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体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体育文化
丝绸之路始发于长安,经河西走廊到敦煌,西出阳关,过楼兰、喀什、叙利亚,直抵开罗和罗马,全长约7000余公里。
它不仅是一条古代的国际商贸通道,更是一条重要的中西方思想、文化、艺术、体育、经济、宗教交流的通道。
我们将丝绸之路上的体育遗物和遗迹,按照丝绸之路古代体育活动发展的轨迹作一展示。
丝绸之路上的原始体育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萌生了某些体育的雏形。
(一)石球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甘肃镇原县姜家湾和寺沟口遗址,出土了为数不少的石球,它们是先民从事狩猎活动时使用的投掷工具。
(二)岩画
丝绸之路的岩画大多分布在边疆民族聚居区的山地、沙漠、丘陵、草原地带的岩石或崖壁上,依存于以游牧狩猎经济为主的文化共同体。
不同地区的岩画在遗存形式、内容题材、年代范围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
丝绸之路的岩画所镌刻和绘制的狩猎、习武操练、舞蹈、军事作战、百戏、滑冰、生殖崇拜等图像。
反映的都是当时劳动生活的场景和原始体育形态。
岩画上的原始体育只是体现着人类特定发展阶段的一些共同心理和文化现象,反映出生活伴行于体育生长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图1)。
(三)彩陶
丝绸之路彩陶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其中不乏有与体育相关的彩陶图案。
如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出土了一件舞蹈纹彩陶盆,它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年。
青海的宗日、甘肃的武威、酒泉、会宁、临洮等地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也先后出土了舞蹈纹彩陶盆。
甘肃天水秦安大地湾出土有仰韶文化晚期斗大纹彩陶罐。
临夏州东乡县那勒寺郭泥沟出土有一件狩猎纹四耳彩陶罐,罐体一侧绘有狩猎场面。
永昌鸳鸯池出土过一件舞蹈纹双耳彩陶罐。
丝绸之路上的竞技体育
(一)狩猎与射箭
在陕西乾县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昭陵阿史那忠墓、成阳底张湾万泉县主薛氏墓、西安市东郊唐墓(图2),以及榆林地区相继出土了大量狩猎俑、三彩骑马架鹰狩猎俑、狩猎壁画(图3)等。
甘肃天水市麦积山石窟绘制有1500余年来古人狩猎、射箭等与体育相关的壁画。
出土于甘谷县的狩猎画像砖,雕刻有4层狩猎画像。
清水县白河乡出土宋代彩绘雕砖119块,其中有狩猎、驯鹰、出行等画面。
华池县出土两件鎏金狩猎纹杏叶,浮雕图案的上部表现一反身张弓射飞鸿的骑马武士,下部为一骑士策马持矛刺向反扑的雄狮。
嘉峪关周围的戈壁滩上散布有数万座魏晋古墓,古墓中保存了大量反映弓箭文化的彩绘砖画。
如嘉峪关新城墓中保存有彩绘砖画鹰犬狩猎图、架鹰图、放鹰狩猎图、骑射图(图4)等。
敦煌莫高窟、榆林窟等绘有许多反映千余年来各民族游牧狩猎、军事战争、射礼教育等活动的壁画。
特别是在降魔经变、涅檗经变、八王争舍利、法华经变、佛传故事、本生故事中都有形象的射箭场景(图5~7)。
另外,在敦煌佛爷庙湾前凉古墓发现一块绘有汉李广射虎画像砖,画面绘有一人跃马回身,弯弓力射,侧题“李广”二字(图8)。
新疆地区1958年至1995年相继出土了大量有关狩猎弓箭和镞。
