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MS技术简介
原理介绍
1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由储能电容向刺激线圈快 速放电,经刺激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场能够穿透 衣物、骨骼和其他组织,在刺激部位产生感应 电流,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抑制活动,进而 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电流
感应电流
TMS技术简介
原理介绍
1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由储能电容向刺激线圈快 速放电,经刺激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场能够穿透 衣物、骨骼和其他组织,在刺激部位产生感应 电场,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抑制活动,进而 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4
刺激深度:1.5~8cm 刺激强度:1.5~6T
TMS技术简介
相关概念
单脉冲TMS(sTMS) 双脉冲TMS(pTMS) 重复性TMS(rTMS)
刺激模式
圆形 8字形
刺激线圈
TMS
运动阈值
TMS刺激运动皮质,10次刺 激中至少5次可诱发出波幅超 过50μV的靶肌(通常为拇短 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 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运动阈值可反应大脑皮质兴奋 性,便于确定个性化的刺激强 度
1988 2005
华中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 美国Cadwell实验室首次试验成功重复经颅磁场刺激器 (rTME),并于1992年推出了第一台重复经颅磁刺激 器(rTMS),使磁场刺激的作用更深、更强、更持久。
华中依杰与同济医学院合作研制出中国第一台rTMS,并 逐渐应用于临床。
1982
Polson制作了磁场刺激器可以兴奋外周神经,首次记录 到肌肉收缩的诱发电位。
TMS技术简介
发展简史
1986
英国Shef field大学的Barker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经颅磁 场刺激器,可以在颅外直接刺激运动皮质诱发身体对侧 手的运动。
1987
英国MAGNETIC生产了第一台单脉冲式磁场刺激器, 刺激线圈为圆形,由手动开关控制刺激输出,是一种 非连续、非节律性的刺激。
生理基础
刺激局部神经产生动作电位:运动诱发电位(MEP); 影响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功能:多巴胺(帕金森病、成瘾等)、
5-羟色胺(睡眠、认知、疼痛等)、谷氨酸(癫痫、AD等)、GABA(焦虑 、失眠等); 影响皮质代谢:高频刺激可以提高局部代谢水平,低频则降低; 影响局部血流:高频刺激可以提高局部血流,低频降则低; 兴奋与抑制作用:双向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平衡。
1965 1980
比克福特(Bickford R.G)和弗莱明(Fremming B.D)进行了首次现代模式的经颅磁刺激实验,用40 毫秒的脉冲电流通过线圈,证明了磁场刺激可以兴奋 面神经。
Merton用高电压经颅刺激大脑皮质,引出运动诱发电 位。然而电刺激经过颅骨和头皮的高电阻会产生疼痛 和灼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美国Bartholow在脑手术中直接用电刺激大脑运动区 引起对侧肢体抽动。
1896
法国生物学家Arsonval自制了可以套在头上的线圈,然 后接上110V的电压,通过30安培的电流,发生了光幻 觉现象,现在可以解释为磁场刺激兴奋了视网膜。
TMS技术简介
发展简史
1938
Cerletti首先采用了电休克疗法(ECT),目前ECT还是 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然而ECT会产生疼痛,需要麻 醉,可能损伤大脑记忆。
TMS技术简介
刺激模式
单脉冲刺激(sTMS): 由手动控制无节律脉冲输出,也可以激发多个刺激, 但是刺激间隔较长(例如10 秒) ,多用于常规电生理检查、运动阈值(MT )、运动诱发电位(MEP)等;
成对脉冲刺激(pTMS):以极短的间隔在同一个刺激部位连续给予两个不 同程度的刺激,或者在两个不同部位应用两个刺激仪(又称作double-coil TMS,dTMS),多用于研究神经的易化和抑制作用,起到长时程增强效应( LTP)/长时程抑制效应(LTD)的治疗作用;
TMS技术简介
原理介绍
1
2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由储能电容向刺激线圈快 速放电,经刺激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场能够穿透 衣物、骨骼和其他组织,在刺激部位产生感应 电流,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抑制活动,进而 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感应电流使膜内外原来相对稳定的静息膜电位 发生波动
3
磁刺激不仅是刺激单个神经元,而且是刺激神 经元群体和与之相连的神经网络
重复脉冲刺激(rTMS):改变大脑局部神经兴奋度,实现皮质功能重建, 在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 常规重复脉冲刺激:高频(≥5Hz)/低频(≤1Hz) ➢ 模式化重复脉冲刺激:间隔刺激(iTBS)/连续刺激(cTBS)
TMS技术简介
刺激效应
根据产生的生理效果和风险程度,rTMS有高频和低频之分。 低频是指脉冲频率≤1Hz;高频是指脉冲频率≥5Hz。 低频刺激引起皮质功能抑制;高频刺激引起皮质功能兴奋。
按MT%给予刺激(通常为80%110%MT)。这里要分为仪器的 强度和治疗所用强度。将磁刺激 仪的输出能量调整到最大强度时 定义为100%,按最大强度的百分 比描述
刺激强度
刺激频率
每秒连续输出刺激脉冲个数。刺 激频率受限于输出强度,当强度 设定(%)后,机器所允许的最高输 出频率与强度成反比
TMS技术简介
余韵扬 2018.08.13
第一部分
PART 来自百度文库NE
TMS技术简介
发展简史 原理介绍 相关概念 生理基础 刺激模式 刺激效应 技术特点
经T颅M磁S技刺术激技简术介简介
发展简史
1780
意大利生物学家Galvani发现刺激青蛙的脊髓神经可引 起大腿肌肉收缩,创立了生物电的概念。
1831 1874
英国化学家Faraday阐明了电磁感应现象,通电导体 周围存在磁场,变化的磁场又可以使临近的导体产生 感应电流。
经T颅M磁S技刺术激技简术介简介
技术特点
无创 安全*
无痛 副作用小*
*1998年、2008年,国际经颅磁刺激协会颁布《TMS临床应用 的风险与安全指南》用于指导TMS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1.Eric M. Wassermann. Risk and safet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eport and suggested guidelin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Safet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nd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998. 2.Simone Rossi, Mark Hallett, Paolo M. Rossini, Alvaro Pascual-Leone and The Safety of TMS Consensus Group. Safety, ethical considerations, and applic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