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生产线平衡改善案例

合集下载

装配车间改善提案100例

装配车间改善提案100例

装配车间改善提案100例
装配车间改善提案100例
总装车间改善案例
总装车间改善案例改善小组:前座班改善人:王和平
一、工具放置改善改善人:王和平现状调查:前座班XS7上线生产后,在流水线增加了岗位,就造成了工具没有定的放置区域,在生产过程中就是随意的丢产过程中就是随意的丢放在地上,作业员在操作过程中,要弯腰去拿工具,而且也不利于现场管理。

固改善后:班组量好工具的尺寸,维修班制作并安装一个工具架,用来固定的放置工具具。

改善效果:
1.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工作中,减少弯腰拿工具,消除动作浪费;消除动作浪费;
2.固定放置工具,可以保证在操作过程中,不乱丢工具,可以更好的保养和维护工具的使用;
3.有利于班组的3定管理。

二、质量改善、质量改善现状调查:骨架内有水骨架内有水,在操作时流出来污染了面料,造成面料报废。

在操改善后:临时措施:要求作业员在操作过程中对骨架进行自检,操作前先把骨架拿起来倒一下,确前先把骨架拿起来倒保骨架内无水,才进行生产。

下确长期措施:由品保对骨架进行全检,确保合格品才能流入生产现场。

现状调查:G车、SUV车型的前座工具,内径长度不够,造成总装装配时,座骨架与靠背骨架之间间隙大,不好操作,影响产品质量。

改善后:临时措施:在操作前,用锤子先将骨架耳朵处往内敲一下,减少工具内径尺寸。

长期措施:由技术部和品保部门对工具内径尺寸确认,并进行全检。

改善效果:通过对半成品的自检,可以确保我们生产的成品是合格品,也可以减少返工率,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推荐】装配生产线平衡的改善

