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心理学界近五年来关于偏见研究的综述——社会认知维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内在认知机制。Pg— ol 通过三个实验 ,分 用具体语言描述行为。这种语言使用上 的偏见与 aeG u d
别证实了①跨种族朋友具备的集体特征也像个人 两个 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 E cd g( noi 编码) n ,
特质那样被接纳进 自我图示②接纳行为积极的影 即面对 同一事件不 同个体从不同侧面对信息进行 响群际交往经验。P eG u 还发现认知容易度 提取并储存 g a — ol d
n r 进一步解 释说 ,儿童在早期 就获得 了他 u 得的社会态度 , 一方面稳定 的储存在长时记忆 中, Wet a
等待儿童具备必要的认知能力时成为那些后来发 们生活 中社会结构方面的知识 ,包括存在什么样 展 出来的个人态度和信念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些 的群体、他们怎样被标识以及对这些群体的评价。
对社会地位的需要以及归属 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 视行 为① ,在儿童认知发展过 程 中出现 的时期 。 社会认知理论的兴起 ,社会心理学界对偏见的研 D v e ei 认为 自动化 的歧视行 为来源于儿童早期个 n
究有了新的取向。通过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机制及 体广泛 、频繁的歧视行为和对刻板 印象 的使用。

方面是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编码 因素与交
的过程可以沿着某个方 向,比如黑人种族 ,持续 流 目 冲突的情况下 ( 标 比如说要求个体对外种族 进行 ( 一旦交到 了第一个黑人朋友那么其他的黑 成员 的消极行 为进行客观 描述) ,交流 目标会 抑 制 nee他们认为这种干预行为需要 人也有可能成为朋友) 。而持续进行的自我膨胀对 编码效应。Wenkr
个方面。第一 ,与偏见有关 的社会 因素。这些因
素包括 : 群体的社会地位 、所处的社会环境 ,包 括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 。第二 ,与偏见有关的动 机因素 ,这些 因素包括 :对挫折和威 胁的反应 、
2社会认知视角的偏见研究 .
21归类加工 维度 .
D ge 和 Wetr (00 研 究 了 自动 化 歧 enr nua 2 1)
发现被试判断描述 自己配偶 的特征词为 “ 非我 ” 群体成员的积极或消极行为的不同的描述②对不 所花的时间比判断 中立特征词 ( 不描述被试 自身 同社会成员 的典型行为的描述同 as ec— 。M as ca 、C 也不描述其配偶)为 “ 非我 ”所花 的时 间要长 。 r l R d (96 ei ui 19)的实验发现被试对外群体成 l和 n
展过程及其本质。本文将介绍近五年 来西方学者的在此方面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及 :归类 加工、编码加工、刻板印象以及面孔识别。并对下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其过程的研究来揭示偏见的产生及其本质 。本文
1 前 言 .
历史上 社 会心 理学 界对 偏 见 的研 究集 中在两
将介绍近五年来西方学者通过社会认知视角研究 偏见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证据支持 了双加工理论 ,儿童记住来 自社会和家 征不够典型时。直到后期 ,儿童的社会认知技能 长的态度并且具备分辨社会范畴的能力 ,因此他 增 长 、儿童对 社会 范 畴 的理解 和应 用 社会 范 畴 的 们 能 够 产 生 自 动 化 的 歧 视 行 为 。 N sa 行为增多后 ,个体水平上 的自动化歧视行为才会 e l de (99 0 1 19 ,20 )对 D v e e n 的观点提出 了质疑 ,他 发生 。 i 指出儿童早期表现 出的群际偏见仅仅是 由于内群
