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美术界的思想家和评论家提出艺术的民族性和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的口号,将艺术推向了广大的贫民生活。
19世纪中叶,农奴制度解体,俄罗斯迎来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19世纪后半叶俄罗斯文艺民主运动活跃,现实主义浪潮首先在文学中掀起,继而得到戏剧、音乐、美术领域的响应,艺术家舍弃了宗教神话题材的创作,转而去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
批判现实主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1这一时期是“批判现实主义”的鼎盛时期,“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一批知识分子提出了“艺术是现实的再现”、“美是生活”等文艺思想,认为艺术要干预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
在这些积极的文艺思想影响下一大批艺术家以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为创作宗旨,从而产生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高潮。
在美术界,巡回展览画派是这种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
②巡回展览画派为俄罗斯赢得了世界性不朽声誉,该画派成员以批判现实主义为思想纲领,倡导传播俄罗斯民族艺术,走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道路。
画派以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点为创作原则,坚持“美即生活”的思想,反对“对艺术而艺术”,主张为生活、为社会而艺术,为群众、为民族而艺术,通过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的描绘俄国人民的生活、历史事件和自然风景,并揭露社会制度和统治阶级。
通过巡回展览画派的活动,俄国的普通老百姓第一次在公开的展览上看到了描写自己生活和俄罗斯乡土国情的绘画,艺术对于人民来说不再是秘密了。
列宾作为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体现了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民族绘画的最高水准。
列宾的批判现实主义绘画风格跟巡回展览画派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他坚持巡回展览画派主张的为生活、为社会而艺术,为群众、为民族而艺术的思想,在创作中始终贯彻该画派的美学思想。
除了美学思想上受巡回展览画派的影响,“列宾1873—1876年前意大利、法国巴黎留学。
当时法国正值印象派兴起,印象派的画法不合他的口味,倒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创作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③这段留学经历大大提高了列宾的绘画技巧。
二、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在列宾油画艺术中的体现
(一)批判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列宾在自己的著作《抚今追昔》中写道:“在绘画上我的主要原则是,要按原样画素材。
对我来说,色彩、笔触、笔法技巧等已不是问题。
我所执著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对象本来的面貌。
”正如列宾自己所说的那样,列宾追求事物的本质,力图透过事物表面的假象洞穿本质,列宾在创作中追求真实,努力发掘现实的真实面貌并再现现实生活,批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合理、落后的现象。
现实主义绘画要求画家体现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生存状况的真实反映,对世界进行批判性的思索,通过作品向人们展现生活的真理,表现现实生活并让人们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
列宾受19世纪俄罗斯进步文学的影响,继承巡回展览画派的美学观点和主张并吸收西方艺术的精华,在艺术创作中带有深刻的批判精神。
在创作中列宾从民主立场出发,描绘俄罗斯人民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歌颂劳动者,同时揭露和批判沙皇专制的黑暗、农奴制的罪恶,他让艺术与现实对立起来,以艺术的方式反映、揭露现实,真实地展现社会生
①张乐毅:《西方美术》,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7 页。
②彭亚黄斌:《外国美术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1 页。
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揭露社会矛盾和统治阶级的阴暗丑恶。
列宾创作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美学思想标志了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
《意外归来》是列宾创作的反映俄国社会革命和民主运动的作品。
这幅画带有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列宾塑造了一个在沙皇专制统治下遭受迫害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他在经过长期的流放和苦役之后回到了自己家中。
画面定格在戏剧性的一刹那无言凝视中,对于家人来说,这无疑是意外归来,家人毫无思想上的准备而表现出各不相同的表情:沙发旁母亲的吃惊、钢琴边妻子的惊喜、圆桌旁儿子的兴奋女儿的疑惑以及家门旁保姆的生疏眼光。
本该是团圆的家庭,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革命者因反对沙皇专制参加革命而被流放。
列宾在创作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力图通过这一作品表达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揭露沙皇专制带给人们的痛苦。
列宾的历史题材名作《伊凡雷帝杀子》生动而深刻的描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了历史人物复杂矛盾的精神世界。
列宾为了表现“恐怖的伊凡”,没有将其描绘成学院派那种歌颂帝王的意味,而是将历史人物置于强烈的冲突中加以表现,凸现其内心深处的波澜,画面给人的感觉非常的血腥恐怖。
《伊凡雷帝杀子》描绘的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任沙皇伊凡由于听信别人的谗言怀疑儿子篡位,在一次和儿子的争吵中用权杖击中儿子的太阳穴,致使儿子最终丧命。
画中的伊凡雷帝在杀子之后,呈现出极度恐怖和悲哀的情感,他睁大的眼睛里充满了惊恐、绝望和痛悔。
捂住儿子冒血的额头的手因过于用力而青筋毕露,血管暴涨。
这幅作品列宾用重色调来表现室内背景,把人物形象放在画面中部,通过地上深红的地毯衬托出恐怖气氛。
“这幅画展出不到几天即被除去,原因是它惹恼了官方和最高统治者,怎么能把皇帝的老祖宗那血淋淋的一幕搬到画面上,并展示在千万人的眼前?因此敏感的统治者当然害怕这幅画的煽动性,而对广大的具有正义感的人民来说,却是一种欣喜和激动。
这也说明了列宾具有鲜明的爱憎感情和敢于影射和抨击俄国最高统治者的勇气”。
2
艺术能唤醒人们的良知和对人格的尊重,并且能对抗欺压人民的强权政治。
列宾追求生活的真理,对社会批判性的思索并力图通过绘画打开人民的眼睛,向沉睡着的人们展现社会真实面貌。
列宾始终使自己的艺术创作与生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进入到社会的矛盾领域,通过列宾对社会真实的反映、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状态的描绘,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和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