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 t0 → → → →
4°
lim
t → t0 →
[ A (t)× B (t)]=
→
lim A (t)× lim B (t)
t → t0 t → t0
5°若 A (t)= Ax(t)
→
i
+Ay(t)
j
→
+Az(t)
→
k ,则
→
lim A (t)= lim Ax(t) i + lim Ay(t)
t → t0 t → t0 t → t0
第一章 矢量分析
矢量分析,是矢量代数的继续,也是场论的基础知识,同时它还是研究其他许多学科的有用 工具。 本章主要介绍矢性函数及其微分,积分。
第一节 矢性函数
1 矢量函数的定义 常矢: 模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的矢量。 局限性:不能刻划所有矢量 变矢:模和方向或其中之一会改变的矢量 例:质点 M 沿曲线 l 运动时,其速度矢量 V 在运动过程中就是一个变矢 V2
o
y
注: 矢径
→
r
= OM =x
i
+y
j
+z
k
, 因此, 若矢性函数 A(t) 的起点取在坐标原点, 则 A(t)
→
= OM ,而 A (t)={ Ax(t) ,Ay(t) ,Az(t)}, OM ={x,y,z}, 从而
⎧ x = Ax (t ) ⎪ ⎨ y = Ay(t) ……矢端曲线 L 的以 t 为参数的参数方程 ⎪ z = Az(t) ⎩
3 矢性函数的微分 ,称 △定义:设有矢性函数 A = A (t) 为矢性函数 A (t)在 t 处的微分
→ → → →
d A = A ˊ(t)dt
→
→
(dt=△t)
N △A A (t+△t)
→
→
而且和 注: 1°显然微分 d A 是一个矢量, 导矢 A ˊ (t) 一样, 也在点 M 处与 A(t) 的矢端曲线 L 相切,其指向是: 当 dt>0 时,d A 与 A ˊ(t)同向 当 dt<0 时,d A 与 A ˊ(t)反向 2°d A = A ˊ(t)dt=Axˊ(t)dt
→
V3 V1 l M
矢性函数的定义: 设有数性变量 t 和变矢 A ,若对于 t 在某个变化范围 G 内的每一个数值,A 都以一个确定的矢 量与之对应,则称 A 为数性变量 t 的矢性函数,记作
→ → →
A = A (t)
并称 G 为函数 A 的定义域 注:矢性函数 A = A (t)在Oxyz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坐标Ax(t) ,Ay(t) ,Az(t)是t的函 数,故矢性函数 A = A (t)的坐标表达式为
1
→
→
2 导矢的几何意义 如图所示,设 L 为矢性 函数 A(t) 的矢端曲线。
→
ΔA Δt
A (t)
→
M
ΔA = 1 · ΔA Δt Δt
是在 L 的割线 MN 上的一个矢 量,当△t 不清>0 时,其指向 与△ A 一致;当△t>0 时,其 指向与△ A 相反,如图所示, 但此时△ A 指向对应 t 值减少 的一方,从而
→ → →
1
的终点 M 就描绘出一条曲线 l,称这条曲线为矢性函数 A 的矢端曲线 z
→
A
→
M(x,y,z)
y
x t 变化→ A (t)一条曲线 例 矢性函数
→
e ( ϕ )=cos ϕ +i sin ϕ , 其矢端曲线为一单位曲线
y z
→
e (ϕ )
→
M(x,y,z)
→
r
x o x
→ → → → →
→
ΔAz Δt
k
→
i
→
dAy + dt
j
→
+
dAz dt
k
→
= Axˊ(t) 例 1 已知 (θ ) =acos θ
→
i
→
+ Ayˊ(t) +b θ
→
j
→
→
+Azˊ(t)
k
→
r
i
→
+asin θ
j
→
k ,则导矢
→
r
ˊ( θ )=(acos θ )ˊ = -asin θ
i
→
+(asin θ )ˊ
j
+(b θ )ˊ
→
正向,若在L上取定一点M0作为计算弧长s的起点,并以L之正向作为s增大的方向,则在L上任一点 M处,弧长的微分是 Ds>0 ds<0 M 2 2 ds=± dx + dy + dz 其中“±”符号选取法则: 以点 M 为界,当 ds 位于 s 增大的一方即 t 值增 大的一方,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又 A (t)=Ax(t) = MN = d
