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治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浅析政治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在院系:文学与教育系
专业班级: 09汉语言文学一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 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20日
浅析政治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摘要: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他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却一生都未能实现。

李白一生都未做官,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布衣。

尽管他曾经得到唐玄宗的礼遇,但是他还是没有真正的进入政治集团内部,因为唐玄宗只是将他放在身边作为一个御用文人来写一些诗歌记载其玩乐之事,而并未给李白真正的有用的职位,所以李白终其一身只是在政治的边缘徘徊盘旋,直到最后他离开政坛,转而走向山水去寻仙访道的时候,他还是觉得他得不到重用是因为小人的谗言,而并未看到自身的问题。

正是由于这种对政治现实的误读和对政治的热情,使得他永葆积极的创作热情,本文欲将从政治的角度谈谈政治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政治失意自由山水
1 引言
本选题通过对李白思想复杂性的把握,了解李白的“入世”精神与抱负和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道家的“出世”精神与个人的人文独立,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同时,释家的与世无争与空灵也影响着他;甚至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

这众多的思想在他头脑中都有着很大的分量。

虽然,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是至始至终的,而且一直是相当重要的,但有些时候,某段时期,道家或者别家的思想成为他的主导思想,或者在儒家思想主导的时候,其他思想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严重地制约着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

数家孑然不同,有的甚至是难以相容的思想在一个人的头脑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都影响着他的行为与思想。

那么,显然,这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至少在政治上是如此。

儒家积极的政治理想在面对道家的独立、自由,还有游侠的藐视正统、藐视封建秩序等等与儒家正统的政治理想与儒家认同的封建秩序相背的思想的冲击时,李白在政治上的失败已是毫无疑问。

而他政治上的失败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上有了新的突破。

2 李白复杂的思想
2.1 思想复杂性的表现
李白的思想极具复杂性,他不仅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入世;还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寻仙访道;更有甚者他还将纵横家的纵横术和当时盛行的游侠精神都吸收过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

他是一位欲建功立业的入世者,也是一位寻幽访胜的隐者,同时还是一个有着侠义精神的游侠。

2.2 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与寻仙访道的隐逸之思
整体来说,固然道、佛、纵横、游侠思想都或多或少,甚至有的在某个时候在他心
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有的思想也是一生影响着他的行为、思想和作品的,但是,毫无疑问,对李白来说,他一生中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因为儒家入世的思想一直贯穿他人生的始终。

他一生都在寻求能够“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机会。

李白总想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所以当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选择游历祖国美好河山,并在游历过程中写下一篇又一篇逸兴壮思的诗篇,因为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 政治失意的悲愤情绪
3.1 凌云壮志的趋于实现
李白虽然没有做过正式官员,但是他曾极度接近政治集团的中心。

据李阳冰的《草堂集序》记载:“皇祖……降辇步迎,如见绮皓。

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

”由此可见,李白曾得到唐玄宗的礼遇,他的理想似乎离实现越来越近了,可他最终还是“受征召而未得授官。

”[1]
3.2 “功成身退”理想的幻灭
由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交互影响,李白总想着能“功成身退”——既要实现用世之志,又要最终完成归隐之愿,然而他并没有实现他的这一理想,在现实的面前,他的理想幻灭了,于是他只能走向山水,用自然的清灵来冲刷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

介入政治中心对诗人的创作具有激发的作用,而他独立人格的主体意识,使他进入政治中心却不会沦为政治的附庸。

而当他政治理想破灭后,他便只能退到自然的怀抱,于是在他诗歌中,自然变成了李白自我的外化,是他情感的集中表现。

4 政治失意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4.1 政治失意与他诗歌创作的关系
李白那富有激情的诗句、奇幻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使其成为古今诗坛上名副其实的“诗仙”。

贺知章形容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恰如其分。

李白虽然在诗坛上独步古今,但他在政治仕途上却很失意。

这其中有他个性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的原因。

正如王充闾在《淡写流年》中所写的“李白并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洽家,大概连合格也谈不上”[2],再加上他所处的那个“幸林甫、国忠而乱”[3]的时局,他的政治失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上天虽关了他“政治之门”,却为他敲开了“诗歌之窗”。

当李白政治失意于长安之后,他的诗歌创作艺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诗歌在情感上更现厚重,思想上更加深刻,技艺上更趋成熟。

如《行路难》中的名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将眼前之景与内心感受水乳,引起后人强烈的共鸣,如果没有政治上的碰壁经历那么他是很难写出这样的诗句的。

李白政治失意所带来的忧愁只有用酒来消,酒醉入梦,这样“愁”、”酒”、”梦”三者融合形成了李白诗歌所特有的“醉态诗学”,在艺术上达到了“一种酒、诗与生命大激荡而大交融的境界”[4]。

由此可见,李白的政治失意促使了他诗歌艺术的成熟。

4.2 李白的政治失意为其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毛诗序》说诗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产物,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内驱力,而李白在长安政治失意就加重内心的情感,物不平则鸣,这就激发他的创作热情,也为诗歌的情感奠定了基调。