【推荐】装配生产线平衡的改善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改善装配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岑吴蔡三发摘要本文将精益生产有关理论运用在企业生产管理中,通过实例阐述了装配生产线平衡改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对装配生产线的平衡进行了分析和改善.关键词生产线,生产平衡率,精益生产一,装配生产线平衡衡量生产线平衡状态的效果,可以采用生产平衡率(BalancingRate)这一定量指标来表示:生产线平衡率一各工序时间总和/(人数*CT)*100式中:CT表示生产线中作业时间最长工序的作业周期从生产线平衡率定义可以看出,生产线各相关工序之间的作业量平均与否必然直接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整体效率.生产线在一定作业周期内完成一个产品的时间(即生产线周期)是由生产线上作业时间最长工序的时间CT决定的,因为无论其他工序作业速度多快也只能在CT时间内传送产品,从而存在停工待料的现象,造成一定的工时损失.因此,降低瓶颈工序的CT值,使生产线各工序生产负荷平均化是提高生产线平衡率的关键.生产线平衡率越高,生产线的工时损失就越小,生产线工序间的在制品就越少,生产线整体效率就越高.装配线改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应该是: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如增加工装,工装自动化等;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增加作业人员,只要平衡率提高,人均产量也会提高, 单位产品成本会随之下降;合并相关工序,重新进行工序排布;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将该工序拆分后并入其它工序;以顾客的需求CT为接近目标.装配生产线的平衡率分析和改善是装配型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涉及到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消除浪费, 准时化生产等生产指标的达成和不断改进. 二,精益生产精益生产的基本原理是:不断改进;消除对资源的浪费:协力工作;沟通.不断改进是精益生产的指导思想;消除浪费是精益生产的目标;协力工作和沟通是实现精益生产的保证.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工厂现场管理,新产品开发,与用户的关系,与供应厂家的关系等方面.对于现场管理,主要内容为如何通过看板系统来组织生产过程,实现准时化生产(JIT).准时化生产是指在顾客需要的时候,按顾客需要的量和产品品质,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准时化生产系统由一系列工具和方法构成:平衡生产周期;持续改进;一个流生产;单元生产;价值流分析;方法研究;拉动式生产;可视化管理;全面生产维护;快速换模.三,实例分析本文以某装配生产线(FIAT出风口装配线)为例,通过精益生产有关理论的运用,对该装配生产线的平衡进行分析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现状分析FIAT出风口装配线平面流程现状示意图如图1所示:园圈圈圉囡图圈圉曰图1装配线平面流程现状示意图FIAT出风口装配线一个组的作业密度及平作者简介:岑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蔡三发,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16《上海管理科学}2005年第5期衡分析如表1和图2所示:2.改善的对策和实施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提出该装配线改善的目标为:尽量接近顾客的CT一9.0秒;减少人员;提高平衡率;提高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表1作业密度及平衡分析表工序号123456789装组装弹贴海工序名称装叶片装连杆装胶垫抹油打螺丝总装合件簧片绵垫作业5.693.505.184.505.144.867.386.983.50时间(秒)操作人数111111111CT(cycletime)一PT(pitchtime)一7.38s生产线平衡率一各工序时间总和/(人数*厘鲁平衡分析一厂1厂_]——..LIf.....—JLIrlIlr工序图2作业密度及平衡分析图因此,实施了如下工序作业改善对策表,见表2:3.改善前后对比经过改善,装配生产线平衡率得到了提高,见图3:表3有关数据也可以看出改善后和改善前对比的差距:CT)*100%一71.70%表2工序作业改善对策表NO工序作业时间改善措施PTS预置时间目的与效果1装叶片5.692装连杆3.5O合并为一道工序9.1减少一道工序3装组合件5.184装胶垫4.5O合并为一道工序9.6减少一道工序5装弹簧片5.14合并为一道工序9.8改变作业周期6贴海绵垫4.86增加作业内容,7抹油7.38将8的部分作业调整过来9.6平衡工序时间8打螺丝6.98与9合并8.26合并工序9总装3.5O取消省0.5人说明生产线由原来17人两组,改为15人=组,由此带来生产线平衡率,综合产能及人均产量上的提高厘蓝平衡分析姆图3改善后作业密度及平衡分析图表3改善前后的有关数据对比表项目改善前改善后变化量变化率人员数1715—2—12总产量870pcs/h98lpcs/h11113%人均产量51.265.414.228生产线平衡率71.7O%94.61%22.9%31.10%单件工时消耗70.3s55s——15s一21cycle7.389.80参考文献邱灿华,蔡三发,粟山.运作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刘胜军.精益生产方式现场IEE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周密.IE方法实战精解I-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吴杰明.应用FOG方法提高生产线平衡率浅析EJ].上海电力学院,2004,6:49~53.ImprovementofAssemblyLineBalancingCenHaoCaiSanfaAbstract:Thispaperexplainstheapplicationsoflean productionknowledgeinenterpriseproductionmanagement, advancesthebasicprincipleandmethodofassemblylinehal—ancing,analysisandimprovementofoneassemblylinebal—ancing.Keywords:assemblyline;balancingrate;leanpro—duction17?。

生产线平衡改善案例

生产线平衡改善案例

24.7 28
改善前生产线平衡率=(39+74+48+72+103)/(28*14)*100%=85.7% 改善前生产线各工位平衡图:
改善前生产线各工位平衡图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测中肉1 测中肉2 点滴1 点滴2 点滴3 接合1 接合2 涂边1 涂边2 涂边3 检查包装1 检查包装2 检查包装3 检查包装4
1
测中肉
2
点滴
3
接合
4
涂边
5
检查包装
改善前分析
生产线各工位的分析如下:
测中肉 工序 测中肉1 测中肉2 点滴1 工位 39 时间 2 工人数 各工位时间 19.5 19.5 24.7 节拍 28 28 28 点滴 点滴2 74 3 24.7 28 点滴3 接合 接合1 接合2 48 2 24.0 24.0 28 28 涂边 检查包装 涂边1 涂边2 涂边3 检查包装1 检查包装2 检查包装3 检查包装4 72 103 3 4 24.0 24.0 24.0 25.8 25.8 25.8 25.8 28 28 28 28 28 28 28
节拍=28秒
24.0 24.0 25.8 25.8 25.8 25.8
24.7 19.5 19.5
24.7
24.7
24.0
24.0
24.0
改善前分析
序号 工序 1 测中肉 作业内容 调整机器 到指定点取镜头 测中肉 镜头整理 搬运镜头给下工位 小计 检查 点滴 整理工装夹具 小计 到上一工位取镜头 调整机器 紫外线接合 搬运镜头到硬化炉 小计 到硬化炉取镜头 搅伴墨水 调整机器 涂边 检查 整理托盘等 小计 搬运镜头到硬化炉 检查 包装 取包装材料 整理台面等 搬运镜头至仓库 小计 节拍时间=28秒 时间(秒) 工人数 6 8 15 2 6 4 39 12 56 3 6 74 5 6 2 25 12 48 11 3 5 3 35 10 8 72 15 32 15 4 6 7 28 103

