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的变革与超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6549138.html,

认识论的变革与超越分析

作者:单啸洋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30期

摘要:认识论是个体对知识及知识获得途径所拥有的信念,它包含有关知识本质以及知识来源和知识用途的信念,乃至于这些信念将怎样影响人们看待知识和获取知识,它是哲学历史上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从逻辑上讲,认识论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认识是否有可能以及它是否有效。古今中外,很多哲学家都致力于探讨认识论的本质是什么,他们也提出来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是每个人都对其他人的定义都有所否定与发展。康德和黑格尔不想在对认识论下定义的时候对“认识”这两个字进行重复,但是他们的认识对象依然是主体构成的,所以只要认识了主体就能认识对象。在康德那里,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不来源于经验但是又可以指导经验的有效性。而在黑格尔那里,认识是由客观精神向自由精神转变的一个过程。而在马克思那里,他将两位学者的观点进行整合,取长补短,认为认识论是先验和经验的组合,并且实际可以检验这种认识的来源以及在运用当中的合理性。马克思的理论为认识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认识论;变革与超越;康德;黑格尔;马克思

认识论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认识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的问题,是我们的知识怎么发生以及我们认识是否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是否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文章首先以康德的认识论为出发点,在讨论他的认识论的含义、贡献及问题的基础上,引出他的理论对黑格尔和马克思认识论的影响。接着,论述黑格尔批判继承康德认识论的过程中形成的否定辩证法以及其局限性。最后,阐释马克思认识论的形成。

一、康德的先验认识论及“二元悖论”

在康德以前,休谟提出来了取消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问题,也就是说,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而不能透过表象去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不存在普遍性的知识。他的这一观点使得沉迷在理性认识的独断论迷梦中的康德毅然惊醒。康德开始思考认识的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可能性,并试图将当时流行的唯理论和经验论进行“调和”,试图为认识论的合法性和可能性寻找理论依据。

在《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中,康德首先探讨的就是如何解决知识的必然性和经验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在他看来,先验的知识是人们认识一切事物的基础,先验的自我意识本身就具备认识的能力,它通过先天综合判断,具体统一了理性和经验。对于先天综合判断的可能性,康德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认识阶段,即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认识是人们认识对象的一种直观感受,本身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因此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但是这种复杂多变的表象认识为自我进行综合判断提供了素材的积累,依然有其合理性。知性认识注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