(7)复合函数求导公式:若 A = A ( u ), u =u ( t ),则
7
例 6 设 A =sint
i
→
+cost
j k
+t
→
→
, B = cost
i
→
-sint
j
→
-3
k
→
,C = 2
i
→
+3
j
→
-
k ,求在 t=0
→
处的 (A × 。 (B × C)) 解: (A × = A × (B × C + (B × C)) )
d dt
d dt
d dt
dA × (B × C ) dt
=A × ⎜B×
⎛ ⎜ ⎝
⎞ dA dC d B × B× C + × C⎟ + ⎟ dt dt dt ⎠
(
) ( )
=A × ⎜B×
→
⎛ ⎜ ⎝
,
→ → → →
→
→
→
→
ΔA A(t + Δt ) − A(t ) = 当 Δ t→0 时,其极限 Δt Δt
数 A (t)在点t处的导矢,记作
→
lim
Δt → 0
ΔA 存在,则称此极限为矢性函 Δt
dA → 或 A ˊ(t) ,即 dt
dA ΔA A(t + Δt ) − A(t ) = lim = lim dt t → t0 Δt Δt t → t0
dr dr 的几何意义:矢性函数对其矢端曲线的弧长 s 的导数 在几何上为一切向单位矢量,方向 ds ds
恒指向 s 增大的一方 例 4 证明
ds dr =| | dt ds
证:由
dr dx = dt dt
i
→
+
dy dt
j
→
+
dz dt
k知
2 2 2
→
dr ⎛ dx ⎞ ⎛ dy ⎞ ⎛ dz ⎞ | |= ⎜ ⎟ +⎜ ⎟ +⎜ ⎟ dt ⎝ dt ⎠ ⎝ dt ⎠ ⎝ dt ⎠
→
r
i
→
+asin θ
j
→
+b θ
k
→
3
矢性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极限定义 , A 0为一常矢。若 ∀ ε >0, 设矢性函数 A (t)在t0的某个邻域有定义(但在t0处可以无意义)
→ →
∃ δ >0,当 0<| t - t0 |< δ 时,有:| A(t)- A0 |< ε ,则称 A 0为矢性函数 A (t)当L→L0时的极
j + lim Az(t) k
t → t0
→
→
连续的定义:若
。 lim A (t)= A (t )
0 t → t0
→
→
3
第二节 矢性函数的导数和微分
1 矢性函数的导数 设有起点在 O 点的矢性函数 A (t) ,当数性变量 t 在其定义域内由 t→t+△t(△t≠0)时, 对应的矢量分别为: A (t)= OM , A (t+△t)= ON ,于是
由于 ds 与 dt 有相同的符号,故有
2 2
2 2 2 dr ds ± dx + dy + dz ⎛ dx ⎞ ⎛ dy ⎞ ⎛ dz ⎞ + ⎜ ⎟ + ⎜ ⎟ =| | = = ⎜ ⎟ dt dt ⎝ dt ⎠ ⎝ dt ⎠ ⎝ dt ⎠ ± dt 2
2
6
由此知:矢端曲线的切向单位矢量是
dr dr ds dr = = ds ds dt dt
注: 若 A (t)= Ax(t) 点t上可导,则有
→
i
→
+Ay(t)
j
→
+Az(t)
,Ay(t) ,Az(t)在 k ,且函数Ax(t)
→
dA ΔA ΔAx = lim = lim dt t → t0 Δt Δt t → t0
dAx = dt
i lim
+
t → t0
→
ΔAy Δt
j lim
+
t → t0
t → t0
u(t)
lim A (t)
t → t0 → t → t0
→
2°
lim
t → t0 t → t0
[ A (t)± B (t)]=
→ →
lim A (t)± lim B (t)
t → t0 → → t → t0
→
3°
· B (t)]= lim A (t) · lim B (t) lim [ A (t)
限,记作
→
→
lim A (t)= A 0
t → t0 → →
→
→
运算法则:设u(t)为数性函数, A (t) , B (t)为矢性函数,且
→
lim
t → t0
u(t) ,
