语 ,他们形象
生 动、妙趣横生 ,且蕴涵 着丰富的文化气息 。因此 ,要做好 习语 的翻译 ,必须首先 了解英汉 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 。英汉
习语 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地理环境 . 英 国是一个 岛国, ,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 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 、大手 大脚 , 英语 是 sed pn
风俗习惯是一个 民族在长期岁月 中逐渐形成 的文 化意识
的反映和表现 ,受民族心理状态 的支配 。英汉风俗 习惯 的差 异是多方面的。猫头鹰在英汉文化 中有着截然不 同的形象 。 中国人认 为碰 到猫 头鹰 就会倒霉 , 所以汉语中有 ‘ 猫子 ( 夜 猫
4 套译法 :有相 当一部分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在 内容 和 . 形似上都非常符合 ,双方不但有相 同的意义 和修辞 ,而且有 相 同或相似 的形象 比喻 。这种情况 ,可套用汉语 中的同义 习 语 ,例 如 :破 釜沉 舟——b m n ’Sb a;Wash v as u o e ot l aeer l
Ma rp ss o soe 谋事在人 , n o oe,G dd p ss( p i 成事在天)等 ;而 中
国是个多神教 国家 ,其 中尤 以佛 教的影响最大 ,因此汉语 中
参考文 献 :
2 0 0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1平洪, 国扬. 张 英汉习语 与英 美文化【 . M] 外语教 学与研 究出版社 【】 2刘小枫. 中国文化的特质[ ] M . 三联 书店 19 . 90 【】 炎昌, 3邓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 M]外语教 学与研 究出版社.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习语是某种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
习语范围很广,通常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典故和俚语。
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的话,那么习语便是这个瑰宝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习语的出现汇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情、国情,地理风貌,历史背景,文学作品,风俗习惯,凝聚着无数语言使用者数代的智慧和心血,它承载着无数难以言表的超乎语言之外的信息与哲理。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都拥有大量的习语,由于地域、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英汉两种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
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要翻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修辞方法,还要翻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充分注重其文化差异。
1.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习惯养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统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会引起误解,习语恰是反映这种文化差异的极精练的方式之一。
就英汉习语而言,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地理环境英汉语中有不少反映其地理环境特点的习语。
英国是个岛国,航海业和渔业在英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与航海和捕鱼有关的习语;例如,spend money like water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go by the board 表示“(安排)落空,(计划)失败”;burn one’s boats比喻“破釜沉舟,自断退路”;all at sea表示“不知所措”的意思;like a fish out of water比喻“处在陌生的环境中不自在”等等。
而中国则是陆地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与此相关的习语有很多。
如“瓜熟蒂落”、“斩草除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
1.2 历史典故中英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皆来源于此。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中文摘要同一句话,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反应有时是不同的,甚至会截然相反。
究其原因是说话双方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文化。
因此,完全有必要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研究。
习语是各国文化的精髓,反映各国的风俗习惯。
它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充分反映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因此,本文从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习语着手,论述习语在文化上六个方面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即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数字习语的差异。
从总体上看,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
在翻译时,对应关系的习语可采用直译的方法。
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的习语应该首先弄清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处理。
因此,英汉习语的翻译不应只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更应是文化的交流。
掌握习语的翻译,对于培养语言的领悟力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AbstractDifferen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may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same sentence because they are ignorant of target culture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ome field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dioms, which reflect customs, are the essence of culture in every country. Idiomatic phrase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s, are loaded with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serve as a mirror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idioms reflecting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n six levels: living environment, custom, religion, allusion, the acknowledge of objective thing. When expressing linguistic meanings and cultural features, there are mainly three types of idioms: correspondent, semi-correspondent and non-correspondent. For the correspondent idioms, we can translate them word for word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But for the semi-correspondent and non-correspondent idioms, it’s better to make sure first of their cultural connotat ions and practical meanings, and then translate them appropriately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Therefore, translation of idiomatic phrases is mor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an simple translation of these two languages. The mastery of the technique for translating idiomatic phrases is a must to the cultivation of linguistic comprehens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更是如此。
