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溯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观溯源
一、英雄史观
英雄史观是西方上古时代历史传说中所表现的历史观,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历史观。

《荷马史诗》所叙述的就是希腊祖先的英雄事迹,其《伊利亚特》主要表现同异族的战争,《奥德赛》主要表现同大自然的斗争,这两个主题构成了上古时代人类生存斗争的主要内容。

史诗充满了神话和传奇色彩。

诗中英雄或者具有神的血统,或者具有神的力量。

宣扬正是这些人类的英雄祖先创造了人类的历史。

史诗的目的在于回答人生最首要最迫切的问题:我们是谁?来自哪里?去向何方?这种英雄史观昭示人们象英雄祖先那样去从事生存斗争,以及提高人的现实生活的意义。

这种英雄史观和后来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不同,它突出英雄并不是为了贬低人民群众,而是为了抬高英雄的子孙,抬高创作和传播史诗的人们自己。

史诗中的英雄史观奠定了西方历史思想的人文主义基础,虽然是以诸神祖先的名义奠定的,却表达了人的最初的解开历史之谜的愿望和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决心。

这一观念一直影响着后人,马克思就曾自比为为人类盗火而备受折磨的普罗米修斯,表达他为人类解放事业不惜自我牺牲的决心。

二、道德史观
道德史观是西方最早的一批历史著作中所表现的历史观。

公元前五世纪,西方人有了第一部历史著作,这就是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

以后,修昔底德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写了《远征记》、李维写了《罗马史》、塔西佗写了《编年史》、波里比阿写了《通史》。

在这些希腊―—罗马时期历史著作中表达的基本历史观点是:历史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神。

这一阶段史称古典时代,正是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时期,对西方人来说,这是人类进入文明的第一个台阶。

从历史的眼光看,这一切进步都与物质技术的发展不无关系,但从当时来看,人们感触最深的莫过于道德观念的僵化。

因此,历史学家就把道德垂询作为治史的目的,而历史是写给统治者看的,历史的教训也是希望他们来接受的。

这样,英雄史观中的神话成分虽然被摒弃了,但英雄创造历史的观念却经过变形被人们接受了;现在的英雄人物即是统治者,不是通过神话、奇迹,而是通过个人的道德行为影响社会和政治生活,进而作用于历史。

这种道德教训不同于一般的说教,它是用真实的史实来说话,在这个意义上,道德史观是客观记述史家的史学方法的发端;但另一方面,史料的选取,论证的标准又受历史学家自己时代道德标准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道德史观又是最早体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现代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观点的历史观。

三、神学史观
神学史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史观。

古典时代被中世纪取代,道德史观相应地被基督教的神学史观所代替。

这种基督教史观集中体现在公元5世纪圣·奥古斯丁所著的《上帝之城》一书中。

人们把罗马城被洗劫、毁灭的灾难归咎于罗马人不再信仰古代诸神,因而诸神特别是宙斯就不再保护罗马人了。

奥古斯丁正是为了驳斥这种异教徒的议论写作了《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所代表的基督教史观显然是一种天命史观,上帝支配着人类的历史,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这种神学史观取代道德史观,把对历史的解释从人事转移到超自然的天意上去,这看上去是一种理论的倒退,实际上却是一种必然。

因为道德史观无力解释许多历史现象,特别是象罗马帝国毁灭这样的玉石俱焚、善恶同归的大悲剧,人们只能把历史归诸上帝。

但是,上帝并不是随心所欲操纵历史,上帝对历史的安排仍然是依据人事的善恶,只是把对善恶赏罚放到了将来,推到了末日审判的那一天,基督教史观不论现在看来怎样荒谬,仍然是比道德史观更进一步的历史观,因为,它将人类历史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表述为上帝的计划)在发展,指出了历史进步的动力是善与恶的斗争。

而做到这些是以完全抛弃古典史学人文主义传统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代价的。

历史研究成了为宗教神学服务的工具。

四、理性史观
理性史观是启蒙时代的历史观。

文艺复兴唤醒了西方,人取代神重新成为时代精神的主题。

人文主义史学家一方面无情地揭露、批判基督教史学对历史的伪造,另一方面开始研究阶级的历史,结束了古典时代和中世纪史学基本上是当代史论述的局面,出现了标准的古代史论著。

但是,人文主义史学家在批判基督教史学的时候,把它的历史观中的某些信念如历史是合乎理性的(虽然是上帝的理性)、进步的,也一同抛弃了。

在哲学家那里,直到培根、笛卡尔等人,也都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背后有无规律以及发现历史规律的问题,抱怀疑的
态度。

启蒙时代则不同,这时西方历史的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物质文明水平空前提高,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动,以及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这一切进步的原因在当时人的感觉中都可以归结为人类知识的积累,归结为人类理性的探索。

这样,启蒙运动不但接过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旗帜,而且加入理性和进步的内容。

理性史观的代表人物是伏尔泰、孟德斯鸠、爱尔维修等人,他们的基本观点是:
1、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类自身脱离自然界不断完善的过程,与上帝的意志和天命的安排无关。

2、人脱离动物界的标志在于人有理性,正是人类理性的追求与探索才造成了人类知识的积累增长,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理性是历史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3、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理论作用之所以有很大不同,也应该到人的理性中去寻找答案,以求得到合乎理性的解释,而无需求助天命的安排和上帝的意志。

具体地说来,孟德斯鸠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该民族的法律、政治和道德的演变,从而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

伏尔泰认为“气候、政体、宗教”这三样东西不停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

爱尔维修认为,理性的发展受到阻碍是因为不好的政府和政治制度的压制与束缚,而人民的愚昧等理性不张的局面又使得政府得以继续存在,因此问题在于启蒙,使理性的力量得以伸张,推动历史的进步。

尽管他们的论证最终陷入了循环,但他们不仅在什么是历史动因上诉诸理性,而且力图合乎理性地用理性主义的方法去分析历史进步的原因,就使他们接近了历史哲学的门口。

在历史观发展的以上四个阶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哲学的一些重要观点已经包含其中了。

如历史的意义问题,历史的规律问题,历史的动因问题,以至于历史的理解问题,之所以还不能称这些历史观为历史哲学,主要是因为在内容上还没有明确而又系统地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在形式上更没有人提出系统阐述包含着一系列历史问题的思想体系,从而不能形成历史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

五、唯物史观
在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

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

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

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

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

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唯物史观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唯物史观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

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有:
1、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2、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3、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

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基础中成熟,在其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特定社会形态不会灭亡。

5、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6、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

7、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8、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

9、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10、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
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

11、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

12、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

13、在客观历史进程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

14、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