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主/从控制策略的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新能源电网中微电源并网控制方法探究

新能源电网中微电源并网控制方法探究

新能源电网中微电源并网控制方法探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能需求量呈现逐年稳步增加的发展态势,传统能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分布式发电方式的微电网应运而生,正在逐渐取代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方式,这对发展低碳经济、优化能源结构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微电网有着并网时易产生较大瞬时电流、电压与频率等参数控制难度高、微电源出力波动的特性,如果未加控制,将会对微电网自身性能与所并入大电网性能造成明显影响,存在安全隐患。

关键词:新能源电网;微电源;并网;控制方法一、微型电源的类型1.1往复式发动机。

由储能装置、微型电源构成了微型电源,微型电源分布区域为:电力负荷周围,能够兼容具有节能功能的发电装置,包括风能、太阳能电池、燃气轮机等。

以化石能源为载体的微电源涵盖以下发电装置:往复式发动机、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

其中,往复式发动机采用的燃料为:汽油,该设备具有一系列优势,例如:运行速率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低廉的制造成本,被广泛用于企业生产中。

内燃机在启动过程中,即使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内燃机能够自动发挥应急用电功能。

但是该设备也存在很多劣势,例如:噪音污染严重,后期维护难度高等。

如今,人们常常将该设备运用于汽车发动机中,将燃料设置为天然气,减少了噪音污染。

1.2微型燃气轮机。

微型燃气轮机是一种迷你型的燃气轮机,其燃料包括:methane、天然气、汽油等,整个循环系统被设置成回热式,构成部分包括:回热器、透平、发电机、压气机等,当高压空气从压气机中流出后,将进入回热器设备中准备预热工作,直到燃料室启动后,燃料才开始燃烧。

一般情况下,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高频交流电需要一个转化为高压直流电流程,随后才变成工频交流电汇。

不同于柴油机发电机组,微型燃气轮机设备性能更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构十分简单、设备重量轻、涵盖的运动零件少,在运行过程中不会消耗太多的燃料,能够使用较长的时间。

《2024年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模式,其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微电网能够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并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应。

本文将针对微电网的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微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微电网的基本概念及组成微电网是指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将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负荷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能够自我控制、管理和优化的独立电力系统。

其基本组成包括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以及监控管理系统等。

三、微电网的运行策略1. 能源调度策略:根据微电网内各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特性及负荷需求,制定合理的能源调度策略。

通过实时监测各电源的出力情况及负荷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2. 优化配置策略:根据微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设备配置方案,包括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等。

同时,结合经济性、环保性等因素,进行设备选型和配置优化。

3. 保护控制策略:为确保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完善的保护控制策略。

包括故障诊断、隔离及恢复供电等措施,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处理,降低损失。

四、微电网的优化方法1. 能量管理优化:通过引入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微电网内能量的优化管理。

包括需求响应、能量预测、储能系统的调度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针对不同分布式电源的特性,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

如通过优化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并网运行策略,提高其发电效率。

3. 通信网络的优化:通过建立高效稳定的通信网络,实现微电网内各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

这有助于提高微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实例分析以某地区微电网为例,通过引入先进的能量管理技术和优化方法,实现了微电网的高效运行和能源的充分利用。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能量管理系统,实现需求响应和能量预测;优化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并网运行策略;建立高效稳定的通信网络,实现各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等。

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微电网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能量存储和分散式发电设备等技术,将电力系统与能量系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不依赖于传统大型电网的小型电力系统。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微电网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然而,微电网的运行控制策略成为其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

本文旨在探讨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一、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分类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可以分为基于规则与经验的策略和基于优化算法的策略两大类。

基于规则与经验的策略主要是通过人工设计一系列逻辑规则和经验判断,依靠经验知识来实现微电网的运行控制。

这类策略相对简单、易于实现,但面对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时可能无法实现最优控制,且对运行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

基于优化算法的策略则利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理论来研究微电网的运行控制问题。

常见的优化方法包括基于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寻找最优解,在保证微电网运行稳定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微电网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二、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关键技术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核心是实现对微电网中各种设备的协调控制,以保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以下是几个关键技术:1. 多能源管理微电网通常由多种能源源和负荷组成,如太阳能光伏、风能、电池等。

多能源管理是指通过合理规划能源调度策略,使得微电网在不同工况下能够实现灵活调度和互补运行,以达到最优的能源利用效果。

2. 智能电网监测与管理系统智能电网监测与管理系统是微电网运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测,结合智能算法和模型预测,可以实现对微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测和评估,以及对设备运行状态的预警和故障检测,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3. 频率和电压控制频率和电压是衡量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