生产线平衡分析改善案例

生产线平衡分析改善案例

生产线平衡分析改善案例引言生产线平衡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分配各个工序的工作量,使得各个工序的产能能够实现平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介绍生产线平衡分析和改善的具体过程。

案例背景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拥有一条生产线,生产一种电子产品,该产品的组装工序分为A、B、C、D四个子工序。

在目前的生产线上,工序A的生产能力远超其他三个工序,导致A工序成为瓶颈工序,无法满足后续工序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整个生产线的效率和产量。

因此,公司决定进行生产线平衡分析,并制定改善方案,以提高生产线的平衡度。

生产线平衡分析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工序A、B、C、D的工作时间数据,包括每个工序的加工时间、准备时间和等待时间。

这些数据将作为分析的基础。

2. 流程图绘制根据数据收集到的各个工序的时间,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可以绘制出生产线的流程图。

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每个工序的工作时间和流程顺序,有助于进一步分析。

3. 生产线平衡计算根据流程图,可以计算出每个工序的工作时间总和。

然后,根据目标产量,计算出每个工序的标准工作时间,即每个工序应该占用的时间比例。

通过比较实际工作时间和标准工作时间,可以评估生产线的平衡度。

4. 分析结果根据生产线平衡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工序A的工作时间远超其他工序,导致生产线的不平衡。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A工序成为瓶颈工序。

改善方案1. 调整工序A的产能由于工序A是瓶颈工序,可以考虑通过增加设备或优化工艺,提高工序A的产能,以满足后续工序的需求。

这可以通过增加工序A的设备数量、提高工段效率或优化工艺流程等手段实现。

2. 优化其他工序除了调整工序A的产能外,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其他工序的流程,减少每个工序的工作时间。

例如,可以通过流程改进、工艺优化、培训员工等方式,提高其他工序的效率,从而平衡整个生产线。

3. 调整生产计划根据生产线平衡分析的结果,可以对生产计划进行合理调整。

装配线平衡实例

装配线平衡实例
工作站
作业
作业时间(s)
剩余时间
(s)
可安排的
紧后作业
紧后作业最多的作业
时间最长的作业
1
A
225
7空闲

2
D
250
2空闲

3
B
55
197
C、E
C、E
E
E
75
122
C、H、I
C
F、G、H、I
C
45
77
F、G、H、I
F、G、H、I
F
60
17空闲

4
G
60
192
H、I
H、I
H
60
132
I
I
60
72
J
J
40
作业
时间(秒)
描述
必须提前的作业
A
45
安装后轴支架,拧紧4个螺母

B
11
插入后轴
A
C
9
拧紧后轴支架螺栓
B
D
50
安装前轴,用手拧紧4个螺母

E
15
拧紧前轴螺栓
D
F
12
安装1#后车轮,拧紧轮轴盖
C
G
12
安装2#后车轮,拧紧轮轴盖
C
H
12
安装1#前车轮,拧紧轮轴盖
E
I
12
安装2#前车轮,拧紧轮轴盖
E
J
8
安装前轴上的车把手,拧紧螺栓和螺钉
C
H
12
安装1#前车轮,拧紧轮轴盖
E
I
12
安装2#前车轮,拧紧轮轴盖
E

生产线平衡分析改善案例

生产线平衡分析改善案例

齿条生产线平衡改善一、项目名称齿条生产线平衡改善二、项目目标1、粗校至滚铆达成一件流,无心磨至高频小批量流动2、生产线在制减少70%,周转车下线,采用传送带传输3、生产周期缩短80%4、生产线平衡率提升至80%,人员效率提升10%5、生产过程PPM下降50%三、项目组织一、项目名称、目的及内容:目的:1、生产线平衡分析改善。

