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雕刻的文化底蕴及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徽州古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建筑空间和雕刻装饰展现着艺术魅力,赢得世人瞩目,徽州木雕,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徽州古建技艺,经受大自然暴力的考验,数百年来依然耸立,从建筑学和美学两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与伟大,也表明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是徽州木雕一大特色。

木雕选用木质多为特种木材,如圆柏、梓、椿、银杏、楠木、榧、甲级杉树等,为炫耀木材质地的高贵,雕艺品均不油漆,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及自然纹理来充分体现徽州人的建筑风格和气派;同时雕刻的细部在自然成色中更是熠熠生辉,尽显匠心独韵。

家具方面,如床和衣橱,一般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徽州木雕是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它的艺术特色能充分体现在刀刻形象上,应该感谢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徽州木雕作品绘画性很强,作品从正面观赏最佳,每地一块或一组献词是在一个平面上,采用阳刻的手法,依据画面的结构,逐渐递增使层次加深。

它们的形体受雕刻材料的实用板面所约束,处理层次基本上在允许雕刻深度的平面上变化,整体感很强。

从雕刻装饰角度,安装时也有技巧,这类雕刻在动工之初,设计者已有整体规化,特别是梁托,梁架,斗拱,雀替,檐条,月梁上的雕刻,需待雕成后方能安装,使用什么样的内容与形式,既要考虑美观,又要重视实用,不损梁柱承重功能。

如大窗子下方栏板,天井四周上方横板,檐条等,板薄采用浮雕较多,雕刻戏剧题材如连环计里的貂蝉和吕布,白蛇传里的许仙与白娘子,庆功堂上的八千岁程咬金与众将官等多采用亮相式的手法表现,一天到晚在窗下或檐条上粉墨登场,也有表现动态的如打仗、比武、游艺等。

在窗子和屏门隔扇下方的雕刻花鸟走兽,虫芋、八宝博古等也都是采用浅浮雕表现手法,但刻画的比较精细。

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粗大的月梁上采用圆雕,高浮雕、镂空雕,还要不妨碍它的承重力。

徽州木雕的文化底蕴及其艺术特征

徽州木雕的文化底蕴及其艺术特征

人文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徽州木雕的文化底蕴及其艺术特征□胡然然摘要:徽州木雕的题材与内容、创作方法与造型形式富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包含深刻的文化底蕴。

徽卅木雕受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与人文背景等因素影响,以“礼”与“理”、“孝”与“爱”、“忠”与“节”、"知”与“贵”、“传说”与“自然”为主要题材,具有意与形结合、实用与观赏结合、内敛与夸张结合、雅与俗结合等艺术特征。

关键词:徽州木雕艺术特征理学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大量中原民众向南方迁徙,最终有一些居民定居在徽州。

中原地区的文化、民风民俗等在徽州地区不断沉积,最终形成了中国山越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杰出代表一徽州文化。

徽州历史源远流长,徽州文化博采众长。

徽州文化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兴盛造就了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版画等各类形态的艺术形式。

其中,被称为“徽州三雕”的木雕、砖雕、石雕极具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民间艺术瑰宝。

徽州木雕的形成和发展与该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背景、繁荣的徽商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徽州木雕虽然出现在明清时期,但其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美学观念;徽州木雕产生于民间,具有民间美术的典型特征,反映了徽州地区百姓朴素善良的情感、艺术审美理想和浓厚的宗族意识;徽州木雕的题材、创作技艺与造型特征富有鲜明的徽州地域特色,包含深刻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一、徽州木雕的兴起徽商崛起是徽州木雕兴起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其倡导离土不离乡,普遍重视修建祠堂、修缮家谱、建设府宅,以荣宗耀祖、孝义传承。

这个时期,雕刻技艺被广泛应用于祠堂、府宅等徽派建筑,修建的徽派建筑中遍布木雕、砖雕。

早期,徽州木雕技术简单、风格粗犷;后期,随着徽商经济实力的增长,其对建筑雕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期的“徽州三雕”以多层透雕逐渐取代了早期较为简单的平面浮雕。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及文化意义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及文化意义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及文化意义【摘要】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探讨其历史背景、砖雕技艺、题材特点、文化意义以及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来揭示其重要性、价值和影响。

徽州祠堂门楼作为古代建筑中的精髓之一,其砖雕艺术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和审美追求,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对这一艺术形式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徽州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对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与保护,以便让后人能够继续受到启发和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徽州祠堂门楼、砖雕艺术、文化意义、历史背景、砖雕技艺、砖雕题材、文化意义、传承保护、重要性、价值、影响。

1. 引言1.1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及文化意义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及文化意义是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古老的砖雕作品不仅是徽州建筑中的重要装饰,更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源远流长,起源于唐宋时期,经过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这些砖雕作品中融合了雕刻、建筑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

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徽州地区的历史人物、传统故事、风俗民情等丰富内容,展现了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对当地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在当今社会,徽州祠堂门楼的砖雕艺术正面临着重要的传承与保护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对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保护和传承,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并为后代传承。

2. 正文2.1 徽州祠堂门楼的历史背景徽州祠堂门楼作为徽州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徽州,古代称为歙州,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贸城市和文化名邑。

徽州祠堂门楼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起初是为了供奉祖先和举行家族祭祀活动而建造的。

徽州雕刻现状分析报告总结

徽州雕刻现状分析报告总结

徽州雕刻现状分析报告总结1. 引言徽州雕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被誉为中国木雕艺术的代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徽州雕刻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减弱,因此本报告旨在对徽州雕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徽州雕刻的历史和特点徽州雕刻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和技术。

徽州雕刻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致的雕刻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其独特的特点是追求自然和谐,富有灵性和生命力。

3. 徽州雕刻的现状分析3.1 艺术传承困境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徽州雕刻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由于传统徽州雕刻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传承的师徒制度已经逐渐瓦解,导致技艺无法有效传承给后代。

同时,徽州雕刻技艺的术语和技巧也缺乏系统化的书籍和资料的记录,加大了传承的难度。

3.2 缺乏市场竞争力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时尚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传统艺术品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减少。

徽州雕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同时,由于生产周期较长、制作成本较高,徽州雕刻的价格也相对较高,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3.3 缺乏创新和融合受限于传统的工艺和样式,徽州雕刻缺乏创新和融合的力量。

