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鲜花”体现的哈萨克族传统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鲜花”体现的哈萨克族传统民俗文化
哈斯铁尔.巧坦
摘要:新疆本土电影《鲜花》对民俗文化的运用非常重视,为了很好地展示出哈萨克族特殊而独具艺术魅力的民俗文化,影片巧妙地运用了哈萨克族的多种民俗事象,使它成为影片有机体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影片的一大奇观,在影片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民俗文化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鲜花》;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引言:的该片以哈萨克族“阿依特斯”(一种即兴表演方式)这一文化形态和草原生活的有机结合为叙事背景,着力塑造了一位性格坚毅、善良智慧的女阿肯“鲜花”的生活、情感、奋斗经历,表达了哈萨克族独特的励志哲理,以及原生态的文化魅力,弘扬了真善美。

民俗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又包含了群体共同文化意识,因此,民俗在电影的情感、思想、气氛、风格特质等层面都具有极强的穿透力。

《鲜花》中许多民俗的运用都是富有深意的,它将民俗的文化意义与影片的情节相融,对于电影主题的抒发起着绝妙作用。

正文:
影片《鲜花》亦如其名,是一部洋溢着芬芳动人气质的作品。

与投资上亿的“大片”相比,这不是一部大制作,但这并不代表其境界和格局狭小。

恰恰相反,这个讲述哈萨克女阿肯(歌手)的故事同时在叙述一个民族的文化诗意,甚至后者才是叙述的本源和魅力所在。

为了很好的展示出哈萨克族特殊而独具而艺术魅力的民俗文化,影片巧妙地运用了哈萨克族多种风俗习惯,使它成为影片的一个亮点。

在影片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
2.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增加审美的情趣,调动观众的情绪
在民俗影片中,民俗事象不能游离在故事之外,不能只是利用民俗文化来制造“奇观化”的视觉盛宴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也不仅仅只是利用民俗文化来进行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是将民俗文化与情节交融,使得故事更具真实性,更加引人入胜。

《鲜花》这部影片是以“鲜花”的人生经历为线索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可以说,鲜花虽然经历了“失父”、“断指”、“丧夫”等磨难,但整体说来,她的人生也不算特别曲折离奇。

如果以记录的方式来展示鲜花的一生,并不会使多少人感动。

但是,影片巧妙地将民俗文化故事情节有机融合,这就增加了影片的审美情趣,吸引了观众。

影片运用了一种超现实的手法对整个故事情节进行结构,整部电影由 5 部分组成:摇篮曲、挽歌、谎言歌、哭嫁歌、无声,这样组织结构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哈萨克族那种“从出生到死亡,唱着歌来,唱着歌去”的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

另一方面也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井然有序,繁而
不乱,能够吸引观众。

如在“摇篮曲”部分,影片为我们展示了哈萨克的“还子”习俗。

新婚夫妇把婚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过继给男方的生身父母,以示孝敬。

原祖父母与孙儿女的关系要改变为父母与儿女的关系。

婴儿出世后往往举行三天庆祝活动,在婴儿出生7~10天后便要举行将婴儿放入摇篮的仪式。

影片片用主人公鲜花抒情的语调深情地回顾了这一过程,简洁却有趣。

同时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正是因为哈萨克族的“还子”习俗,才使得鲜花爷爷奶奶变成了她的爸爸妈妈,改变了鲜花一生的命运。

爸爸(爷爷)胡赛因是著名的阿肯,他的名望很高,肚子里有一辈子也唱不完的歌,他的传承愿望就是鲜花能够成为草原上著名的“女阿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不时为鲜花唱歌,用歌声来陶冶鲜花,用歌声来教育鲜花,用歌声来鼓励安慰鲜花。

正是因为与爸爸(爷爷)朝夕相处,鲜花才受到了阿肯弹唱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她后来成为著名的女阿肯作了铺垫。

同时,正是因为爸爸(爷爷)妈妈(奶奶)都年迈,所以鲜花的经历才更曲折一些,童年“失父”,少女时期因为要照顾年迈的妈妈(奶奶),不能离开草原而忍痛放弃初恋的情节才显得更顺理成章,才更加合情合理,所以说“还子”习俗在影片中表现得虽然简洁,但却为鲜花一生的故事埋下了伏笔,为情节的推演作了铺垫,使观众更易于接受。

在“谎言歌”部分,鲜花与卡德尔汗的相恋过程几乎就是在阿肯对唱中完成的,先是鲜花在对唱中输给了卡德尔汗,鲜花对卡德尔汗萌生了情愫,为恋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卡德尔汗看了鲜花阿肯弹唱的歌本后为鲜花的才情所感动,对鲜花产生了爱慕之情,两人恋情确立。

