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PPT课件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e883ffaaea998fcd220e14.png)
注意: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
度,也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V(逆),
平衡不移动。
第7页/共54页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N2 十 3H2
2NH3
实验 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 数据: NH3 % 2.0 9.2 16.4 35.5 53.6 69.4
NH3%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即平衡向 正反应的方向移动。
0 t1 t2 t 程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与图示相符;增大压强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图示不相符。故此题
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升高温度。 第32页/共54页
一、速度-时间图: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有如下 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t1时的改变因素可能 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0
v逆
t1
t2
t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第29页/共54页
一、速度-时间图: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
则温度的变化是
升(升高高或降低),平衡
向 反正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 热吸反应。
v
v正
v逆
0
t1
t2
t
第30页/共54页
一、速度-时间图:
•对于mA(g)+nB(g) pC(g)+qD(g),改变压强 时有如下图变化,则压强变化是 增大 (增 大或减小),平衡向 逆 反应方向移动,m+n < (>、<、=)p+q。
第28页/共54页
一、速度-时间图:可用于:
1) 表示反应速率的变化和化学平衡的移动。 2) (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度,也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V(逆),
平衡不移动。
第7页/共54页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N2 十 3H2
2NH3
实验 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 数据: NH3 % 2.0 9.2 16.4 35.5 53.6 69.4
NH3%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即平衡向 正反应的方向移动。
0 t1 t2 t 程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与图示相符;增大压强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图示不相符。故此题
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升高温度。 第32页/共54页
一、速度-时间图: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有如下 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t1时的改变因素可能 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0
v逆
t1
t2
t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第29页/共54页
一、速度-时间图: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
则温度的变化是
升(升高高或降低),平衡
向 反正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 热吸反应。
v
v正
v逆
0
t1
t2
t
第30页/共54页
一、速度-时间图:
•对于mA(g)+nB(g) pC(g)+qD(g),改变压强 时有如下图变化,则压强变化是 增大 (增 大或减小),平衡向 逆 反应方向移动,m+n < (>、<、=)p+q。
第28页/共54页
一、速度-时间图:可用于:
1) 表示反应速率的变化和化学平衡的移动。 2) (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课件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c02eb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2.png)
详细描述
平衡常数的计算需要获取平衡状态下 各组分的浓度,然后代入平衡常数的 定义式进行计算。实验测定时,需要 多次测定并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平衡常数的意义
总结词
平衡常数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以及平衡的 移动方向。
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 平衡状态。在达到平衡后,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平衡 常数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平衡的移动方向。
现将c(H2)增加1倍,其他条件 不变,平衡将如何移动?
解析:
平衡移动方向:增加反应物浓 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具体分析:增加c(H2)后,平衡 向减少c(H2)的方向移动,即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DATEANALYSISSUMMAR Y
环保中的化学平衡
大气污染物治理
利用化学平衡原理,降低 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如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水处理
通过化学沉淀、氧化还原 等反应,去除水中的有害 物质,保障水质安全。
土壤修复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对受 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改 良。
生命体系中的化学平衡
酸碱平衡
人体血液中存在酸碱平衡,对维 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总结词
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化学平衡,平衡会向着减少温度变化的方向移动。
详细描述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通过熵增原理来解释。当温度升高时,平衡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当温度降低时,平衡会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这是因为吸热和放热反应可以分别增加或减少系统 的总熵值,从而影响平衡的移动。
REPORT
平衡常数的计算需要获取平衡状态下 各组分的浓度,然后代入平衡常数的 定义式进行计算。实验测定时,需要 多次测定并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平衡常数的意义
总结词
平衡常数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以及平衡的 移动方向。
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 平衡状态。在达到平衡后,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平衡 常数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平衡的移动方向。
现将c(H2)增加1倍,其他条件 不变,平衡将如何移动?