lim A (t)
t → t0
→
和
lim B (t)存在,则
t → t0
1°
lim
t → t0
u(t) A (t)=
→ →
→
lim
→ → →
N
→
o
A (t+△t)
L
ΔA 仍指向对应 t 值增大的一方。当△t→0 时,割线 MN 绕点 M 转动,且以点 M 处的 Δt ΔA ,其极限位置自然也就在此切线上,即:导矢 Δt
切线为其极限位置。此时,在割线上的矢量
A ˊ(t)= lim
t → t0
→
ΔA 在几何上为一矢端曲线的切向矢量,指向对应t值增大的一方 Δt
→ → → → → → → →
M
O
A (t)
→
Aˊ (t)
→
i
→
+Ayˊ(t)dt
j
→
+Azˊ(t)dt
k (在直角坐标系中)
→
5
例 △
设 (θ ) =acos θ
→
r
i
→
+asin θ
j
→
求 d
→
r 及| d r |
→
dr 的几何意义 ds
通常将矢性函数 A (t)的矢端曲线L视为有向曲线,在无特别申明#43;acos θ
j
→
+b
→
k
→
例2
设
e ( ϕ )=cos ϕ i
→
→
→
+sin ϕ
j
→
, e ( ϕ )= -sin ϕ
1
i
→
+cos ϕ
j
→
试证:1°:
e ˊ( ϕ )= e ( ϕ )
1
→
→
e
1
ˊ( ϕ )= -
e (ϕ )
→
4
2°:
e ( ϕ )⊥ e ( ϕ )
1
→
→
(
· e ( ϕ )=0) e (ϕ )
→ →
M0
A (t)
o
→
L
→
i
→
+Ay(t)
→
j
→
+Az(t)
k
→
r =x i
+y
j
→
+z
k
→
r
=dx
i
→
+dy
j
→
+dz
k
→
|d
→
r |=
dx 2 + dy 2 + dz 2
→
由此可见,有| d 而由 | dr |=|
r |=|ds|………矢性函数的微分的模等于其矢端曲线的弧长微分的绝对值,从
dr dr dr | dr | ·ds|=| ||ds|可推出:| |= =1。于是知 ds ds ds | ds |
(3)
d dA (kA) =k (k 为常数) ; dt dt
(4)
dA du d A +u (u A) = dt dt dt
d dt
dB dA (A · B ) =A· + ·B; dt dt
2 d 2 A =2 A · d A (其中 A = A · A ); dt dt
(5)
特例:
(6)
dB dA d ×B; = A× + (A × B ) dt dt dt d A d A du = + dt du dt
i
→
3 + cos t 5
j
→
+
4 5
k
→
4、矢性函数的导数公式 设矢性函数 A = A (t)和 B = B (t)及数性函数 u=u(t)的某个范围内可导,则下列公式在 该范围内成立 (1)
→ → → →
d C = 0 ( C 为常矢) ; dt
) = (2) (A ± B
d dt
dA dB ± ; dt dt
于是矢端曲线L的矢量方程是 A = Ax(t) 道其中之一,另一个也就可以知道了 例 圆柱螺旋线的参数方程为
→
i
→
+Ay(t)
j
→
+Az(t)
k
→
⇔ 上述参数方程。只要知
2
⎧x = a cos θ ⎪ ⎨ y = a sin θ ……矢端曲线 L 的以 t 为参数的参数方程 ⎪ z = bθ ⎩
于是 矢端曲线 L 的矢量方程 (θ ) =acos θ
→ → → → →
→
→
A (t)= Ax(t) i +Ay(t)
→
→
→
j
→
+Az(t)
k
→
⎯ ⎯ ⎯ →有序的数性函数组{ Ax(t) 矢性函数 A (t) ← ,Ay(t) ,Az(t)}
一一对应
2
矢端曲线 约定: 本章所讲的矢量是指自由矢量: 即当二矢量的模和方向都相同时, 就认为它们是相等的。 矢端曲线:给定矢性函数 A = A (t) ,其起点取在坐标原点,这样,当 t 变化时,矢量 A (t)
→ → →
MN = ON - OM = A (t+△t)- A (t)……称为 A (t)的增量记作△ A ,即
△ A = A (t+△t)- A (t) 定 义 : 设 矢 性 函 数 A ( t ) 在 t 的 某 一 邻 域 内 有 定 义 , 并 设 t+ △ t 也 在 这 邻 域 内 , 若