现代社会中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艺术形式和工艺技术,但徽州雕刻很少能够将其与传统技艺融合,无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4. 改进措施4.1 文化遗产保护政府应加大对徽州雕刻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学校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更多的徽州雕刻传承人才。

同时,建立雕刻技艺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培训体系,为传承者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4.2 创新和融合徽州雕刻需要与现代艺术形式相融合,创造出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作品。

重视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技术,以增加徽州雕刻作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鼓励徽州雕刻艺术家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合作,推动创新和融合的艺术形式的出现。

介绍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与特色

介绍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与特色

徽州古建筑中木雕之美在于其高超的雕刻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徽州木雕是指徽州古建筑中的雕饰部分,那些隔扇、窗扇和拦板、梁、柱、斗拱、雀替等,到处都是精雕细刻的木雕艺术,构成徽州建筑别具一格的艺术韵味。

徽州木雕艺术具有中国正统文化思想,又带有地域文化的烙印。

在徽州木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正统的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贯穿于其中,徽州木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徽州木雕艺术特色1. 徽州木雕展现生气勃勃的艺术风格。

徽州木雕产生于明清时期,由于徽州区域经济的强盛和文化的繁荣,徽州木雕同时又洋溢着浓郁的祥和之气。

徽州木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活泼。

表现远景的木雕作品构图紧凑,层次分明。

表现近景的木雕作品着重刻画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将人物身材雕刻的较为短小,衬托人物的脸更加饱满生动,徽州木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明代,徽州木雕以平面淡浮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成为徽州木雕的主流。

清朝以后,由于追求木雕装饰美感,使有些作品因过于精工而趋向繁琐。

明初为发展期,明中叶至清中叶为鼎盛期,清末至民国间为衰落期;明代的风格呈古朴特征,接近汉画像砖风格,造型浑圆结实,简朴中富有变化,用线粗放刚劲,人物形象略有夸张,其间雕刻工艺有浅浮雕、深浮雕和圆雕几种。

清后期又一改明代的质朴,趋向繁复精巧,增加了透雕、凹雕、线刻和多层雕刻等手法。

到民国时,由于受到绘画的影响而呈现出较强的写实性,民间的拙味相对减弱。

在雕刻的题材内容上,明代木雕内容相对单纯,清代更为注重情节和典故,如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更加普及,内容更为丰富多样。

从整体风格上来看,徽州木雕呈现出民族上升时期所特有的生气勃勃的艺术风格,其原因就在于徽州地区当时的强盛,这种热情的格调与地域经济生活的富庶是契合的。

明清时期古朴的艺术风格中,人物造型非常生动,造型准确,栩栩如生。

2. 徽州木雕强调主观的艺术表现手法。

建筑装饰反映了一定群体的意识,民间艺人根据世俗情感和传统观念来确定木雕的内容和形式,在体裁的选择上也反映出不同文化层次的审美标准。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徽州三雕是一种汉族传统雕刻艺术,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汉族传统雕刻工艺。

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雕,清末民初,绩溪县胡国宾、汪聚有名噪一时。

歙县李祥顺善雕,作品有歙县深渡下铺姚氏祠堂、大茂村朱氏祠堂、定潭张翰飞宅等。

民国期间,歙县吴炳烈、汪叙伦、王金九俱擅木雕,20世纪30~40年代,结为木雕团体在歙行艺。

吴氏等人以徽剧为内容,丰富了木雕题材,他们曾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木雕制作,流传于世的主要作品有《喜庆丰收》、《郑成功解放台湾》、《和平颂》、《牛》、《耕织图》、《黄山风景》、《雷锋》、《红灯记》等。

民国初年,黟县宏村怡和堂(承志堂)梁架和门窗、楣罩分别聘请歙县方子贵师徒5人和黟县程双喜师徒3人雕刻,十分精细。

石雕,相传黄鼎、朱云亮、余香等善石雕,余氏为清乾隆年间黟县人。

歙县北岸吴氏宗祠“叙伦堂”于清道光六年(1862)重修,祠内西湖景石雕拱板为黟县余忠臣所刻。

歙县王仙伯曾赴京参加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石雕制作。

1979年以后,歙县吴观光在徽州古建公司耄期授徒,吴氏石雕构图严谨,刀法细腻。

屯溪区冯有进、程佑福等人俱擅石雕,建石坊多座,并擅硺石狮。

据史记记载,古徽州历史悠久,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古徽州建郡之始迄今近两千年。

它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黄山脚下,山水秀丽,人杰地灵。

历以商贾众多、文风兴盛而蜚声海内外,徽商的发展繁荣了文化教育事业,造就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州篆刻、徽派建筑、徽雕等徽州文化,成为我国三大学派之一。

徽州"三雕"就是在这样发达的徽文化大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能工巧匠的佳作。

徽州的工艺

徽州的工艺

徽州的工艺徽州工艺是指中国安徽省徽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和艺术创作。

徽州工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

徽州工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随着地方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徽州地区的手工艺逐渐形成,并且以传统的形式和技艺代代相传。

徽州工艺主要包括木器雕刻、石雕、漆器、铜器、陶瓷、织绣等领域,涵盖了多个艺术门类。

徽州木器雕刻是徽州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特点是造型繁密、线条流畅、细节之处精致入微。

徽州木雕主要以红木、楠木、榉木为材料,雕刻出的作品形态各异,有人物像、动植物、建筑景观等多种题材。

徽州石雕也是徽州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徽州石为原料,雕琢出造型逼真、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徽州石雕作品以石碑、门楼、雕塑等形式呈现,其中代表作之一是位于黄山的“黄山石”雕刻,作为中国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石雕第一峰”。

徽州漆器是徽州工艺中的瑰宝,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多层漆涂在木器上,并通过一系列手工工艺加工而成。

徽州漆器工艺技术自唐代传入徽州,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工艺。

徽州漆器的样式繁多,有器物、屏风、屏蔽、酒桶等等,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常常以花鸟、山水等自然景物为主题。

徽州铜器是徽州工艺的又一瑰宝,它以铜为主要材料,通过铸造、锻打、雕刻、鎏金等工艺制成。

徽州铜器的造型多样,有烛台、香炉、花瓶、盘碗等等,作品造型独特,纹饰丰富,寓意深远。

徽派陶瓷是徽州工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以宜兴官窑瓷器、芜湖彩陶和黟县炭窑为主要发展方向。