解析:
平衡移动方向:增加反应物浓 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具体分析:增加c(H2)后,平衡 向减少c(H2)的方向移动,即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DATEANALYSISSUMMAR Y
环保中的化学平衡
大气污染物治理
利用化学平衡原理,降低 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如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水处理
通过化学沉淀、氧化还原 等反应,去除水中的有害 物质,保障水质安全。
土壤修复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对受 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改 良。
生命体系中的化学平衡
酸碱平衡
人体血液中存在酸碱平衡,对维 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总结词
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化学平衡,平衡会向着减少温度变化的方向移动。
详细描述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通过熵增原理来解释。当温度升高时,平衡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当温度降低时,平衡会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这是因为吸热和放热反应可以分别增加或减少系统 的总熵值,从而影响平衡的移动。
REPORT
3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共70张PPT)
![3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共7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08b5cadd88d0d232d46a47.png)
栏目 导引
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分析步骤
栏目 导引
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3.(2018·锦州高三质检)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3(g)+ 5O2(g) 4NO(g)+6H2O(g) ΔH=-905.9 kJ·mol-1, 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4 mol NH3 和 5 mol O2 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 905.9 kJ B.平衡时 v 正(O2)=v 逆(NO) C.平衡后减小压强,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D.平衡后升高温度, 混合气体中 NO 含量降低
栏目 导引
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例如:①对于反应 A(g)+B(g) C(g),增大反应物 A 的浓度, 平衡右移,A 的浓度在增大的基础上减小,但达到新平衡时, A 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大;②若将体系温度从 50 ℃升高到 80 ℃,则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 50 ℃<T<80 ℃;③若对体系 N2(g)+3H2(g) 2NH3(g)加压, 如从 30 MPa 加压到 60 MPa,化学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 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 30 MPa<p<60 MPa。 (4)在分析化学平衡移动后颜色、压强、浓度等的变化时,有时 可以先建立一个平台,“假设平衡不移动”,然后在此平台的 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就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栏目 导引
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 SO2、O2、SO3 三种气态物质建立 化 学 平 衡 后 , 改 变 条 件 对 反 应 2SO2(g) + O2(g) 2SO3(g) ΔH<0 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栏目 导引
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分析步骤
栏目 导引
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3.(2018·锦州高三质检)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3(g)+ 5O2(g) 4NO(g)+6H2O(g) ΔH=-905.9 kJ·mol-1, 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4 mol NH3 和 5 mol O2 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 905.9 kJ B.平衡时 v 正(O2)=v 逆(NO) C.平衡后减小压强,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D.平衡后升高温度, 混合气体中 NO 含量降低
栏目 导引
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例如:①对于反应 A(g)+B(g) C(g),增大反应物 A 的浓度, 平衡右移,A 的浓度在增大的基础上减小,但达到新平衡时, A 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大;②若将体系温度从 50 ℃升高到 80 ℃,则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 50 ℃<T<80 ℃;③若对体系 N2(g)+3H2(g) 2NH3(g)加压, 如从 30 MPa 加压到 60 MPa,化学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 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 30 MPa<p<60 MPa。 (4)在分析化学平衡移动后颜色、压强、浓度等的变化时,有时 可以先建立一个平台,“假设平衡不移动”,然后在此平台的 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就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栏目 导引
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 SO2、O2、SO3 三种气态物质建立 化 学 平 衡 后 , 改 变 条 件 对 反 应 2SO2(g) + O2(g) 2SO3(g) ΔH<0 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栏目 导引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9a83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0.png)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但能改变反应 速率。
2024/1/24
6
02 沉淀溶解平衡移动
2024/1/24
7
沉淀生成与溶解过程
01
02
03
沉淀的生成
当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超过其溶度积常数(Ksp )时,就会生成沉淀物。
2024/1/24
沉淀的溶解
当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物 发生反应的离子时,沉淀 物会溶解并重新进入溶液 。
电子得失守恒法
适用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 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计算得失电子总数,使电子得失总数相等。
2024/1/24
17
氧化还原平衡移动实例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通过改变离子浓度、温度或加入能与体 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 离物质的试剂,使平衡向生成沉淀或溶 解的方向移动。例如,向$AgCl$饱和溶 液中加入$NaI$溶液,由于$AgI$比 $AgCl$更难溶,因此$AgCl$会转化为 $AgI$沉淀。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计算沉淀的溶解度,以及指导科研和生产实践。
2024/1/24
5
影响化学平衡因素
温度
浓度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 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移动。
压强
催化剂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 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 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2024/1/24
19
配合物组成和结构特点
