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的证型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燥综合征的证型研究进展

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高的风湿免疫病,西医学主要采用替代

和对症处理,但其副作用较多,中医药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优势,尤

其在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疗效显著,但当

下本病分型较多,无统一辩证标准,现就近年来有关中医辨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证型分布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394-02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常累

及多系统,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常以明显的口干、眼干、肤干、反复发作

的腮腺肿大以及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干燥综合征在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的

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 当属于中医“燥证”范畴。路志正在《路志正医林集腋》中提出“外燥之痹多兼风热之邪,其治当滋阴润燥,养血祛风”,明确提出“燥痹”

的病名[2]。

现代西医学主要采用替代和对症处理(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调节剂) ,但其

副作用较多。中医药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改善病人的临

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疗效显著,显示了在中医整体观念

指导下,辨证治疗SS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但当下本病分型较多,无统一辩证标准,现就近年来有关中医辨证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古代病因病机

对于燥痹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均有着不同的见解。《黄帝内经》谓“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论及:“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病人言我满,为有瘀血也。”最早提出了瘀血致燥的发病机理。金•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论》云:“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涩枯者,气衰血少,不荣于皮肉,气不通利,故皮肤皲揭而涩也,及甚则麻痹不仁。”燥邪为病,不但有内外阴阳之分,而

且外燥和内燥常相互影响,互为交感。明•喻昌在《医门法律》对燥邪致病作出

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燥胜则干。夫干之为害,非遽赤地千里也。有干于外

而皮肤皱揭者,有干于内而精血枯涸者,有干于津液而荣卫气衰,肉烁而皮著于

骨者,随其大经小络,所属上下中外前后,各为病所。”清•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指出“燥有外因、有内因,因于内者,精血夺而燥生”提示精血亏虚是内燥的根本,认为内燥之质以阴虚津亏为本,阴虚津亏之源则在于之精血不足。清•沈目

南立燥病专篇,论燥之病因病机为“然燥气起于秋分以后,小雪以前,阳明燥金凉气司令,燥令必有凉气感人,肝木受邪而为燥也”。

现代中医经验辨证

董振华[3]根据本病病因病机及病变的特殊性,分为四型:阴虚津亏证,气虚

失运证,瘀血内阻证,阴虚夹湿证。王方石等[4]将本病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及湿热瘀滞型。陆瑾[5]将其分为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湿热型、气

血瘀阻型。杨南陵[6]将本病分为3 个证型:阴虚内燥证、气阴两虚证、脾阳虚弱证。陆安康[7]将本病分为5型: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湿热型,脾肾阳虚型,痰瘀阻滞型。莫成荣[8] 将本病分为4型:阴液亏虚型,瘀血阻滞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冯建华[9]将本病分为5型:肺胃阴伤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阴虚型,脾胃阳虚型,气滞血瘀型。骆仙芳等[10]将本病分为两型,即肝肾阴虚型与脾胃

虚弱型,或挟燥毒内蕴,或兼脉络瘀滞。石瑰芳[11]根据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两型,肝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朱良春[12]将本病分为3型:燥热内盛,肺胃津伤。脾胃阴伤,燥热内生。肝肾阴虚,虚热内生。李贵安等[13]将本病分为4型:燥气伤肺型,脾胃阴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

流行病学调查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40岁以上女性居多,男女之比为

1∶9[14]。本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占风湿病中第2位,可达0. 5%[15];在我国虽

没有完整的统计学资料,北京协和医院张乃峥教授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

查发现[16],依据不同的诊断标准,我国人群PSS的患病率为0.33%(圣地亚哥标准)~0.77%(哥本哈根标准)。另外张丽娜等[17]对佳木斯郊区16岁以上成人1000

例及过境人员890例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符合pSS分类诊断标准

的为11例,发病率为0.58%。

姜迎萍等[18]查阅近10年文献,统计了辨证分型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病例968 例,其中阴虚内热型364 例(37.6%),气滞血瘀型188 例(19.4%),气虚阳弱

型161 例(16.6%),燥邪犯肺型121例(12.5%),其他134例(13.8%)。从

本统计资料来看,阴虚内热型、气血瘀阻型、气虚阳弱型、燥邪犯肺型在本病中

所占的比例较高,可作为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郝伟欣等[19]对106例S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分类的回顾性研究,并按照统

一的辨证标准观察,结果表明106 例可分为阴虚内燥12例(11%)、气阴两虚

17例(16%)、阴虚血瘀32 例(30%)、阴虚湿热9 例(8%)、气阴两虚血瘀

29 例(27%)、气阴两虚伴血瘀湿热7例(7%)6个证型。认为SS 是以肝肾阴虚为主,累及肺脾气虚,兼夹瘀血、湿热为患,并以虚实夹杂为其证候学特点的疾病。

马武开[20]查阅近年文献,统计了辨证分型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病例588例,

其中阴虚内热型(包括肝肾阴虚、肺胃阴虚、脾胃阴虚等)233例(39.16%),气阴两

虚型134例(22.18%),脾胃气(阳)虚型88例(15.10%),气滞血瘀型61例(10.14%),其它72例(12.12%),由此分析,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胃气(阳)虚型和气

滞血瘀型在本病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作为辨证分型参考依据。

杨佳[21]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75例住院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将SS分为风湿热痹型、气阴两虚型、肝肾亏虚型3型,其中,风湿热痹型25例,占33.3%;气阴

两虚型26例,占34.7%;肝肾亏虚型24例,占32%。

刘维[22]通过对235例门诊、住院病例的分析,发现气阴两虚型、阴虚津亏型、阴虚热毒型、阴虚血瘀型分别占总病例的25.5%、25.4% 、26.4%、24.7%。可见阴虚热毒型在干燥综合征发病中较多。

从上述研究来看,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高的风湿免疫病,其中医

辨证涉及气、血、津、液、阴、阳等环节,但无论古代、现代的研究均缺乏从脏

腑辨证着眼的病机分析和调查,已经开展的为数不多的证候分布研究多为归纳性、回顾性研究,样本范围较杂,且辨证标准不统一,缺乏开放性、前瞻性的证候调

查研究。因此可以尝试采取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中医SS的中医证候学研究,以大样本量、开放性、前瞻性的方法,从脏腑辨证着眼,来明确临床病患的中医

辨证分型以期真实反映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在临床的原始分布状况。

参考文献

[1] 陈晓云,陈湘君,顾军花.酸甘生津法治疗干燥综合征40例[J].陕西中医,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