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宁《学前心理学》第4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象的活动性
◈ 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 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视觉 刺激中,凡是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 合成知觉的对象。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 ◈ 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由于 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有些直观材 料,光让幼儿自己观察还不一定看得清楚,如果加上教 师的讲解,幼儿就能很好地理解。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敏度的发展
◈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 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 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一)视觉敏度发展的年龄特点
◈ 1、出生6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如 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引起视力丧失。 ◈ 2、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视觉集中)。 ◈ 3、生后4个星期的婴儿,其视力为20/100,即在20英 尺处才能看见正常视力的成人在100英尺处看见的东 西。 ◈ 4、生后8个星期的婴儿,视力已达20/60。 ◈ 5、生后5-6个月,视力可达20/20,即成人的正常视 力。 注:1英尺=30.48cm。
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
五、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 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 ◈ 随着年龄增长,幼儿开始具有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 系的时间知觉。
• 幼儿初期已有早晨、下午、晚上的概念, 但会错用 今天、明天、昨天。 • 幼儿中期有今天、明天、昨天的概念,但会错用前天 、后天。 • 幼儿晚期能分清以上概念,知道星期几和四季。但对 更短和更远的概念分不清。 教学中注意: •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化。
第一,能够知觉到物体的位臵—主要是视觉 第二,能够知觉到手的位臵—主要是动觉 第三,视觉指导手的触觉活动
二、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
◈ 动觉,也叫运动感觉,是对身体各部位的位臵和运动 状况的感觉,也就是肌肉、腱和关节的感觉,即本体 感觉。它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臵、运动以及肌肉的紧 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一) 儿童触觉的发生 ◈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 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
(二) 口腔的触觉 ◈ 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口腔 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 ◈ 当婴儿的手的触觉探索活动发展起来以后,口腔的触 觉探索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口腔探索
手的探索
二、对比现象
◈ 对比现象是指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导致感 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该刺激的性质,同一 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也会对这一刺激的感受性产生 影响。 ◈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 器产生的对比现象称为同时对比。 ◈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 生的对比现象称为先后对比。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 ◈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 反映。
感觉
视觉:红色、圆
触觉:光滑的、冷
知觉
感觉的结果
味觉:脆甜的、水分
二、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
◈ 方位知觉是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臵关 系的知觉。婴儿出生后已有表现。 ◈ 幼儿辨别方位空间大致从是以自身为中心,向以客体 为中心过渡。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镜面示 范。
上下(3岁) 前后(4岁) 左右(5岁)
都能辨别, 但左右相对性困难 (6岁)
以他人为中心的左右 辨别(7岁)
◈ 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 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 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感 觉 剥 夺 实 验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 儿童最初的感觉与生俱来,健康的新生儿同成人一样 具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 知觉,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已经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因此,从新生儿期开始,很少有纯碎的感觉。
◈ 到了幼儿期,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区别颜色细 微差别能力的继续发展。与此同时,对颜色的辨别和 掌握颜色名称结合起来了。 ◈ 3岁儿童能认清基本颜色,但不能区别各种颜色的色 调。 ◈ 4岁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才逐渐发展, 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
◈ 色盲,颜色视觉异常。 全色盲:对颜色完全不能辨别,只能分辨物体的形状 和明暗。七色世界在其眼中是一片灰暗。 全色弱:亦称红绿蓝黄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对任 何颜色都能全部辨清;若颜色浅而不饱和,则分不清。
二、婴幼儿听觉的发展
◈ 6个月的婴儿能够明暗地识别母亲的声音。 ◈ 7个月以后,婴儿听觉的发展主要与语言发展联系起 来。
◈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听觉阈(yù )限值逐渐降 低。 新生儿 60分贝 4-6个月 40-50分贝 7-12个月 25-40分贝
三、听力的保护与培养
◈ 1、避免噪音污染 ◈ 2、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 3、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觉
红绿色盲:不能区别红绿色,能区别蓝和黄色。
红绿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能区别红绿色;视角小 或颜色不饱和时,不能区分。
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听觉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得到美育熏陶
儿童与承认交往,特别是学习口语,必须依靠听觉
一、儿童听觉的发生
◈ 胎儿的听觉系统建立在怀孕约6个月的时候,这个时 候的胎儿对外界的声音刺激会有反应。 ◈ 儿童出生后,听觉系统已经起作用。对不同的声调, 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等有不同的反应。 另外,新生儿的听觉活动往往不是孤立的,听觉和视 觉协调很早就发展起来。表现在听见某种声音,眼睛 会朝着声音方向转去。 以人声和物体的声响比较,新生儿爱听人的声音。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 ◈第六节 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 ◈第七节 幼儿观察的发展