徽派陶瓷制作工艺复杂,精细,釉色鲜艳多变,器型独特。

徽派彩陶器以彩料丰富、器型优美而著称,黟县炭窑器以泥质细腻、釉色独特而闻名。

徽派织绣是徽州工艺中的特色之一,其以丝绸织造、刺绣等技术为主要内容。

徽派织绣作品以工艺精细、图案华丽而著称,色彩明亮、线条精细,形式独特,图案多以自然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

徽州牌坊——徽州古建五大特色之一

徽州牌坊——徽州古建五大特色之一

徽州牌坊——徽州古建五大特色之一作为中国古建筑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徽州古建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建筑风格、独特的建筑特色而备受世人瞩目。

其中,徽州牌坊作为徽州古建筑五大特色之一,以其高大雄伟、工艺精湛、艺术价值的特点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景观之一。

下面,本文将从一名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对徽州牌坊进行展开,从制作流程、设计特点、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制作流程徽州牌坊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选材、浇铸、雕刻、装饰四个阶段。

首先是选材阶段,因为徽州牌坊需要雕刻精美的图案,在这一阶段必须选择质地坚硬、质量上乘的花岗岩或大理石等石料。

选定材质后,就进入了浇铸阶段,采用铸造工艺将石料浇铸成坊体,然后再用铁环压制紧固。

接下来是雕刻阶段,徽州牌坊的雕刻分为文字和图案两大类。

前者主要包括祝福寿禧、纪念事迹、告往等文字内容;后者则主要由与生活、农耕、习俗等有关的图案构成。

雕刻完成后,再进行装饰阶段,采用彩画、贴花等形式进行色彩和纹饰的加工,使徽州牌坊的造型更加丰富多彩,增添了装饰之美。

二、设计特点徽州牌坊的设计特点是尊重传统文化,融入人文景观,突出其礼制宗教特点。

徽州牌坊多以石制或木制为主,外部造型以柱廊为主,内部有门洞和闸室,两侧立有石柱、石雕等装饰物,外部覆盖瓦屋顶,形态古朴。

整个建筑的色彩、图案、文字等细节基本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要求,尤其是在雕刻及装饰方面的精益求精,突显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

三、文化内涵徽州牌坊作为古代的建筑文化遗产,其蕴涵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容忽视的。

徽州牌坊展现了徽商文化的风采,徽州牌坊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又反映出徽州古代的高度文化创造和艺术表现。

其意义不仅仅仅在于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内在含义。

徽州牌坊,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体现。

徽州牌坊至今仍被用于文化礼仪场所,包括祭祖、悼念、追悼等,已经成为无形的精神纽带,代表了人们对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的珍视和尊重。

总之,徽州牌坊在古代文化、建筑艺术、民族风貌三方面都有着独特而珍贵的价值。

徽州三雕发展历程

徽州三雕发展历程

徽州三雕发展历程徽州三雕,是中华民族杰出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源于中国的江南地区。

徽州三雕是指木雕、石雕和砖雕,这三种雕刻艺术技法在徽州地区历史悠久,且各具特色。

徽州三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徽州地区有着丰富的木材和矿石资源,为木雕和石雕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唐代的徽州木雕以家具为主,具有精细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当时社会上富豪府邸的装饰艺术。

而石雕则主要用于建筑装饰,例如庙宇和园林的雕刻,充分展示了徽州地区的文化和艺术底蕴。

明清时期,徽州三雕经历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

明朝的木雕技艺不断提升,涵盖了家具、屏风、楠木荷包等多种用途的作品,尤以徽州会馆的木雕装饰最为著名。

徽州石雕在明朝发展到巅峰,庙宇、园林和墓葬等建筑上的石雕艺术精湛,呈现出浓郁的徽派特色。

与此同时,徽州的砖雕艺术也开始崭露头角,用砖雕装饰民居的风气逐渐盛行。

这一时期的徽州三雕艺术齐鸣互补,为徽州地区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初,徽州三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的浪潮使得传统手工艺逐渐被边缘化,一度导致徽墨无人从事。

但是,随着人们对文化传统的重新认识和珍视,徽州三雕逐渐得到了重视和保护。

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徽州三雕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崭露头角,成为徽州地区的特色手工艺品,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和赞誉。

如今的徽州三雕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融入创新元素,展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木雕技艺不仅涉及到家具,还包括餐具、文具等多种用途,而且结合现代设计元素,使得作品更具时代感。

石雕技艺也延伸到了建筑装饰以外的领域,如摆件、工艺品等。

砖雕则通过复古风格和现代艺术手法的融合,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徽州三雕不仅在艺术价值上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旅游的推广提供了新的动力。

徽州三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代表了徽州地区丰富多样的艺术传统。

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后,徽州三雕既守住了传统的底蕴,又融入了现代的创新和发展。

徽州石雕技法

徽州石雕技法

徽州石雕技法
徽州石雕技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其特点是线条流畅、造型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技法主要包括雕刻手法、雕刻工具、材料选取等方面。

徽州石雕的雕刻手法非常严谨,主要分为“刀法”和“刻法”两种。

刀法泛指用刀进行雕刻的技法,包括平刀、圆刀、弯刀等多种,各有不同的用途;刻法则是利用凿子、锤子等工具进行雕刻,其韵味独特,常被用于雕刻人像、动物等形象。

徽州石雕的雕刻工具也非常独特,主要包括细刀、圆刀、钻子、凿子、锉子等。

其中,细刀和圆刀是最常用的工具,用于精细的线条雕刻;钻子和凿子则用于雕刻较深的凹陷部分;锉子则用于调整雕刻表面的平整度。

在材料选取方面,徽州石雕主要采用大理石、花岗岩、青石等硬度较高的石料。

这些石料质地坚硬,不易开裂,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雕刻的理想材料。

总之,徽州石雕技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精湛的雕刻技巧和严谨的工艺流程,其作品传承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1 -。

徽州技艺类非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徽州技艺类非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徽州技艺类非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徽州技艺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地区传统的工艺技艺,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技艺遗产。

这些技艺源于古老的徽商文化,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成为了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

