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书院教育的官学化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书院的图书收藏:
• 书院本是一种收藏、点校图书的机构,其后演变为教育机构,但 藏书和修书的职能依然保留。尤其是书院注重研究学问,又多建于偏 远山区,没有一定量的藏书,教学活动是难以维持的。而宋代活字印 刷术的书明,为书院藏书创造了条件,也为宋代书院的兴盛提供了必 要前提。所以书院藏书是书院的一大特色。 • 宋、元、明、清的书院大多藏书丰富。其藏书来源,主要是书院 向各地购书、征书。民间赞助书院也多以捐书的形式。朝廷奖赏书院 也多有赐书的内容。 • 为了使书院藏书更为丰富,有些书院还设有专门的制版书机构, 较好地解决了书院教学的需要。如诂经精舍、南菁书院、广雅书院、 广州学堂海堂等。这些书院的刻书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重刊前 人或他人的著作,二是刊刻本院师生的研究所得。这对于古籍流传和 开展学术研究都极有益。
(四)书院的官学化
• 所谓书院的官学化,是指封建统治者意欲削弱和改变 书院自由讲学的性质,通过加强对书院经费、师资、招生 乃至教育宗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力图将其 纳入国家教育机制得运行轨道。 • 宋代是书院兴盛之时,南宋又胜于北宋。这时期书院 多是私人设立,也有得到官府资助的。 • 元代建立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争取和笼络知识分 子,崇奉理学,元代统治者对书院采取了承Hale Waihona Puke Baidu、提倡和加 强控制的政策,积极使之纳入官学化的轨道。 • 明代初期,统治者热衷于官学教育,对书院采取了漠 视的态度,导致明初书院冷寂无闻。直至明中期王守仁、 湛若水力倡讲学,促进了明代书院的复兴。
(四)书院的官学化


• • • •
清代初期,统治者继承明代的做法,对书院 采取了抑制政策。 第一,清代统治者决定于各省省会创办书院, 便于封疆大臣、各省督抚直接控制,以防止以往 对设于偏远山乡的书院鞭长莫及难以管束的弊端。 第二,清代统治者加强了对书院经费的控制。 第三,书院师长由官府聘请。 第四,书院的学生也由官府选择录取和考核。 第五,将书院教育纳入科举考试的轨道。
(三)书院的经费来源:
• 书院举行祭祀活动和供养师生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学田。 早在五代南唐时期,李便割善田数十顷赐给白鹿洞作学田。 书院将学田租给附近的农民耕种,收其租赁作为师生给养。 这一做法为以后各 代所效仿。书院学田的来源主要有两个 方面:一是民间捐送,各朝代都有民间热心教育着拨田给 书院的例子,民间书院于此受惠最多。二是地方官府赠送, 宋代朝廷向地方官学赐学田几成为定制,书院也受惠其中。 以致当时有“掌教有官,育士有田”的说法。学田制得确 立,不仅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而且演化 成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地租形式。 • 元代以后,由于书院日益官学化,书院的经费来源便 有所扩大。官府支付的经费也成为书院经费的一大来源。
第五节 书院教育的官学化趋势
(一)书院的组织

作为教育机构的书院,起源于私人讲学。从孔墨私学, 经稷下学宫、精舍或精庐,到书院 代表着 我国私学的发 展 不同阶段。而书院是中国古代私学的最高表现形式。其 组织结构直接受到私学传统和佛教禅林两种因素的影响。 • 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是由书院的性质所决定的。书院 的宗旨以发扬学术为重,以探明圣贤之学为真旨,务收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功效。实行山长负责制可以突出山长 得学术作用,可以少受学术以外因素的干扰,可以强化书 院的教育功能。 • 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还设有副山长、副讲、副教等职, 以协助山长。以后又逐渐增设了其他管理人员,主要由书 院学生充任。从总体看,书院的管理结构较为简单,行政 首脑与学术专家集于山长一身,有利于按学术研究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