4°
lim
t → t0 →
[ A (t)× B (t)]=
→
lim A (t)× lim B (t)
t → t0 t → t0
5°若 A (t)= Ax(t)
→
i
+Ay(t)
j
→
+Az(t)
→
k ,则
→
lim A (t)= lim Ax(t) i + lim Ay(t)
t → t0 t → t0 t → t0
第一章 矢量分析
矢量分析,是矢量代数的继续,也是场论的基础知识,同时它还是研究其他许多学科的有用 工具。 本章主要介绍矢性函数及其微分,积分。
第一节 矢性函数
1 矢量函数的定义 常矢: 模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的矢量。 局限性:不能刻划所有矢量 变矢:模和方向或其中之一会改变的矢量 例:质点 M 沿曲线 l 运动时,其速度矢量 V 在运动过程中就是一个变矢 V2
o
y
注: 矢径
→
r
= OM =x
i
+y
j
+z
k
, 因此, 若矢性函数 A(t) 的起点取在坐标原点, 则 A(t)
→
= OM ,而 A (t)={ Ax(t) ,Ay(t) ,Az(t)}, OM ={x,y,z}, 从而
⎧ x = Ax (t ) ⎪ ⎨ y = Ay(t) ……矢端曲线 L 的以 t 为参数的参数方程 ⎪ z = Az(t) ⎩
3 矢性函数的微分 ,称 △定义:设有矢性函数 A = A (t) 为矢性函数 A (t)在 t 处的微分
→ → → →
d A = A ˊ(t)dt
→
→
(dt=△t)
N △A A (t+△t)
→
→
而且和 注: 1°显然微分 d A 是一个矢量, 导矢 A ˊ (t) 一样, 也在点 M 处与 A(t) 的矢端曲线 L 相切,其指向是: 当 dt>0 时,d A 与 A ˊ(t)同向 当 dt<0 时,d A 与 A ˊ(t)反向 2°d A = A ˊ(t)dt=Axˊ(t)dt
→
V3 V1 l M
矢性函数的定义: 设有数性变量 t 和变矢 A ,若对于 t 在某个变化范围 G 内的每一个数值,A 都以一个确定的矢 量与之对应,则称 A 为数性变量 t 的矢性函数,记作
→ → →
A = A (t)
并称 G 为函数 A 的定义域 注:矢性函数 A = A (t)在Oxyz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坐标Ax(t) ,Ay(t) ,Az(t)是t的函 数,故矢性函数 A = A (t)的坐标表达式为
1
→
→
2 导矢的几何意义 如图所示,设 L 为矢性 函数 A(t) 的矢端曲线。
→
ΔA Δt
A (t)
→
M
ΔA = 1 · ΔA Δt Δt
是在 L 的割线 MN 上的一个矢 量,当△t 不清>0 时,其指向 与△ A 一致;当△t>0 时,其 指向与△ A 相反,如图所示, 但此时△ A 指向对应 t 值减少 的一方,从而
→ → →
1
的终点 M 就描绘出一条曲线 l,称这条曲线为矢性函数 A 的矢端曲线 z
→
A
→
M(x,y,z)
y
x t 变化→ A (t)一条曲线 例 矢性函数
→
e ( ϕ )=cos ϕ +i sin ϕ , 其矢端曲线为一单位曲线
y z
→
e (ϕ )
→
M(x,y,z)
→
r
x o x
→ → → → →
→
ΔAz Δt
k
→
i
→
dAy + dt
j
→
+
dAz dt
k
→
= Axˊ(t) 例 1 已知 (θ ) =acos θ
→
i
→
+ Ayˊ(t) +b θ
→
j
→
→
+Azˊ(t)
k
→
r
i
→
+asin θ
j
→
k ,则导矢
→
r
ˊ( θ )=(acos θ )ˊ = -asin θ
i
→
+(asin θ )ˊ
j
+(b θ )ˊ
→
正向,若在L上取定一点M0作为计算弧长s的起点,并以L之正向作为s增大的方向,则在L上任一点 M处,弧长的微分是 Ds>0 ds<0 M 2 2 ds=± dx + dy + dz 其中“±”符号选取法则: 以点 M 为界,当 ds 位于 s 增大的一方即 t 值增 大的一方,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又 A (t)=Ax(t) = MN = d