在微电网中,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和负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频率和电压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利用先进的电力电子装置和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频率和电压的在线控制和调节,提高微电网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微电网孤岛运行的主从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孤岛运行的主从控制策略研究
第 2 卷 第 3 5 期
2 l 年 01
五 邑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 R OU NAL F O WUYl NⅣ E ST (Na rl cec E io U R IY ta u S i e dt n) n i
V_.5 No3 0 2 1 . Au . g 2 I 01
K y od . irgi;s n ig prt n m se-lv o t l t tg ; - c nrlP Qcnrl e r6m cor i a dn ea o; at s ecnr r ey V f o t ; - t w d l o i r a os a o o o
20 0 3年 北美 大停 电 、2 0 0 8年 1月 我 国南 方 多 省 因雪 灾 而 大 范 围 停 电 等 大 面积 停 电事故 。充 分 暴 露 了大 电 网的脆 弱性 .-微 电 网作 为 白洽 系统 ,具 有脱 网独 立 运行 的能 力 ,能 提 高 供 电 的可 靠性 . D2 ] 为 了满 足 负 荷 对微 电 网 系统 电压 和 频 率 的要 求 。跟 踪微 电 网 中负 荷 的 变 化需 要 采 取 相 应 的协 调 控 制 策 略 , 目前 采用 的 协 调 控 制 策 略 主 要 有 :主 从 站 控 制 【、负荷 一 频 率 二 次 控 制 [、连 络 线 (el e 3 】 4 1 t i ) i n
vl g n e un yfr h irgi a dp pcnrl to p l di tes vs m kn l o aea df q ec em cor n - ot h di a pi l e , a ig ul t r ot d o me s e nh a f
LI U W e n
( uo ai c o lG a go gU ies y f e h o g, un zo 1 0 6 C ia A tm t nS h o, u nd n nvr t o c nl y G a gh u5 0 0 , hn) o i T o

微电网中心控制器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中心控制器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中心控制器控制策略研究张韵辉【摘要】在微电网系统分层控制结构中,微电网中心控制器(MGCC)是保证微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研究MGCC对推动微电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MGCC实现对微电网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重点在于控制策略和能量管理控制装置.在微电网系统硬件结构上,将控制功能分散到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单元各个微电网元件,并由MGCC负责集中控制和调度.同时,提出了一种MGCC控制策略,以实现微电网稳定运行及效益的最大化,并保障微电网并/离网状态的无缝切换.针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工程,在并网运行、离网运行以及并/离网运行切换三种运行模式、多种运行工况下,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了在线测试.测试结果证明了MGCC控制策略对微电网系统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该控制策略能对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本地负荷等进行有效的协调控制,实现系统稳定、安全、经济运行.【期刊名称】《自动化仪表》【年(卷),期】2018(039)007【总页数】5页(P82-86)【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协调控制;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微电网中心控制器;储能系统;就地控制器【作者】张韵辉【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83.3;TP2730 引言随着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的扩大,清洁能源电力并网难题不断显现。

为改善并网的种种弊端,人们已将视角转向微电网技术[1-4]。

微电网的基础是分布式发电。

其实质是小型电网,由各种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负荷、监控、保护、通信等组成。

通过微电网将分布式电源分散、多点接入配电网,不但有利于清洁能源电力并网消纳,而且能最大限度发挥分布式发电的效能、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

从技术层面看,分布式发电是解决未来能源短缺问题的必经之路,而微电网作为“网中网”的形式,已成为分布式发电供电系统集成技术的核心,也是分布式发电无缝接入大电网的发展趋势[5-7]。

《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微电网作为整合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以及负载的综合供电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灵活的运行策略及持续优化的方法对于提升微电网运行效率、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研究微电网的运行策略及其优化方法。

二、微电网的基本构成与运行特点1. 微电网的基本构成微电网主要由分布式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发电设备)、储能设备(如电池储能系统)、能量转换设备以及负载组成。

这些设备通过微电网控制系统进行协调运行。

2. 微电网的运行特点微电网具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模式。

在独立运行模式下,微电网能够通过内部的能源供应和储能设备保障电力供应;在并网运行时,微电网则能够与大电网互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微电网的运行策略1. 分布式能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微电网的负荷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分布式能源,确保能源的充分利用和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2. 储能设备的运行策略储能设备在微电网中扮演着能量缓冲的角色,需要根据微电网的负荷需求和分布式能源的输出情况进行充放电操作,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3. 负荷管理策略通过智能负荷管理技术,对微电网内的负荷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电力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平衡。

四、微电网的优化方法1. 运行模式优化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对微电网的运行模式进行优化选择,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2. 能源调度优化通过先进的调度算法,对分布式能源进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储能设备的维护与升级定期对储能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五、实践应用与未来展望1. 实践应用目前,微电网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其运行策略和优化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优化。

例如,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微电网的自动运行和故障诊断;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微电网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等。

