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习题二(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习题二
参考答案
1.真空加热的特点有哪些?
答:
1)加热速度缓慢
2)氧化作用被抑制
3)表面净化
4)脱气作用
5)蒸发现象
2.有一批马氏体不锈钢工件(1Cr13、2Cr13、3Cr13)在真空中加热淬火后发现表面抗
蚀性显著下降,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
由于真空加热过程中的金属蒸发,表面Cr含量降低,不再满足1/8定律,从而导致抗蚀性显著下降。
3.试比较退火和正火的异同点。
答:
相同点:均为中间热处理工艺;均获得接近平衡态珠光体类组织。
不同点:冷却速度不同;过冷度不同;正火会发生伪共析转变,对于高碳钢,无先共析相;正火可以作为性能要求不高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4.简述正火和退火工艺的选用原则。
答:
1)Wc<0.25%低碳钢:正火代替退火(从切削加工性角度考虑)
2)0.25%<Wc<0.5%:正火代替退火(从经济性考虑(此时硬度尚可加工))
3)0.5%<Wc<0.7%:完全退火(改善加工性)
4)Wc>0.7%:球化退火(如果有网状渗碳体,先用正火消除)
5)正火可作为性能要求不高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6)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经济性角度考虑)
5.根据球化退火的工艺原理,球化退火可分为哪四大类?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
6.淬火介质基本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冷却机制上有什么根本区别?
答:
划分依据:淬火介质在冷却过程中有无物态的变化。
无物态变化淬火介质:如熔盐、熔金属等,传热主要靠传导和对流。
有物态变化淬火介质:如水基、油基等,靠汽化带走大量热量。冷却过程一般包括蒸汽膜阶段、沸腾阶段和对流阶段。
7.对淬火用油有哪些基本要求?影响淬火油冷却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
基本要求:粘度适中、闪点高、热稳定性好、价格便宜、来源充分。
影响因素:油温、循环方式、添加剂、纯度等。
8.钢的淬透性、淬硬深度和淬硬性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分别指出它们各自的影响因
素是什么?
答:
1)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是钢的固有属性,取决于过冷奥氏体稳定
性(或钢的临界淬火速度)
2)淬透层深度(淬硬层深度):从表面至50%马氏体组织处深度-取决于Vc、冷却介
质、零件尺寸等
3)淬硬性: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时所获得的最大硬度的能力-与钢的含碳量有关
9.实现表面加热淬火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试分析在箱式炉中不能进行表面淬火的原因。答:
先决条件:足够高的热流密度(大于100W/cm2),以确保表层内的温度梯度。
箱式炉的热流密度仅为2.6W/cm2左右,对于直径100mm的钢棒,截面温差仅为30℃,故不能进行表面加热淬火。
10.表面快速加热对相变及以后的热处理有什么影响?试分析45钢、T8钢表面淬火后淬
硬层到心部的典型组织(原始组织全是正火态)。
答:
1)相变临界点-Ac3、Accm升高
2)奥氏体晶粒度-细小
3)奥氏体均匀化-不均匀
4)过冷奥氏体转变-降低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提高Ms;改变M形态
5)回火转变-回火温度一般比普通回火低
45钢:表面为M、心部为珠光体+铁素体
T8钢:表面为M、心部为S(T)
11.简述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答:
电磁感应、表面效应(集肤效应、趋肤效应)。
12.激光表面加热的原理是什么?激光束如何对零件表面加热淬火?
答:
加热:以光子形式进行能量传输;冷却:自激冷却。
激光表面脉冲加热淬火。
13.什么叫化学热处理?实际生产中按渗入元素种类分哪些类型?
答:
化学热处理:将金属或合金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工件的表面,从而改变表面层的化学成分、组织核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分类:渗非金属(C、N、B、O、S、Si、C+N、O+N、O+C+N等);渗金属(Al、Cr、Ti、V、Nb、Zn、Al+Si、Al+Cr、Al+V、Al+Cr+Si)。
14.渗碳的工艺目的有哪些?常用哪些方法?
答:
工艺目的:获得高的表面强度、硬度,高的接触疲劳和弯曲疲劳强度。
分类:固体渗碳、液体渗碳、气体渗碳
15.渗碳用钢有何特点?钢渗碳后随后的最终热处理工艺有哪些?
答:
渗碳用钢一般含碳量低(保证心部组织和性能),不超过0.25%,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15%~0.25%)和低碳合金钢(含碳量0.15%~0.25%)。合金的加入是为了提高淬透性(Cr、Mn、B、Ni)以及细化晶粒(W、Mo、V、Ti)。常用的低碳合金渗碳钢为20CrMnTi。
渗碳后热处理包括:直接淬火+低温回火;一次淬火+低温回火;二次淬火+低温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