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_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_张成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研究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批准号: 15XNI001) 资助。
- 66 -
《管理世界》(月刊)
存在性是现有金融结构理论的综合, 伴随着金融 服务的提供和金融法律体系的完善, 不同金融制 度安排之间的比例构成了最优金融结构, 这与林 毅 夫 等(2009)、 Song 和 Thakor(2010)、 Kpodar 和 Singh (2011) 及 Demirgüç-Kunt 等 (2013) 的研究结 论一致 。在已有文献中, 为数不多的研究探讨了经
- 67 -
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 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金融 · 财政论坛
市场进行融资, 二是通过金融中介进行融资。基于 上述分析可知, 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企业规模相对 较大。在此假定两类企业的资本存量均匀分布在 区间 [0 , KU1] 和 [0 , KU2] , 且 KU1>KU2 。 (2) 假定企业资本
二、 金融监管视角下的模型设定
(一) 基本假设 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单元, 企业的规模大小是 影响融资交易信息不对称程度及其解决方式的核 心因素之一 ④ 。通 常 情 况 下 , 与中小企业相比, 大 企业具有完整的财务报表、 较长的信用记录和良 好的市场声誉, 信息相对更为公开、 透明。如果发 行股票或者债券进行融资, 大企业的交易成本会 相对较低, 而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将会非常高。 除非有很高的预期收益率, 否则中小企业难以通 过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尤其难以公开发行股 票进行融资 ⑤ 。与通过金融中介进行融资相比, 公 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交易成本较高, 通过金融市场 进行融资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 相反通过金融中介 进行融资的规模经济较小。总之, 相对于大企业而 言, 无论是通过金融市场抑或金融中介进行融资, 中小企业单位融资的交易成本均相对较高。此外, 股份有限公司要想上市, 股本总额必须高达 5000 万 元, 且企业连续 3 年盈利。因此, 规模经济的存在和 企业自身资质决定了企业选择何种融资模式。 在此, 将经济活动看作是一系列规模不等的企 业集合, 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1) 依据融资模式的不 同, 可以将所有企业划分为两大类 ⑥ : 一是通过金融
律论的涌现,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主导论与市场主导论之间的争端。然而, 单方面讨论不 同金融体系的优劣势, 难以确定哪种金融结构更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分析金融结构 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必须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两方面入手。 本文利用构建的数理模型提出, 最优金融结构并非绝对的银行主导型或市场主导型, 而 取决于哪种金融结构更适合于某国家或某时期实体经济的发展。换言之, 最优金融结构的
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 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金融 · 财政论坛
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 动态 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 *
Ѳ 张成思 刘贯春
摘要 : 本文基于金融监管视角 , 利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阐释了最优金融结构形成与社会 福利最大化的内在机制, 进而分析最优金融结构的动态特征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 当 且仅当对规模适中的企业进行监管, 社会福利才能实现最大化, 此时存在唯一的最优金融结 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不过, 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最优金融结构呈现指数化的动态演进趋 势, 并对经济增长率有决定性作用。因此, 最优金融结构并非绝对的市场主导型或银行主导 型, 而是取决于一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在此基础上 , 本文以股票市场资本形成总额、 交易总 额与银行信贷的比例作为金融结构的测度指标, 采用 2004~2012 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 96 个国家构成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 , 金融结构的经 济增长效应显著为正, 且金融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此外, 多种金融结构理论同 时得到实证支持, 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而非相互排斥。 关键词 : 最优金融结构 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 动态演化
α β
要求企业定期披露财务报表等信息进行实时监管,
Y = wvAK + (1 - w) AK = AK [1 - w(1 - v)] (5)
考虑到规模越大的企业拥有充足的研发支出、
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等, 加上规模经济的存 在, 在此假定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概率 w 与企业规 模 K 存在负相关。此外, 生产效率低下的机会成本 (1) 为 (1- v) AK ,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不断上升。因 特别地, 假设概率 w 与企业规模 K 存在线性关系, 具 体为:
一、 引言
作为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体系的经济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对比不同国家的 金融体系, 不难发现不同国家的金融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既存在以美国、 英国为代表 的市场主导型国家, 亦有以日本、 德国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国家。此外, 即使对于同一国家 而言,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金融结构也在不断演变。如何理解这些差异及其与经济发展 之间的关系, 不仅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 而且对于建立现代金融体系以促进经济的稳 定增长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 大量文献紧紧围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展开讨论, 关于金融结 构与经济增长的议题尚未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纵观已有研究, 经济学家们侧重于探讨 哪种金融结构更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且尚未达成共识。大体上, 现有的金融结构观点可 以划分为 4 类: 一是以 Diamond (1984) 、 Sirri 和 Tufano (1995) 、 Baum 等 (2011) 为代表的银行主 导论 ① ; 二是以 Levine (1991) 、 Demirgüç-Kunt 和 Levine (2001) 、 Beck 等 (2010) 为代表的市场主 导论 ② ; 三是以 Merton 和 Bodie (1995) 、 Levine (1997) 、 Antzoulatos 等 (2011) 为代表的金融服务 论; 四是以 La Porta 等 (1997 , 1998 , 2000) 为代表的金融法律论。其中, 金融服务论和金融法
w = w 0 - w1 K = 1 - K KU
考虑如下传统的 C-D 生产函数:
Y = AK L , α, β > 0
其中, Y、 K 和 L 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经济总产 出、 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 A 为综合技术指数, 表示 在给定的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条件下, 由技术进步 带来的产出变化; α 是资本存量的弹性系数; β 是劳 动力的弹性系数。通常情况下, 假定技术指数呈现 指数函数形式, 即 A t = A 0 e 且 g 为常数。 为表述方便, 在假定技术进步中性的基础上, ~ 对 劳 动 投 入 施 加 一 个 容 量 限 制 L(Parente & Prescott , 1991) , 则有:
③
2016 年第 1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段的信贷配置功能差异, 忽略了不同企业规模在融 资结构选择上的异质性, 同时未考虑金融部门的监 管功能。本文的研究表明, 只有对规模适中的企业 进行金融监管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此时存在 唯一的最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其次, 本 文能够为不同国家甚至是同一国家不同阶段金融 结构的巨大差异提供理论解释。本文发现, 最优金 融结构与生产效率、 金融监管效率及有效性、 技术 进步指数等紧密相关, 不同国家之间及同一国家不 同时期这些参数的差异是导致金融结构异质性的 根源所在。 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给出 金融监管视角下的模型设定; 第三部分分别利用静 态与动态均衡分析框架验证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 性, 并重点分析其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 第四 部分利用国家面板数据, 实证分析金融结构的经济 增长效应; 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 并给出政策涵义。
济增长进程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综合考虑一国的要 素禀赋结构和不同金融制度安排在动员储蓄、 配置 资金和分散风险等方面的优劣性, 林毅夫等 (2009) 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随后, 龚强 等 (2014) 从金融制度与产业特性相匹配的视角出 发, 考察了银行和金融市场在不同产业结构下的差 异作用, 并证实了最优金融结构应由银行主导型转 向市场主导型。然而, 当前经济学家们对最优金融 结构理论的探讨尚处于极其初级阶段, 仍旧需要大 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对其进行完善。更为关键 的是, 现有关于最优金融结构的探讨集中于分析不 同金融部门的信贷配置功能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的 差异作用, 忽略了金融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功能。 本文立足于分析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 动态 特征和经济增长效应,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 金融监管视角, 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函 数, 资本的动态积累为约束条件, 验证了最优金融 结构的存在性。我们进一步重点分析最优金融结 构的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 并利用 2004~2012 年间世界 96 个国家构成的面板数据, 对金融结构的 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静态与动态均衡 分析表明, 存在唯一的最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 匹配, 且最优金融结构随着经济增长进程的推进是 动态演进的。