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之我见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不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在积极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168-01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引导他们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数学学习就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是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的过程。从当前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我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来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改变备课方式和思路
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怎样才能备一节好课呢?
我觉得应改变备课方式,变换备课思路,从以往备教师的”教”转变到备学生的”学”。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如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设计以下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本,课上让学生说说你打算怎样学习这一节内容。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借助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讨论并交流自己发现了什么;第三个活动是让巩固练习;第四个活动是设计一个游戏,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学习数学也不例外,农村地区小学的学生,生活圈较小,视野相对狭小,往往会对新事物好奇心强,我们教师更要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动态,通过新事物、新消息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学习的情绪,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这是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进行知识迁移,通过易于亲近的、易于接受的途径、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系,让学生感
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那样他们学习的情绪会更高,会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探索数学的应用。如一年级上册的”比高矮”,可以让学生联系学校的实际比较学校里的枇杷、莲雾等果树的高矮;六年级的下册”按比例分配”可以结合农村生活实际要求配农药杀害虫,配比不对,轻的喷农药劳而无功,重的则瓜菜会遭殃,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细心,又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我严格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具,不得在课堂上翻包倒桌,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杜绝了课堂上常见的用什么才找什么的不良现象。另外我还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数学知识的紧密性,逻辑性,无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做基础。有效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时,由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分数乘法》和《倒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预习掌握了《分数除法》的算法,因此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我常常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策略,循循渐进,培养学生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养成审题认真、解题后验算的习惯;养成积极提问和
回答问题的习惯;养成专心听讲,勤做笔记,爱思考的习惯。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4.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标”强化了数学的生活化与实践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思想,提出了”数学课堂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动手去体验、去发现得出结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课时,我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用硬纸制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模具,上课时让学生拿出长方形模具,请同学按着老师的要求,两只手分别抓住长方形两条边向相反的方向同时推拉,观察长方形的形状有什么变化?让几位同学生说说你的发现,有的说长方形就成不是长方形了,有的说长方形变歪了,老师肯定并表扬回答得好的学生。接着要求拿出三角形模具,让学生抓住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向相反方向同时推拉,观察一下推拉前后三角形的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区别,也就是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这时,学生勇跃举手回答:”长方形用手推拉后形状会发生变化,而三角形的形状不管怎么推拉它的形状都不会改
变。”这时我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更加完整地归纳出三角形的特性:”不容易变形,即具有稳定性。”这种通过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去体验得出的结论比教师直接讲出结论记忆的效果更加明显,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教师为导,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也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改要求。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浅显看法。事实上,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全面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梅芳.浅谈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S2) .
[2]杨德华.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黑龙江教育, 2005,(06) .
[3]李建业.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体会[J]教育评论,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