古尔邦节阿肯对唱,卡德尔汗输给了鲜,更为鲜花的智慧所折服,决意要娶鲜花,但是,鲜花要照顾老母,不能离开草原,卡德尔汗又要到草原外去发展阿肯弹唱艺术,两人的恋情只有终结。

我们认为这段故事是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但这一切故事情节都是围绕着阿肯弹唱艺术展开的,在这里阿肯弹唱使得两人的爱情如诗如歌、浪漫有趣、丰富多彩、韵味无穷。

3.揭示人物心理,塑造人物
衣食住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人类本能的需要,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俗,这也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鲜花》作为一部反映哈萨克族生活的影片,通过人物的衣食住行,既展示了人物的心理,揭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人物的品格等,很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如鲜花童年时的生活状态、生活场景,既表现出了鲜花童年时生活的艰辛,揭示了鲜花坚强的品质是经过艰辛的生活磨砺出来的,同时导演又借助光线、色彩等艺术手段营造这种纯洁美好的氛围,隐微地表现出了对这种原生态生活的赞美之情,也显示出了人物单纯圣洁,淡泊温馨、纯净无暇的精神格调,曲折隐含地赞美了鲜花等哈萨克族牧民单纯明净的精神境界和他们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

马是哈萨克族草原生活最主要的日常行走工具,《鲜花》导演通过骑马的细节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是很细致微妙的,鲜花和卡德尔汗在树林中进行“姑娘追”的游戏时,导演采用了慢镜头,配合着大小提琴合奏的热情奔放的音乐,展示出了在嬉戏时鲜花和卡德尔汗等人的热情快乐的心理感情,展示出了这些哈萨克族青年热情昂扬、朝气蓬勃的性格特点。

当古尔邦节已过,鲜花听说失约的卡德尔汗来了时,鲜花抓起缰绳就准备去见卡德尔汗,但旋即又勒紧缰绳准备掉转马头不见卡德尔汗,只此一个细节,就将鲜花既喜又怨卡德尔汗的复杂微妙的情感完全展示了出来,很符合恋爱少女的天性,人物形象生动了起来。


以说,电影《鲜花》在运用一些民俗细节来巧妙地表现人物各种复杂微妙的心境,揭示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是比较匠心独运的。

4.展示独特的民族风情,传播文化
“民俗不仅作为一种视觉效果明显的影像而存在,同时借助民俗所诱发出的情感状态,电影的意义才真正得以释放,因为民俗所蕴积的文化情感是电影真正完成所不可或缺的结构性要素。

所以电影传播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传播,更是一种文化传播。

”[3]《鲜花》展示了哈萨克族的多种民俗文化:如游艺之俗、岁时节庆之俗、婚丧嫁娶之俗以及“还子”、“睡摇篮”等习俗都在美妙的音乐和绝美的风光中得到了尽情的展示,从而使影片达到了一种唯美的效果。

当然,《鲜花》中展示最多的是新疆的一种民间文学艺术—阿肯弹唱,阿肯弹唱这种艺术形式贯穿了影片的始终,也伴随了女主角鲜花的一生。

鲜花出生在热闹非凡的“阿依特斯”大会上,从此,鲜花的一生就与阿肯弹唱艺术交结不分了,阿肯弹唱艺术成为了鲜花之魂,也成为了影片《鲜花》之魂,影片借助鲜花这个人物既展现了阿肯弹唱艺术的盛况,也展示了阿肯弹唱艺术的形式,更显示了阿肯弹唱艺术的文化内涵。

观众在欣赏完影片《鲜花》后,会对哈萨克族的文化瑰宝—阿肯弹唱艺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当然,影片也绝不是为了传播阿肯弹唱艺术,它最主要的是借助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来反映哈萨克族的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反映他们生生不息的理想追求,这才是影片要传递给我们的文化内涵。

有人研究说,“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有两个共同的心理倾向:一是眷恋故乡,对本土文化有特别的亲近感;一是向往远方,对异域文化有特别的新鲜感。

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影片往往容易得到各方的认同和青睐,它们无不传递出各具时代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信息,成为各国影片的标签和文化解读索引,而民俗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独特表现。

”[4]新疆本土电影自觉利用民俗文化,期待能走入观众的心中的目标达到了,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无论对于新疆本地人还是国内外其它地域的人来说,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新疆本地人来说,观看新疆本土电影本身就有一种亲近感,当影片中那一幕幕似曾相识的生活画面展示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很容易心潮澎湃,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乌鲁木齐观众刘垦说:“身为新疆人,本土的音乐舞蹈是让我最自豪的,这部电影让我更深地熟悉了草原的音乐传奇。

”对于外地的观众来说,民俗文化让他们感到新奇,富有特殊的魅力。

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专家赞誉《鲜花》是“迄今为止国内描写草原山川最美的一部影片”,还有一些学者评价说:“这是一部‘中国哈萨克版《音乐之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