(7)复合函数求导公式:若 A = A ( u ), u =u ( t ),则
7
例 6 设 A =sint
i
→
+cost
j k
+t
→
→
, B = cost
i
→
-sint
j
→
-3
k
→
,C = 2
i
→
+3
j
→
-
k ,求在 t=0
→
处的 (A × 。 (B × C)) 解: (A × = A × (B × C + (B × C)) )
d dt
d dt
d dt
dA × (B × C ) dt
=A × ⎜B×
⎛ ⎜ ⎝
⎞ dA dC d B × B× C + × C⎟ + ⎟ dt dt dt ⎠
(
) ( )
=A × ⎜B×
→
⎛ ⎜ ⎝
,
→ → → →
→
→
→
→
ΔA A(t + Δt ) − A(t ) = 当 Δ t→0 时,其极限 Δt Δt
数 A (t)在点t处的导矢,记作
→
lim
Δt → 0
ΔA 存在,则称此极限为矢性函 Δt
dA → 或 A ˊ(t) ,即 dt
dA ΔA A(t + Δt ) − A(t ) = lim = lim dt t → t0 Δt Δt t → t0
dr dr 的几何意义:矢性函数对其矢端曲线的弧长 s 的导数 在几何上为一切向单位矢量,方向 ds ds
恒指向 s 增大的一方 例 4 证明
ds dr =| | dt ds
证:由
dr dx = dt dt
i
→
+
dy dt
j
→
+
dz dt
k知
2 2 2
→
dr ⎛ dx ⎞ ⎛ dy ⎞ ⎛ dz ⎞ | |= ⎜ ⎟ +⎜ ⎟ +⎜ ⎟ dt ⎝ dt ⎠ ⎝ dt ⎠ ⎝ dt ⎠
→
r
i
→
+asin θ
j
→
+b θ
k
→
3
矢性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极限定义 , A 0为一常矢。若 ∀ ε >0, 设矢性函数 A (t)在t0的某个邻域有定义(但在t0处可以无意义)
→ →
∃ δ >0,当 0<| t - t0 |< δ 时,有:| A(t)- A0 |< ε ,则称 A 0为矢性函数 A (t)当L→L0时的极
j + lim Az(t) k
t → t0
→
→
连续的定义:若
。 lim A (t)= A (t )
0 t → t0
→
→
3
第二节 矢性函数的导数和微分
1 矢性函数的导数 设有起点在 O 点的矢性函数 A (t) ,当数性变量 t 在其定义域内由 t→t+△t(△t≠0)时, 对应的矢量分别为: A (t)= OM , A (t+△t)= ON ,于是
由于 ds 与 dt 有相同的符号,故有
2 2
2 2 2 dr ds ± dx + dy + dz ⎛ dx ⎞ ⎛ dy ⎞ ⎛ dz ⎞ + ⎜ ⎟ + ⎜ ⎟ =| | = = ⎜ ⎟ dt dt ⎝ dt ⎠ ⎝ dt ⎠ ⎝ dt ⎠ ± dt 2
2
6
由此知:矢端曲线的切向单位矢量是
dr dr ds dr = = ds ds dt dt
注: 若 A (t)= Ax(t) 点t上可导,则有
→
i
→
+Ay(t)
j
→
+Az(t)
,Ay(t) ,Az(t)在 k ,且函数Ax(t)
→
dA ΔA ΔAx = lim = lim dt t → t0 Δt Δt t → t0
dAx = dt
i lim
+
t → t0
→
ΔAy Δt
j lim
+
t → t0
t → t0
u(t)
lim A (t)
t → t0 → t → t0
→
2°
lim
t → t0 t → t0
[ A (t)± B (t)]=
→ →
lim A (t)± lim B (t)
t → t0 → → t → t0
→
3°
· B (t)]= lim A (t) · lim B (t) lim [ A (t)
限,记作
→
→
lim A (t)= A 0
t → t0 → →
→
→
运算法则:设u(t)为数性函数, A (t) , B (t)为矢性函数,且
→
lim
t → t0
u(t) ,
lim A (t)
t → t0
→
和
lim B (t)存在,则
t → t0
1°
lim
t → t0
