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科目代码:334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各25分,共100分)
1.新闻真实性是什么?它的科学含义包含哪些内容?
2.议程设置是如何被发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当下环境中议程设置在社会共识和舆论引导方面起到的作用。
3.自由主义新闻传媒理论的哲学基础、思想来源、重要特征、历史作用和现实漏洞。
4.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举一个你常用的社会化媒体,从结构、功能特征、专业要求、反应速度等角度谈谈它和传统媒体的区别。
二、论述题(本题50分)
经典效果理论研究中,受众是如何被理解的?试谈谈泛媒体时代受众角色发生的变化及影响。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各25分,共100分)
1.新闻真实性是什么?它的科学含义包含哪些内容?
答:(1)新闻的真实性要求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相符程度。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在传播者头脑中的反映,通过某种符号向受传者发布的物化产物。这种认识的外化物(认识主体的产物)尽管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必须在总体和本质上同报道对象(认识客体)完全一致,否则就是对被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就是假报道或失实报道。
新闻传播必须真实,说到底是传播效果的要求。传播必须致效,这是一切传播活动的终极目的。新闻传播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为使传播致效,必须做到并确保:传播的事实有根有据,传播过程实事求是,传播结果与事实原貌完全一致。这三个环节绝不允许出任何差错,不然就不会有完全真实的新闻传播。
(2)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
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在不同操作层面上又有不同的要求。新闻传播真实性的科学含义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①事实真实,又称为细节真实,即每一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包括:新闻事件的新闻要素,即5个W要确凿可靠;要素的细节描绘要有根有据;新闻报道中引用的一切资料要有可靠来源。
②总体真实,即不仅新闻传播的某一个事实、新闻媒介上的某一个报道是真实的,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与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要完全一致。这个要求,是针对传播者对于总体事实的全面把握而提出的。总体真实涉及对事实宏观认识与新闻报道中报道总量的科学把握的问题。要在总体真实上达到要求,新闻传播者必须做更为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对
所报道的同类事实有总体的了解与认识,并努力使公开传播的事实同现实生活中的同类事实大致平衡,使受传者通过受传行为,对社会生活中的这类事实有全面的了解,而不致受到误导。
③本质真实,即能够通过事实的报道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新闻报道应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揭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中存在的内部规律性。
对于真实性科学含义的理解,大致上有以上三个层次。中外新闻传播者对这三个层次的把握是不同的。一般说来,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介,主要要求做到第一个层面即“事实真实”。在中国,多数新闻传播工作者认为,应该全面地遵循真实性的三个层次的要求,但也有人对“本质真实”即新闻应揭示本质的要求持有异议。
2.议程设置是如何被发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当下环境中议题设置在社会共识和舆论引导方面起到的作用。
答:(1)议程设置的发现
①类似议程设置的观点最早见诸于李普曼的《舆论学》。《舆论学》一书的开篇章节命名为“现实世界与我们的想象”,并通过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的故事证明了公众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大众媒介的报道。他所描述的情形与议程设置理论可谓不谋而合。
②1968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传播学者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当年美国大选前夕进行了一项小规模的受众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大众媒介议题的显著性程度对公众议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这项研究是在北卡大学所在的小镇进行的,因此成为传播学史上著名的“教堂山镇研究”。在1969年提交的一份关于“教堂山镇”研究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议程设置”这个概念。
③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共同发表了论文《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标志着这个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正式形成。
(2)议程设置的主要内容
①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人们谈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②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的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③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其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④该理论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3)议程设置在社会共识和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
议程设置不仅存在于媒体与公众、媒体与政府之间,同时,不同的媒体之间也存在着议程设置。这种多元互动的机制在凝聚社会共识和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议程设置推动社会共识的形成
共识是政治哲学、政治学和政治社会学关注的核心主题之一。现代社会中,媒体达成共识的第一步就是在环境认知上引导受众,即议程设置机制。媒体通过为公众讨论设置议题,可以推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对话,从而推动共识的形成。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表明,随着人们接触媒介行为的增多,各种群体之间在议程上的一致性会逐步增长,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会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