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教案4(汤显祖《牡丹亭》)b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亭》思想主题

《牡丹亭》从表面上看带有浪漫 主义色彩,甚至可以说是神话故事, 但却真实反映了封建王朝千千万万封 建礼教人家的悲惨和苦闷,是整个封 建社会的缩影。同时,它也直接反映 出明代社会新思潮——情理问题,亦 是一部具有哲学思想的作品。
《牡丹亭》思想主题
一.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 的爱情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 的残酷,尖锐地批判了程朱理学“存 天理,去人欲”的虚伪反动, “情” 与“理”的冲突贯穿全剧。
《牡丹亭》——游园惊梦
3.她在梦中与柳梦梅热烈幽欢,“千般爱 惜,万种温存”。梦幻中的幸福,正是她 在精神世界上对封建礼教的大胆背叛。 所以说,“游园惊梦”真实而深刻地揭示 了杜丽娘这个名门闺秀的内心世界。而充 满她内心的,也正是“情”与“理”的矛 盾斗争。
《牡丹亭》对后世的影响
《牡丹亭》的创作,对后世产生了重 大影响。 “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 诵,几令《西厢》减价。”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p143
《牡丹亭》——游园惊梦
2.置身大自然美好春光之中,她先是惊奇, 然后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境遇,流露出 年华虚度的伤感。 这“姹紫嫣红”的“良辰美景”,不正是 她美丽青春的象征吗?而那全无“赏心乐 事”的“断井颓垣”,不正是她幽禁般不 自由的深闺生涯的写照吗?
《牡丹亭》——游园惊梦
想到自己“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 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良 辰美景虚度,赏心乐事乌有,她能不满腹 哀怨、春情难遣吗?她苦闷彷徨,芳心摇 动,只好自惜“颜色如花”,“命如一 叶”,喊出了“这衷怀何处言”的痛苦心 声。
《牡丹亭》对后世的影响
明代有娄江女子俞二娘感于杜丽娘身 世,十七岁幽怨而终。 杭州女伶商小玲饰演杜丽娘,若身临 其境,在舞台上气绝身亡。 p145
《牡丹亭》对后世的影响
另一位不幸女子冯小青题绝命诗: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西湖佳话》之“梅屿遗恨” (清·墨浪子著)
《牡丹亭》思想主题
③“情”与“理”的矛盾斗争,其实 质就是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与封 建专制主义的矛盾斗争。它反映了明 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思想革新运动 浪潮对旧制度的冲击和青年一代灵魂 的觉醒。
《牡丹亭》思想主题
二.《牡丹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 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般描 写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传奇有着 本质的不同。
《牡丹亭》对后世的影响
《牡丹亭》是一部上承“西厢”, 下启“红楼” 的“寻情记” ,是中国 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它不 仅在当时感动了千万颗追求自由爱情 与幸福的心灵,时至今日,它仍具有 明显的进步意义。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一.《牡丹亭》集中国“离魂文学”之 大成,从主题、情节到人物塑造,都 充满了浓厚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这 主要表现为: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①.给予爱情最高礼赞。 汤显祖笔下的“天下第一有情人”杜 丽娘因梦生情,一往而深,上天下地, 终返人间,与柳梦梅结成连理。爱情 可以超越生死,冲破礼教,感动冥府、 朝廷,得到最后胜利。
《牡丹亭》对后世的影响
《红楼梦》中林黛玉走过梨香院,听墙 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牡丹亭》艳曲 “良辰美景奈何天”、“如花美眷,似水 流年”,使黛玉“感慨缠绵”,“不觉心 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这已是《牡丹亭》问世后一百六十年,足 见其永恒魅力! 。
Leabharlann Baidu
《牡丹亭》思想主题

汤显祖在杜丽娘的梦中创造了一个 激情的世界,那里的神鬼不是人间情 感的阻碍者,却是自由恋爱的保护神, 这是对现实世界中禁锢僵化的伦理道 德的嘲讽、反抗与突破!
《牡丹亭》思想主题
“杜小姐游春伤感,致使柳秀才入梦。 吾神专管惜玉怜香,前去保护他云雨, 十分欢幸也。” ——《牡丹亭〃惊梦》
《牡丹亭》思想主题
① 它反映了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出 身名门长在深闺的杜丽娘,公然抗拒 传统,执着地追求理想的爱情,并为 之付出生命而不惜。这种离经叛道的 行为出现在晚明,绝非偶然。
《牡丹亭》思想主题
在晚明那个行将解体的封建社会, “三纲五常”的精神统治更为变本加 厉;从而迫使那些不愿做封建制度殉 葬者在觉醒以后,致力于冲破封建籓 篱。
《牡丹亭》思想主题