通过成组分线后,选取代表型号进行生产线平衡分析,运用丰田生产方式结合瓶颈限制理论管理2、生产线换型分析改善。

通过对每天的产量确定固定的生产时间,确定换型可利用时间,以此设置标准工序超市以及流转批量。

3、标准化作业改善:通过对现场时间以及动作分析,并进行工位改善,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将现场作业标准化,包括标准作业时间,标准在制,标准作业顺序。

4、传送方式改善:确定工序超市、流转批量后,进行流转方式改善。

二、项目组成员及分工:职姓名工作要求位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指导并监控整个过程按节点实施。

协调资源。

副组长负责整个项目的对策评价、实施监控。

组员负责进行齿条标准时间以及动作研究,以及动作、流转改善组员负责整个项目的对策拟定评价、实施。

组员负责进行齿条标准时间与动作分析,生产线平衡方案的制定。

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组员布局图绘制,标准作业下发组员负责项目整个进行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组员负责流转设施的自制,布局调整。

三、项目实施具体计划:序号阶段项目内容责任人起始完成时间时间1现状分析时间研究、动作分析、生产线平衡分析培训TOC简介改善专员2月4日2月16日2 生产线布局分析改善专员3 代表型号的测时、动作分解改善专员4 换型时间的调查改善专员5对策拟定根据时间分析,确定工序超市及工序间流转方式,及工序流转数量各分项小组(齿条线、齿轮轴线)2月8日3月15日6根据设备放置及工序节拍确定线体长度、速度、分段形式各分项小组(齿条线、齿轮轴线)7 标准化作业的编制改善专员8 改善过程中的质量监控9 对策评价改善对策的评价项目组成员3月16日3月23日10 对策实施流转线体制作2月8日3月15日现场试运行,质量部、技术部评价,项目成员、质管、技术3月25日2月25日11 项目验收现场项目验收质管部、技术部3月26日3月30日四、现状分析1、问题描述在2011年底整个机加车间分线分级,建立初步“流水线”作业方式后,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浪费被显现出来,包括(1)节拍不平衡的效率损失(2)人员等待设备的浪费(3)在制品的浪费(4) 批量的不合格品及返工浪费(5) 搬运的浪费(6) 动作的浪费为此,生产部的带领下,机加车间开展了生产线平衡改善以及流转方式改善项目,运用丰田最基本最重要的IE时间测定与动作分析改善手法实施方法改善,通过流水线架的制作,实现按节拍的“单件流”生产。

生产线平衡分析改善案例(PPT53张)

生产线平衡分析改善案例(PPT53张)
one piece flow 是指单件的进行生产, 即工人每次 只加工一件产品或组件,理想状态下,任何操作
工位间和工位内的多余的WIP为零。
B值=1
一 物 流
物流
顺畅流动 没有停滞
物留
中间停滞 隐藏问题
“一个流”的益处
1. 内建品质管理; 2. 创造真正的灵活弹性; 3. 创造更高的生产力; 4. 腾出更多厂房空间; 5. 改善安全性; 6. 改善员工士气; 7. 降低存货成本。
生产线平衡定义

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均衡,调整作业 负荷和工作方式,消除工序不平衡和工 时浪费,实现“一个流”。
入料
出料
平衡生产线的意义
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应用到程序分析、动作分析 、layout分析,搬动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IE手法,提 高全员综合素质 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 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 减少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于提高人 均产量) 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 提高作业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
5、生产线平衡的计算
各工程净时间总计 生产线平衡率(%)= 时间最长工程*人员数 *100% 如上图表中,生产线平衡率= 1505 90*19 不平衡率(%)= 100% —平衡率(%) *100% = 88%
对生产线来说,不平衡率越小越好,一般控 制5%-13%之间,至少要控制在15%以下。
案例:工时测定和线平衡计算
降低线体速度,减少生产产量
减少人手(2) 工 作 時 間
因生产需求量降低而 可降低线体速度
将工序3﹑4的工作时 间分配至工序 1﹑2﹑5里﹐从而工 序3﹑4工作岗位的人 手可调配至其它生产 线去。
工序 1

