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城计的故事

历史上的三个空城计第一个最有名,是《三国演义》记载的,发明者是西晋一个叫郭冲的人。

他说,诸葛亮驻守阳平关时,派魏延领大军东出攻魏,自己留万人守城。

不料司马懿带着二十万大军要迎魏敌时,却同魏延兵马对不上阵,从旁边过去了,一直来到阳平关前,离城只有六十里,诸葛亮才发觉。

这是候,要把魏延追回来已无可能,自己赶往魏延军中也来不及,于是诸葛亮就叫军中偃旗息鼓,大开城门,令军士数人出城洒扫。

司马懿领兵来到,看见这情况,认为孔明平日谨慎持重,城内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间。

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对部下说,司马懿怕我的伏兵,已经退走了。

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军都走了。

这个故事有漏洞,司马懿若怀疑有伏兵,可以驻留附近,观察虚实,何至于马上就走?小说究竟不是史书。

它大可以作为民间传说,为人欣赏。

第二个是《三国演义》里没有,而在《魏略》里真实记载的故事,也在三国时代,它的可信程度,似乎比诸葛亮的要多些。

曹丕的位的时候,大将文聘镇守在江夏一带地区。

有一回,孙权以五万兵马,亲自包围文聘于石阳。

石阳由文聘据守已久,孙权突然来攻,刚好在连绵大雨之后,防

御工事受到破坏,还未修补;壮丁也在田间劳动,未及返回。

文聘认为,出城应战固不可能,闭城死守也难拒敌。

他苦思之下,呼得奇计,就吩咐城里人都躲起来,让城中死寂一片,他自己又躲在官衙里,不在露面。

孙权仔细度量一番,觉得非常可疑,就对部将说:此人是曹操信赖的将领,自然非比等闲之辈。

如今知我来攻,却毫不防备,必然其中大有狡诈,否则便是外面埋伏奇兵了。

还是撤退为好。

于是引兵走了。

这段传闻,真假亦不可知。

不管怎样,同样是空城计,放在文聘身上,小说加是坚决不干的,意义不大,反而画蛇添足。

再说南北朝时代,也有一个空城计。

那是宋文帝刘义隆在位的元嘉七年(公元430年)。

那时,占据北方的是北魏拓拔氏贵族,在南方的是刘裕建立的宋朝。

在如今山东省北部,沿着黄河,便是北魏和宋的边界,黄河南岸的济南郡则是边境的要地。

这一年,北魏出兵突然进攻济南,济南太守萧承之手下只有几百士兵,因为敌人来得意外,召请救兵已来不及。

萧承之忽生一计,便叫打开城门,藏匿士兵,故意装出一片神秘的气氛。

城中人说:贼人势众,我军兵少,怎能如此轻敌?萧承之说:如今孤城一座,兵微将寡,势难抵敌。

假如再向敌人示弱,后祸不堪设想;只有使敌人疑我埋伏,不敢进迫,才是上策。

果然唯兵大至,看见城外这般模样,十分疑惑,于是撤走了。

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

这事记载于《资治通鉴.宋纪》。

有人说,也许萧承之是看过郭冲写的空城计,也未可料。

即使说萧承之从文聘的故事中得到启发,也不是没有可能。

兴平二年(195年)春天,缓过气来的曹操再次亲率军攻打吕布,迫使吕布后退。

夏天,吕布反扑,在半路上遇到了曹操的伏兵,大败而逃。

曹操对吕布首次取得了重大胜利。

败退中的吕布与陈宫部会合,聚集到一万多部队,转身又来战曹操。

曹操大胆的采取了空城计虚张声势,吕布不敢贸然进攻。

曹操连夜调回了大量的部队。

而吕布知道曹操昨天的举动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第二天一早便主动进攻。

结果曹军伏兵大出,大败吕布。

吕布连夜逃走,放弃了兖州,投奔刘备。

在这场战争中,曹操的表现非常出色,他在连续失败中没有气馁,屡败屡战,以燎原烈火一样的疯狂热情激励出了全军的斗志,虽然身处逆境,但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吕布,最终取得胜利。

空城计的故事在正月十五的开篇之讲中,易中天认为空城计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而是发生在曹操的身上。

据易教授介绍,空城计其实是曹操在与吕布的一次交战中,因兵力奇缺而急中生智发明的。

《三国演义》实行贬抑曹操的方针,这才让诸葛亮抢了功劳。

但据一个网友考证,曹操和吕布之战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伏击战,而并非易教授所说的空城计。

该网友有《资治通鉴》史料为证: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展开全部>万余人来战,操兵皆出收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固。

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操隐兵堤里,出半兵堤外。

布益进,乃令轻兵挑战,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骑并进,大破之,追至其营而还。

并没有像易中天说的那样,曹操把城里的妇孺都弄的城墙上,制造歌舞升平的景象,迷惑吕布。

该网友据此认为,易教授讲座很有夸大之嫌。

易中天回应———我的每一个观点都是有史料根据的,决不会瞎说。

易中天昨向记者保证。

易教授告诉记者,他讲三国主要依据《三国志》和《世说新语》,对《资治通鉴》研究很少,因为此书有许多地方不可信。

尽管如此,易教授仍然表示,会去查相关史料,给挑刺听众一个说法。

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

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

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典故《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

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事实上,这只是郭冲在注解里编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2],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3],孔明见街亭败绩,迅速撤回汉中[4]。

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虚构的。

(且当时就有人质疑:司马懿如果真得到这样的机会,麾下十余万大军,把他围住不就完了?派几个神射手过去射诸葛亮,或者派一个小队过去火力侦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诸葛亮的把戏,一直老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