胀过程在将外群体的集体特征纳入 自我之后 ,自 产生的效应更强 ,它往往会压倒编码因素产生 的 n ee 等人认为这不意味当交流 目 标 我服务偏见实际上就加强了群体间的联系和融合 。 效应 。但 Wenkr 最后 ,P eG u 还认为 自我膨胀对 群际交往所 被激活时编码 因素就不产生效应 。因为如果这两 g a — ol d 产生的积极效应,是以间接的扩大的方式进行的。 个因素独立产生效应 ,那么遮蔽作用很可能是 因 我们会把 自己亲密伙伴 的重要朋友纳入 自我的范 为在当时个体只能意识到那个 效应更强 的因素 。 畴 ,就比方说我们会对 自己爱人的好友 同样感觉 他们认为交流 目 标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自己的效应 , 亲近。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它意味着 自我膨胀
Pg— ol (00 aeG u 2 1)等探索 了跨群体友 谊对 d
体偏爱而不是 因为所习得的社会态度 。虽然个体 群际交往积极影响的内在认知机制。跨群体友谊 , 很早就能意识到来 自家长和社会的态度 ,但儿童 即柏拉图式的① 、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群体成员间
只有成长到后期才能将其接纳为 自己的态度 。在 的亲 密关 系圜 ae G ud在先 前 的研 究 中发 现 , 。Pg— ol
如皮肤颜色 ; 具有明确的标签 ,如非洲裔美国人 ; 并不能将 特定群体下的个体准确 的归入某一类 。
突出的群体规模 ,如少数民族 ;和可观察 的明确 在这一时期儿童对于特定样例 和其代表 的群体 ,
或含蓄的社会信号时 ,如长辈 的社会行为。这些 这二者 的态度是相分离的,尤其当该样例种族特
并改变个体的知识结构 ,并且越来越频繁地涉及 报告了更多与外种族成员 的交往行 为。社会认知
到社会身份认同的发展之中。N sa 认 为如果歧 理论将人际间的友谊理解为将他人 与 自我相联系 e l de 视行为 自动化 “ 涉及广泛 、频繁的歧视行为和对 的过程 ,并将这个过程称为 自我膨胀 (e-x sfe— l
①无意识 、内隐的歧视行为 ,属于一种内隐态度
1 9

理 论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8 6 2 期 21 年第 1 期 总第 17 页 01 O 12
这个假说与关于态度 自动化 的理论不谋而合。该 采用三类不同种族人群的照片 ( 摩洛哥裔 ,土耳
理论将 自动化的态度定义为 :一个基于逐渐积累 其裔和白种荷兰人)作为实验材料 ,分别进行 了
关重要 。在关于什么样的群际交往可以降低歧视 需 要把什 么样 的信 息传达 给别 人口 ] 。Wenkr n ee、
行为这个 问题上 ,Ptg w (06 ei e 20)认 为焦虑 的 Wiblu 和 Ser 20)认 为 编码 和交 流 目标 tr go s d pas(05 降低 ,外群体知识的增长 以及移情作用 的增加是 两个因素相互独立 ,并影响语言的抽象 、具体程 回答这个问题的三个 因素 。而 自我膨胀过程恰好 度 。编码因素对描述词的影响是 自动化的,它是
经验和掌握各种社会绪启动实验 。实验结果分别支持早 A
经验积累,但 D v e ei 的双加工理论 ( a p cs 期和晚期理论 。他们认为分离 的结果揭示了两种 n d l r es u o
t o )是一个早期发展理论。双加工理论认为 , 相互补充的 自 h r ey 动化歧视行为。一个早期发生 的群 个体在儿童早期被动的储存来 自家长的和社会 的 体水平上的自动化歧视行为 ,例如分辨不 同的群 群际态度 ,而此时个体还没有能力对这些态度进 体 ,和一个晚期发生的个体水平上 的 自动化歧视 行归纳加工以形成 自己独特 的态度 。这些早期获 行 为 ,例如将 成 员归 入所 属群 体 [ e e 和 1 】 gr 。D n
社会 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8 t L , 6 2 期 2 1 年第 1 期 总第 17 页 01 0 11
・ 论研究 ・ 理