中西习语的差异
1、proverb 英['prɒvɜːb]美['prɑvɝb] n. 谚语,格言;众所周知的人或事例句If you want to go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with others,” says an African proverb. 非洲一个谚语说:“如果你想走得快,自己独行;如果你想走得远,与人同行。
”2、idiom 英['ɪdɪəm]美['ɪdɪəm] n. 成语,习语;土话;熟语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是习用的词的固定组合,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
3、slang 英[slæŋ]美[slæŋ] n. 俚语;行话英语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文化的载体是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有自己的独特历史,有自己的文化、科学、技术与宗教,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道德观念等等。
这些内容反映在语言里,又通过语言给予表达与传播。
在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应该对文化有所界定,并对文化进行分类。
文化是主体和客体在社会实践中的产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文化心态。
同时,文化又是分层次的。
总的说来,文化可以分为风俗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 而习语又是这三个层次的精髓。
习语(idioms)从广义上说,它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惯用语、典故等,是一种在结构上与意义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它是多民族语言中的精华与瑰宝,语言精炼,含义深刻且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同时,习语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其文化特征。
当外国人来到中国时,面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刻舟求剑”、“茶壶里煮饺子”等中国的习语时,真是有种“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 不仅迷惑不解,简直是瞠目结舌。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摘要:英汉习语是英语和汉语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们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因此,在英汉习语的翻译中,需要注意文化差异,遵循翻译原则,以保持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效果。
本文从文化差异和翻译原则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习语的翻译问题。
一、引言英汉习语是英语和汉语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们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而且反映了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在英汉习语的翻译中,需要注意文化差异,以保持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效果。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和翻译原则两个方面,探讨英汉习语的翻译问题。
二、文化差异英汉习语反映了英语和汉语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它们的含义和使用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1.文化背景差异英汉习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受到所处文化背景的影响。
例如,“兔子尾巴”在汉语中是指事情的结局,而在英语中则是指某个计划或项目最后完成的部分,这是因为汉语和英语的文化背景不同所致。
2.文化内涵差异英汉习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纸上谈兵”在汉语中是指只会说而不会做的人,而在英语中则是指在纸上进行的讨论或辩论,这是因为汉语和英语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
3.文化语境差异英汉习语的使用也受到文化语境的影响。
例如,“狗仗人势”在汉语中是指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弱者,而在英语中则是指借助朋友或关系获得成功,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语境不同所致。
三、翻译原则在英汉习语的翻译中,需要遵循一些翻译原则,以保持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效果。
1.保持习语的文化内涵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是其存在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在翻译时应该尽量保持其文化内涵,避免直接翻译或字面翻译。
例如,“一石二鸟”在汉语中是指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则是“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直接翻译则不仅不能保持其文化内涵,而且可能产生歧义。
2.考虑文化差异英汉习语的翻译需要考虑文化差异,以保证译文在目标语言文化环境下的通顺和合理。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英汉习语是两种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承载了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的智慧。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着诸多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并就翻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文化差异的来源文化差异是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的最主要的差异之一。
文化差异源自于两个不同文化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习惯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
在语言表达中,英汉习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含了相当丰富的文化信息,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二、文化差异的体现1. 民族性格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其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性格也不同。
英国人民族性格较为内敛和保守,英语中的习语往往包含了这种内敛和保守的性格特征。
比如英语中的一些习语表达中所包含的“隐喻”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恰恰体现了英国人民族性格的内敛与保守。
而中国人则以随和、热情、务实著称,因此在汉语的习语表达中往往体现了中国人的热情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 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英语和汉语分别是英国和中国的官方语言,两种语言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英汉习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比如英语中的一些习语往往与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等有关,而汉语中的习语则往往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神话故事等相关联。