他的诗歌中有“三多”:愁多、酒多、梦多。

他就是在大醉与大醒间创作,由此也形成了诗歌所具有的巨大张力、奇特的想象、超逻辑的组接的风格。

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代表之一。

此诗写于李白翰林卸职、被赐金放还之即,当时他漂流于宋、齐、鲁之间,政治失意,内心忧闷,想以山水来消解。

诗的开头就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高,这也是内心郁结深厚情感的喷泻,随后又梦入仙境,奇妙瑰丽,惊心动魄,这又何尝不是他对现实强烈不满,向往仙境奇妙美丽的内心写照呢!最后作者又回到现实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激愤与感慨。

王充间在其散文《青山魂》中说“蚌病成珠这种郁结与忧煎恰恰成为那些天崩地诉、裂肺摧肝的杰作的不竭的源泉”。

不错,没有政治上的打击,也就没有李白内心深重的情感,我们也就无法看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样想象奇特的诗句了。

4.3 李白的政治失意加深了其诗歌的哲思意味
在经过长安的遭遇后,李白更清醒地认识了自我,更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现实的残酷与黑暗。

他原来的狷狂与自信少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多了。

学者杨义在其《李杜诗学》一书中写道:“他在矛盾中探讨人生中的悲与喜的情调”[4],正是这种探讨加重他诗作的哲思意味。

李白诗的哲思意味表现在形式上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景、情、理的融合;二是时空的交错。

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就是例证之一。

这首诗由今及古:凤去台空,六朝的昔日一去不复返,东吴的宫廷、东晋的衣冠也早在地下化为泥土,一切如过眼烟云。

然后作者又回到眼前的江水,感到只有这无声的江水是永恒的,他将历史的沉思融人到生命的思考中去,加重诗的思想性,所以后人评价这首诗超越了崔颢的《黄鹤楼》,真正的原因就是它“即景言情而深刻地探索生命哲学、历史哲学和宇宙哲学”[5]。

李白在政治失意后,在诗歌创作上就更用心了,他已经不满足于前期的把诗歌仅当成情感宣泄的工具,此时他要在诗中加入自己对现实的认识和对生命与宇宙的体悟。

他在诗中不断营造屈原《九歌》意境,不住地回应阮籍、稽康的言行,又不时仰天追问,对江沉思。

此时他的情感只有超越时空的历史空间才容得下,他的思考也只有在沧桑的历史中才可以驰骋。

总之,政治失意让李白清醒了许多,思想深刻了很多,也为他诗作的思想性提升了价值。

4.4 李白政治失意促进了其后期的自然山水诗创作
李白后期的自然山水诗在其作品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有三个特点:(一)以天作为山水的背景,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等诗句;(二)自然山水诗中饱含着人生如寄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沧桑的优患意识;(三)将自然山水生命化,如“天河挂绿水,透出九芙蓉”等诗句赋予山水以生命。

这样优美的山水诗也与他的政治失意分不开。

其一,李白无缘于仕途才有时间与精力游历自然山水,才有可能创作出自然山水诗,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其二,李白政治失意所产生的忧愁要靠自然山水来消解。

当其游历于优美的自然美景之中时不仅消解了心中的忧愁而且由自然山水领悟到了许多人生之道,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他由眼前景象回忆到了过去的历史,由历史沧桑感悟到人生多艰,又由人生追间苍天宇宙。

可以说,此时李白游览山水已不是消极逃避式的而是主动探索式的,因此其自然山水诗也就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

其三,李白独特的个性与政治失意碰撞形成了独特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方式,这为其自然山水诗的独特风格奠定了基础。

李白的山水诗是融愁苦于其中,也融个性于其中,所以他的山水诗不因心中的优郁而暗淡,反而富有活力。

因此,他诗中山水就是其精神的影射,无论是山的
高峻、江的浩荡,还是天的缥缈、月的清凉无不透着他的气息。

正是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与儒家文化的熏陶,才使得李白可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政治理想,这促使他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并且,由于这种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使得他在政治上与自己所信仰的道家、纵横家等等之间有了差距与对立,进而导致了他在政治上的必然失败。

而他政治上的失败,才使得文学上的天才可以尽情的发挥出来,造就了一代“诗仙”。

5 结语
殴阳修说“诗穷而后工”,李白也是如此,我们从李白政治失意对其诗歌创作影响这一角度来解读他,不仅是加深对其诗作的理解,同时也是让我们明白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正如陆游所说,学诗“功夫在诗外”,诗外就是生活人生。

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失意,超越它,你就可以得到艺术或其他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余恕诚.唐诗风貌[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152.
[2] 王充闾.淡写流年[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252.
[3] 杨义.李杜诗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87.
[4] 冈村繁.陶渊明李白新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20.
[5] 赵平昌.李白诗评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3.
[6] 陈光崇.中国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