2.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增加,微电网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光储微电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光储微电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光储微电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

传统的大型电网系统往往存在着能源浪费、传输损耗大等弊端,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新的能源供应方式。

光储微电网系统便是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模式,它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并通过储能技术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光储微电网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还可以降低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

光储微电网系统还可以实现对电网系统的独立管理和控制,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研究光储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设计高效的控制策略,可以更好地调控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实现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000字】1.2 研究意义光储微电网系统作为新型能源系统在能源领域备受关注。

其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电网韧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光储微电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可以有效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运行,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和普及。

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光储微电网系统控制策略的意义重大,有望为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200字】2. 正文2.1 光储微电网系统概述光伏发电系统和电池储能系统的结合构成了光储微电网系统。

光储微电网系统是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向电网供电或者接入电网进行能量交换。

光储微电网系统中的主要部件包括光伏阵列、储能电池、逆变器、控制器等。

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微电网系统提供电力支持。

储能电池则可以存储多余的电能,同时在需要时释放电能,保证微电网系统的稳定供电。

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使得微电网系统可以与电网进行连接。

《2024年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模式,正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电网能够有效地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损耗,并增强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对微电网的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对于推动微电网的广泛应用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电网的基本构成与特点微电网主要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以及监控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分布式电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燃气轮机等可再生能源设备;储能装置则用于平衡微电网内部的能量供需;负荷则是微电网所服务的电力消费端;而监控和控制系统则负责整个微电网的协调运行和优化调度。

微电网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够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分布式能源资源;二是能够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三是能够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四是具有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系统。

三、微电网运行策略研究微电网的运行策略主要包括能量管理策略、优化调度策略和故障应对策略等。

1. 能量管理策略:能量管理策略是微电网运行的核心,其目的是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能量的优化分配。

这需要综合考虑微电网内部的能源供需情况、能源价格、储能装置的状态等因素,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系统进行决策。

2. 优化调度策略:优化调度策略主要是针对微电网内部的电源和负荷进行优化调度,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电的可靠性。

这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算法,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最优的调度方案。

3. 故障应对策略:微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故障应对策略。

这包括故障检测、故障隔离、故障恢复等步骤,以保证微电网在故障发生后能够快速恢复供电。

四、微电网优化方法研究微电网的优化方法主要包括数学优化方法、人工智能方法等。

1. 数学优化方法:通过建立微电网的数学模型,运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数学优化方法,对微电网的能量管理、优化调度等问题进行求解,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微电网的设计、运行与控制

微电网的设计、运行与控制

微电网的设计、运行与控制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微电网逐渐成为解决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性的一种新型电能系统。

微电网是一个小尺度、局部化的电能系统,由多种分布式能源资源(DER)以及能量存储设备组成,可以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和互联互通。

然而,微电网系统的设计、运行与控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设计、运行和控制一个高效可靠的微电网系统,以实现对能源的有效管理和优化能源供应。

研究方案方法1. 确定微电网系统的需求和目标: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微电网所服务的负载类型、负荷需求特点以及可用的能源资源类型和容量。

同时,系统需要具备电力质量、能源安全和环境友好性方面的目标。

2. 微电网的设计与拓扑结构选择:在确定需求和目标后,我们需要考虑微电网的拓扑结构,包括DER的选择、容量规模以及互连方式。

设计时考虑能源负荷的预测、微电网系统的容量规模以及系统的红利最值。

3. 微电网的运行策略与控制算法:微电网的运行策略需要考虑各种情况下的资源调度和能源管理问题,包括能源存储、供需平衡、能量负荷管理等。

控制算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负载需求、能源供应以及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

4.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收集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通过对微电网系统的性能指标如电力质量、能源利用率、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得出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效果。

结论与讨论通过对微电网系统设计、运行和控制方案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微电网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负载需求、能源资源和存储容量以及系统容量规模等因素,以实现高效可靠的能源供应。

2. 微电网系统的运行策略和控制算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优化,以实现能源的有效管理和供需平衡。

3. 数据分析和性能评估可以验证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效果,为系统运行和控制的改进提供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微电网系统设计、运行和控制方案的优化,以提高微电网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可靠性和经济性,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能源解决方案。

《2024年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传统能源的逐渐枯竭,微电网技术因其具有环保、高效、稳定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微电网能够通过优化本地资源的使用和运行策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就微电网的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展开深入研究。

二、微电网概述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能量转换设备、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独立电力系统。

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运行策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微电网的组成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储能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设备。

三、微电网运行策略微电网的运行策略主要涉及到电力分配、负荷管理以及可再生能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

首先,微电网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时间段的负荷需求和电力生成能力,进行电力分配,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