u(t) A (t)=
→ →
→
lim
→ → →
N
→
o
A (t+△t)
L
ΔA 仍指向对应 t 值增大的一方。当△t→0 时,割线 MN 绕点 M 转动,且以点 M 处的 Δt ΔA ,其极限位置自然也就在此切线上,即:导矢 Δt
切线为其极限位置。此时,在割线上的矢量
A ˊ(t)= lim
t → t0
→
ΔA 在几何上为一矢端曲线的切向矢量,指向对应t值增大的一方 Δt
→ → → → → → → →
M
O
A (t)
→
Aˊ (t)
→
i
→
+Ayˊ(t)dt
j
→
+Azˊ(t)dt
k (在直角坐标系中)
→
5
例 △
设 (θ ) =acos θ
→
r
i
→
+asin θ
j
→
求 d
→
r 及| d r |
→
dr 的几何意义 ds
通常将矢性函数 A (t)的矢端曲线L视为有向曲线,在无特别申明#43;acos θ
j
→
+b
→
k
→
例2
设
e ( ϕ )=cos ϕ i
→
→
→
+sin ϕ
j
→
, e ( ϕ )= -sin ϕ
1
i
→
+cos ϕ
j
→
试证:1°:
e ˊ( ϕ )= e ( ϕ )
1
→
→
e
1
ˊ( ϕ )= -
e (ϕ )
→
4
2°:
e ( ϕ )⊥ e ( ϕ )
1
→
→
(
· e ( ϕ )=0) e (ϕ )
→ →
M0
A (t)
o
→
L
→
i
→
+Ay(t)
→
j
→
+Az(t)
k
→
r =x i
+y
j
→
+z
k
→
r
=dx
i
→
+dy
j
→
+dz
k
→
|d
→
r |=
dx 2 + dy 2 + dz 2
→
由此可见,有| d 而由 | dr |=|
r |=|ds|………矢性函数的微分的模等于其矢端曲线的弧长微分的绝对值,从
dr dr dr | dr | ·ds|=| ||ds|可推出:| |= =1。于是知 ds ds ds | ds |
(3)
d dA (kA) =k (k 为常数) ; dt dt
(4)
dA du d A +u (u A) = dt dt dt
d dt
dB dA (A · B ) =A· + ·B; dt dt
2 d 2 A =2 A · d A (其中 A = A · A ); dt dt
(5)
特例:
(6)
dB dA d ×B; = A× + (A × B ) dt dt dt d A d A du = + dt du dt
i
→
3 + cos t 5
j
→
+
4 5
k
→
4、矢性函数的导数公式 设矢性函数 A = A (t)和 B = B (t)及数性函数 u=u(t)的某个范围内可导,则下列公式在 该范围内成立 (1)
→ → → →
d C = 0 ( C 为常矢) ; dt
) = (2) (A ± B
d dt
dA dB ± ; dt dt
于是矢端曲线L的矢量方程是 A = Ax(t) 道其中之一,另一个也就可以知道了 例 圆柱螺旋线的参数方程为
→
i
→
+Ay(t)
j
→
+Az(t)
k
→
⇔ 上述参数方程。只要知
2
⎧x = a cos θ ⎪ ⎨ y = a sin θ ……矢端曲线 L 的以 t 为参数的参数方程 ⎪ z = bθ ⎩
于是 矢端曲线 L 的矢量方程 (θ ) =acos θ
→ → → → →
→
→
A (t)= Ax(t) i +Ay(t)
→
→
→
j
→
+Az(t)
k
→
⎯ ⎯ ⎯ →有序的数性函数组{ Ax(t) 矢性函数 A (t) ← ,Ay(t) ,Az(t)}
一一对应
2
矢端曲线 约定: 本章所讲的矢量是指自由矢量: 即当二矢量的模和方向都相同时, 就认为它们是相等的。 矢端曲线:给定矢性函数 A = A (t) ,其起点取在坐标原点,这样,当 t 变化时,矢量 A (t)
→ → →
MN = ON - OM = A (t+△t)- A (t)……称为 A (t)的增量记作△ A ,即
△ A = A (t+△t)- A (t) 定 义 : 设 矢 性 函 数 A ( t ) 在 t 的 某 一 邻 域 内 有 定 义 , 并 设 t+ △ t 也 在 这 邻 域 内 ,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