徽州技艺包括了多个门类,如木雕、石雕、画扇、绣花等等,每一门类都有其独特的工艺技法和艺术风格。

这些技艺作品精美绝伦,不仅富有观赏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徽州技艺不仅代表了徽州地区的地域文化,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和智慧。

徽州技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经过反复琢磨和精心雕琢,将自己的智慧和灵感融入到每一个作品当中。

无论是木雕还是绣花,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工匠们的匠心和用心。

徽州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耐劳,而年轻一代的兴趣却逐渐偏离了这些传统工艺。

此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对徽州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保护和传承徽州技艺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通过对徽州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我们不仅能够延续这些珍贵的技艺遗产,更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徽州技艺的独特魅力。

同时,徽州技艺的未来发展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融合现代元素,徽州技艺才能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活力。

徽州技艺对社会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在于传递了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和智慧。

这些技艺作品记录了徽州人民的劳动和智慧,传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在当代社会,徽州技艺也能够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总之,徽州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保护和传承徽州技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对其的关注和支持,我们能够将这些珍贵的技艺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徽州技艺的独特魅力。

徽派建筑木雕介绍

徽派建筑木雕介绍

徽派建筑木雕介绍
徽派建筑木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装饰,也是徽派文化
的一部分。

徽州木雕以其精美的雕刻和色彩艳丽而闻名于世,它
是徽州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徽州历史、人文和风俗习惯。

木雕
一般是指以木材为材料,通过雕刻来完成造型的艺术形式。

通常
在建筑装饰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建筑物增添了美感。

在徽
派建筑中,木雕装饰随处可见,而且工艺精湛,十分精美。

徽州木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建筑构件上的雕刻,如梁、枋、斗拱、雀替等;另一类是装饰构件上的雕刻,如博古、窗格、门罩、门簪等。

徽州木雕多为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因此徽派建筑木
雕也叫“砖木雕刻”。

砖木雕刻是在木料上刻出花纹图案并镶嵌
到建筑上来进行装饰。

砖木雕刻与木雕一样都是利用木材本身具
有的天然纹理来进行艺术创作。

徽派建筑木雕按照题材分为:人物故事类、花鸟鱼虫类、历
史故事类、神话传说类和戏曲人物类等五大类。

徽州木雕题材丰
富多样,常见的有:博古(如八仙过海)、博古(如关公)、百子图、八仙过海等。

—— 1 —1 —。

徽州木雕类文物保护及工艺传承研究

徽州木雕类文物保护及工艺传承研究

谢谢观看
四、徽州木雕门窗装饰纹样的传承与发展
2、加强对徽州木雕门窗装饰纹样的保护和修复。可以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 技相结合的方法,对破损的木雕门窗装饰纹样进行修复和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徽州木雕门窗装饰纹样的传承与发展
3、促进徽州木雕门窗装饰纹样的创新和发展。可以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 生活方式,对传统徽州木雕门窗装饰纹样进行创新和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 和生命力。
基本内容
在这些传承方式中,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最为常见的。例如,著名的徽州 木雕艺人汪德洪就是家族传承的代表,他在家传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徽州 木雕艺术推向新的高度。而师徒传承的代表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 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方新中,他师从多位木雕大师,在师傅们的指导下不断磨练技 艺,最终成为徽州木雕艺术的佼佼者。
基本内容
近年来,随着徽州木雕艺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和研究,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也 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对徽州木雕的技艺、风格和历史文化等方 面的深入研究,了多部相关著作和论文,为人们深入了解徽州木雕提供了宝贵的 资料。此外,一些研究机构还开展了针对徽州木雕传承人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和 提炼了他们的技艺特点和经验,为新一代的徽州木雕传承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基本内容
徽州木雕类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对于了解徽州地区的历史、文 化和民俗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是徽州人民智慧 和技艺的结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徽州木雕类文物的保护和传承逐渐受到 人们的。
基本内容
当前,徽州木雕类文物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 速,徽州木雕类文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其次,由于保护意识的欠缺,部 分徽州木雕类文物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不当操作,导致文物损坏。此外,资金和技 术的不足也制约着徽州木雕类文物的保护工作。

古建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徽州砖雕

古建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徽州砖雕

古建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徽州砖雕古建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代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而建筑的雕刻艺术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中国古建筑的雕刻艺术中,徽州砖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通过独特的流程手法、精湛的技艺和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创作风格为中国建筑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徽州砖雕的流程徽州砖雕,是安徽省徽州地区砖雕文化的代表。

徽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兴起于南北朝时期的砖雕艺术也在这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徽州砖雕所使用的材料是粘土制砖,经过后期的精心加工和制作,呈现出精美绝伦的形式。

徽州砖雕的创作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设计、制作、安装。

设计:徽州砖雕的设计是它产生的第一步,一切都源于设计。

设计应该包括了丰富的谋划、构思、策划,良好的设计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建筑的文化内涵,更能够充分考虑雕刻的位置、规格、大小、风格等因素,保证最终的成品达到美学的高度和人们预期的要求。

制作:徽州砖雕的制作是一个工艺复杂、时间紧迫的过程。

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砖坯、打包机、铣槽机、雕刻刀以及其他的雕刻工具,而每一个加工的环节都需要经过耐心的抠细节、雕纹精细、打磨平滑等工序,以达到最终艺术成品的完美。

安装:徽州砖雕的安装非常重要,安装前要进行周密的规划和策划,以确保雕刻品牌正常使用,并能在不同的角度下完美呈现优雅的姿态。

安装过程中,需要现场调整位置、平衡角度、加强固定、检查质量等步骤,以确保安装质量和稳固可靠。

二、徽州砖雕的艺术特点徽州砖雕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湛的技艺:徽州砖雕工艺复杂、操作难度高,需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徽州砖雕工艺的独特性在于其具有高度可塑性,创作者可以通过掌握特定的技巧和工具,让每一块砖头呈现出不同细节和纹理,以展现出完美的美感。

2. 强烈的地域特色:徽州砖雕艺术的创作离不开徽州地域强烈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徽州砖雕不约而同地融入了徽派建筑和徽派文化的元素,使徽州砖雕具有了精美独特的特色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的重要代表。

徽州木雕考察报告

徽州木雕考察报告

徽州木雕考察报告徽州木雕考察报告一、前言徽州木雕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湛的工艺技巧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

