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经济学院班级:10财税姓名:纪朋学号:46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上,资产阶级政党掌权,或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经济上,以私营经济为主,没有政府干预或者政府干预很少。
本质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就是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 1. 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2. 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3. 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基本特征
1.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富裕,鼓励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量少。
2.商品生产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统治的形式,劳动力变成了商品。
3.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工人阶级,生产的目的是创造利润(用马克思的表达式:生产的目的是攫取
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它在经济上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两大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又叫帝国主义)。
5.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治形式相适应,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上层建筑被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和思想体系,形成包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
发展趋势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三大思想运动,孕育了西方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随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19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和资本制度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战后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二战后又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其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局部调整和局部质变,只有缓和基本矛盾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生产社会化的本性,就是要求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即要求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本质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被社会主义取代准备了物质条件。
3.生产的日益社会化,表现在:垄断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单位,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突破地区、国家的限制,可对一国甚至世界市场、原料来源作出规划;垄断使科学技术研究由分散的个人事业转为社会事业;国际垄断同盟使生产和经营超出一国范围。
4.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益由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组成的社会机构来执行;银行成了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产品的生产与分配的计算机关;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也在发展。
5.资本日益采取社会化形式,国家垄断组织使资本社会化发展到资本主义限度内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