此外, 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率具有决 定性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还显示, 金融市场份额的 上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且金融结构是 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此外, 在经济增长进程 中, 不同金融结构观点均得到证据的支持。因此, 不同金融结构理论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绝对说 法, 而是一种互补关系。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 首先, 考虑不同规模企 业的差异融资结构, 并引入最优金融监管因素, 从 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下论证了最优金融结构与经 济增长的内在逻辑。已有关于最优金融结构的探 讨, 主要集中于银行和金融市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
存量的分布是固定的, 不考虑金融监管对企业分布
的影响。从表面上来看, 社会监管会改变企业规模 的分布, 进而影响最优的监管资本。事实上, 尽管 金融监管改变了不同规模企业的相对收益, 但仍旧 不能消除企业之间的差异, 原因在于初始分布的存 在使得企业规模不可能完全集中于一点。因此, 不 论是否存在社会监管, 企业分布的一般特征理应保 持不变。 (3) 与 Santomero 和 Seater (2000) 类似, 本文 仅仅考虑资金供给方的监管功能, 即金融市场通过 金融中介则监督资金的流向。 基于上述基本假设, 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 两种融资模式, 如果能够证明经济发展进程中各自 存在最优的监管资本, 则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得 以论证。进一步, 尽管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对企业 实施监管的途径不同, 但性质和目的是一致的, 均 是为了消除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 称问题。因此, 可以将上述问题合二为一, 即证明 最优监管资本的存在性。 (二) 生产函数的设定 1. 基本生产函数
⑦
变的希克斯中性, 即不同生产要素的弹性系数之和 为 1, 则传统 CD 生产函数可简化为: Y=AK (3)
作为简化形式, 该生产函数兼顾了经济的内生 增长, 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事实 上, 在分析经济问题时, 利用其他生产函数得到的 研究结论仅仅是该模型结论的详尽形式 ⑨ (Santome⁃ ro & Seater , 2000) 。 2. 非完全有效生产函数 在上述分析中, 存在一个隐含的假设条件, 即 企业的生产效率为 1 。在现实中, 大多数企业的生 2013) 。原因在于, 企业异质性的存在导致生产效 产活动并不能达到 “完全有效” 状态 (岳 意 定 等 , 率存在显著差异, 生产设备相对落后、 管理模式匹 配程度较低等均会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此外, 管理者可能会通过非完全有效的生产活动为个人 获得额外的福利, 缺乏对企业有效监管与管理的足 够动力。此时, 企业的生产函数转变为: Y=vAK 为 w, 此时企业的期望产出 Y 为: 其中, 0ɤvɤ1 。假定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概率 (4)
- 66 -
《管理世界》(月刊)
存在性是现有金融结构理论的综合, 伴随着金融 服务的提供和金融法律体系的完善, 不同金融制 度安排之间的比例构成了最优金融结构, 这与林 毅 夫 等(2009)、 Song 和 Thakor(2010)、 Kpodar 和 Singh (2011) 及 Demirgüç-Kunt 等 (2013) 的研究结 论一致 。在已有文献中, 为数不多的研究探讨了经
- 67 -
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 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金融 · 财政论坛
市场进行融资, 二是通过金融中介进行融资。基于 上述分析可知, 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企业规模相对 较大。在此假定两类企业的资本存量均匀分布在 区间 [0 , KU1] 和 [0 , KU2] , 且 KU1>KU2 。 (2) 假定企业资本
二、 金融监管视角下的模型设定
(一) 基本假设 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单元, 企业的规模大小是 影响融资交易信息不对称程度及其解决方式的核 心因素之一 ④ 。通 常 情 况 下 , 与中小企业相比, 大 企业具有完整的财务报表、 较长的信用记录和良 好的市场声誉, 信息相对更为公开、 透明。如果发 行股票或者债券进行融资, 大企业的交易成本会 相对较低, 而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将会非常高。 除非有很高的预期收益率, 否则中小企业难以通 过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尤其难以公开发行股 票进行融资 ⑤ 。与通过金融中介进行融资相比, 公 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交易成本较高, 通过金融市场 进行融资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 相反通过金融中介 进行融资的规模经济较小。总之, 相对于大企业而 言, 无论是通过金融市场抑或金融中介进行融资, 中小企业单位融资的交易成本均相对较高。此外, 股份有限公司要想上市, 股本总额必须高达 5000 万 元, 且企业连续 3 年盈利。因此, 规模经济的存在和 企业自身资质决定了企业选择何种融资模式。 在此, 将经济活动看作是一系列规模不等的企 业集合, 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1) 依据融资模式的不 同, 可以将所有企业划分为两大类 ⑥ : 一是通过金融
律论的涌现,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主导论与市场主导论之间的争端。然而, 单方面讨论不 同金融体系的优劣势, 难以确定哪种金融结构更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分析金融结构 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必须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两方面入手。 本文利用构建的数理模型提出, 最优金融结构并非绝对的银行主导型或市场主导型, 而 取决于哪种金融结构更适合于某国家或某时期实体经济的发展。换言之, 最优金融结构的