装配生产线改善案例

装配生产线改善案例

装配生产线改善案例01.装配部部门简介装配部,作为车模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肩负着车模成品的组装和包装的全部生产过程。

装配部现有六条生产线和一条样办组装线。

常用的设备有:钻床,电批,手啤机,风批,烙铁,高周波,封口机等。

为了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装配部引入了精益生产工艺流程。

精益生产是目前工业界公认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通过合理的排拉,达到合理生产,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02.例子(一):DCP1/25货车,按流程标准可分成:车身半品( 10人),车身组合(16人),内座组合(4人),车底组合(11人),成品组装(7人)和包装(9人)共六个小组(57人)来完成。

每个小组会有一次或以上的自检。

(二):YTB002 1/42莱茵之星单层客车,按流程标准可分成:内座组装(12人),车底组装(9人),车身组装(20人),成品包装(6人)共四个小组(47人)来完成,在其中也加入了多次的自检。

03.装配车间平面分布图04.装配生产线平衡改善过程•了解产品组装工艺•对U型拉进行工时测定,得到统计数据•从统计数据分析U型拉平衡状况•识别瓶颈工位,找出不平衡的原因•运用平衡改善法则(ECRS法则)、动作经济原则等方法制定改善方案•将改善方案告知组长或装配主任,实施现场改善•改善效果分析总结05.平衡改善法则-ECRS法则简介以上ECRS法则,具体可通过下列图片来说明生产中如何运用改善:06.装配线平衡典型案例•U拉序号:U24、U25•产品编号:53072(太空车)•组装部分:成品和包装改善前各工位组装工艺此款产品的装配线由U25、U24两个U型拉组成,工位分布如下图所示:平衡率=各工序的作业时间/(瓶颈工位时间*人数)=(9.5+11+6+13+8+8+8+6+9+10+6+8)/(13*12)=65.71% 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34.29%改善前装配线工位平衡图改善措施从统计数据分析这条装配线,可以发现瓶颈工位是工位4。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汽车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汽车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

汇报人:2023-12-01contents •引言•汽车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概述•基于遗传算法的汽车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求解•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汽车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求解目录contents•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汽车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的应用案例目录•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03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解决方案01汽车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的重要性02传统解决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现状与问题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介绍本研究的主题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汽车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以及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解决方案的详细阐述。

研究方法介绍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对遗传算法的改进、数据采集和分析、模型构建和验证等环节的详细说明。

02汽车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概述定义约束条件生产线平衡问题的定义与约束条件数学模型变量与约束目标函数生产线平衡问题的数学模型生产线平衡问题是一个NP难问题,传统的求解方法包括启发式算法、分枝定界法、遗传算法等。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高效的优化算法,在求解复杂、非线性、离散的生产线平衡问题时具有优势。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不断迭代优化种群中的个体,以获得最优解。

在求解生产线平衡问题时,遗传算法可以针对不同的生产线类型、规模和约束条件,设计适应的编码方式、适应度函数和遗传操作方法。

求解方法生产线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VS03基于遗传算法的汽车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求解1)初始化种群;2)计算适应度函数;3)选择操作;4)交叉操作;5)变异操作;6)迭代更新种群直至达到终止条件。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与实现过程遗传算法的实现过程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流程1)定义问题参数和约束条件;2)构建染色体编码方案;3)初始化种群;4)计算适应度函数;5)选择、交叉、变异操作;6)更新种群直至达到终止条件;7)输出最优解。

车身装配生产线平衡改善案例

车身装配生产线平衡改善案例

车身装配生产线平衡改善案例白车身装配是汽车生产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整车质量的关键环节。

防错、标准化作业、定置等精益工具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生产线平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益生产是起源于丰田的一种生产方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制造流程中,其主旨是消除浪费、均衡、注重成本。

生产线不平衡及其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严重是所有汽车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防错、标准化作业、定置、提案、生产线平衡墙等精益工具是生产线平衡改造的利器,在生产线平衡活动中,遵循持续改进原则,逐步改善现状,提高生产率及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过程是对不断超越自我的完美诠释。