其次,负荷管理是微电网运行策略的重要一环,通过合理调度不同设备的运行状态,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最后,可再生能源的优化配置也是微电网运行策略的关键,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四、微电网优化方法(一)智能调度算法智能调度算法是微电网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对微电网的各个设备进行智能调度,实现电力的供需平衡。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电力需求进行预测,提前进行设备的调度和优化。

(二)储能技术储能技术是提高微电网运行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合理配置储能设备,可以有效平衡电力的供需关系,降低能源的浪费。

此外,储能技术还可以在电力短缺时提供备用电源,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三)可再生能源优化配置对于可再生能源的优化配置,首先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性能评估和经济性分析,然后根据微电网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运行效率等问题,实现微电网的整体优化。

五、实践应用与前景展望微电网的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4年自治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自治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研究》范文

《自治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微电网技术逐渐成为电力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其控制策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本文将针对自治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微电网的优化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自治微电网概述自治微电网是指能够在离网或并网状态下独立运行,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保护能力的电力系统。

其核心组成部分为分布式电源,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储能装置等。

这些分布式电源通过相互协调、互补供电,保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三、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研究1. 分布式电源的并网与离网控制策略在并网状态下,分布式电源需与主电网保持同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时,控制策略应注重分布式电源的优化调度和功率分配,以降低对主电网的冲击。

在离网状态下,分布式电源需独立承担电力供应任务,此时的控制策略应注重各电源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分布式电源的功率控制策略功率控制是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的核心。

针对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应制定相应的功率控制策略。

例如,对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应充分考虑其出力的波动性,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预测控制等方法,确保其出力的最大化。

对于储能装置,应根据微电网的电力需求和供电状况,进行充放电控制,以实现能量的优化利用。

3. 分布式电源的故障诊断与保护策略为保证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对分布式电源进行故障诊断与保护。

通过实时监测各电源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同时,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以防止故障对微电网造成损害。

四、实践应用与优化改进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微电网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

同时,不断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改进,以适应微电网的发展需求。

例如,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微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为控制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提供支持。

微电网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控制策略研究第一章引言微电网是指由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配电系统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组成的一种小型独立电网系统。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微电网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重点研究微电网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策略,以提高其可靠性和经济性。

第二章微电网系统的设计2.1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选择2.1.1 太阳能发电系统2.1.2 风能发电系统2.1.3 生物质发电系统2.2 储能系统的选择2.2.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2.2.2 超级电容储能系统2.3 微电网的配电系统布局设计2.3.1 低压直流配电系统2.3.2 低压交流配电系统2.3.3 高压直流配电系统2.3.4 高压交流配电系统第三章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3.1 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模式3.1.1 独立运行模式3.1.2 并网运行模式3.2 微电网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3.2.1 预测和规划能量需求3.2.2 能量优化分配3.3 微电网系统的频率和电压控制策略3.3.1 频率控制策略3.3.2 电压控制策略3.4 微电网系统的故障检测和故障恢复策略 3.4.1 故障检测策略3.4.2 故障恢复策略第四章实例分析与案例研究4.1 实例分析:某地区微电网系统设计与运行控制策略4.1.1 系统设计概述4.1.2 运行控制策略执行情况4.2 案例研究:微电网系统的性能和经济评估4.2.1 系统性能评估指标4.2.2 经济评估模型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结论5.2 展望通过对微电网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本文总结了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选择方法,并探讨了不同配电系统布局的优缺点。

同时,本文还研究了微电网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以及能量管理、频率和电压控制、故障检测和故障恢复等方面的控制策略。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评估了微电网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微电网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响应速度。

电力系统中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电力系统中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电力系统中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微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越发显著。

微电网是指将分布式能源、能量存储设备和可控负载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能量系统,能够在电网断电时作为独立的电源供应能量给用户。

微电网的运行控制策略是保障微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中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进行探讨。

首先,微电网的运行控制策略主要包括能量管理策略、电压和频率控制策略、能量存储控制策略和负荷控制策略。

能量管理策略是微电网运行控制的基础。

通过对微电网内部各种能源的管理和优化配置,能够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供需平衡。

在能量管理策略中,采用了各种控制方法和算法,如模糊控制、遗传算法、最优控制等,以保证微电网能源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电压和频率控制策略是微电网内部电力质量控制的关键。

微电网内部的分布式发电机组和电池等设备的出力变化会引起电压和频率的波动,因此需要采取控制策略来维持稳定的电压和频率。

传统的电压和频率控制策略主要包括PI控制和PID控制等,而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控制方法,如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能量存储控制策略是微电网中能量存储设备的优化控制的关键。

能量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够存储过剩的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能量存储控制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能量存储设备的容量,并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目前,能量存储控制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储能设备的状态估计和容量优化两个方面。