作者 简介 :陈 巍 ,贵州 师范大学 教育科 学 学 院 ,专业 :基 础 , 学 ,研 究方 向 :社 t理 L 会心理学 ,现状 :硕士研究生在读 。
对这三个 因素起着积极作 用翻 aeG u 认 为 对信念无意识的传递 ;交流 目标对描述词语的影 。P — ol g d
这是因为 自我膨胀扩大了的自我服务偏见的范围。 响属于受控制的系统性的,它是对信念有意识 的
自我服务偏见反应 了对内群体 的偏爱 ,而 自我膨 创造1 og s S tn ( 0)发现交 流 目标 3 ] ul 和 u o 2 3 。D a t 0
加抽象或者更加具体) 。另一个因
( gi e csb ) e n i la e ie ,即工作记忆 中是否储存了 素是 C m ui tnG a 交流 目 o t yc sl v o m n ao o s( ci l 标) ,它涉及信
有关朋友的信息 ,对产生或激活 自我膨胀过程至 息的检索和交流 ,就是说个体想要或者感到 自己
Pg— ol认为集体特征水平上 存在 自我膨胀 员消极行为和内群体成员积极行为的描述更加抽 aeG u d n 电
效应 ,并且认为将外群体朋友的特征 ( 包括个人 象 。比如两个人打架 ,其中一人踢 了另一人 。个
特质和集体特征)接纳进个体 自我图示② 的过程 , 体会怎么描述这个事件呢?答案 是依情况而定 , 即 自我膨胀过程 ,解释了跨群体友谊对群际交往 假如这人是街头混混他会使用抽象的形容词 ( 野 的积极影响 ,它就是跨群体友谊对群际交往影响 蛮, 暴力)描述情景。如果这人是他的朋友则会使
早期经验仍以最初习得 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并 这些信息稳定地存在于儿童的认知一 隋感系统 中, 影响个体一生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发展心理学 它们能快速 、轻而易举 的激活儿童对于相应群体
的研究已经证实从三岁开始儿童就有能力分辨社 的评价 ,即在群体水平上产生 自动化的歧视行为。 会类别 ,特别是 当这种差异在知觉上可 以分辨 , 但是这些基本知识在开始之初很抽象 ,儿童早期
进一步增强群际交往时的积极体验非常重要。
22编 码加工维度 .
占用认知资源 ,因此他们假设 :虽然交流 目标产
生的效应是稳定存在的,但在认知资源不足的情
况下编码效应能够得以体现。Wenkr nee 等人通过
①纯粹的、不涉及相互利益 的亲密关系
②一些描述个人特征的概念词 ,如热心的、善 良的
2 0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8 6 2 期 2 1 年第 1 期 总第 17 页 01 0 13
・ 论研究 ・ 理

些 描述个人 特征 的词 为 “ ”或 “ 我 非我 ” ,结 果 起着维持作用。偏见性语言包括①对 内群体和外
刻板印象的使用”【 ” ,那么 自动化的歧视行为产生 pni )[ r ( 0 )做过一个实验演示了个 as n 2 o 2 o 1 。A n 0 1
的时间将比 D v e ei 预期 的晚。D ge 和 Wet a 人特质水平‘ 的自 n e r n nr u 我膨胀效应,他要求被试判断
儿童晚期和青年早期 ,个体会审慎地面对 自身的 当被试与外群体成员交往时 ,跨群体友谊可 以降
各种社会身份,更加 自觉地 与他们所属的群体保 低 被 试 自 我 报 告 中 的 紧 张 感 。 进 一 步 ,
持一致 。这种内群体认 同伴 随着将所属群体价值 P g— ol 将怀有 内隐偏见 的被试分成两组后发 aeG u d 观, 信念和态度的内化。基于以上的观点 ,社会 现相比那些在实验情境中交到同种族朋友的被试 , 范畴只有等到儿童晚期和青年早期才会真正融入 那些交到外种族朋友 的被试在随后 的 日常生活 中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近五年来关于偏见研究的综述
社 会认 知 维度
陈 巍
摘 要 :社会认 知 涉及 对社会 环境 信 息进行 加 工。偏见从 其属性 上看是 一种 态度 系统 。不 同的认 知加 工过程 和加 工产物 产生不 同的态度 。 因此 对认知加 工过程 进行研 究能揭 示 出偏 见 的发 生、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