在克孜尔、森木塞姆、柏孜克里克等石窟壁画中都绘有形象的射猎和围猎的图像。
阿斯塔那唐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织有狩猎纹的丝织品。
(图9、10)
(二)角抵与百戏
1、角抵戏
《汉书?武帝纪》《古今图书集成?军礼部》《文献通考》《唐语林》等,都记载有汉唐以来长安角抵的盛况。
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出土有战国时期的角力图铜饰牌。
渭南出土金代相扑俑也很著名。
甘肃敦煌地区的石窟壁画、幡绢画中有反映相扑、摔跤盛行的图像(图11)。
例如敦煌莫高窟北魏、西魏早期洞窟的佛龛下和四周壁画的下方绘有多幅金刚、力士的摔跤图像。
盛唐第175窟绘有三名角抵手的形象,他们赤裸上身,下身
系腰带和兜裆,正在进行角抵练习或比赛。
中唐第9窟绘有摔跤图。
晚唐第64窟绘有一幅相扑图。
晚唐五代第61窟绘有两幅角抵图。
敦煌榆林窟五代第36窟绘有两名相扑手,腰系布带和兜裆,正在进行较量。
新疆库木吐拉石窟第73窟有一幅格斗壁画。
新疆博物馆也藏有出土的武士摔跤俑。
2、百戏丝绸之路遗存的百戏文物资料较为丰富,其内容可分为杂技和乐舞两大部分。
①檀技
?H技是古代表演爬竿的杂技,自汉以来,直至今日都是杂技的精彩表演项目之一。
在西安唐墓出土的杂耍俑,内容有顶竿、倒立等,形象生动活泼。
敦煌莫高窟(图12、13)和榆林窟壁画中都可以看到生动的倒立撞技表演。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36号唐墓出土有顶竿单臂倒立木俑,充分表现出技艺的
②倒立、叠罗汉、筋斗倒立,汉代称倒植,东晋时称逆行,唐代称掷倒,宋明清时称竖蜻蜒、拿大鼎,现代体育
称为手倒立。
它是以双臂或单臂支撑,头朝下,两脚向上的平衡技术。
麦积山石窟北周第4窟有双人叠罗汉浮雕图。
北魏第33窟有泥塑双人叠罗汉。
敦煌莫高窟北魏至宋时期的壁画中绘有形态各异的倒植(倒立)图像,其姿态各异,难度不同,既有双臂倒立、分腿倒立、水平支撑倒立,也有单臂倒立(图14)。
新疆克弥尔石窟也有倒立壁画(图15)。
叠罗汉是一项双人或多人造型表演,以身强力壮的人作底,其他人可在底人头、肩、背、腿等部位做站立、倒立、水平支撑等动作。
叠罗汉形象在我国文物中并不多见,敦煌莫高窟现存有多幅叠罗汉的壁画。
陕西西安市南郊郭杜镇唐墓出土三彩百戏俑,1名力士头顶6个童子,可谓是绝世珍宝。
新疆的克孜尔石窟也绘有叠罗汉的图像。
整个画面异彩纷呈,不仅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还能体现臻于完善的手倒立和叠罗汉等技术。
(三)举重
举重是一种力量型的运动,也是古代常见的体育活动。
陕西宝鸡市出土一件人龙座铜熏炉,铸有铜人托举熏炉的形象。
甘肃永靖县炳灵寺石窟北魏第1 32窟塑有一力士双手
托举佛像双脚的形象。
敦煌莫高窟北周第290窟有描绘悉达多太子正面直立,两脚分开,用右臂将象举起的形象(图16)。
敦煌北魏、西魏的洞窟中还绘有金刚力士和药叉举石的画像。
初唐第322窟绘有四名童子举马的图像。
藏经洞(第16窟)出土的一幅幢幡画中,描绘的是悉达多太子右手提一黑色铁钟,正在做上提动作,准备将其举起。
下端有一画面表现悉达多太子举象的形象。
他两脚分立,右臂高举过头顶,手托着大象的背,象脚和象牙朝向天空,象耳下垂。
(四)蹴鞠与击鞠
1、蹴鞠
唐代长安盛行蹴鞠。
史书中有不少记述唐代帝王和贵族们从事蹴鞠的史实。
《新唐书?文宗本纪》中载:“开成四年(839年)二月,幸勤政楼观角抵、蹴鞠。
”《资治通鉴》记载:“上(僖宗)好蹴鞠。
”唐代长安寒食蹴鞠已成为一种习俗。
2、击鞠