01
02
03
04
配合物由中心离子和配 体组成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精品PPT课件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27fc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5.png)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加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 逆反应速率不变,因此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反应物转化率降低
生成物浓度增加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生成物 浓度增加。
虽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由于 反应物浓度增加,其转化率会降低。
减少生成物浓度时平衡移动方向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01
减少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慢,正反应速率不变,因此平
温度降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减少,活化分子数目减少,有效碰撞次数减少,反 应速率减慢。
温度变化对平衡常数影响
01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 数增大,降低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
02
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 数减小,降低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
升高温度时平衡移动方向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
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时平衡移动方向
对于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
对于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
04
压力对化学平衡影响
压力变化对气体反应影响
01
压力增加,气体分子间 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 率可能增加。
02
对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 应,增加压力有利于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 的移动》精品PPT课 件
目录
• 化学平衡与移动概述 • 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 • 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 • 压力对化学平衡影响 •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 • 化学平衡移动综合应用
01
化学平衡与移动概述
化学平衡定义及特点
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 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 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的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PPT精品课件
![化学平衡移动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65f3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a.png)
原理有助于指导实际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化学平衡移动作为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
究有助于推动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深入研究复杂体系的化学平衡移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化学平衡移动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复杂体系和多组
分体系,探讨更多实际应用中的化学平衡问题。
04
氧化还原平衡移
动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剂
还原剂
物质与氧化剂反应,失
物质与还原剂反应,得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
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子对偏向的物质,被还
子对偏离的物质,被氧
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原,发生还原反应。
化,发生氧化反应。
缓冲溶液作用及配制方法
缓冲溶液的作用
能够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稍稀释的
缓冲溶液的组成
一般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组成。
影响,使溶液pH值基本保持不变。
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缓冲溶液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按一定比例混合共轭酸碱对,调节pH至所
广泛应用于分析测试、生物实验等领域,
需范围即可。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感谢观看
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材
料,如荧光材料、磁性材料等
。
06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回顾
化学平衡移动基本概念
沉淀溶解平衡
阐述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常数,探讨
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分析沉淀生成与溶解的条件,讨论溶
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化学平衡移动作为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
究有助于推动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深入研究复杂体系的化学平衡移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化学平衡移动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复杂体系和多组
分体系,探讨更多实际应用中的化学平衡问题。
04
氧化还原平衡移
动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剂
还原剂
物质与氧化剂反应,失
物质与还原剂反应,得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
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子对偏向的物质,被还
子对偏离的物质,被氧
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原,发生还原反应。
化,发生氧化反应。
缓冲溶液作用及配制方法
缓冲溶液的作用
能够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稍稀释的
缓冲溶液的组成
一般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组成。
影响,使溶液pH值基本保持不变。
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缓冲溶液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按一定比例混合共轭酸碱对,调节pH至所
广泛应用于分析测试、生物实验等领域,
需范围即可。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感谢观看
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材
料,如荧光材料、磁性材料等
。
06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回顾
化学平衡移动基本概念
沉淀溶解平衡
阐述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常数,探讨
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分析沉淀生成与溶解的条件,讨论溶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课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201a5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6.png)
【回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主要有哪些?