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徽州木雕这一瑰宝,了解其发展历程和现状,我们专门进行了此次考察。

二、历史沿革徽州木雕源于唐代,起初只是为祭祀商贾放在家庙里的鬼芸牌匾、门神等祭品,而在宋代,徽商地位的抬高使得徽州木雕逐渐成为了寺庙供奉的佛像和道观中的神像和屏风等,开创了徽派木雕的新局面。

明清时期,徽州木雕更为发达,技艺也更加成熟,制作范围涉及了城墙、建筑、器物、家具和艺术品等多个领域,而且还在民间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

到了民国时期,徽派木雕工艺虽然经历了一段低潮期,但是仍然在大家的努力下呈现出了新的生机。

三、工艺特色徽州木雕精湛的工艺技巧和表现形式十分独特,可以用“雕透”“雕凸”“轻而微韵”“繁而不乱”来形容其特色。

雕透是指将图案中的繁复细节透雕出来,既具有深邃的层次感,又保持了整体的和谐美感;雕凸则是指立体感极强的雕刻技法,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触感和观感;轻而微韵则是指作品具有一定的柔和度和灵动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空灵的美感;繁而不乱则是指作品的复杂度十分高,但又能够合理的组合在一起,没有呈现出缺乏条理感的混乱。

四、代表作品徽州木雕的代表作品十分繁多,这里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徽派建筑中的重檐歇山式建筑物,其屋檐飞檐斗拱、飞檐翘角、飞檐石雕等都堪称名作;另外还有极具艺术价值的神像和佛像,如梁式三教殿中的菩萨像等,其中较为著名的是董子杰制作的《十八罗汉》;家具方面,大量的明清古典家具中均融入了徽州木雕的工艺,如奇门、屏风、案台、椅凳、床榻等,其中又以明式家具的神韵较为独特。

五、现状和发展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转型,徽州木雕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目前,大量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失落,不少技艺娴熟的徽派木雕工匠,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退出了工艺活动,加之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有限,这将对徽州木雕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徽州木雕的底蕴和特色

徽州木雕的底蕴和特色
蠲I 土抽簪 ; 双轨鉴析 盘 挚嚣I
徽 州 木 雕 的 底蕴和特色
翟 清 伟
中国传 统 的儒 学给 徽州 木 雕 带来 了独 特 的文化 底蕴 。 在
神内 l。 椭
东 南的邹 鲁
正足这 种儒 学
在古徽 州 . 自宋 以后 ,逝 爿 i i
形成 了 “十室九 商 ”、 “_ 之 卜 村币 废诵读 ”的太 最蒙 。 又瞰
钢 制 术雕 的雕 刻类 型大致 有浅 浮 雕 、深浮 雕 、透雕 、圆雕 、镂 空雕等 .工 艺流 程也 大体相 同。


般包 括备 料 、放样 、粗胚 、细
胚 、修 整等 几个 阶段 。徽州 术雕
的绘画 性报 强 ,
每个 作品 的正
面 欣赏 效果 最佳 。每 一块或 一组
雕 的 枋t 雕 有 型 两 还 刻 三 战 其 厅 额 就 刻 大 木 I 边 雕 有《 英 吕 、 前
晒 的雕刻 找到 r现 实中 依存 的思
想基础
位1 宏村 中的 承志 堂, 是 雕保 留 比较完 好的 徽商 宅第 ,在
茹符器 I : 38
双轨鉴析l 抽 出 挚 I 立 乎 : 圜
的是 《 子仪 拜寿 》.南 向粱坊 郭
上雕 刻的 是 《九族 共荣 圜》 ,即
《百 忍 图 》 这 些 雕 刻 寓 意 明
化的 “ 义 ”、 “仁礼 ”等 精 忠
“孝 道 ” 、 “忍 让 ” 、 “崇
王 ” 、 “恩荣 ” 、 “患 义 ” 、 “ 康之 I 等反 映儒 家文化 内 小 廿
这 艉是理 学的 故乡 。儒家 观念 影 响深 远 ,先儒 名贤 比旃接 踵 .曾 通 老 百 姓 中 “肩 圣贤 『 躬 实 践 f l i 者 ”也根 多 。故这 里被 比拟 为扎 孟 敞 里 , 成 了仁 义礼 治 之 邦 ,

徽州木雕的底蕴和特色

徽州木雕的底蕴和特色

徽州木雕的底蕴和特色木雕是一种“民间工艺”。

古代徽州木雕具有其独特的底蕴和特色。

中国传统的儒学给徽州木雕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儒学思想的熏陶下,古徽州地区木雕的风格和素材都深受其影响。

古徽州的木雕,无论是官宦巨贾,亦或是普通民居,尽管形式种种、材料各异,但究其内质无不体现出了儒家文化的“忠义”、“仁礼”等精神内涵。

在古徽州,自宋以后,逐渐形成了“十室九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太平景象。

又因这里是理学的故乡,儒家观念影响深远,先儒名贤比肩接踵,普通老百姓中“肩圣贤而躬实践者”也很多。

故这里被比拟为孔孟故里,成了仁义礼治之邦,“东南的邹鲁”。

正是这种儒学主宰了徽州人的思想行为,让“孝道”、“忍让”、“崇王”、“恩荣”、“忠义”、“小康之世”等反映儒家文化内涵的雕刻找到了现实中依存的思想基础。

位于宏村中的承志堂,是一座保留比较完好的徽商宅第,在其前厅的额枋上就雕刻有大型木雕《唐肃宗宴官图》,前厅中门上亦雕有《百子闹元宵》,东西两边还雕刻有《三英战吕布》、《战长沙》、《长坂坡》等富有寓义的浮雕。

在后厅的额坊上雕的是《郭子仪拜寿》,南向梁坊上雕刻的是《九族共荣图》,即《百忍图》。

这些雕刻寓意明确,内容系统而完整,所雕刻的形象生动直观。

这不得不令人感慨古徽州木雕的独特文化底蕴。

除却那厚重的文化底蕴,徽州木雕独特的取材和雕刻手法更是其区别于中国各地木雕的标志。

古代,徽州地区由于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木雕通常选用当地所产的质地细美、纹理清晰、材质柔软、易于雕刻的木材,常见的如松木、杉木、梓木、樟木、柏木、白果等亚硬或软木。