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 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金融 · 财政论坛
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 动态 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 *
Ѳ 张成思 刘贯春
摘要 : 本文基于金融监管视角 , 利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阐释了最优金融结构形成与社会 福利最大化的内在机制, 进而分析最优金融结构的动态特征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 当 且仅当对规模适中的企业进行监管, 社会福利才能实现最大化, 此时存在唯一的最优金融结 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不过, 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最优金融结构呈现指数化的动态演进趋 势, 并对经济增长率有决定性作用。因此, 最优金融结构并非绝对的市场主导型或银行主导 型, 而是取决于一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在此基础上 , 本文以股票市场资本形成总额、 交易总 额与银行信贷的比例作为金融结构的测度指标, 采用 2004~2012 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 96 个国家构成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 , 金融结构的经 济增长效应显著为正, 且金融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此外, 多种金融结构理论同 时得到实证支持, 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而非相互排斥。 关键词 : 最优金融结构 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 动态演化
α β
要求企业定期披露财务报表等信息进行实时监管,
Y = wvAK + (1 - w) AK = AK [1 - w(1 - v)] (5)
考虑到规模越大的企业拥有充足的研发支出、
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等, 加上规模经济的存 在, 在此假定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概率 w 与企业规 模 K 存在负相关。此外, 生产效率低下的机会成本 (1) 为 (1- v) AK ,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不断上升。因 特别地, 假设概率 w 与企业规模 K 存在线性关系, 具 体为:
一、 引言
作为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体系的经济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对比不同国家的 金融体系, 不难发现不同国家的金融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既存在以美国、 英国为代表 的市场主导型国家, 亦有以日本、 德国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国家。此外, 即使对于同一国家 而言,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金融结构也在不断演变。如何理解这些差异及其与经济发展 之间的关系, 不仅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 而且对于建立现代金融体系以促进经济的稳 定增长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 大量文献紧紧围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展开讨论, 关于金融结 构与经济增长的议题尚未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纵观已有研究, 经济学家们侧重于探讨 哪种金融结构更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且尚未达成共识。大体上, 现有的金融结构观点可 以划分为 4 类: 一是以 Diamond (1984) 、 Sirri 和 Tufano (1995) 、 Baum 等 (2011) 为代表的银行主 导论 ① ; 二是以 Levine (1991) 、 Demirgüç-Kunt 和 Levine (2001) 、 Beck 等 (2010) 为代表的市场主 导论 ② ; 三是以 Merton 和 Bodie (1995) 、 Levine (1997) 、 Antzoulatos 等 (2011) 为代表的金融服务 论; 四是以 La Porta 等 (1997 , 1998 , 2000) 为代表的金融法律论。其中, 金融服务论和金融法
w = w 0 - w1 K = 1 - K KU
考虑如下传统的 C-D 生产函数:
Y = AK L , α, β > 0
其中, Y、 K 和 L 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经济总产 出、 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 A 为综合技术指数, 表示 在给定的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条件下, 由技术进步 带来的产出变化; α 是资本存量的弹性系数; β 是劳 动力的弹性系数。通常情况下, 假定技术指数呈现 指数函数形式, 即 A t = A 0 e 且 g 为常数。 为表述方便, 在假定技术进步中性的基础上, ~ 对 劳 动 投 入 施 加 一 个 容 量 限 制 L(Parente & Prescott , 1991) , 则有:
③