浓度
温度
化学反应速率
压强
催化 剂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已知铬酸根和重铬酸根离子间存在如下平衡
2CrO42-+2H+
黄色
Cr2O72-+H2O
橙色
实验现象
实验1
溶液由黄色 向橙色转变
实验2
溶液由橙色 向黄色转变
实验结论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复习】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化学反应的限度)
v
V正 V正=V逆
V逆
0
t
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 当外界条件改变,使V正 ≠ V逆 ,原平衡被破坏,在 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不移动
v正=v逆≠0
条件改变
各组分含量#43;+4Cl-
粉红色
CoCl42- △H>0
蓝色
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向(吸热)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逆向(放热)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规律: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1、温度升高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 但 Ѵ(吸)> Ѵ(放,) 故平衡向 吸热反应 方向移动;
2、温度降低时,正逆反应速率均( 减小), 但 Ѵ(吸)< Ѵ(放,) 故平衡向 放热反应 方向移动;
v
V’
吸 V’吸=V’
放
V’放
t1
t
升高温度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v
V’放
V’吸
t1
V’放=V’
高中化学必修2.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优质课件PPT
![高中化学必修2.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优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22e1823c1ec5da50e270f8.png)
2CrO42-+2H+ 黄色
编号
1
2
3
步骤
实验 现象
K2Cr2O7溶液
溶液显橙色
K2Cr2O7溶液 + K2Cr2O7溶液+ 10-20 3-10滴浓硫酸 滴 6mol/LNaOH
溶液橙色加深 溶液由橙色变黄色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图分析
V正
V V逆′V正′=V逆′速 率 V正
V′正
V逆′V正′=V逆′
V逆
0
t1
V逆 t时间 0
V正′
t1
t时间
(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几个注意点
① 对平衡体系中的固态和纯液态物质,其浓度可看作 一个常数,增加或减小固态或液态纯净物的量并不影
响V正、V逆的大小,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3.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压强, 平衡向气体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平衡向气体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如果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之和相等呢? 注意:压强只对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系数不同的 反应有影响,
4. 催化剂 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
【典题例练 1】 (2015·池州月考)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 应:X(g)+3Y(g)? ? 2Z(g) ΔH<0。下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 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 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 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移动 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前提: 一定条件、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 实质: V(正)=V(逆) ≠ 0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8a072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c.png)
问题3:分别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 角度分析合成氨的合适条件。
浓度
高压 高温 使用
增大C反
高压 低温 无影 响
增大C反或减小C生
问题4:工业上合成氨的合适条件到底怎样?
合成氨的工艺流 程如图2-24所示。在 工业生产中,可以通 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合 成氨的产率。请利用 有关知识分析采取这 些措施的原因。
因此,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浓 度、压强、温度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 度、压强),平衡是不是就一定会发生移动?
五、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 压强等),化学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①此原理只适用于已达平衡的体系
②平衡移动方向与条件改变方向相反。"对着干"
条
生产,对动力、材料、设备等来说正
件
合适。
将氨气及时分离出来,及时补充N2、 H2,并循环操作过程
升高温度
向吸热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减小
降低温度
向放热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增大
规 律 改变一个条件
向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
减弱了这种改 变
下列情况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a.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b.对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的可逆反应,压强的 改变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发 生移动。
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应用——合成氨工业
1.向反应器中注入 过量N2。
2.采用适当的催化 剂。
3.在高压下进行反 应。
4.在较高温度下进 行反应。
使用催化剂(铁触媒):这样可以大
大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化学平衡移动ppt课件演示文稿
![化学平衡移动ppt课件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598b4112fc4ffe473368abeb.png)
• (4)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 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 3.平衡移动会有哪些量发生变化 • (1)反应速率的变化(引起平衡移动的本质, 但反应速率变化也可能平衡不移动),主 要看v(正)与v(逆)是否相等,如果 v(正)≠v(逆),则平衡必然要发生移动,如 v(正)、v(逆)同时改变,但始终保持相等, 则平衡不移动。
• [方法点拨]平衡正向移动与反应物的转化 率关系 • 平衡正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如何变化, 这要根据具体反应及引起平衡移动的具体 原因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 (1)由于温度或压强改变而引起平衡正向 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必定增大。 • (2)由增加反应物浓度引起平衡正向移动 时,有以下几种情况:
• (2)浓度的变化,平衡移动会使浓度变化, 但是浓度的变化不一定使平衡移动。 • (3)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 • (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 (5)颜色的变化(颜色变化,平衡不一定发 生移动)。 • (6)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密度变化,平衡 不一定发生移动,密度不变,平衡也不一 定不移动)。 • (7)转化率的变化。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充入惰性气体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 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充入惰性气体 原平衡体系 ―――――――→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 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等效 于减压)
• 1.化学平衡移动 v(正)、v(逆) • 平衡移动的原因:条件改变,引起 正反应 相对大小改变,平衡才能移动。 逆反应 若v正>v逆,则反应向 方向移动;若v正 <v逆,则反应向 方向移动。 • 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正方向 • (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 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可使平衡向着 移动。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移动课件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移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4f1f6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9.png)
[解析] Z为固体,加入适量Z不影响反应①的平衡移动,而反应②与Z无关,故 加入Z也不影响反应②的平衡移动,A正确; 通入稀有气体Ar,由于容器容积不变,故反应气体浓度不产生改变,反应①的 平衡不移动,B错误; 温度降低,反应①正向进行,反应②逆向进行,但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的起始浓 度未知,温度对两个反应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故无法判断Q浓度的增减,C正确; 通入气体Y,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Q的浓度增大,导致反应②平衡逆向移动, 则N的浓度增大,D正确。
[规律小结] 平衡移动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的过程。
题组二 平衡移动图像分析
1.对于可逆反应:2A(g)+B(g) ⇌ 2C(g) ΔH<0,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 B )
A
B
C
D
[解析] ΔH<0,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
故温度较高时达平衡C%较小,且温度高时速率较大,到达平衡所需时间较短,
(1)化学平衡产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
也一定产生移动( × )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不一定产生移动,如加催化剂,错误。
(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放减小,v吸增大( × )
[解析]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放、v吸均增大,错误。 (3)C(s)+CO2(g) ⇌2CO(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CO2)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v正>v逆,故D正确。
2. T ℃时,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SO2和b mol NO2,一定条件下产生反
应:SO2(g)+NO2(g) ⇌ SO3(g)+NO(g) ΔH<0,测得SO3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化学平衡移动课件
![化学平衡移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a1f17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d.png)
3、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改 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2、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有变化的体系)
VVV(小)V(大)=V(小)V(正)
V(大)
V(正)= V(逆)
V(正)
V(正) = V(逆)
V(逆)
0 t1 t2 t3
①增大压强
V(逆)
V(大)
V(大)=V(小)
t
0
若a=b ,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 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
若a<b,即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目增大的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总结
1、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的方向移动;
2、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的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一课时
[复习回顾]: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点?
(1)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v v (2)等: 正= 逆 ≠0(针对同一参照物)
(3)定: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含量一定。 (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 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V正= V逆
V V(正)
V(逆)
V(逆)
V正= V逆
0 ⑤增大压强 t
0
⑥减小压强
t
V正=V逆 平衡不移动
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图分析
3、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都会产生影响,但影 响的程度不同,温度的变化对吸热反应的速率比放热 反应的速率影响大。
具体表现在: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的倍数不 一样,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降低的倍数不 一样,吸热反应降低的倍数大。
2、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有变化的体系)
VVV(小)V(大)=V(小)V(正)
V(大)
V(正)= V(逆)
V(正)
V(正) = V(逆)
V(逆)
0 t1 t2 t3
①增大压强
V(逆)
V(大)
V(大)=V(小)
t
0
若a=b ,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 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
若a<b,即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目增大的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总结
1、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的方向移动;
2、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的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一课时
[复习回顾]: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点?