徽州木雕对材质没有过分的讲究,却很注重画面的题材和工艺的精美,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也正是因为对材料要求不高,所以使得当地几乎每户人家都能用木雕来进行装饰。

徽州木雕一般都是在一定的材料上雕刻,且雕刻刀法有考究。

因此,一把优质的雕刀就是基本工具。

木雕所采用的刀具形状基本大同小异,刀头形状大小尖圆都较常见,但其制成的材料各有不同。

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

前言:徽州木雕徽州木雕是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与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木并称徽州三雕。

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为多,所以,就有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

旧时,徽州木雕多用于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其分布之广在全国首屈一指,遍及城乡,民居宅院的屏风、窗棂、拦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民用旦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

1徽州木雕简介徽州木雕主要以砖雕为主,平面立体生动等特点,主要用在古建筑上。

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鱼虫、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

以人物为主的有名人软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以山水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

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

木雕在徽派吉建筑上,通常用于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拦板、华板、窗后、栏杆等处、雕花撰朵,富丽繁华。

木雕的边框一般又都雕有缠枝图案、婉转流动,琳琅满目。

木雕既考虑美观,又重视实用,大凡窗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板、檐条,采用浮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

在家具方面,应用木雕较多的是床与衣橱。

这些家具一般用高级木材制作,均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风格拙朴粗犷,以平面浅浮雕手法为主。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炬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朗细刻过渡,以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

入清以后,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为强烈,涂金透镂,穷根华丽,虽为精工,但有时反而过于繁琐。

现今,在古徽州所辖县内木雕精品仍然随处可见。

款县黄村一家民宅,在梁、仿、榇、斗拱、雀替上全部精雕细刻,装饰着灵兽、百鸟、蝙蝠和回文图案,布局严谨,造型优美。

徽州特色非遗艺术征文

徽州特色非遗艺术征文

徽州特色非遗艺术征文徽州,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地方。

徽州的非遗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的非遗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一、徽州徽派砖雕徽派砖雕是徽州独有的传统工艺,以其精美细腻的雕刻技艺而闻名。

徽派砖雕以红砖为材料,通过雕刻、镂空、拼贴等工艺制作而成。

砖雕作品多以建筑和人物为题材,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给人以美轮美奂之感。

二、徽州木雕徽州木雕是徽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手工艺术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

徽州木雕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人物、花鸟、山水等,作品造型逼真、线条流畅。

木雕作品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实用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三、徽州徽墨徽州徽墨是中国四大名墨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浓郁的文化内涵而著名。

徽墨选用上等松烟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徽墨色泽鲜艳、墨香浓郁,书写流畅、墨迹醇厚。

徽墨不仅被用于书法、绘画,还被广泛应用于印章、篆刻等领域。

四、徽州绣花徽州绣花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徽州绣花以纹样繁复、线迹细腻为特点,多以花鸟、人物、山水为题材,作品寓意深远。

徽州绣花精美细致,色彩鲜艳,被誉为“活的画”。

五、徽州麻糖徽州麻糖是徽州独有的传统食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徽州麻糖选用优质芝麻和糯米为原材料,经过炒熟、糖化、包裹等工序制作而成。

麻糖口感香甜、软糯,营养丰富,是徽派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徽派非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徽派非遗艺术正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加强对徽派非遗艺术的研究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徽派非遗艺术,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徽派非遗艺术的保护力度,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好这些独特的手工艺术,让徽派非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

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

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徽派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从徽派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深入探讨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

一、历史背景徽派建筑风格起源于安徽徽州地区,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商埠之一。

徽商的兴起,为徽派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文化氛围。

徽商的财富和地位,使得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去修建豪华的府邸和园林,同时也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深深地影响了徽派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建筑特点1.结构布局徽派建筑以传统的“三间四柱”为基本结构,讲究对称和平衡。

房屋的布局注重风水和气场的调整,注重将室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

同时,徽派建筑也非常注重空间的利用,常常采用“马头墙”等手法,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2.雕刻艺术徽派建筑的雕刻艺术是其一大特色,也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派建筑的雕刻艺术以木雕、石雕、砖雕为主,雕刻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

雕刻工艺精湛细腻,寓意吉祥,体现了徽州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3.色彩运用徽派建筑的色彩运用也非常讲究,主要以黑白灰为主色调。

白色墙、黑色瓦、灰色砖雕是徽派建筑的典型色彩搭配,这种色彩搭配既符合徽州地区的气候特点,又体现了徽州地区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审美追求。

4.建筑风格徽派建筑风格独特,既有江南水乡的秀美,又有北方建筑的庄重。

它注重细节的处理,讲究对称和平衡,追求建筑的完美和精致。

同时,徽派建筑也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如对楹联、匾额等传统文化的运用,体现了徽州地区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三、文化内涵徽派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徽派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如和谐、平衡、自然等。

