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 中小学体育课的过程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中小学体育课的过程性评价
王长江(北京市东城区光明小学,小学高级)
主题词:体育课发展过程性评价
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中小学体育课的过程性评价》,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关键词,那就是体育课、发展、过程性和评价。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广大教育同人积极探索,锐意改革,特别是在课堂过程性评价中不断潜行。近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与爱好,增强学生体质,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科学设计教学难度,改革考试与评价制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第二,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有关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有关论述:“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在课程改革中,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教学评价功能。第三,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杨贵任司长讲,今年开始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坚持以认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今后十年的教育战略主题。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学最主要的渠道,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中小学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形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教学改革的主题。下面结合《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中小学体育课的过程性评价》话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一点肤浅的认识,与同行做一交流。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朋友给予指正。
1 .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根本
2 .《国家课程标准》关于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3 .传统的体育课堂评价与新课程倡导的过程性课堂教学评价本质的区别
4 .关于过程性评价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的根本
由于人们对体育概念的认识不同,因此,对终身体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也就是将体育贯穿于人的整个生涯的一种既有益于个人,又有益于社会的生活方式。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打破传统观念,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应选择具有较高锻炼身体价值的教材内容,尽可能从促进学生健康的角度考虑,选择教材难度不太大、易开展、最好能延续到学生参加工作、进入社会、适合于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锻炼内容。在教学中,要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
我体育意识。作为体育教师,要树立新的“育人观”。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不能只着眼于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课,而忽视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体育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除培养学生必要的运动技能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素质培养,要将教学内容与未来的职业和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在新的观念指导下,突破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的情况下,认真探索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评价上,要改变单纯的评价或掌握运动技能的评价,向身、心、技、能综合评价方面转变。同时,要做到课内外一体化,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课内教给学生思想、理论和方法,课外培养学生自练、自评、互教互评的能力,真正解决传授技能和学生健身的问题。
二、《国家课程标准》关于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评价标准突破了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倾向,淡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化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体现了区别对待和注重学生纵向发展与进步幅度的评价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改变以往只重成绩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应当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体质和健康水平,在体育课的实践中,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过程”中完成的,如果失去过程在去评价,那么评价便失去意义,我们强调过程性评价,并不是不要终结性评价,而是要开发过程性评价,让其更好的为终结性评价服务,提高终结性评价的价值与效应。
三、传统的体育课堂评价与新课程倡导的过程性课堂教学评价本质的区别
(一)传统体育教学评价是在“ 增强体质” 教育思想指导下和“ 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一种评价, 它与解放初期我国当时“ 国民的体质状况不良, 因而人们锐意追求体质改观”, 以及改革开放后“ 应试教育” 思潮的影响密切相关。它采用统一考核标准, 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 没有考虑学生的起点因素。例如:课堂进行50 米考核,跑的快的、基础好的学生就能得高分, 跑的慢的、体育基础差的学生总是得低分, 因而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评价方式简单实用, 操作性强, 在当时是可行的, 对促进体育教学, 增强学生体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是否科学呢? 从形式上看, 似乎是强调竞争, 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最大的弱点是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等因素, 从内容上看, 是考什么就学什么, 练什么, 它诱导学生为成绩而考试, 是“ 应试教育” 的突出特征。因而使体育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学生体验不到体育的乐趣, 产生厌学情绪。
(二)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进步与努力,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例如:课堂教学中,学生“身体保健能力”的过程性评价。因为体育教学不单纯是走、跑、跳、投等各项肢体运动,还应包括卫生保健身体的正确姿态。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与使用口腔、眼、鼻以及自己内脏器官,确实需要教师认真思考。例如:课上有的学生长跑一停下来,马上坐在地上休息,运动中出汗,拿别人的衣服擦
汗,特别是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站、坐、立、走等正确姿态,一站三道弯,走路含胸驼背,像个小老头。针对这些不良习惯,课上教师可以采取了激励性评价方法,如召开“卫生保健大家谈”活动,让大家讲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并采取互评的方式,两人一组检查。例如指甲、耳廓和外耳道的卫生。又如召开“形体美”展示活动,人人在大家面前走一走、站一站。通过大家互相激励评价,姿态健美的学生被授予“形体小标兵”。通过师评、学生评,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形态,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有,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能力”的过程性性评价。运动能力包括走步能力、跑步能力、跳跃能力、投掷能力、平衡能力、钻爬能力、玩球类能力以及体操能力等等。而学生在学习这类体育项目中,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与影响,可能与有的学生喜欢田径项目、有的学生喜欢体操项目有很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特别是针对个别“体育困难生”更要给与关注,甚至可以为他们“开绿灯”。例如:个别同学体胖,喜欢投掷实心球,但对体操“单杠” 教学项目则非常反感,虽然每次在老师的帮助与保护下,基本上能完成动作,一旦脱离教师的保护,则不能独立完成该动作,测验时,这个学生向老师提出可不可以暂时用其他项目代替单杠项目,以后在还原原考核项目,教师给了学生一个时间段,在其它项目考核中,充分听取同学意见,如在课上的出勤、动作技能的掌握等等,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运用激励性评价,力争让每一名同学获得自信,并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体育其它项目的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性性评价,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性,研究他们的需要,实施恰如其分的激励,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学中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对体育学习及动作技能掌握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课上有的同学在情绪上存在着逆反心理、在意志上表现的脆弱与胆小,在人格问题上,不合群、不善于合作、并伴有一定的攻击性行为等等。针对这一问题,教学中不妨可以采用:
1 .语言激励
情感激励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实施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亲其师、信其道。”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逆反心理,教师要进行分析,并因势利导进行激励与矫正,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育,对于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的同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隐性目标, 如通过“游戏”,培养集体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及合作意识。
2 .身教激励
教学中,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这是因为对学生来讲,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最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因此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一些教师的做法是:(1)上课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 2 )场地、器材的布置力求新颖,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
(3)教师的动作示范力求准确、优美。
(4)对待学生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