负荷控制策略是微电网的电力平衡控制的关键。

通过控制微电网内部的负荷水平和分布,可以实现负荷的均衡和电力供需的平衡。

负荷控制策略主要包括负荷预测、负荷分配和负荷调度等。

采用负荷控制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微电网的负荷峰值和电力损耗,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电力系统中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运行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和算法,并结合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和验证。

光储微电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光储微电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光储微电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光储微电网系统的结构光储微电网系统由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储能系统、逆变器、微网管理系统和负载等组成。

太阳能光伏组件用于太阳能的转换,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

电池储能系统用于储存多余的太阳能电能,以供给负载使用。

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以满足负载需求。

微网管理系统用于监控和管理系统运行状态,实现光伏组件、电池储能系统、逆变器和负载之间的协调控制。

在光储微电网系统中,控制策略主要包括能量管理策略、功率控制策略和微网管理策略。

能量管理策略是光储微电网系统的核心控制策略,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太阳能光伏组件和电池储能系统之间的能量匹配和优化利用。

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即时供给负载使用,多余的电能则由电池储能系统储存。

当负载需求增加或太阳能不足时,电池储能系统释放能量以满足负载需求。

能量管理策略需要考虑太阳能的变化、负载需求的变化和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实现能量的最大化利用和电池的寿命保护。

常用的能量管理策略包括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优化充电放电策略等。

功率控制策略是光储微电网系统中的重要控制策略,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系统的功率流控制和平衡。

逆变器在系统中起着功率调节和控制作用,其输出功率需要满足负载需求,并实现电网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互联互通。

功率控制策略需要考虑负载需求的变化、光伏组件和电池储能系统的能量供给情况,实现系统功率的有效分配和调节。

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光储微电网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需要考虑能量管理、功率控制和微网管理方面的综合优化。

针对不同的工况和系统要求,需要设计和实现相应的控制策略。

在能量管理方面,需要考虑光伏组件和电池储能系统之间的能量匹配和优化利用。

在功率控制方面,需要考虑系统功率的有效分配和调节。

在微网管理方面,需要考虑系统的运行安全和稳定。

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可以采用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系统电路模型和控制算法,实现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优化。

智能电网中的微电网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微电网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微电网优化控制策略研究智能电网是指通过智能化技术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和优化运行的一种电力系统。

而微电网是智能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某个区域内集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源、负荷和储能设备,并能够根据实时需要对其进行调度和管理的小型独立电力系统。

微电网具有能源多样性、供电可靠性高、协调性强等特点,是智能电网中的核心技术。

本文将探讨在智能电网中微电网的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的优化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能源管理和电力质量管理。

能源管理是指如何最优地配置和调度微电网内部的能源,以实现供需平衡、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

电力质量管理是指如何通过合理的控制措施,确保微电网内部的电力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并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首先,能源管理是微电网优化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微电网内部的能源包括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对于传统能源,优化控制策略应考虑供电成本、供电可靠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通过合理配置和调度传统能源资源,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减少环境污染。

对于可再生能源,优化控制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微电网内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以适应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保证微电网的供电稳定。

其次,电力质量管理也是微电网优化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微电网内部可能存在电压波动、频率漂移、电流谐波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用电造成影响。

优化控制策略应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合理的控制手段来解决。

例如,可以通过接入居民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电力质量参数,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异常预警,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另外,可以通过合理配置电力设备,增加储能设备,提高微电网的抗扰性能,降低电力质量问题对用户和设备的影响。

此外,微电网的优化控制策略还应考虑到能源网络的互联互通。

在智能电网中,微电网作为智能电网尺度下的供电节点,与其他微电网、主电网和用户之间的能源流动与交互需得到合理而高效的管理。

《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研究》范文

《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研究》范文

《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和微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流微电网作为新型的能源系统架构,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它不仅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降低损耗,而且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然而,如何对直流微电网中的各个电源和负载进行有效的协调控制,提高其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直流微电网的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直流微电网系统结构与特点直流微电网主要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载以及相关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等组成。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直流电源和负载之间通过直流母线进行连接,无需进行交流/直流的转换,从而减少了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

此外,直流微电网还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三、协调控制策略研究针对直流微电网的协调控制策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 分布式电源的协调控制在直流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光伏、风电、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

由于这些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受到环境、气象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因此,需要对这些分布式电源进行协调控制,实现功率的平衡和优化分配。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实时监测各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和负载需求,进行功率的优化分配,从而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储能装置的协调控制储能装置在直流微电网中起着平衡功率、调节电压等重要作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荷电状态和功率需求的储能装置协调控制策略。

通过实时监测储能装置的荷电状态和功率需求,进行充放电的控制,实现功率的平衡和电压的稳定。

3.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协调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是直流微电网中实现电能变换和控制的关键设备。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和电流控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协调控制策略。