敦煌遗书、河西汉简,考古发现的马球场、墓葬壁画、石窟壁画,打马球俑,以及《格萨尔》、唐诗、宋词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击鞠的形象和有关描述育马、马伎、马球运动是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马球运动兴起于唐太宗时期。
至中宗李显“好击球,由是风俗相尚”。
他多次率领文武百官亲临梨园球场观看马球赛。
之后,德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和昭宗都酷爱马球运动。
这在陕西唐墓出土打马球俑(图17)和壁画中均有形象反映。
新疆鄯善县洋海古墓群出土的曲棍杖(图18),考古工作者定名为狩猎工具,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当时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开展“帕卜孜”所用的球杆。
“帕卜孜”“波依阔”与步打球、马球、捶丸相类。
洋海古墓出土的春秋时期的“曲棍球”,为我们深入探讨曲棍球、马球、高尔夫球之渊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五)竞走与长跑
居延汉简中所载“以亭行一以次行”“燧次行”“亭次急行”反映的是挑选善于快速行走之卒投递文书,当时有严格的行前要求和详细的行后记录,还有明显的带有前体育性质的考核标准。
它要求记录行走的准确起止时间,包括中途双方参与人、交接文书的时间。
一般多记月、干支、时、分。
西汉实行一昼夜18时、一时10分计时制,至东汉时有一昼夜12分计时制。
进行“步递”时,还必须编写文书的顺序和行书者的名字、单位等,以便出现问题时进行查究。
除此之外,在确定行书地点间的里程后,还规定了步行完这些距离所需用的时间和驿夫实际步行的时间。
(六)嬉水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有关于古代游泳的画面。
例如北魏第257窟绘有童子游泳图。
隋代第420窟绘两人正在水中游泳的情景。
中唐第200、231窟均绘有化生童子嬉水的生动场景。
榆林窟中唐第25窟绘有两幅童子嬉水图等。
新疆克孜尔石窟第8、114窟也绘有游泳图。
以上提及的是在佛教经变画中绘画的有关古代游泳的
活动,但它也反映了当时世俗社会游泳活动的盛行。
(七)尚武与健美
陕西乾县永泰公主墓出土骑马胡人俑一尊,胡人全身肌肉发达,线条清晰。
麦积山第4窟塑有北周时隋代、宋代力士像。
敦煌莫高窟、榆林窟中,隋唐和宋元时期的塑像、壁画中有许多金刚力士像,其中彩塑约30身,壁画、绢画、白描等数十幅。
各类金刚力士都依据人体正常比例、背脊形态、
肌肉分布、脂肪的蓄积等特征而创作的。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唐张雄墓出土有力士像。
金刚力士是佛教的护法神,属天王的部下,由于地位相对较低,他们就不能像天王那样着战袍和铠甲,而只能依靠男性健美的体魄来显示力大无穷的武士形象。
敦煌反映的金刚力士像都十分健壮,全身三角肌、胸大肌、腹肌、肱二头肌等十分发达,肩部宽阔,腹部扁平,展现了人体健、力、美的风采。
丝绸之路上的博弈
丝绸之路上。
现存的壁画、遗书和出土的木雕六博俑,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博弈文化视觉形象和文字记载。
(一)六博
陕西汉阳陵南阙门遗址出土了一件西汉陶质六博棋盘,棋格刻画在一块方砖之上,棋面阴刻有规矩纹图案。
甘肃天水市放马滩秦墓出土一件秦代六博局图案,图案绘于一长方形木板上,上有“L”“T”等博道。
武威磨嘴子48号汉墓出土彩绘六博木俑一套(图19)。
在灵台傅家沟西汉墓中出土有四人博戏铜俑,博戏俑情态各异,十分生动。
嘉峪关古墓群的7号墓中室东壁有一幅彩绘砖画,生动描绘了六博场面。
(二)樗蒲
樗蒲是古代的一种博戏,博具有棋子、棋枰,等等。