同时,徽派建筑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所说的古徽州是指位于皖南的 “ 徽州 ” 文化区, 其范 围 大 体 上 是 明 清 时 代 的 徽 州 府 的 辖 区 ,包 括 歙 、休 宁 、婺 源、 祁门、 绩溪和黟六个县。 这里有震惊世界的古民居, 更 有依附其上的 “ 三雕” 艺术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有众多的 牌楼、 牌坊, 民居中的门楣屋檐均饰以精美的石雕、 砖雕, 层层相叠, 不胜其繁; 民居内更是木雕梁栋, 细致绝伦, 形 成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就此探知这些雕刻装饰的文化 底蕴及艺术特色, 并揭示其繁荣的基础。 其一: 林立的牌坊是宗法制度的活化石 徽州地区现存的数量众多, 造型考究, 雕刻精美的石 牌坊以及蔚为壮观的牌坊群,都可以看成是封建统治阶 级的宣传画, 是对封建宗法制度的形象化阐释。 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的统治者,无一不是极力调动各 种 手 段 、宗 教 学 说 为 其 统 治 服 务 ,他 们 或 立 佛 教 为 国 教 , 或 视 道 教 为 正 宗 、或 独 尊 儒 术 、或 几 者 兼 举 ,其 核 心 目 的 只能有一个, 那就是以此为工具来强化统一。在宋代, 徽 州地区就产生了象朱熹这样的理学大家, 他承袭程颢、 程 颐 之 学 说 ,发 扬 了 孔 孟 之 道 ,创 立 程 朱 理 学 ,迎 合 了 封 建 帝 王 的 需 要 ,他 所 提 出 的 “ 存 天 理 、灭 人 欲 ” 、“ 屈人以顺 天 ”的 学 说 ,被 自 誉 为 天 子 的 统 治 者 大 加 利 用 ,成 为 规 范 世人言行的标准,并物化为遗留到今我们仍能见到的古 迹 —— — 牌 坊 。这 些 牌 坊 、 牌楼, 因所要表彰的人物、 事迹的 “ “ 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 如“ 功德” 、 孝子” 、 乐善好施” 以 及“ 贞节” 牌坊,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尽管这些牌坊名目 繁 多 ,结 构 形 式 各 异 ,但 却 是 为 了 宣 扬 一 个 共 同 的 “ 主旋 律” ,就是要用直观形象化的语言阐释封建的宗法制度, 宣传统治阶级所提倡的道德理念。 现存于歙县解放街十字路口上的 “ 大学士牌坊” ,是
古徽州雕刻的文化底蕴及艺术特色
张炯炯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美术系, 安 徽 淮 北 &"E### ) 摘 要 :本 文 试 图 通 过 代 表 古 徽 州 文 化 特 色 之 一 的 石 牌 坊 以 及 木 雕 的 装 饰 风 格 ,探 知 其 雕 刻 艺 术 的 文 化
底蕴及艺术特色。 关键词: 宗法制度; 儒家文化; 儒商; 雕刻语言 中图分类号: ’"#F> & 文献标识码: G 文章编号: !##" — &!"H ( &##& ) #" — #!"# — #" 修建的。许国 为了纪念许国而于明万历十二年 ( !EJH 年 ) “ 是何许人?据《 歙县志》 载: 许国, 歙县人, 于嘉靖四十四 考中进士, 而步入仕途, 万历十一的( 年( !E@E 年 ) !EJ" 年 ) 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赞机务,旋加封太子太 保” 。 可见, 他是一位“ 学而优则仕” , 并仕途畅达的成功人 士。在他的这座石牌坊上雕满了富有暗寓的图案:南刻 “ 巨龙腾飞” ,寓皇帝南面而王和许对朝廷的忠诚;北刻 “ 瑞鹤翔云” , 寓天下太平和许超尘脱俗的高洁品格; 东面 雕有 “ 鱼跃龙门” ,寓 意 着 许 是 通 过 科 举 ,凭 文 才 登 上 仕 途; 西面雕有 “ 威凤祥麟” , 寓难得的贤才出现于盛世。石 坊除雕刻大量形象化的浮雕以外,四面还分别镌刻有题 签加以说明:南北两面的顶层和侧面的第三层正中镶嵌 着双龙盘边的匾额, 上面直书 “ 恩荣” 两字, 底层四面的额 坊上分别镌刻着 “ 大 学 士 ”三 个 字 ,前 后 两 面 的 小 坊 上 署 有“ 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 全副头 “ 衔; 第二层坊上各为 “ 先学后臣” , 上台元老” 斗大楷书刻 字, 可谓是做足了官样文章, 这实际上是一座 “ 科举取仕” 的纪念碑,象征着官本位的传统社会中科举入仕的崇高 地位和为家庭带来的无上荣誉。 除此而外, 徽州还有诸多褒奖地方官员克己奉公、 富 绅 乐 善 好 施 、父 慈 子 孝 的 牌 坊 ,如 西 递 村 的 胡 文 光 牌 楼 , 棠樾村的鲍漱芳父子乐善好施坊, 慈 孝 里 坊 均 属 此 类 。各 朝的帝王也都御笔 “ 恩荣” 以示褒奖, 据载: 乾隆皇帝曾为 鲍氏祠堂御书“ 慈 孝 无 下 无 双 里 、锦 绣 江 南 第 一 乡 ”的 对 联。这些举动无疑对安定统治, 教化臣子、 领导民风有着 积极的意义。提倡“ 忠、 孝、 节、 义” , 为统治阶级长治久安 计, 本无可厚非, 但为宣扬贞节观念以至于以荼毒妇女性 命、 摧残妇女身心的贞节牌坊的建立, 实为有背人道了。
雕的是 《 九族共荣图》 ,也 叫 《 百忍图》 ,表 现 的 是 唐 高 宗 时, 张公艺九世同堂, 和睦相处, 保家守业, 敦睦家族的事 迹为唐高宗所知, 高宗驾临张宅, 为张家九世同堂赞叹不 已, 询问张公艺治家之法, 张连书百个“ 忍” 字, 高宗顿悟, 赐 锦 帛 、授 金 匾 ,立 为 治 家 楷 模 的 故 事 ,这 等 警 示 后 辈 治 家要以忍为主、 尊祖敬宗, 读书积善的雕刻作品是完全与 儒教的文化思想相暗合的。 在 黟 北 的 雉 山 村 ,有 一 座 繁 雕 满 壁 的 木 雕 楼 , 在这家 曾为从四品文官的宅院中, 不论是厅堂的板壁、 天井四周 的莲花门、 梁柱、 雀替、 云墩以及厢房的门窗, 槛台等等, 总之,目之所及处均饰以雕刻,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木雕 楼, 就其图案分类: 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文学名士、 历史 事件以及神话传说等等。