作为克莱斯勒骄傲的300C车型从推出起,就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人们对300C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而市场需求的压力与生产线产能是一对天然的矛盾,在白车身装配线的生产过程中,瓶颈工位的节拍制约了生产线的产能,也造成了其他工位资源的浪费。

在处理瓶颈工位问题以适应新的节拍要求过程中,本文将对使用防错、标准化作业、定置等精益工具来改进生产线平衡进行论述。

一、白车身装配线现状白车身经过主线到达装配线后,使用马表测量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得出各工位单工位节拍及工作与闲滞时间(见表1)图1中,最长工序时间(480s)决定装配线节拍,装配线整体节拍为7.5件/h,8h单班日产量为60件。

图1 工作与闲滞时间二、瓶颈分析1、工序分析:BPT1(Basic Pitch Time):工序平均所持加工净值(不含浮余率)。

BPT2:人均所持加工净值(不含浮余率)。

BPT1=总加工时间净值/工序数=(PL1+PL3+PL4+PL4+PL5+PL6+PL7+PL8+PL9+PL10+PL11+ PL12+ DM13+DM14+DM15+DM16)/16=3990/16=249.375s。

BPT2=总加工时间净值/作业人员人数=3990/37=107.9s。

2、制成作业平均时间表□按照工序顺序,记入必要事项:工序号码、工序名称、PT线、加工时间净值。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生产线平衡与优化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生产线平衡与优化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生产线平衡与优化装配式建筑是一种以搭建预制构件为主的建筑方法,它通过将各种构件在工厂内进行加工和组装,然后再运送到现场进行安装。

这种建筑方法具有高效、环保、质量可控等诸多优点,因此在现代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生产线平衡与优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生产线平衡的意义及挑战在装配式建筑的生产线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计划和协调,以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

而实现生产线平衡就是要使得每个工序之间能够相互匹配,并且保持稳定的流程。

只有达到生产线平衡,才能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不同构件具有不同的制造时间和难度,在分配任务时需要考虑这些差异性。

其次,在交接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设备也是一个复杂问题。

此外,在物料供应方面也需要注意及时交付,并且保证物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因此,生产线平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系统思考和精确规划。

二、生产线平衡的优化策略为了实现装配式建筑生产线的平衡,并提高整体效率,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优化策略。

1. 任务分解与下发首先,需要对各个工序进行详细的任务分解,并安排适当的人力资源和设备。

在安排任务时,要根据构件的不同特点、制造时间等因素进行评估和权衡。

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任务,可以减少工序之间的等待和碰撞,提高整体施工速度。

2. 自动化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自动化技术是实现生产线平衡和优化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预制构件加工环节可以引入数字化设计和数控设备,提高构件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同时,在装配过程中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导向车辆等设备也能够减少劳动强度,并且提高运输效率。

3. 物料供应管理物料供应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为了确保物料供应不成为生产线的瓶颈,可以采用预先储备物料、及时补充和管理库存等策略。

此外,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制定合理的供应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4. Lean施工思维Lean施工思维是一种以减少浪费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它能够帮助优化装配式建筑生产线。

生产线改善案例

生产线改善案例

生产线改善案例以下是一个生产线改善案例:问题描述:某家汽车制造公司的生产线存在以下问题:1. 生产线上的工人需要频繁转换工作任务,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2. 装配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错误和缺陷,需要加大质检力度。

3. 物料供应不及时,导致停工等待物料的时间较长。

4. 员工工作环境较差,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改善方案:1. 优化工作任务分配:根据工人的技能和专长,将工作任务分配给最适合的工人,避免频繁转换工作任务。

2. 引入自动化装配设备:将部分装配工作由工人改为由自动化设备完成,减少人为错误和缺陷的发生。

3. 建立物料供应管理系统: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物料供应管理系统,确保物料的及时供应,减少停工等待物料的时间。

4. 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如空调、光线充足、人性化的工作站等,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预期效果:1. 生产效率提高:优化工作任务分配和引入自动化设备,减少工人的转换工作任务和人为错误,提高生产效率。

2. 产品质量提升:通过加大质检力度和减少人为错误和缺陷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3. 生产线稳定运行:建立物料供应管理系统,确保物料的及时供应,减少停工等待物料的时间,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