(1)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v v (2)等: 正= 逆 ≠0(针对同一参照物)
(3)定: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含量一定。 (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 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V正= V逆
V V(正)
V(逆)
V(逆)
V正= V逆
0 ⑤增大压强 t
0
⑥减小压强
t
V正=V逆 平衡不移动
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图分析
3、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都会产生影响,但影 响的程度不同,温度的变化对吸热反应的速率比放热 反应的速率影响大。
具体表现在: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的倍数不 一样,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降低的倍数不 一样,吸热反应降低的倍数大。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fec0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d.png)
密的金属镀层。
04
化学平衡移动的案例分析
合成氨工业的平衡移动分析
总结词
合成氨工业是化学平衡移动的重要应用 ,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浓度等 条件,实现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VS
详细描述
在合成氨工业中,反应方程式为 N2+3H2=2NH3。为了提高合成氨的产 量,需要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通过控 制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浓度等条件,促使 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例如,增加反应 物浓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升高温度等措 施都可以促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合 成氨的产率。
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的吸收
三氧化硫被水吸收,生 成硫酸。
化学平衡的移动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 制温度和压力,促进化 学平衡向生成硫酸的方
向移动。
合成氨工业
天然气和水蒸气的反应
在高温高压下,天然气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 氧化碳和氢气。
氨气的合成
二氧化碳和水在高温高压下与氢气反应,生 成氨气。
一氧化碳的转化
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
目录
•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 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 化学平衡在生产中的应用 • 化学平衡移动的案例分析 •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验研究
0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 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 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 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
THANKS
感谢观看
特征
平衡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 ,即反应仍在进行,但各 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判断方法
通过观察反应是否达到平 衡状态,可以确定各物质 的浓度是否不再发生变化 。
04
化学平衡移动的案例分析
合成氨工业的平衡移动分析
总结词
合成氨工业是化学平衡移动的重要应用 ,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浓度等 条件,实现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VS
详细描述
在合成氨工业中,反应方程式为 N2+3H2=2NH3。为了提高合成氨的产 量,需要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通过控 制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浓度等条件,促使 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例如,增加反应 物浓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升高温度等措 施都可以促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合 成氨的产率。
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的吸收
三氧化硫被水吸收,生 成硫酸。
化学平衡的移动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 制温度和压力,促进化 学平衡向生成硫酸的方
向移动。
合成氨工业
天然气和水蒸气的反应
在高温高压下,天然气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 氧化碳和氢气。
氨气的合成
二氧化碳和水在高温高压下与氢气反应,生 成氨气。
一氧化碳的转化
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
目录
•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 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 化学平衡在生产中的应用 • 化学平衡移动的案例分析 •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验研究
0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 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 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 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
THANKS
感谢观看
特征
平衡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 ,即反应仍在进行,但各 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判断方法
通过观察反应是否达到平 衡状态,可以确定各物质 的浓度是否不再发生变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已知在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NH3 + H2O NH3· H2O NH4+ + OH-
(1)向氨水中加入MgCl2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OH-浓度 减小 ,NH4+浓度 增大 。 (2)向氨水中加入浓盐酸,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此 时溶液中浓度减小的粒子有 OH-、NH3·H2O、NH3 。 (3)向氨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 . 移动,此时发生的现象是 有气体放出 。 NH4+ 离子浓 度减小, Na+、OH- 离子浓度增大。