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那十二 对莲花门窗格心上的 “ 二 十 四 孝 ”故 事 浮 雕 ,从 东 西 依 次 《 《 《 排着《 拾葚供亲》 、 孝感动天》 、 戏彩娱亲》 、 鹿乳奉亲》 、 《 《 《 《 《 为亲负米》 、 啮指心痛》 、 单衣顺母》 、 亲尝汤药》 、 郭 《 《 《 巨埋儿》 、 卖身葬父》 、 刻木事亲》 、 涌泉跃鲤》 ; 西面依 《 《 《 次排列着《 怀橘遗亲》 、 扇枕温衾》 、 行佣供母》 、 闻雷泣 墓》 、《 哭竹生笋》 、《 卧冰求鲤》 、《 扼虎救父》 、《 恣蚊饱 血》 、《 尝粪忧心》 、《 乳姑不怠》 、《 亲涤溺器》 、《 弃官寻 母》 。 这些雕刻, 表意明确, 内容系统完整; 形式对仗, 形象 生动直观; 但上叙这些教义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 一些不 情伦纪的愚孝, 也是我们应该批判的, 但它毕竟代表的是 当时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极力倡导 的。置身于这种浓郁的儒教氛围中, 其教化熏陶、 润物无 声! 其三:富甲一方的经济实力造就了徽州雕刻艺术的 辉煌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这是徽州承志堂中的二幅对联,很能概括古徽州人 的生活追求和经营理念。 由 于 徽 州 土 少 人 稠 ,在 这 样 客 观 环 境 的 压 力 下 , 徽州 人“ 非经营四方、 绝无治生之策矣” 。为此, 徽州男儿背井 离 乡 、经 营 四 方 ,凭 徽 人 的 聪 明 才 智 和 营 商 策 略 ,逐 步 积 累了数以百万计的财富,渐渐形成了雄视周边的徽商集 团。但饱含儒文化熏陶的徽州商人远没有从儒家思想的 束 缚 中 解 脱 出 来 ,他 们 的 骨 子 里 仍 然 恪 守 “ 第一等好事 只是读书” , 故而, 他们又凭 “ 以商从文、 以文入仕、 以仕保 商” 的策略, 带动了徽州文化中商、 学 互 动 良 性 循 环 。大 盐 商 鲍 尚 志 自 称 生 平 有 三 愿 :“ 一 为 二 代 建 坊 表 ,一 认 引 地 为配商, 一子孙入学读书能成” 。商 人 程 镶 临 终 嘱 子 孙 曰 : “ 吾少业儒, 有志未就, 弃而为贾, 藉藉有声, 汝曹当明修 行, 以善继述” 。拳拳之心, 溢于言表。 在这种心理意识的作用下,为夸耀门庭,并教化子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 — #! — &E 作者简介: 张炯炯( !F@I — ) , 男,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
!"#
同在棠樾牌坊群中的鲍文龄妻节孝坊,鲍文渊妻节孝坊 就属于这一类的牌坊。 据《 明史・烈女传一》 所记“ 多取患 “ 难颠沛, 杀身殉夫之事” , 从明代开始, 还著有规条: 巡方 督学岁上其事、 大者赐祠祀, 次亦树坊表, 乌头绰楔, 照耀 井 闾 ,乃 至 僻 壤 下 户 之 女 ,亦 能 以 贞 自 砥 ,其 著 于 实 录 及 群邑志者, 不下万余人” 。可见统治阶级对贞节之重视。 在理学渊源之地的徽州,对节烈的提倡更是不遗余 “ 力, 广大妇女耳濡目染, 铭刻于心。失去丈夫者, 动以身 殉、 经者、 刃者、 鸩者、 绝粒者、 数数见焉” 。在婺源县城还 的孝贞节烈总坊, 所载 有一座建于道光十八年 ( !#"# 年 ) 到光绪三年 ( 重建 自 宋 以 来 的 贞 烈 妇 女 $%&# 人 , !#’’ 年 ) 时 人 数 又 增 加 到 &#(( 多 人 ,短 短 四 十 载 ,其 增 加 的 数 字 令人震惊! 这种用妇女血泪凝铸的节孝牌坊,满足了封建卫道 士的阴暗心理。 为不幸的妇女追加所谓的“ 荣光” , 无疑是 要用一个个实物的教材,继续误导千千万万的妇女甘愿 受封建礼教桎梏。 遍布徽州的牌坊, 是徽文化的缩影, 更是封建宗法制 度 的 活 化 石 ,它 的 数 量 越 多 ,范 围 越 广 ,越 说 明 封 建 礼 教 对徽州社会的影响之深, 以及对妇女身心的摧残之甚! 其二: 浓郁的儒家文化的熏陶, 决定了民居装饰风格 的基调 徽州的建筑装饰, 无论是官宦巨贾, 还是小户农家装 饰 的 雕 刻 ,尽 管 形 式 种 种 、材 料 各 异 ,但 究 其 内 质 无 不 体 现出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古徽州, 虽说宋之前是群雄纷起, 充满了刀光剑影 的草莽之地, 但“ 随着晋、 唐末、 南宋这三次中国历史上重 大的人口南徙过程, 这一地区接纳了大批的中原士族, 本 地文化与中原文化逐步融合” 。自 宋 以 后 , 渐渐形成了“ 十 “ 室九商” 、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 的太平景象。又因这里是 “ 理学的故乡, 儒家观念影响深远, 先儒名贤、 比肩接踵” , 普通老百姓中 “ 肩圣贤而躬实践者” 也所在多有。故这里 “ 被比拟为孔孟故里, 成了仁义礼治之邦, 东南的邹鲁” 。 据资料显示: 宋、 明、 清三代, 徽州各县考中进士的总计达 有力地促进了徽州社会的儒教化, 所以, 被 !$)$ 人 之 众 , 统治者接受为官方儒学的程朱理学, 经社会之教化, 已成 功 地 转 为 世 俗 儒 学 ,主 宰 了 徽 州 人 的 思 想 行 为 ,故 以 “ 治 国 、齐 家 、修 身 ”的 教 义 为 主 要 内 容 来 装 饰 民 居 官 宅 的 雕 刻 艺 术 的 繁 盛 ,就 成 了 顺 理 成 章 之 事 ,“ 孝道” 、“ 忍让” 、 “ “ “ “ “ “ 中庸” 、 崇王” 、 恩荣” 、 忠义” 、 冠礼” 、 读书及第” 、 “ 福禄寿” 、“ 小 康 之 世 ”等 等 反 映 儒 家 文 化 本 质 特 征 的 雕 刻艺术就找到了依存的思想基础。 位于宏村的承志堂, 是一座大型的徽商民宅, 在其前 唐 厅 的 额 枋 上 就 雕 有 长 约 $ 米 、高 &( 公 分 的 大 型 木 雕 《 肃宗宴官图》 ,前 厅 中 门 上 雕 有 《 百子闹元宵》 ,东 西 两 边 《 《 还雕饰着《 三英战吕布》 、 战长沙》 、 长坂坡》 等富有寓义 的浮雕。 在后厅的额坊上雕的上《 郭子仪上寿图》 , 内容是 褒扬唐朝重臣郭子仪治国治家有方的故事,南向梁坊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