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红砖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利用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红砖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利用初探摘要:闽南古厝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易激发。作为一种地方文化资源,闽南古厝在美术课堂中的开发与应用,丰富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更能通过课堂让学生见证历史的特色建筑,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从实际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古建筑的态度。
关键词:闽南红砖文化;厦门古厝;美术课程资源;艺术;初探
2001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并重。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渊源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民族建筑当是其中的炫丽的奇葩,而民间人们住的建筑,简称民居,是人们在撑起的生产与生活的实践中而逐渐形成的建筑形式。笔者在学生时代从民居的邮票中看到了具有特色的地方民居,很是喜欢,后来有机会亲眼看见有气派的北京故宫,婉约的苏州园林,徽州朴实的黑瓦白墙等,当然我也深深的知道在我身边——厦门特区的郊区厦门海沧新安也有这类独具特色的古
建筑。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文化继承和发扬是个艰巨而又严峻的任务,在当今西方强势文化占主导的环境下,教育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学校教育中,美术教育在该方面需付出的努力似乎比其他科目更大。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
流,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有很多本土文化是以视觉的形式存在的,比如中国的壁画、剪纸、雕塑、建筑,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首当其冲的便是古建筑的消逝,作为闽南地区又是特区的厦门,如何保护古建筑,如何让现在的学生能对就在身边即将消逝的古建筑多些了解,这就需要美术老师加以开发利用这块本土资源。
闽南红砖极具鲜明的独特风格,台湾的一首歌《故乡》中的歌词“有间厝,用砖仔砌,看起来普通平台,时常出现我的梦中,那就是我的故乡……”用闽南语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思念那个用砖仔砌起来的“厝”,更是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文化,也道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斩不断的情缘。歌词中的“厝”是闽南人对自己家园的亲切称呼,它多以红砖为墙,红瓦顶,马鞍脊或燕尾脊,另外有美轮美奂的木雕和石雕,整体亮丽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在厦门地区目前尚保留有红砖民居。这是精湛的建筑艺术,使多元文化融合的代表,有凝重的历史人文价值,是闽南、台湾红砖民居中的精品。
在厦门海沧诸多地方,以新垵村为例,它们见证了红砖古厝建筑装饰、建筑风格、建筑材料、结构布局,反映出闽南文化的特点,表现出深厚的文化的积淀。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工业区的开发,记忆中很多古厝被单调的现代高楼取代了,闽南的红砖民居已经越来越少,令人惋惜。由此更加彰显出对非再生资源保护、宣传
教育的重要性。在无力挽回这个局面的同时,如何让更多学生认识到这色彩斑斓的、散发着生活气息的古厝,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能切实实现的问题。因此,我尝试将闽南红砖文化作为美术课程资源来开发与利用,并在美术课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探寻闽南古建筑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由于,我所在的小学位居于海沧区东孚镇洪塘村,属于特区里的郊区,在古厝民居还现存有的部分,因此,我首先布置学生收集闽南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相关的知识,通过在课前上网搜索,实地观察建筑,有条件的同学对建筑进行拍照,走访古厝主人了解古厝;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从课外到课内深刻体会身边古厝的厚重沉淀,感受家乡先人留下来的可贵的非再生资源,让学生看到本家族当年的辉煌,体味斑驳的墙面和残旧的木雕却在诉说着的岁月的沧桑。
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们了解到了艺术就在身边,身边的古建筑有它的独特性、历史性、艺术性,红砖红瓦成闽南建筑的独特视觉特征,闽南民居的装饰重点是门面,使学生石雕、木雕、镶嵌、剪粘画成为民间工匠展示才艺的场所。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增进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迸发了自豪感,激发了保护宣传古厝的情感,提高了在美术课“写”下古厝的兴趣。
二、发现古厝的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进一步了解古厝后,我结合图片,和有关闽南建筑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请村里一位辈分比较高的了解古厝发展历史的知
识分子进教室进行讲解,让学生去发现古厝里面的艺术价值,使他们沐浴在独特闽南红砖文化的艺术气息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增强了对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了他们尊重祖先留下来的可贵遗产,和保护家园的态度。
1.厦门的红砖民居多为左右各一条护厝,唯新安惠佐邱菽园宅是左右各二条护厝,四条护厝加三落大厝,形成颇有规模的四合院组合,目前保存尚完好。也有单护厝的,指在主厝的左边(或右边)建一条护厝,称单伸手,但甚少。古厝屋顶,多为马鞍脊或燕尾脊,燕尾又分单曲和双曲,燕尾用于主厝,马鞍用于护厝。马鞍又有方形(土)、锐形(火)、曲形(水)、直形(木)、圆形(金)之分。上面用剪粘画和浮雕进行装饰正脊的装饰分为三段:中段双龙抢珠或双凤为主,两头以花草和吉祥图案为主,也有人物战马、八仙过海等。
2.厦门地区红砖古厝的墙,前檐墙面大多用几种颜色的板砖砌成吉祥图案,种类极多,往往砌成万字形、寿字形、棱形、八角形、双环金钱形,寓意吉祥如意、发财添喜、长寿延年等。比较近代的还用彩色水泥勾勒制成多种图案,虽经100多年日晒夜露,风吹雨打,至今色泽不褪,颇为艳丽,这是红砖民居的一大特色,是其他民居无法比拟的。下部均用花岗岩砌高一米左右,很多大户人家都有海外侨民从南洋直接海运过来的花岗石,花岗石之间的粘结没有用到粘结物,几乎没看到缝隙,上面雕塑些松竹梅,麒麟,等吉祥小品,做工之严谨,令人叹为观止,墙体上部以红砖为主,下部呈
长方形,上部为三角形,也称“山尖”。
3.石雕,分透雕、漏雕、浮雕图饰。有用红砖来雕刻,也有使用泼墨山水画或者成雕,在红砖上雕刻梅兰菊竹、人物故事等,用几十块大红砖拼成一幅山水画或作品。门旁还设有门鼓、石狮等。石狮左为雄狮,脚踩绣球,口含珠、铜钱;右为母狮,双唇紧闭,足抱幼狮。
4.木雕、门的配件多。门簪,系串联门楣与连楹的构件,做成圆、方、龙、鱼等形,也有浅雕、浮雕等,窗户书卷窗、月洞窗、竹节窗、八卦窗、扇面窗、半墙窗、六角窗、椭圆窗、花格窗、寿桃窗、蝴蝶窗、漏窗等。
5.剪粘画。有的是灰制彩绘,有的则以贝壳、小瓷片拼贴而成,光亮柔润如昨。
三、实践描绘厦门古厝,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在了解闽南红砖文化的发展历史,欣赏身边的厦门古厝艺术之美后,我开始尝试让学生动手用线描——彩笔——国画——剪纸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创作热情,并在最后讨论如何保护古建筑为结束。在中低年级,主要采用线描和儿童画的形式,由于郊区学校且加上外来员工的子女较多,主客观因素导致学生美术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在绘画表现技法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中高年级,采用国画和剪纸的形式,相对高年级,中年级的热情更高涨,表现手法也比较熟练,教学效果较好。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实地欣赏、交流、听讲座等,使学生们对家乡的自然、人文有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