• 2、同质量的锌与盐酸反应,欲使反应速率增大,选用 的反应条件正确的组合是 。反应条件:①锌粒; ②锌片;③锌粉;④5%盐酸;⑤10%盐酸;⑥15%盐酸; ⑦加热;⑧用冷水冷却;⑨不断震荡;⑩迅速混合后静 置。 • A.③⑥⑦⑨ B.③⑤⑦⑨ A • C.①④⑧⑩ D.②⑥⑦⑩
思考与交流
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打破旧平衡?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和影响 平衡移动的因素。 2、理解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 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温故而知新
• • • • • • 1、(双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C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迁移应用1 】
已知高炉炼铁时发生的反应为: Fe2O3(s)+3CO(g)
高温
2Fe(s)+3CO2(g) △H>0
现在请我们未来的工程师们说一说如何降低高 炉炼铁过程中高炉尾气中的CO含量 升高温度 减少CO2浓度
开拓视野
• 请同学们上网或查阅课外书,进一步 认识化学平衡移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1、可逆反应C(s) + H2O(g)
CO(g) + H2(g)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
否引起平衡移动?CO的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平衡正向移动,CO浓度增大
②加入更多的碳 平衡不移动,CO浓度不变
③增加H2浓度 平衡逆向移动,CO浓度减小
解析: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 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V(逆),平衡不移动。
体系温度升高, 但比原来的低
【课堂小结 】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改变影响平衡的一 个条件 浓度 增大反应物 向 正反应方向 移动 浓度 减小反应物 向逆反应方向 移动 浓度
增大生成物 向 逆反应方向 移动 浓度 减小生成物 向 正反应方向 移动 浓度 温度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向吸热反应方向 移动 向放热反应方向 移动
作业:《南方新课堂》P27 1、2、 6《巩固提升》P11 2、5
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⑥ )
②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③氯水宜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 ④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加入过量的空气
⑤打开易拉罐有大量气泡冒出 ⑥加催化剂,使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氨气
2CrO42-+2H+ 黄色
3 K2Cr2O7溶液5滴 6mol/LNaOH
实验 现象 结论
溶液显橙色 溶液橙色加深 溶液由橙色变黄色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Fe3+ +3SCN【探究实验2】
试管 1(对比实验) 2
注意:开始加入的是0.005mol/LFeCl3溶液和0.01mol/LKSCN溶液
Fe(SCN)3( ) 红色
3
操作 2
现象
滴加5滴饱和 FeCl3溶液
滴加5滴 1mol/LKSCN溶 液
红色
红色变深 红色变浅,
红色变深 红色变浅, 红褐色沉淀
移动 移动
操作2 向2、3支试管分别加入滴加5滴0.01mol/L NaOH溶液
现象
结论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
(红棕色)
N2O4(气) △H=-56.9kJ/mol
(无色)
《实验2-7》
实验探究: 《实验2-7》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气)
(红棕色)
N2O4(气) △H=-56.9kJ/mol
(无色)
改变 条件 升高 温度 降低 温度
现象
平衡移 动方向
平衡移动结果
体系温度降低, 但比原来的高
红棕色变 吸热 深 红棕色变 放热 浅
新化学平衡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实验探究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实验2-5》
Cr2O72-(橙色)+H2O CrO42-(黄色)+2H+
滴加 3~10滴 浓硫酸
滴加 10~20滴 NaOH
四、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5 Cr2O72-+H2O 橙色
编号 步骤 1 K2Cr2O7溶液 2 K2Cr2O7溶液 + 5滴浓硫酸
化学平衡移动 结果 反应物浓度 减小 反应物浓度 增大 生成物浓度 减小 生成物浓度 增大
体系温度 体系温度
降低 升高
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 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 勒夏特列原理。
注意: ①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 ②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 界条件的变化。
【迁移应用2 】
龋齿的形成原因?为什么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止龋齿?
(已知Ca5(P04)3F的溶解度比Ca5(PO4)3OH更小)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难溶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 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s) 5Ca2+(aq)+3P043-(aq)+OH-(aq)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 其原因是发酵生成的有机酸能中和OH一,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加 速腐蚀牙齿。 牙膏里的氟离子会与Ca5(PO4)3OH反应,形成的氟磷灰石更能抵抗酸的 侵蚀,使牙齿更坚固。离子方程式为:
可通过改变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来打破原有平衡, 建立新平衡。
【回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浓度
温度
催化 剂
化学反应速率
压 强
化学平衡的移动
V正=V逆≠0 条件改变 不平衡
一定时间 ′ ′ ′ ′ V正≠V逆 V正=V逆≠0
平衡1
平衡2 建立新平衡
破坏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衡
定义: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
红褐色沉淀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改变一个条件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化学平衡移动结果 反应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 移 生成物浓度 动 增大 生成物浓度 减小 向逆反应方向 移 反应物浓度 增大 动
减小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