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任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任务
[艺术设计应遵循设计美学原则。

设计美学有以下特性:一是美的综合性。

这一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要具备表现综合性美的载体,即通过物质媒介来表现;其次是以三维立体(长、宽、深)和时空作为综合性美的存在基础;最后是以视觉为主,并辅以触觉,运动感觉等多种因素的有机配合。

二是美的共认性。

设计师把美的信息传给大众,若被大众所接受就会被认知。

这种认知的美不是具象的、个人的,而是抽象的、普泛的,它包含时代、社会和文化种种的因素。

作为设计师唯有以这种共同认知的美为目标,通过自我融于大我, 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因而设计的美才具有价值。

陈列艺术设计正是遵循着这些共同的设计美学特性,并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运用其特有的形式设计的诸多元素,如空间、造型、材质、色彩和光等展开陈列形式设计的。

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任务,概括的讲,就是为所陈列的内容创造好的展示环境,并且要有最佳的展示效果。

这就要求把一件件独立的展品,遵循美学的原则,运用艺术再创造方法有机地组织起来,准确地表达陈列主题,并要突出鲜明的思想内容。

齐齐哈尔市博物馆要突出本地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要有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因此,设计者要从整体布局入手,对照所要陈列主题和内容,尽量地带给参观者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

从整体到局部都要充分考虑空间布局、色调运用、展出形式、摆放方式,以及模型、照明、影像、道具等各个方面,使每个陈列元素都要服从于整体的风格。

在整个布置展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安全的因素,不留安全死角,保护好文物,确定合理的参观路线。

要为陈列内容渲染气氛,既要客观真实的地展现又要艺术化地再现,在展厅中再现浓缩的人类社会历史,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陈列艺术中体现出中国特色、地域特色,就是在使整体环境与陈列内容相协调的同时,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思想、精神和地方文化特点。

“意象”是博物馆陈列艺术的构成因素。

以2006年齐齐哈尔市博物馆历史陈列“江桥抗战”展厅为例,这个展厅讲述的是1931年9月18日,蓄谋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大举进攻。

辽、吉两省沦陷后,日军又向黑龙江省进犯。

原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马占山临危受命,任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

他力排众议,在敌强我弱的极其困难的形势下,指挥所部坚决抗击日军的凶猛进攻,在嫩江桥打响了大规模武装抗日第一枪,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一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桥架子为原型设计的展壁,展厅并配有反映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战斗,击落敌机等战斗场面的景观,展壁上悬挂了大量的抗日英雄的照片,照片下方展出的是我军缴获日军的战斗武器和生活用品。

使得观众一进入展厅就能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独特的展壁设计结合展览内容,使观众深深的感受到江桥抗战的重大意义。

在上述“意象”中,构成意象的各个元素是一组有机联系的实体。

日军的战斗武器和生活用品是所需要展出的文物,为了突出“江桥抗战”这个主题,设计者增加了一些辅助展品:再现当时抗战场景和当时的历史图片资料,并将它们与文物艺术地组织在一起,这种艺术再创造是以不喪失历史真实为前提的。

这种组织和设计,
不是文物间或者文物与辅助展品的简单摆放,而是设计者睹物生情,真实而直接的内心感受,从而触发了设计灵感。

设计者将自身的思想感情通过艺术的构思,以简洁清晰的手法表现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使观众们在参观时,能够在参观中获得无尽的遐想和启迪,有绕梁三日回味无穷之感。

博物馆陈列艺术的主要要求是为展品营造环境、渲染气氛,使观众在参观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陈列意境在于创造陈列艺术意象,并要超越具体环境的局限,穿越时空,“胸罗宇宙,思接千古”,把握宇宙之“道”,获得对整个历史、人生的哲理性感受和领悟。

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方法,是要围绕展览主题,设计思路要从陈列内容出发,寻找和提取相关的形象资料,通过艺术的再创造、再加工把它运用到陈列的形式之中,使陈列的艺术形式能够鲜明地体现陈列内容、突出地域特色,并将所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上海世博会参展各国各地区艺术设计就是有突出的代表性。

在北京,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所展出的数百幅传世名作,向观众呈现了中国书法、绘画发展的全过程。

在展览中,采用大型通透式展柜,以类似瓦筒的顶部和栏杆式的装饰来体现古代书画陈设于厅堂的效果。

在展柜长廊中,采用了古代建筑形式“槛窗”,槛窗后面辅以灯光,有竹影在随风轻摇,给观众带来亲近自然的感受。

在展厅空间设计方面,采用长直线的布局,尽量拉大展柜之间的距离,充分利用展厅面积,使有限的空间有宽敞感觉,并且视野开阔,留给观众品味和畅想的余地。

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古朴典雅、崇尚自然的中国风格。

中国明清家具馆将古代家具陈设于模拟复原的书斋景观中,并辅以绿色植物的点缀,体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是情景化的展示手法。