通过实时监测母线电压和负载电流,进行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实现电能的稳定输出和分配。

四、实验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验验证。

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1.分布式电源及其等效模型1.1分布式电源的定义国际上关于分布式发电的定义较多,没有形成对分布式发电的统一定义,不仅不同国家和组织,甚至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对分布式发电的理解和定义都不尽相同,以下是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1)国际能源署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服务于当地用户或当地电网的发电站,包括内燃机、小型或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和光伏发电技术,以及能够进行能量控制及需求侧管理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2)美国《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小规模、分散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运行、也可以联网运行的发电系统;(3)丹麦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靠近用户,不连接到高压输电网,装机规模小于10MW的能源系统;(4)德国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位于用户附近,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的电源。

接入电压等级限制为20kV,主要包括光伏、风电和小水电;(5)法国对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为:接入低压配电网,直接向用户供电的电源。

接入电压等级限制为20kV,容量限制为10MW,主要是热电联产、小水电和柴油机。

综合以上几种定义的共同点,可以认为分布式电源指的是以新能源发电为主,容量较小且靠近负荷中心的发电设备,如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光伏电池等。

目前,微电网示范工程中的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柴油机、微型燃气轮机、小型水力发电机、小型风机、燃料电池和光伏电池,此外,还有少数的生物柴油机、液流电池、超级电容、飞轮储能等。

1.2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方式虽然各种分布式电源都可以接入微电网为负荷供电,但由于它们自身的一下特点和微电网对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各类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方式不尽相同。

小型水力发电机、鼠笼型异步风机和柴油机等小型常规发电机输出稳定,可直接并网。

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和直流风机等直流分布式电源输出直流电,通常需要经逆变器接入交流微电网,这种并网方式称为直—交式并网。

微型燃气轮机和同步风力发电机输出幅值频率变化的交流电电气量,需要整流逆变后才能并网,这种并网方式称为交—直—交并网,对应的分布式电源统称交直交分布式电源。

新能源智能微电网控制与运行分析研究

新能源智能微电网控制与运行分析研究

新能源智能微电网控制与运行分析研究随着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成为了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新能源智能微电网作为一种集成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能源系统,具有灵活、可靠、高效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

然而,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的控制与运行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新能源智能微电网控制研究1.1 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的结构与技术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由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储能系统、传输与配电设备以及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组成。

其核心是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对微电网的全面控制。

因此,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的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是研究的关键。

1.2 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的控制策略对于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的控制,需要考虑到电力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要求。

常用的控制策略包括电力优化调度、能量管理、功率平衡和频率控制等。

此外,新能源智能微电网还应对电力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1.3 新能源智能微电网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机遇。

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预测模型对新能源发电和负荷进行准确预测,从而有效调控微电网的运行。

此外,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微电网的故障诊断和智能应急响应。

二、新能源智能微电网运行分析研究2.1 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的性能评估对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的性能进行评估是优化运行的基础。

性能评估主要包括电力质量、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分析和评估这些指标,可以找出微电网运行中的问题与瓶颈,并提出改进措施。

2.2 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的优化调度优化调度是确保新能源智能微电网高效运行的关键。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可以实现对微电网中各个元件(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和储能系统)的自适应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直流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直流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直流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直流微电网的架构及运行模式,同时阐述了双向AC/AD变换器以及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分别探讨了再这两种模式下的定电压控制策略,明确直流微电网运行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进而实现并网、离网以及并、离网切换环境下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直流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一、直流微电网的架构及运行模式(一)直流微电网的架构以图1所示的直流微电网为例,直流微电网主要由光伏发电单元、风力发电模拟单元、储能单元、负荷单元以及双向AC/DC变流器等部件组成。

其中光伏发电单元和风力发电模拟单元分别采用DC/DC、AC/DC变换器接入电网,二者均工为了保证输出功率最大化,均作于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方式,只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需要降功率运行。

储能单元和负荷单元都是通过DC/DC变换器接入电网的,图1中的直流微电网需要的是铅酸蓄电池进行储能,电网并网工作状态下,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一旦碰到电网故障以及孤岛运行等情况时,储能单元需要通过作用于DC/DC变换器的形式,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最大程度保障电网的正常运行。

图1 直流微电网的构成架构(二)直流微电网的运行模式直流微电网存在并网和离网两种运行模式,其中离网运行模式又称之为孤岛运行,二者的区别在于,并网运行模式下,直流微电网可以通过AC/DC变流器并入主电网,进而实现与主网的能量交换,能够保证微电网的母线电压呈恒定状态,是的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更高。

离网运行模式下,AC/DC变流器处于待机状态,此时由DC/DC变换器储存能源维持电网母线电压。

二、双向AC/AD变换器图2是双向A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结合图2所示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首先建立(a,b,c)的三相静止坐标系,设定k=a,b,c,那么相电压表示为urk。