在“情”的驱使下,杜丽娘可与柳梦 梅梦中相会,由梦生情,由情生病, 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说明了这狂 飚一般的“情”力量是何等伟大,它 冲决了一切封建礼教的樊篱而一往无 前。
《牡丹亭》思想主题
②“理”——就是以程朱理学为 基础的封建道德观念,在剧中表 现为封建教义和家长的专横(杜宝、 陈最良为代表)对青年人身心的束 缚。
《牡丹亭》大团圆结局分析
传统戏中皇宫金碧辉煌,杜丽娘眼中 的金銮宝殿是: 似这般狰狞汉,叫喳喳。在阎浮殿见 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
由此揭露出封建统治的残酷性。
《牡丹亭》大团圆结局分析
3.柳、杜二人至始至终都未牺牲情感、 未向封建礼教低头,他们是彻头彻尾 的叛逆者,大团圆的结局是“理”做 出让步的结果,是封建礼教方面的失 败。

《牡丹亭》思想主题
《牡丹亭》的主题在于一个“情” 字,全剧也就贴近汤显祖“情至”、 “情真” 、“情深”的理念来发展: 此“情”启蒙于“梦中情”,又转折 为“人鬼情”,最终归结到“人间 情”。
《牡丹亭》思想主题
①“情”——就是具有永恒力量的敢 于摆脱封建专制束缚的真情,在剧中 它表现为杜、柳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的 向往和追求。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杜丽娘的死,是生命的结束,又是她 摆脱现实束缚、实现自己理想的起点,是 通向胜利的桥梁。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是观众所能理解并乐于接受的。 总之,《牡丹亭》的浪漫主义创作精神, 比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更觉多姿多彩。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二.《牡丹亭》典雅清丽,具有抒情诗 的韵味。无论刻画人物,描写景致, 点染气氛,都优美动人,美不胜收。 “其才情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 为独得三昧。” ——王骥德
《牡丹亭》思想主题
③它表现了杜、柳捍卫爱情和反抗礼 教所取得的重大胜利。这既是作者乐 观主义的战斗精神的表现,又与明代 进步思想家反对程朱理学以摆脱礼教 束缚的思想革新运动一脉相通。
明清戏曲所表现的时代主题
附:明清戏曲基本上表现三大时代主题: 忠奸斗争、情理冲突、兴亡反思。三 者共同的本质即——感性与理性的对 立冲突。 《牡丹亭》、《长生殿》、《清忠谱》、 《桃花扇》,皆是如此。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②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旧传统的 反叛与抗争。 杜丽娘在爱情上由梦而死、死而复 生的斗争和胜利,突出地表现了理想 和现实的矛盾,也表现了作者的进步 理想和美好浪漫的愿望。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③. 在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情节离奇, 构思曲折。 杜丽娘由人到鬼,又由鬼变人;与柳梦 梅先梦中结合,继之人鬼结合,最终复生 后完满结合。这些以“梦”为平台构建的 情节,倘从道学家与世俗的眼光来看,不 免荒诞;但它体现出作者“为情作使”的 本质。
《牡丹亭》思想主题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 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 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 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 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知所起,一 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 死,死而不能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皆非情 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 梦中之人耶! ——万历戊戌秋清远道人题 (p130)
《牡丹亭》大团圆结局分析
1.传统大团圆模式:男女爱情受挫,男主 人公往往是为得到圆满爱情而应试中举, 体现了对封建制度的妥协。 《牡丹亭》中柳梦梅在游学途中先与杜丽 娘私自结合,后继续赶考,他的应试行为 并非受女方家族势力逼迫,而是自己的个 人追求。
《牡丹亭》大团圆结局分析
2.传统大团圆往往是拜皇帝所赐,侧 面歌颂皇上圣明。《牡丹亭》中却对 皇帝采取嘲弄态度,点明“伪道学” 蒙蔽圣听。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这可视为对汤显祖语言风格的恰当 概括,即既浓艳华美,又俚俗朴素, 而且主要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的程度非 常高。抒情和心理描写都很细腻。 《惊梦》、《寻梦》等出,辞采凝炼 华美,笔蕊心花,沁人心脾,尤为脍 炙人口。
《牡丹亭》——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是杜丽娘从大家闺秀走向封 建叛逆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它展示了杜 丽娘思想情绪的发展过程,线索极其清晰 自然,并在全剧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游园前,她流露的是名门闺秀的矜持和 自我欣赏,但也透露出春情难遣的寂寞和 对环境的隐隐的不满。
《牡丹亭》思想主题
② 汤显祖以令人尊敬的道德勇气将 生命之美与人性自然需求联系起来。 寄寓了对那些将七情六欲深埋心中的 封建社会女子的同情,对以爱情为基 础的自主婚姻的支持与礼赞。
《牡丹亭》思想主题
P136 P132
“年已及笄……”
汤显祖将人类鲜活蓬勃的生命与姹紫 嫣红的春光合二为一,赋予了人的情 感、欲望无可争辩的合理性,歌颂了 关押不住的生命激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