◈第八节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 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恒常性。
◈ 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 逐渐提高,知觉的概括逐渐向思维的概括过渡。
三、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 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念相 联系。
◈ 与此同时,幼儿的知觉活动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 即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知觉。
◈ 对幼儿来说,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 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 半圆形→ 长方 形→ 三角形→ 八边形→ 五边形→ 梯形→ 菱形。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 大小知觉是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量方面 变化的反映。视觉起主导作用。 ◈ 6周婴儿对积木大小的知觉已显示了知觉的恒常性 ◈ 2岁半至3岁孩子判别平面图形大小的能力,急剧发展 ◈ 4岁以后,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
(二)视觉敏度的测定
(三)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
◈ 1、儿童的视力受遗传和环境的因素影响 近视超过600度就会遗传给孩子? 研究表明,遗传与近视 有密切的关系。先天性 近视肯定会遗传,但是 后天性近视,遗传存在 一定的几率,高度近视 遗传率稍高。
◈ 2、弱视 弱视的医学定义是: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 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弱视儿童 的视力达不到正常水平,两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 标,无立体感,不能判断自身的空间位臵,分不清 物体距离自己的远近高低,定位不准确,不能完成 精细动作。患病率:2%-4%。 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3-5岁,12-13岁以后弱视已经 巩固,难以治疗。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 力。
明度:颜色的亮度,即深浅、明暗的变化。 色调:能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饱和度:颜色的纯净程度,即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 的比例。
◈ 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初步具备辨色力,不但 能够根据名都辨别颜色,而且能够根据色调辨别颜色。
四、学前儿童距离知觉的发展
◈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 ◈儿童能分辨熟悉的物体和场所的远近,但对广阔的空 间距离,不能正确认识。不懂透视的原理,在绘画时 ,不能把实物的距离、位臵、大小正确表现出来。
◈ 2周婴儿已具有以视觉为主的距离知觉,对物体向自己 趋近已有防御反应。 ◈ 6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深度知觉(视觉悬崖)。 ◈ 3岁左右的幼儿,距离知觉发展还不完善,分不清画中 重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的远近。
三、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
◈ 痛觉,是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感觉。是有机体内部 的警戒系统,能引起防御性反应,具有保护作用。 ◈ 儿童的痛觉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表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 越提高。 ◈ 疼痛包括两种成分,即痛的感觉和痛的情绪。
◈ 如何对待摔倒后的孩子???
◈ 许多妈妈看见孩子跌倒时,情不自禁地叫喊起来,有些妈妈还 赶紧去抚慰孩子。其实,婴幼儿对跌跤碰撞所产生的痛觉往 往没有成人想象的那么强烈,因为幼小的孩子的痛觉感受性 还不高。 ◈ 消极情绪暗示会使孩子感到疼痛更加强烈。孩子摔倒了,本来 没有感到很痛,可是成人表现出的紧张情绪,倒使孩子受到 不良的情绪暗示,也紧张起来,孩子会哭起来,而且越哭越 感到痛。 ◈ 在孩子摔倒时,老人常用做法是:走过去打打桌子或踢踢门槛, 并且说“都是桌子(门槛)不好,把宝宝碰到了”。这种方 法往往一时奏效,但这样会让孩子认为不是自己走不好才摔 倒的,而是桌子、门槛不好。长此以往,会培养孩子养成一 切怪罪别人的观念,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不利。
眼耳手协调探索
◈ 1-2岁的婴儿,看见东西后经常会抓起来往嘴里送,大 人嫌脏,予以禁止,但婴儿还是这样做。 问题:1、解释这种现象 2、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如何对待?
(三) 手的触觉 ◈ 出生后5个月左右,手眼协调动作出现。 ◈ 手眼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这种 动作的产生,表明婴儿知觉的发展达到了:
第七节 幼儿观察的发展
一、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随着年龄增长和教育影响 而逐渐发展,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级:低级、中级和 高级 二、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五、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方法
第八节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一、适应现象 ◈ 适应现象是指感觉器官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下敏感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 整个过程中刺激物的性质、强度没有变化但由于连续 或重复刺激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发生暂时的变化。
第六节 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 时间知觉
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
◈ 物体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都有一定的形状。 物体形状特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形状知觉。 ◈ 很小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的形状。 ◈ 3岁儿童基本上能根据范样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 ◈ 5-7岁儿童的正确率比3-4岁儿童高。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 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 ◈ 触觉不但在学前儿童认识物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 在儿童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母乳喂养, 不仅是营养问题,也通过和母亲接触满足情感需要。
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 感觉器官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同样清楚地感知所接触的所有事物, 符合知觉目的的刺激物会成为知觉的对象。 ◈ 教师教学时在黑板上写字,字应该是知觉的对象,而黑板。墙 面应该是知觉的背景。怎样运用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规律, 让这种理应该成为现实呢?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 大,对象越容易从背 景中区别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