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元认知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认知策略
自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这一术语后,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将元认知理论运用到学习策略研究当中,由此开始了关于元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研究。
研究者普遍认为,元认知包括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元认知策略是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高层次管理技能和学习策略,有助于在学习前进行规划,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监控,以及学习结束后的反馈,帮助控制整个学习过程。
我国对于元认知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对地起步较晚,对其研究主要是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文化特点与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研究,填补其在中外文化差异上的空白。
在语言习得中,听力作为一种输入性技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按照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的听觉输入是语言习得最基本的条件,由此,在外语教学中,要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听觉性输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元认知策略对于英语听力有重要作用。
并且,是否善于运用元认知策略是区分听力学习者成功的关键。
听力教学既要重视认知加工过程,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机制,提高学生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监控能力,成为他们自身发展的主体。
通过近期国内英语听力元认知策略应用研究综述的整理显示,学生在计划、评估和监控策略等方面存在些许数量和质量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元认知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但此类研究较少,建议扩大被试范围,纳入多种变量,研制更有效的工具和重视数据的统计分析。
针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在学习成绩优劣,年级高低以及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差别分析策略使用的差异表现在计划、评估监控方面,差异可能受年龄特征、语言能力水平和较多的练习机会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元认知策略中的集中注意策略、选择注意策略、自我管理策略和自我评价策略非常明显地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在年级间比较方面。
不同年级实际运用策略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学习运用策略的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元认知的发展与学习策略能力是同步发展的。
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虽然元认知策略可以协调各种学习者策略,却不能取代其他策略或因素,因为听力是概括、记忆、预测、语言转换能力的总
和。
还应当认识到,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与学习动机关系密切
对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就研究对象而言,相关研究应扩大被试群体,不应只局限在大学生。
(2)就研究变量而言,除单变量外,还可采用多变量的分析,如自变量可加入年龄、性别、动机、教学方法等,因变量可采用成绩、策略、态度、行为等,力争建立元认知策略学习的模型,更全面和深入地完善该类策略的理论。
(3)就测试工具和方法而言,应研制更有效的工具,注意其信度、效度的分析,重视数据的统计分析,如进行T检验的差值比较、多水平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