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roop范式下情绪冲突对认知加工影响机制的探索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人们每天都在接触数以亿计的信息,其中信息之间的矛盾会直接内化为心理层面上的冲突。对冲突的研究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对认知冲突的类型、冲突的检测和执行控制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情绪性的信息,因此除了“纯认知”的冲突之外,还一种类型的冲突——情绪冲突,它是指无关的情绪性刺激对当前认知任务的干扰。
目前,对情绪冲突这一主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由于情绪冲突的研究是在认知冲突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广泛借鉴了认知冲突的实验范式和研究逻辑,与认知冲突研究密切相关。
在传统认知冲突的Stroop范式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解释是平行分布加工模型,(PDP),该模型认为,在加工色词时,存在两条通路:一条加工颜色信息,另一条加工字词信息,两条通路拥有相同的反应机制。当任务要求集中注意于颜色信息时,该通道会被提高到意识层面上;而字词信息则进入无意识层面。但同时,当任务通过练习后,会逐渐提高自动化程度,即使颜色信息提高到了意识层面上,其认知加工过程中也同样有无意识的层面。
那么基于该模型,当字词加工信息具有强烈情绪性时,该通路是如何影响颜色信息加工通路的呢?情绪性刺激的干扰主要影响的是自动化加工还是意识性加工?
本研究通过实验法,采用情绪Stroop范式,首次引入知觉流畅性变量作为分离自动化和意识性加工的典型敏感性指标,通过情绪刺激与知觉流畅性双因素对认知加工任务绩效影响的交互作用,探索情绪冲突对认知加工影响的机制,从而验证并深化平行分布加工模型,在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上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新异性。
二、课题研究背景
1.Stroop效应的历史研究
1.1 Stroop效应的发现
Stroop效应早在1935年由美国心理学家John
Riddly Stroop发现。当命名用红墨水写成的有意义刺激(如“绿”)和无意义的刺激词的颜色时,会发现前者的颜色命名时间比后者长。这种同一刺激的颜色信息(红色)和词义信息(绿)相互发生干扰的现象就是著名的Stroop 效应。从广泛意义来说,就是一个刺激的两个不同维度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
1.2 Stroop效应机制的理论解释
Macleod 在1991 年总结Stroop
效应发生机制的 5 种理论或模型。像早期的相对加工速度理论(赛马理论)、自动化理论、知觉编码理论、Logan的平行加工模型、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相对加工速度理论出现时间的最早,它认为人们对刺激的两个维度(字词和颜色)加工是平行的,而加工速度不同。读词总快于颜色命名,所以字词首先得到加工。当字词的颜色和颜色信息一致的时候,就会促进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反之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则产生干扰。自动化理论受到高度认同的原因,在与它强调区分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两个概念,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的参与,控制加工则需要有意的控制。在Stroop 任务中读词是自动加工,颜色命名是控制加工,所以读词能对颜色命名产生促进或干扰,反之则不会。知觉编码理论强调Stroop的干扰仅发生在知觉编码阶段,加工阶段则不发生。有证据说明Stroop 的干扰不仅发生在知觉编码阶段,还发生在加工阶段。Logan 的平行加工模型改变过去那种强调加工的系列性,而把Stroop 效应看作是收集证据进行决策的过程。刺激的每个维度的加工速度是由其权重决定的,权重影响每一维度对决策的贡献大小。如果来自某一维度的证据和要求的维度一致,就会降低阈限,从而加快要求维度的加工时间,反之则减慢要求维度的加工速度。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PDP)又称为联结主义和神经网络模型,是对以上几种理论的升华,能解释Stroop 效应中的许多结果。它认为PDP 系统包含很多相互联结的模块,每个模块由许多简单的相互联结的加工单元,每个加工单元负责接收来自其他单元的输入并提供输出。几组模块可以组成通路,每条通路包括一组相互联结的模块。当PDP 系统进行任务操作的时候,就会选择一条通路,通路中的联结组确定了这条通路的强度,从而通路的选择也确定了信息加工的速度和准确性。
1.3 Stroop范式及其变式
Stroop 效应的范式已经扩展到众多的实验研究中。经典Stroop 范式即命名词(字)的颜色时,书写目标字(颜色词)的颜色与目标字的语义之间产生干扰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经典Stroop 范式已演变为各种各样的变式。
其中主要有Cerstadt、Hong和Diamond修订的适用于3~7岁学前儿童的昼夜Stroop任务,图-词干扰范式,双语Stroop范式,Stroop效应反转范式等。
1.4 Stroop范式与情绪冲突研究
较早跟情绪冲突有关的研究,是被广泛采用的情绪Stroop(emotional Stroop)范式的研究。在该范式中,要求被试对情绪词(如“death”)或中性词(如“apple”)的书写颜色进行命名,结果会发现,相对于中性词,对情绪词的颜色命名反应时间更长,该效应被称为情绪Stroop效应。
同时情绪冲突研究还经常采用词-面孔Stroop范式,情绪启动范式,Flanker范式等。
2.知觉流畅性
2.1知觉流畅性与自动化加工
1981 年,Jacoby 和Dallas
提出知觉刺激的流畅性加工促进了知觉启动而非外显记忆[4],具体地说,知觉流畅性影响了自动化加工,但并没有影响意识性加工。
此后,知觉流畅性就常被研究者们用作分离自动化和意识性加工的一个典型敏感性指标。以往研究显示,流畅性高低只影响自动化加工的效果,从而可以用知觉流畅性分离自动化与意识性两种加工成分。
2.2知觉流畅性的实验控制方法
在郭秀艳,朱磊2007年的研究中,采用控制任务刺激材料背景与前景色灰度的方法控制知觉流畅性高低两个水平。其中背景灰度为101(灰度共分256
级,0 代表全黑),其中一半测试项以灰度110 呈现(为低流畅性),另一半以灰度119 呈现(为高流畅性)。
3.相关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