三、英汉习语的翻译探讨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英汉习语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问题。
翻译习语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如果不了解两种文化的特点,就很难完全理解并准确翻译出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进行英汉习语的翻译,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善于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在英汉习语的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善于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
只有充分了解了习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做到更好地理解和翻译。
2. 保留原有文化内涵在翻译习语时,我们应当尽量保留原有的文化内涵。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2532020年46期总第538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文/王 蕾典故,其中包含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
譬如在英语习语中,“cross the Rubicon”就来源于传统的罗马历史故事,与汉语习语中的“孤注一掷”比较类似,“hang by a thread”则来源于希腊故事,与“千钧一发”的含义接近。
从以上两个习语不难看出,这些英语习语结构是非常凝练的,简单的几个单词就能够表达出深刻的含义,因此在对这一类型英语习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含义进行理解和翻译。
例如,“cat's paw”的字面意义就是猫的爪子,但是在英语习语中具有比喻“被愚弄的人或者事物”的含义。
同样,汉语习语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中国的典籍、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例如比较常见的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习语都是从古典神话中产生的,而在英语习语中很难找到相同类型的习语,这也是汉语习语的主要特点之一。
3.宗教信仰。
文化现象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宗教是一种外在的文化表达现象。
在很多英汉习语中,宗教文化都对其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英语习语中很大一部分都与基督教具有比较强的联系。
(1)“in the right church,but in the wrong pew ”这句习语的释义为“进了正确的教堂,但是坐错了椅子”,用来比喻做人做事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细节方面具有缺失;(2)“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的释义为“天神会帮助那些帮助自我的人”,与汉语习语中的“自助者、天助之”非常类似,其中的天神正是基督教中的信仰形象。
而汉语习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国内佛教等宗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此也诞生了很多与佛教相关的习语,其中包括“借花献佛”(比喻借用他人的物品待客或送人)、“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平时不准备,事到临头才设法应付)等,足以看出佛教对汉语习语的影响。
英汉习语的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习语 是 某 种 语 言经 过 长 期 使 用 而 提 炼 出 来 的 固定 短 语 或 短 句 。本 文 所 说 的 英 语 习 语 ( i ) 就 其 广 义 而言 的 , 括 io 是 d ms 包 俗 语 (ol ua s s 、 语 ( rv r s 、 c l q il m ) 谚 o i po eb ) 俚语 (ln ,x rsin ) s g e pe s s a o 和 典 故 ( l s n ) 。英 语 和 汉 语 是 两 种 高 度 发 展 的语 言 , al i s 等 u o 因 而 都 拥 有 大 量 的习 语 , 些 习 语 是 语 言 中 的重 要 修 辞 手段 , 这 具 有 鲜 明 的形 象 和 恰 当 的 比喻 ,并 且 习 语 中 还 蕴 藏 着 丰 富 的文 化 信 息 。 由于 地 域 、 历史 、 教 、 俗 等 方 面 的差 异 , 汉 习语 宗 习 英 承 载 着 英 汉 两 种 文 化 不 同 的 民族 特 色 及 文 化 信 息 。 因 此 习 语 的翻 译 不 仅 要 翻 译 出源 语 习 语 的形 象 、 辞 方 法 , 要 翻 译 出 修 还 其 民族 特 色 和 地 方 特 色 , 充 分 注 重 其 文 化 差 异 。 文 通 过 探 并 本 讨 英 汉 习 语 的 文 化 差 异 , 出 习语 翻 译 的基 本 策 略 。 提 二 、 汉 习 语 的 中 西 文化 差 异 英 由于 地 理 历 史 、 教 信 仰 、 活 习俗 等 方 面 的差 异 , 汉 宗 生 英 习 语 承 载 着 不 同 的 民族 文 化 特 色 和文 化 信 息 ,它 们 与 文 化 传 统 紧 密 相 连 , 可 分 割 。语 言 作 为 文 化 的 一 个 组 成 部 分 , 映 不 反 个 民族 丰 富 多 彩 的文 化 现 象 。英 汉 习语 所 反 映 的 文 化 差 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习语的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习语。
它们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
翻译者只有在熟悉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的同时,又熟谙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全部信息,最大限度地完成与原文的交换。
本文论述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并以实例说明了英汉习语翻译的几种常见方法,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英汉习语中西文化差异翻译一、引言习语是某种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
本文所说的英语习语(idioms)是就其广义而言的,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expressions)和典故(allusions)等。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恰当的比喻,并且习语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由于地域、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英汉两种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
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要翻译出源语习语的形象、修辞方法,还要翻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充分注重其文化差异。
本文通过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提出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二、英汉习语的中西文化差异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但偶尔也有类似的,如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近年来也有用“花钱如流水”来表达此意。
2.习俗差异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龙”是华夏民族尊崇的图腾形象,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现在称炎黄子孙为“龙的传人”。
在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又引申为高贵、吉祥等褒义。
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
我国运动员身穿的运动服上那条龙形的china字样便是最好的例证。
而dragon在英文中,最早出现在英雄史诗beowulf中。
在诗中dragon是一个替魔鬼看守宝藏的凶猛怪物,是巨大、长翼、蛇身带鳞的邪恶凶悍的形象,是魔鬼的化身、罪恶的象征。
3.宗教信仰方面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习语中与宗教有关的习语反映了宗教对语言的影响。