敦煌遗书中保存有关于樗蒲流行的史料。
如《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云:“贪欢逐乐无时歇,打论樗蒲更不休。
”又云:“伴恶人,为恶迹,饮酒樗蒲难劝激。
”《搜神记》云:“卿昨日则麦地南头大(桑)树下,有二人樗蒲博戏……”《王梵志诗残卷》载:“饮酒妨生计,樗蒲必破家。
但看此等色,不久作穷查。
”以上写本不仅反映了樗蒲博戏在敦煌的流行,而且还展示了樗浦与饮酒结合,边饮边博,有时还与“打论”(蹴鞠)结合等特色。
(三)围棋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发掘出土一件唐代银茶具(图20),上面刻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两人弈棋图。
汉阳陵南阙门遗址出土了一件西汉陶质围棋盘,棋格刻画在一块方砖之上,虽已残缺,但仍能看出大概。
西安博物院藏有一件明代的青瓷碗,碗上绘有弈棋图。
西安东郊隋墓还出土过玛瑙围棋子。
敦煌莫高窟和榆林窟中有关围棋的壁画及遗书卷子均有保存。
如榆林窟五代32窟北壁的对弈图。
莫高窟五代61窟西壁屏风画第21扇绘有悉达多太子弈棋图。
敦煌遗书《维
摩诘经讲经文》日:“若至博弈戏处,辄从度人。
”其意思是维摩诘经常到下棋处,借观棋之机说法度人。
这反映了佛门僧人在参佛中可以行棋,认为佛中自有棋意。
另外,(CE梵志诗一卷》云“围棋出专能”,说明弈棋必须具有专门的思维能力。
另外,在中国围棋史上有一项重大的收获,那就是1900年敦煌藏经洞(莫高窟第17窟)出土的《?(qi)经》,它是世界上记载中国最古老棋艺的孤本。
此卷自发现至1907年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劫去,在伦敦大英博物馆整整沉睡了50余年,直至1933年方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张荫麟教授见到,并作了简要评述,还抄录了经文卷末所附的《梁武帝》。
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木框联屏绢画,描绘身着盛装的两位贵族妇女(残缺一人)对弈的形象。
另外,在阿斯塔那古墓区西北的38号唐墓。
出土有6条幅壁画,其中第三幅绘画坐于树下的主人,他头着幞头,身穿绿袍,衣袖卷起。
身旁一侍女持围棋盘,侍女后一男侍拱手而立。
此图所绘疑是东晋谢安转棋故事。
在206号唐墓还出土围棋盘1件。
(四)象棋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套北宋象棋盘和铜质象棋子。
甘肃西和县南村出土宋代青铜象棋子。
棋子完整成套,共32枚,直径2.7厘米,厚0.3厘米。
分红、黑二色,圆形
片状,边沿有廓,双面铸有宋体楷书将、仕、象、相、车、马、炮、卒。
字口极其清晰,是国内古代象棋遗物中的精品。
敦煌藏经洞遗书中有关于对弈象棋情景的描述。
初唐第96窟殿前门上有幅清代象棋对弈图。
丝绸之路上的武术及其他
武术在中国是一门非常传统的技艺,自古以来都备受关注,并被称为“国术”。
不仅丝绸之路壁画中有形象生动的武术图像,而且在唐代史书和敦煌藏经洞文献中也有关于武术的记载。
另外,在武威、天水、居延出土的汉简中也发现了与武术相关的资料。
另外,古代丝绸之路上还有一些游戏项目,例如:投壶、骑竹马、风筝、秋千、拔河、印沙、击壤、踏舞、踏青、登高、舞狮、藏钩、斗鸡(图21)、竞渡、冰嬉等等,也都充分反映了古代体育的丰富内容。
总之,丝绸之路上的古代体育是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体育文明对人类做出的贡献。
责编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