4. 员工满意度提高: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减少员工的离职率。

实施步骤:1. 分析当前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并确定改善目标和关键指标。

2. 设计改善方案,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3. 逐步实施改善方案,监测改善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4. 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专长,以适应新的工作任务和自动化设备。

5. 建立物料供应管理系统,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6. 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人性化的工作站。

7. 定期评估改善效果,并进行持续改进。

以上是一个生产线改善案例,具体的改善方案和实施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生产线平衡算出改善原则与方法课件

生产线平衡算出改善原则与方法课件

案例二:电子产品装配线平衡调整与优化
现状分析
改善目标设定
对电子产品装配线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包括工序流程、工时测量、产能需求等方面。
根据现状分析,设定明确的改善目标,如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在制品库存、提升产 品质量等。
改善方法选择
改善实施与效果验证
针对电子产品装配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 改善方法,如运用IE手法进行工序优化、引 入自动化设备提升效率等。

制定详细的改善计划,逐步推进改善实施, 并及时收集数据进行效果验证,确保改善 成果符合预期目标。
实战演练:生产线平衡改善操作实践
选择生产线
从实际生产环境中选择一条具有代表 性的生产线作为实战演练对象。
02
数据收集与分析
组织学员对生产线进行数据收集,包 括工序时间、设备利用率、在制品数 量等,并进行详细分析。
数学模型优化法是通过建立数学 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对生产线平 衡问题进行求解,以实现生产线
平衡优化的方法。
应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复杂生产 线的平衡优化。通过建立数学模 型,可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 设备、人员、物料等,实现生产
线的整体优化。
优点
数学模型优化法能够充分考虑各 种约束条件,实现生产线的全局 最优。同时,这种方法具有较强 的普适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
生产线平衡的改善目标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平衡生产线,消除瓶颈工 序,减少等待时间,提高设备 运行效率,从而实现整体生产
效率的提升。
减少在制品库存
生产线平衡可以减少工序间的 在制品库存,降低库存成本, 同时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
提升产品质量
平衡的生产线有助于减少产品 质量的波动,提高产品的一致 性和稳定性。

案例-生产线平衡改善案例OK

案例-生产线平衡改善案例OK

第五步:通过ECRS法则进行改善
由于铣、钻的标准时间为23+23+15+15=76秒≤2个生产节拍,因为作业员熟知操作铣、钻、磨工序,所以可以减少一台钻,由4人变为2人操作。

改善后的分析图如上所示。

改善后的平衡效率=(各工序标准时间总和/瓶颈时间*人员总数)*100%
=366/(40*10)*100%=91.5%
改善后的生产效率=3600*366/(10*8*3600*5)*100%=91.5%
改善前后的生产线布局如下所示:
第六步:改善小结(生产线改善前后对比)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生产节拍>瓶颈时间,首先要想尽办法使生产节拍时间与
瓶颈时间相同或接近,否则就会造成人员的稼动损失,使生产节拍时间无限趋向瓶颈时间的主要思想有: ●提高生产量;
●缩短正常上班时间,把腾出的时间用来培训操作技能。

由于该生产线平衡效率及生产效率均未达到100%,仍有改善空间,因此可以从改善工装或工艺手段着手,简化各组装工序铣工序的时间,然后进行重排布局。

生产线平衡分析改善案例

生产线平衡分析改善案例

生产线平衡分析改善案例1. 引言在现代生产制造中,生产线平衡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优化生产过程。

然而,许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面临一些生产线不平衡的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工作环境混乱等情况。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探讨如何进行生产线平衡分析和改善,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 案例描述某制造企业生产线的主要产品是汽车轮胎。

该生产线包括橡胶混炼、轮胎成型、胶带裁剪等多个工序。

然而,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差异较大:每个工序的生产能力不同,导致生产线产能受限,影响整体生产效率。

•工序间存在瓶颈工序:某些工序的产能远低于其他工序,成为生产线的瓶颈,导致生产线的平衡性差。

•产品在不同工序之间的等待时间过长:由于工序间生产能力不均衡,产品在某些工序中等待的时间过长,浪费了人力和资源。

3. 生产线平衡分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进行生产线平衡分析,以找出生产线中的瓶颈工序和工序之间的不平衡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3.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每个工序的生产能力以及产品在各个工序中的等待时间数据。