上海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成功之处,在于创造了陈列意境,给人以回味。

设计者以客观的历史的眼光而非主观评价的方法向观众讲述历史。

一切文化遗存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它们却构成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

展览的设计者遵循简洁适用的原则,在展厅中营造出清新自然、韵味悠长的境界。

文物的卡片说明都是以简洁为主,重要文物使用语音解说,彻底实现了“让文物本身说话”这种审美和文化精神上的追求,展现出清淡雅致的美感。

《齐齐哈尔历史文物陈列》是齐齐哈尔市博物馆基本陈列,从远古时期猛犸象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介绍了齐齐哈尔市的自然生态、民间风情和历史发展,展览设计除了展示化石、文物、历史照片外,还搭建立体造景,配备了多媒体和电脑互动节目,栩栩如生地讲述齐齐哈尔的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在“嫩江文明的述说”部分,设计者利用双面丝网印纱质材料作为虚空间隔断,将新时期、旧石器、青铜器自然分开,通过猛犸象、披毛犀化石阐释齐齐哈尔两万年前的地貌。

以新旧石器时期出土的各种石器工具,介绍了远古时期的人民生活状况。

在“契丹、女真人的故乡”部分,设计者以景观和大幅3D复原图的形式来重点阐述齐齐哈尔的三个国宝级保护遗址——辽塔塔基遗址、蒲峪路故城址、金长城遗址。

在“黑龙江省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部分,设计者利用场景复原的手法,再现了清末民初老卜奎城的原貌,店铺林立、人生鼎沸,市场熙熙攘攘的繁华市井,增强了展览的真实感。

在“打响江桥抗战第一枪”部分,设计者结合内容设计了10平方米的巨幅电动图表,在闪动的兰红相间示意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齐齐哈尔历史文物陈列展》展览文物展品不多,无论是搭建的景观还是声、光、电等科技展示手段的运用,都无雕琢造作之感,与陈列内容完美融合,不留痕迹,润物无声,观众感觉不到艺术设计的存在,而是全神贯注于展览内容与主题。

这种追求无雕饰的自然美的品格与风范,体现了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艺术设计思想。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在绘事满眼、绚烂夺目的装饰之后是复归于自然的朴素审美选择。

博物馆作为文化教育场所,不同于追求强烈感官刺激的商业或者娱乐场所,而是拥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气息,淡静而典雅。

展厅空间布置疏密得当、张弛有度,既有实的物象,也有虚的空间,观众正是在展览虚空之处发挥思考和想象,领会其中的奥秘与乐趣。

从空间上来说,现代主义追求空间的透明度,他们认为空间是由边界限定了的,是清晰明确的。

创造展览空间,尤其是创造虚的空间,对营造意境起着关键的作用。

随着人们长久地生活在水泥路、森林似的城市空间,建筑个体空间和建筑内部空间的不断膨胀,人们有新的心理空间的追求,对惯常的清晰而一目了然的空间逐渐感到单调乏味,而对于空间的不确定性兴趣渐浓。

因此,虚拟的、渗透的、多元的空间应运而生。

2009年在齐齐哈尔市博物馆举办的《齐齐哈尔——航天英雄从这里走来暨大型航天科技展》和《记忆“1949——2009”齐齐哈尔现代成就大型展览》的空间安排,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

在展厅中使用大型玻璃展柜分隔空间造成透而不通、曲径通幽的效果,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和神秘感。

这些都是有形的空间,还有无形的虚拟空间,如灯光在空间视觉上的巧妙运用,它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视觉空间和想象空间。

展厅的背景音乐是营造虚拟空间的一种重要的手法,它激起观众的想象空间,可扩大和调节观众的心理空间需求。

虚拟音乐的节奏还能把时间因素引入空间,象各种空间中都存在节奏一样,各种空间也都存在着时间的因素。

光也是如此,空间本身也许不变动,在这点上讲它是静止的,但它需要时间让观众在空间中不断的变动,来识别各种不同的空间,观众的走动也就成了展示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

地下迷宫,多是光的幻觉,给人以趣味性,博物馆虽然不应有过多的低级趣味性,但观后也不应有索然无味的感觉。

博物馆陈列艺术不仅是在有限的展厅空间内展示具体的陈列品,不能局限于陈列品的布置陈列,而应更多地表现广阔的场景,表现无限的历史长卷、宇宙和人生,从而让观众感悟历史,感悟自然,感悟人本身。

在展厅的有限小空间内,在艺术意象中发现审美的自然之道。

简洁适用、顺应自然的的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思想也符合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