然后根据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构建双向AC/DC变换器的数学模型为:然后根据PARK变换矩阵,将式(1)转化为两相旋转坐标系d-q下的数学模型:再根据前馈解耦控制解决,引入d、q轴控制方程:其中,u、e、K以及i分别指代变流器三相桥臂电压矢量、电网电动势、电流环的比例和积分系数以及线电流矢量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 词 : 电 网 ; 从 控 制 ; Q 控 制 ; / 控 制 ; 制 策 略 微 主/ ' Vf 控 中 图分 类 号 : M 1 文 献标 志码 : T 69 A 文 章编 号 : 0 153 (0 2 1-020 10 -5 1 2 1 )40 2 -5
Re e r h o M a t r S a e Co r lS r t g fM ir g i s a c n se - l v nt o t a e y o c o rd
典 型 的运 行模 式 _ J 正常情 况下 , 电网和 常 规 2 : 。 微
电 网并 网运行 , 为联 网模 式 ; 称 当检 测到 电 网故障
或 电能 质量不 满 足 要求 时 , 电 网将 及时 和 电 网 微
断开 而独立 运 行 , 为孤 岛模 式 。微 电 网特 , 时 的 微 电 网不 仅作 J此 为 配 电网的一 个模 块 化 的可 控单 元 , 能 提 供 满 且
2 — 2

分 布 式 电源 ・
低 压 电 器 (0 2 .4 2 1 No1 )
综 合 目前 微 电网 的研 究 成 果 发 现 , 个 微 电 单
源 的控 制方法 主要 有 3种 J 恒功 率 ( Q控制 ) : P ,
号, 系统 切换 到 孤 岛运行 状态 , 中一 个 D 其 G将 转
v l g ,p we d ̄e u n y wee o t ie .An h i lt n r s h r v h o r cn s n e sbl y o e ot e o ra a n q e c r b an d d t esmu ai e u sp o e te c re t e sa d f a i i t ft o i h
低 压 电器 (0 2 . 4 2 1No 1 )
・ 布 式 电源 ・ 分
微 电 网 主/ 控 制 策 略 的 分 析 研 究 从
韩培 洁 , 张 惠娟 , 杜 强
( 北工业 大 学 电磁 场与 电器可靠性 省部共 建 河 国家重点 实验 室培 育基 地 ,天 津 3 0 3 ) 0 10
T c nlg , in n3 0 ,C ia e h o y Taj 0 10 hn ) o i 3
A bsr c t a t:Co sd rn h i e e ttpe fmir o r e nd te d c n r ia in o o dsa d c mbie t n ie i g t e df r n y so co s u c sa h e e ta z to fla n o f l n d wih
控制 逆 变器 来保 证 D 的输 出有 功 和无 功保 持在 G
恒定 值 。其控 制方 法结 构框 图如 图 2所 示 。
学孽
本 文根据 微 电源类 型 的不 同 , 设计 采 用主/ 从
线
控制 策 略进 行 微 电 网 的控 制 , P 将 Q控 制 和 v f /
控制 结合 起来 , 其 中功 率 可调 的微 电源 作 为 主 将 控 电源 , 采用 V f 制维 持 孤 岛时 电压 和频 率 的 /控 稳定 ; 其余 发 电单元 作 为从 属 电源 , 用 P 采 p控 制 保证 最大 功率 输 出。
ma tr sa e c n rlsrt g . se —lv o to tae y
K yw r s mirgi matrs v o to; Q cnrl V f o to; o to s aey e od : co r d; se-a ecnrl P o to; / nrl cnrl t tg l c r
摘 要: 在考虑微电源类型差异性和负荷 分散性 的基础上 , 结合微 电源 的两种不
同 运行 模 式 , 用 主 / 控 制 策 略 , 采 从 即将 恒 功 率 控 制 ( 9控 制 ) 恒 压 、 频 控 制 ( / P 和 恒 Vf
控制 ) 结合起来对微电 网进行控制。在并 网模式下 , 采用 P Q控制 , 实现微电源对参考 有功和无功的控制 ; 在孤岛模式下 , 用 、 f 采 控制 , 为微 电 网运 行提供 稳定 的频率 支 撑 。为 了验证所设计 的主/ 从控制策略能使微 电网可靠运行 , 对微 电网在联 网运行模
P l dhMouai ,S WM) us Wit e d lt n P o 的逆 变 器 逆 变 为 三相 交流 电 ; C滤波 器 用 于 滤 掉 高 次 谐 波 , 将 L 并 由这 2个微 电源 和 负载 组 成 的微 电 网通 过 线 路 、 开关 、 变压 器 连接到 1 V 的配 电 网中 。其 中 , 0k 并
换到 v f / 控制 , 成为 主控 电源 , 为孤 岛系统 提 供 电 压 和频 率 支 撑 。其 他 D 不 负 责 调 节 电 压 和 频 G 率, 且保 持 P Q控制 运行 。
2 1 P 控制 器 . Q
恒压 、 频 ( /) 制 和 下 垂控 制 ( ro 制 ) 恒 V f控 Dop控 。
P p控 制 方法 的实 质 是将 有 功 功率 和 无 功功 率解 耦 J然后 对 电流进 行 P 控 制 , , I 目的是 通 过
于 风力 发 电 和光 伏 发 电这 类 输 出 功 率 随机 的 电
源 , 了达到 能源 最 大 利 用 率 , 般需 要 采 用 P 为 一 p
控制 。
式 中 i 、 — —参 考 电流 d轴和 q 的分量 i 轴