通过收集足够的数据,可以客观地分析生产线的瓶颈和不平衡情况。

3.2 生产线平衡度计算我们使用平衡度指数来衡量生产线的平衡情况。

平衡度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平衡度指数 = (最大生产时间 - 实际生产时间) / 最大生产时间通过计算每个工序的平衡度指数,我们可以得出整个生产线的平衡度情况。

3.3 瓶颈工序分析根据生产能力数据和平衡度指数,我们可以确定哪个工序是生产线的瓶颈。

通常来说,平衡度较低的工序往往是瓶颈。

通过瓶颈工序分析,我们可以找出生产线中的瓶颈,为后续的改善提供依据。

3.4 工序间平衡分析除了找出瓶颈工序外,我们还需要进行工序间的平衡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工序的生产能力和等待时间,我们可以确定哪些工序之间存在不平衡的情况。

这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出生产线的瓶颈,并制定合理的改善方案。

装配生产线平衡

装配生产线平衡
实施效果
经过平衡优化后,服装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得到提升,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06
生产线平衡的挑战与对策
设备故障与停机时间
设备老化与维护不足
长时间运行的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影响生产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停机维修与调试
设备故障时需要停机进行维修和调试,导致生产暂停和产能损失 。
预防措施与定期维护
制定优化方案与实施
制定优化方案
针对瓶颈工序和生产线平衡率低 的问题,制定优化方案,如改进 工艺、引入新设备、调整工序顺 序等。
方案评审与批准
组织专家对优化方案进行评审, 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 获得批准。
方案实施
按照优化方案的要求,组织人力 、物力等资源,对生产线进行调 整和改进。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效果评估
收集实施后的生产线数据,计算生产线平衡率和 生产效率等指标,评估优化方案的效果。
持续改进
针对评估结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持 续改进计划,不断完善和优化生产线平衡工作。
经验总结与分享
总结生产线平衡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与其他部门 或企业分享,促进共同进步。
05
生产线平衡案例分析
案例一:汽车装配生产线平衡
02
生产线平衡现状分析
生产线布局与设备配置
生产线布局
分析生产线的整体布局,包括设 备排列、工作站设置、物料流动 路径等,以评估生产线的效率和 平衡性。
设备配置
评估设备的数量、类型、性能和 生产能力,以确定生产线各工序 的设备需求和配置是否合理。
生产流程与作业时间
生产流程
详细了解生产线的生产流程,包括各 工序的操作步骤、工艺要求、检验标 准等,以找出潜在的瓶颈和浪费环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成员活

NO 123456
标准化与效果维持对策与实施效果确认
反省与今后的课题
担当
项 目
要因分析活动时间:2015年3月
3月第1周
3月第2周
3月第3-4周
现状把握与目标设定
装配生产线平衡改善专案报
告书
装配生产线平衡改善案例
7‧对策检讨与实施
9‧再发防止(标准化与落实管理)
6‧要因解析
1‧选题理由
4‧目标设定
主題
3.现状把握
8‧效果确认
10.反省与今后的课题
5‧活动计划
2.对象设备或操作范围
科室生产指标
生产线平衡率提高20%
课题选定
通过作业标准化、操作平衡图对生
产人员进行平衡效率分析
班组问题点现场观察发现,发动机进油管生产线在制品堆积严重。

经计算,发动机进油软管生产线平衡率为79.6%,平
2015年3月
陈霄

各工序操作时间相差较大,护套装配
时间较长,密封检测工序为瓶颈工序,需要对各个工序进行平衡分析,以提
生产线各工序不平
衡,存在瓶颈工序
1确认时间确认人
要因判定要因分析
问题点
序号
陈霄2015年4月
陈冶发动机进油软管作业流程卡
生产线作业标准化
实施时间确认人实施组/人
标准实施
项目
1、本次改善涉及到生产线平衡的改善,改善之后的平衡率提高到95.7%;线小时产能提高了30%
2、现场操作的顺畅与否需要多方的支持,只有各方面支持到位了操作平衡才会有保证。

以发动机进油管生产线作为改善点。

生产线平衡率提高20%
装配生产线平衡率较低
0.00%
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
改善前
改善后
79.6%9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