2016 年第 1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段的信贷配置功能差异, 忽略了不同企业规模在融 资结构选择上的异质性, 同时未考虑金融部门的监 管功能。本文的研究表明, 只有对规模适中的企业 进行金融监管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此时存在 唯一的最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其次, 本 文能够为不同国家甚至是同一国家不同阶段金融 结构的巨大差异提供理论解释。本文发现, 最优金 融结构与生产效率、 金融监管效率及有效性、 技术 进步指数等紧密相关, 不同国家之间及同一国家不 同时期这些参数的差异是导致金融结构异质性的 根源所在。 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给出 金融监管视角下的模型设定; 第三部分分别利用静 态与动态均衡分析框架验证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 性, 并重点分析其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 第四 部分利用国家面板数据, 实证分析金融结构的经济 增长效应; 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 并给出政策涵义。
济增长进程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综合考虑一国的要 素禀赋结构和不同金融制度安排在动员储蓄、 配置 资金和分散风险等方面的优劣性, 林毅夫等 (2009) 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随后, 龚强 等 (2014) 从金融制度与产业特性相匹配的视角出 发, 考察了银行和金融市场在不同产业结构下的差 异作用, 并证实了最优金融结构应由银行主导型转 向市场主导型。然而, 当前经济学家们对最优金融 结构理论的探讨尚处于极其初级阶段, 仍旧需要大 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对其进行完善。更为关键 的是, 现有关于最优金融结构的探讨集中于分析不 同金融部门的信贷配置功能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的 差异作用, 忽略了金融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功能。 本文立足于分析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 动态 特征和经济增长效应,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 金融监管视角, 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函 数, 资本的动态积累为约束条件, 验证了最优金融 结构的存在性。我们进一步重点分析最优金融结 构的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 并利用 2004~2012 年间世界 96 个国家构成的面板数据, 对金融结构的 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静态与动态均衡 分析表明, 存在唯一的最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 匹配, 且最优金融结构随着经济增长进程的推进是 动态演进的。此外, 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率具有决 定性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还显示, 金融市场份额的 上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且金融结构是 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此外, 在经济增长进程 中, 不同金融结构观点均得到证据的支持。因此, 不同金融结构理论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绝对说 法, 而是一种互补关系。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 首先, 考虑不同规模企 业的差异融资结构, 并引入最优金融监管因素, 从 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下论证了最优金融结构与经 济增长的内在逻辑。已有关于最优金融结构的探 讨, 主要集中于银行和金融市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
存量的分布是固定的, 不考虑金融监管对企业分布
的影响。从表面上来看, 社会监管会改变企业规模 的分布, 进而影响最优的监管资本。事实上, 尽管 金融监管改变了不同规模企业的相对收益, 但仍旧 不能消除企业之间的差异, 原因在于初始分布的存 在使得企业规模不可能完全集中于一点。因此, 不 论是否存在社会监管, 企业分布的一般特征理应保 持不变。 (3) 与 Santomero 和 Seater (2000) 类似, 本文 仅仅考虑资金供给方的监管功能, 即金融市场通过 金融中介则监督资金的流向。 基于上述基本假设, 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 两种融资模式, 如果能够证明经济发展进程中各自 存在最优的监管资本, 则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得 以论证。进一步, 尽管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对企业 实施监管的途径不同, 但性质和目的是一致的, 均 是为了消除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 称问题。因此, 可以将上述问题合二为一, 即证明 最优监管资本的存在性。 (二) 生产函数的设定 1. 基本生产函数
⑦
变的希克斯中性, 即不同生产要素的弹性系数之和 为 1, 则传统 CD 生产函数可简化为: Y=AK (3)
作为简化形式, 该生产函数兼顾了经济的内生 增长, 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事实 上, 在分析经济问题时, 利用其他生产函数得到的 研究结论仅仅是该模型结论的详尽形式 ⑨ (Santome⁃ ro & Seater , 2000) 。 2. 非完全有效生产函数 在上述分析中, 存在一个隐含的假设条件, 即 企业的生产效率为 1 。在现实中, 大多数企业的生 2013) 。原因在于, 企业异质性的存在导致生产效 产活动并不能达到 “完全有效” 状态 (岳 意 定 等 , 率存在显著差异, 生产设备相对落后、 管理模式匹 配程度较低等均会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此外, 管理者可能会通过非完全有效的生产活动为个人 获得额外的福利, 缺乏对企业有效监管与管理的足 够动力。此时, 企业的生产函数转变为: Y=vAK 为 w, 此时企业的期望产出 Y 为: 其中, 0ɤvɤ1 。假定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概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