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的工农兵学员
各科学生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学生条件:政治思想好、身 体健康 、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 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有 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贫下中农,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 还要注意招收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 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 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10月1 5日,国务院向 各地发出电报:1970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按中央批转的 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报告提出的意见进行。全国首批招收的工农兵学员 共 4万余人。
田头识字学习
偏远贫因地区的小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落后,政府办了许 多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田头识字教学 等形式,这些形式为扫盲教育作出贡献
落后地区的教育
世界扫盲游行大会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劳动模范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速成中学学习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开封市田家炳实验 中学历史备课组
趋势
蓬勃发展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年份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
(1)接管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依据《共同纲领》,各级人民政府和军管部门,接管原属国民 党统治下的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同时对所有学校进行初 步改造,确立国民的道德素质标准和培养新社会所需人才的教 育目标。接收外国津贴的高等、中小学等学校改为公办,初步 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教育 主权回到人民手中。
二 动 乱 中 的 教 育
文 革 冲 击 教 育 革 命 危 害
1.文革开始后,师生卷入扫“四旧”活动
2.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组织,批“走资 派”, 3.全国大中小学校招生基本停止
4.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高考制度被废除 1.学校领导体制变化: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2.教育体制上“开门办学”,缩短学制
清华大学在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三.教育的复兴
1.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
1.邓小平刚一复出,自告奋勇抓教育,他说:“我们要实现现 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技,不抓教育不行”;
2.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根本纠正长期以 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倾观点,迅速给数以万计的冤假错 案平反,使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得到新生,教育战线上的春天来 了; 3.1977年冬,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使教育界重新焕发 新机; 4.组织编写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稳定教育教学秩序和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
毛主席,你是 我的偶像—— 一个毛的超级 FAN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 则是在文革后期,毛泽东决定给红卫兵运动刹车的时候。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 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 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 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 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 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 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 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 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 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 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 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 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 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2.确立“教育优先、科教兴国”战略
1.邓小平多次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 依靠科技和教育,要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 2.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 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 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 家的繁荣强盛。科教兴国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中华民族振兴 的必由之路。
探究活动: 综合以上所述,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突飞猛进 的原因有哪些?
1)环境改善: “文革”结束后,党和政府对教育界 进行了拨乱反正,尊师重教的风气逐 步形成。 2)经济需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政府政策: 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教育立法。 4)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的推动。
中国高等教育近几年的发展
(2)教育向工农敞开大门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为国 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总方 针。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合理 的成分,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2.制定教育方针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 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5.大力倡导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社会风气;颁布《教师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 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77级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高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校园中最流行的口号是: 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全国流行的口号: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北大学子)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清华学子)
全国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数
2.5 2 1.5 1 0.5 0 文盲人数
1962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文革期间,文盲人数没有减少,说明在此期间教育处 于停滞状态。
2、“教育革命”
1)教学体制: “开门办校”,缩短学制。 2)高校招生体制:(1970) 招工农兵学员 3、文革对教育的影响:P89 “文革”十年,教育受严重破坏,濒临崩溃。
(二)问答题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
战略? 答案提示: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 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③教育 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新闻:明年全免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杂 费 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 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 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课堂小结
教育兴办 教育挫折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教育繁荣
• • • • • • •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述,不属实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 D)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3.坚持“三个面向”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改革的步伐 加快,普九教育,《义务教育法》颁布,中等教育和普 通教育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招生制度 等。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教育法律法规 《学位条例》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 《高等教育法》 《民办教育促进法》 开始正式实施的时间 1981年 1986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9年 2003年
1976年,文革结束,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 了严重的人才断层,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 1977年5月的一天,还没恢复工作的邓小平, 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 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 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 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提出的战略是 (A) A.科教兴国 B.教育革命 C.三个面向 D.信息高速公路 (3)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提出②“七二一工人大 学”的创办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④完善教育立法⑤邓小平提出教育 的“三个面向”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新中国的教育成就;
——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较完整的 国民教育体系。
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 基础;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 骨干力量。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文革对教育冲击: 1)学校“停课闹革命”。 2)大中小学校停止招生。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在1998年到2003年的五年中,中国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 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341万增长为 1100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 硕士、博士人数增至80万,其中研 究生人数增长了约45万。 高等教育 资源扩大,校均规模增加。2004年 全国共有普通、成人高等学校2236 所,其中普通高校1731所,比上年 增加179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 684所,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
3.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 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学员,而 不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4.原有的教师,被认为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下 放农村劳动 1.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 为我国少培养100多万大专毕业 生和200多万中专毕业生,各行各业人才缺乏,整个中华民 族素质下降,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基础教育受害十分残重,出现人才断层 3.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成就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 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 系。1.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 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2.培养了 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大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3. 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定基础,为国民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