英语中有些习语主要与基督教有关,如:in the right church,but in the wrong pew(进对了教堂,但坐错了椅子,比喻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不对),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go to hell(下地狱去)等,而我国是一个多神教国家,其中尤以佛教的影响最大,因此汉语中的习语主要来自于佛教,与佛、庙、和尚等有关,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立地成佛”、“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等。
4.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价值观及审美意识的不同,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看法。
价值观方面体现在个体与集体的观念不同,“个人价值至上”是西方文化的特点,英语中有不少词语表现个人进取、个人力量、个人意志,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everyman is the architects of his own fortune.”(自己的幸福靠自己)等。
这种西方“海洋民族”思想与中国的“农耕民族”崇尚社团价值至上、无我精神是大相径庭的。
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大公无私”。
群体取向使中国人性格内向、含蓄,不愿引人注目,因而产生了“树大招风,人大惹议”、“人怕出名猪怕壮”等说法。
在审美取向方面,中国传统喜庆偏向红色装饰,而西方则多为白色,汉语中的红茶,英译为“black tea”。
以上例子表明,英汉两种文化在价值观和审美观方面的差异影响习语的翻译。
英汉两个民族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习语的表达形式及词语选择。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原词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与语言个性,充分理解词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意味,尽可能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语言形式及艺术特色。
只有这样,译文才会达到较高的境界。
三、英汉习语翻译实例对于英汉习语的翻译,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以下的方法。
1.直译直译法能够保留源语的语言风格和字面意义并延续其形象比喻意义和民族特色,译语也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便于读者理解,因此直译法是习语翻译中常规、最理想的处理方式。
以下例句都采用了直译法,既保留了原习语的形象,又准确地传达了原意,把英语习语迁移到汉语中来,既可丰富本族语言,又可准确地掌握西方习语,可以看出尽管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但人类思维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习语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同性和中西价值观的某些交叉点,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共核。
(1)love money as one love one’s life.爱财如命(2)abide by the law and behave oneself.安分守己(3)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2.套译有相当一部分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在内容和形似上都非常符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文采,而且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比喻。
如果遇到此种情况,不如直接套用汉语中的同义习语,才能做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
例如: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spend money like water(花钱如流水)。
3.意译在英汉习语中,有些意义大致相符,但是在形象和风格方面却有一定的差别。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既保持了原句的本义,又适合中国习语的表达习惯,易为读者所接受,它可具体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改造法。
这种方法既达意又不悖于原文。
例如:①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英文原文的意思是:只发现一只燕子就不能说明夏天的来临。
而汉语里却没有相同的说法,但是汉语习语中有“一木不成林”的说法,因此可译为“一燕不成夏”。
②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
根据汉语习惯可译为“一箭双雕”。
(2)对联法。
在汉语中,以对联形式构成的习语较多,上联说形象,下联说的是意义,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
在英语的翻译中如果采用此种方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①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②everyone for himself and the devil take the hindmost.(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4.采用对称的修辞手段使用这一修辞手段的目的在于加强语气,宜于说理,使人读后有心悦诚服之感。
在翻译这些习语时,应适当注意保持其修辞色彩,以便体现原文的表达方式。
如:①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老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
②don’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n’t want others do to you.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直译和意译兼用译者在翻译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某些习语中的一些部分可以用直译法准确地翻译出来,而另一部分在目的语中却很难找到相应准确的表达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只能兼用直译和意译法。
如:the mischievous kids ran away like a bat out of the hell after they broke the window glass of the old man.(打碎老人的窗玻璃后,这些调皮的孩子们飞也似的逃跑了。
)其中“ran away like”需直译,而“a bat out of the hell”则采用意译法。
这个习语直译为“飞出地狱的蝙蝠”,描写蝙蝠尽力地飞以逃脱地狱之火,形容逃离速度飞快,可以译成“风驰电掣般地”或“飞似的”。
6.加注释对于含有还没有被目的语读者接受或者目的语读者难以理解的源语典故或语言结构,译者在翻译时可采用加注释的方式让目的语读者了解其来历。
如:it was another one of those catch-22 situations;you’ve damned if you do and you’re damned if you don’t.(这真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做也倒霉不做也倒霉。
)典故catch-22在英语国家广为流传,源自美国小说家约瑟夫·赫勒的同名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
小说中的第22条军规规定:飞行员如果疯了,可以申请复员回国,但申请书必须由本人来写,而一旦申请人能够有逻辑地写申请,便又证明申请人神智是清楚正常的,那就不能复员。
因此,这条军规实际上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规定,比喻人们处于无法摆脱的困境。
四、结语习语翻译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和文化交流的程度。
习语的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译者既要考虑源语习语的形象、喻义和修辞特色,还要尽可能体现译语的民族特色和表达习惯,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1]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2]彭长江,顾延龄.译海探秘[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radford,a.周流溪导读.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5]冒国安.文化沟通与文化移植[j].文化研究,1987,(7). [6]于建平.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中词义和词义理解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0,(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