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子等排 1.7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N N
O N N
1
1
1
N
N NH
N
O
OH
HN
OH
2.2 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应用
2.2.5 六元杂环
1
O N+
1
F N+
1
N
OH
1
O
1
N N
OH
1
N N
OH
N
1 1 1
1 1
N N N N N O N N N N
3.生物电子等排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3.1 一价电子等排体
一价原子或基团处在分子的末端,是应用较多的变
细胞DNA的合成,最后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O HN O d N R P F HN Nu-Enz O d
O
F
H2N N
N
H N N
+
OH
N
COGlu
N R P
Nu-Enz
H2N N
N
H N
O
N OH N COGlu
O HN O d N R
CH2 H F Nu-Enz
×
HN O d N R P
CH3
+
-
换。 主要包括:H、F、Cl、Br、I、OH、NH2、CH3、 SH。
原则上讲,任何一价原子或基团的相互变换都可视作等
排现象,这种变换往往可引起分子的理化性质较大的变化。
如:F、OH、NH2、CH3为例,氟原子与OH、NH2都是
氢键的接受体,而OH、NH2也是氢键的给予体;NH2具有
碱性,在体内可被质子化,形成带正电荷的铵盐;而CH3 除了有亲脂性外,上述性质皆不存在,[这样的等排变换,
F OH NH2 CH3 Cl SH PH2 Br I
2.2 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应用
2.2.1 烯和炔
O
1 1
1
CO2H
1
CO2H CO 2H
1
OH
CO 2H
2.2 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应用
2.2.2 磺酸和磷酸及衍生物
O
1
O
1
O
1
1
O O S OH O
S OH O
S NH2 O
S NH O O
会使理化和生物学性质产生较大的变化]。
3.1.1 氟与氢原子的变换
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是药物中常见的一价电子等排现象。 原因:两者的范德华半径相近(H:1.20 Å;F:1.35 Å), 因而立体因素变化不大;在电性方面,取决于氟原子所处的 环境:在脂肪族系列,氟的场效应和诱导效应表现较强的吸 电子作用,与氢原子的作用差别较大;在芳香环上,氟原子 可与芳环形成 p-π共轭,给电子作用抵消了诱导效应,总的 电性与氢原子相近。 由于C-F键比C-H键牢固,引入氟原子,可增加药物的代谢 稳定性。
O
1
O
1
O
1
O O P OH
1
P OH OH
P NH 2 OH
P OEt OH
OH
O
1
O N H S O
1
H N O
OH
2.2 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应用
2.2.3 PPAP-like 杂环
1
O O N H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 N O N H
1
S O N H
1
O O NH
O
O
O
O
1
1 1
1
N O HN O
1
N S HN O
1.1电子等排的概念
1919年Langmuir首先提出,电子等排是指具有 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排列相同,电子数目相同 的原子或原子团。
N N C
+
O
1.1电子等排的概念
1925年 Grimm引入氢化物置换规律 C N CH O F
CH2 CH3 NH NH2 OH
1.1电子等排的概念
1932年,Erlenmeyer进一步扩大电子等排的概念,把外层 电子相同的原子,离子和分子也视为电子等排体。
H2N
N N OH
H N N N H COGlu
Nu-Enz
+
P
3.1.1.2 拉唑类质子泵抑制剂
主要是从知识产权方面考虑,抑制剂的药效学性质相近,仿制。
OMe CH3O N N H AstraZenaca: Omeprazole OMe F2CHO N N H Altana: Pantoprazole O S OMe N CH2 N S N H Saviprazole O S CH2 N O S H3C CH2 N CH3 CH3O N N H Takeda: Lansoprazole OCH2CF2CF2CF3 O S H3C CH2 N OCH2CF3
1.2生物电子等排体
1970年,Alfred Burger等人将生物电子等排体分为经典的 生物电子等排体与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两大类。
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括,一价原子和基团(如-OH与NH2)、二价原子与基团(如-CH2-与-O-)、三价原子与 基团(如=N-与=CH-)、四价原子与基团(如=C=与 =Si=)。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括,环与非环结构、 可交换的基团(如羧基与四氮唑)、基团反转(如COOR与-OCOR)。
电子等排变换的结果
使药效强度发生变化
药效翻转,如由激动作用变为拮抗作用;
对药代动力学性质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2.1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应用
O
1
O OH
1
O NH2
1 1
O SH
2.1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应用
一价等排体 二价等排体 -O- -S- -Se- -Te- 三价等排体 四价等排体 环内等排体
外层电子数
4
5
P As Sb
6
S Se Te Ph
7
Cl Br I SH
1.2生物电子等排的概念
1951年Friedman引入生物电子等排体 (bioisosteres)的概念。 符合最广义的电子等排定义,具有相似的物理和 化学性质,又能产生相似(或相反)的生物活性 的基团和分子称为生物电子等排体。
1
N O HN S O
O
O NH
O
O NH O
O NH
2.2 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应用
2.2.4 五元杂环
1
N N HN N
1
N O N O
1
N O N
O O
1
N O N
OH
1
HO N
1
N S
N
N N
1
1
1
1
NH 2 O N
1 1
O
OH N
O O N
OH HN N
1
N N OH
1
1
OH N N
3.1.1.1 氟尿嘧啶
由于氟的原子半径与氢的相近,氟尿嘧啶的体积与尿嘧
啶相当,因此能在分子水平代替正常代谢物尿嘧啶,首先 形成脱氧氟尿嘧啶核苷酸,与胸腺嘧啶合成酶结合后,再
在辅酶5,10-次甲基四氢叶酸作用下,形成复合物,由于
C-F键远比C-H键牢固,因此,难以断裂形成脱氧胸腺嘧 啶核苷酸,同时也使胸腺嘧啶合成酶失活。从而抑制肿瘤
1.2生物电子等排的概念
近代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概念认为:生物电子等排体不仅应 具有相同总数外层电子,还应在分子大小、形状(键角、 杂化度)、构象、电子分布(极化度、诱导效应、共轭效 应、电荷、偶极等)、脂水分布系数、pKa、化学反应性 (代谢相似性)和氢键形成能力等方面存在相似性。这些 参数并不要求完全相似,仅在某些重要参数上相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