… 一 _ 型 一
U— — 同步 旋 转 坐 标 系 下 d轴 电
压 分 量
则 母线 电压 U t 可 以表示 为 n( )

式中
图 1 微 电 网 主/ 控 制 系 统 结 构 图 从
】) ( 2
运行模 式 , 在一定 程 度 上 要求 其 具 有 灵活 的控 制
策 略 。
张 惠 娟 ( 93 ) 女 , 授 , 士 , 16 一 , 教 博 研究 方 向为 电力 系 统 电 能质 量 分 析 与 预测 、 磁兼 容 等 。 电


强( 97 ) 男 , 18 一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风力发 电及其保护技术 。
1 微 电 网结 构
本文 所涉 及 的微 电 网结 构 如 图 1所 示 。 图 1 中 , 分 布式 电源 D 1和 D 2均 假设 为直 流 源 2个 G G
或整 流后 的 直 流 源 , 正 弦 脉 宽 调 制 ( i sia 经 S uo l n d
设定参 考 有 功 功 率 和无 功 功率 分 别 为 P 、
网模 式 下 , GI和 D 2均 采 用 尸 控 制 ; D G p 当检 测
Q , 同 步 旋 转 坐 标 系 下 功 率 的 计 算 公 式 由
可知
r .
2 P f

到孤 岛 信 号 时 , G D 1切 换 为 V f 制 , G /控 D 2保 持
不变 。
【r 一了 e q f
韩 培 洁 ( 9 8 ) 18 一 , 女 , 士研究 生 , 硕 研 究 方 向 为 微 电 网 运 行 和控 制 技 术 。
式和孤 岛运行模式之 间切 换 , 以及孤 岛模式下 切/ 增负荷两种运行状况下 的运行 特性
进行分析 。通过 Ma a tb仿真 , l 对微 电网母线 电压 、 系统频率 和功率 的变化规律进 行分 析 , 明了本 文所设计 的主/ 证 从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和可行性 。
w l a rn i odcagsi i adn.B eMa a iua o ,teca ̄ gl so temi or ' b s e s u s t la h ne n s ig yt t bs ltn h h n n a f h c g d u l wh l n h l m i w r is
实 际微 电 网中 , 同种 类 的微 电 源 的控 制 特 性存 不 在着 很 大差异 。对 于微 型燃 气轮 机这类 功 率可 调 的电源 , 控制 比较 容易 , 以实现 V f 可 / 的调整 和 控 制, 可用 于保 证 微 电网 频率 和 电压 的 稳 定 性 。对


m d , Qcnr ol ana em cosucs oep rrf ec c v n ecv o e.I eiadn o e P ot l udm it nt ir ore xo e neat e drat epw r nt ln i oc i h t te r i a i h s g
H N e i, Z A G H i a , DU Qa g A P  ̄ H N uui i e j r in ( t eK yL bo l t man t i dadA p r u e ait H b i nvr t o Sa e a f e r g e cFe n p aa s l bly e e U i sy f t E co i l t R i i e i
0 引 言
近年来 , 了能 够系统 、 为 高效 地管 理分 布式 电
源 , 升能 源利 用效率 、 电可靠 性和 改善 电能 质 提 供 量 , 分 布 式 电 源 ( ir ue eea o , G) 将 D s i t G n rt n D 以 tb d i
足 内部用 户 需求 的 电能 。 目前 , 电 网存 在 两 种 微
tetodf rn oeao oe , atr l ecnr rt y n m l o s n o e ot l( Q cnr1 n h ieet p rtnm ds m s - a ot l t e , a e cnt t w r nr P ot )a d w i e sv osa g y a p c o o cntn vl g os n  ̄ q ec ot l V f ot 1 , a sdt cnrlh i or .I e dcn etd os t oaecnt t e unycn o ( / nr ) w s e ot em c gi nt —once a t a r c o u o ot r d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