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期丝绸之路的贸易额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前期“丝绸之路”对外贸易额的简单估算

伍先亮

(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摘要:本文根据史料通过三个不同侧面推算出“丝绸之路”上的对外贸易量。该巨额贸易量的存在论证了唐前期西北安西四镇的战略地位和该地冲突不断的内在原因(争夺该丝路的控制权),以及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增加后陆地丝路没落的必然结局。

关键词:丝绸之路贸易额估算内在原因

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foreign trade volume on “Silk Road”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from three different aspects. The existing huge trade volume proves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ANXI 4 towns in northwest in earlier stage of Tang Dynasty and the internal reason for the unceasing conflicts in this region (for the controlling power over the “Silk Road”) and the unavoidable decline of the “Silk Road” on land after the trade increased on “Silk Road” on the sea.

Key words: Silk Road, trade volume, estimate, internal reason

“丝绸之路”,作为沟通东西方的经济交通要道,其经济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衡量和描述唐代前期“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从而突显其对唐前期经济的影响程度?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下面通过三个不同侧面出发,对“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额进行了推算。因篇幅和本人学识有限,疏漏肯定不少,但愿此文能抛砖引玉,给读者一点启示。

一.从国家贸易和民间贸易两个方面估算的贸易额;

1)唐朝前期的财政收入分赋税、特种及公产公业三块收入;支出分供国、供御及供军三大块。首先我们可以基本肯定的是,唐前期的财政管理思想是“以收定支”,即唐朝是根据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来决定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根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贯,粟一千九百八十余万斛(990万石),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绵百八十万屯,布千三十五万余端。”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得知,前唐(4500万人口的)一年国家的财政收入大约为粟1300万石—1600万石;绢的收入一年约为1495万匹-2270万匹,钱的收入为200万贯。

关于军队的费用,据《资治通鉴》卷212开元十年(公元723年)八月云:“先是,缘边戍并60余万,说以时无强寇,奏罢20余万。。。。”。唐前期的军队若以60万计算,,如一人食粟12石,衣12匹,则一年开支720万粟,720万端匹。假设朝廷按支出后的剩余额20%互市,则绢的互市贸易推算为155-310万匹。

2)民间贸易额

“丝绸之路”上绢的贸易商人大多是中亚商人,通过安西四镇中转运往中东和欧洲等地。依永徽元年380万户丁税二匹计算(见《资治通鉴》卷199“上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履行奏:‘即今户三百八十万’”),根据什一税的比例户均年产绢约为20匹,年生产额为7600万匹,如果按开元14年(人口4100万)911万丁计算则年产额18220万匹,因为北方地区为绢的主要交换区(假设为60%),按10%的比例假设为绢的贸易量。见下表:可知,随着唐朝国力的强大,绢的贸易额度应该增长很快的。由此也可知丝绸之路的贸易额度为460万匹-1100万匹之间。这里所指的贸易额是绢的贸易额。

两下累计,大约估算出“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额为620-1400万匹之间。见下表:

二.据简单模型推测的贸易净额

社会总产品Q = e•P•pr + i•W +ΔG

Q表示社会的总产品,为变量;P表示社会总人口也是户籍上的官方人口数目,为自变量;ΔG为对外贸易的最终“贸易顺差”,是税收的正相关函数;W为社会富人总财富并是一个定值。e、pr、i很重要:e表示劳动出勤率;pr表示劳动生产率,在模型时间内为定值;i表示奢侈支出率即富人对内的商业投资率,它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于是可推出有如下的公式:ΔG=Q- e•P•pr -i•W

Q的计算按贞观23年计算唐前期主要赋税收入(1900万人口,每户4.5人)

唐前期主要赋税收入(贞观年间)

e•P•pr的推算: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唐代以来,由于农业工具(铁犁等)的改进,生产效率大大超过汉代,土地开发也大于前代.(见《元次山集》卷七:“高山绝壑,耒亦满”)。一亩地岁收粟二石,则劳动力产出为422万*200=84400万石粟。

ΔG=21112+8440+2200+68400-84400-8440=7312(万石粟)=1015万匹绢。考虑到地区贸易分布及贸易品种的可能性,作为绢的交易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是最适合进行贸易的品种,而作为盐、铁、瓷器等其他重量较大的物品是并不适合于长途交易的贸易品种,因此可以推算丝绸之路上的每年净贸易量大约在710(710=1015*70%)万匹绢左右,这与利用国家贸易及民间贸易推算出来的贸易额800-1400万匹是较为接近的。由于唐代丝织业非常发达,丝织技术精巧,在当时的对外贸易中属于紧缺且别人无法制造的商品,因此每匹绢的利润也应该是很高的(进贡回赐和回纥强行市马等行为除外),可能达40-50%。(注:米粟绢的价格换算见下表:

三.根据商人数和单个商人可能实现的每年的贸易额来推算

假设每年在丝绸之路上从事该项东西贸易的商人有4万,每人一年往返一次,根据史料:“据悉,弓月城在唐朝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转运站,商人可以在这里一次提取275匹的丝绸”。该交通一年的贸易额为1100万匹绢。这和上述第一和第二种方法推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绢的重量很轻,《太平广记》记载有一轻绢,一匹长四丈,重量只有半两,因此一个商人一次进行275匹绢的交易是可能的)。

现在来分析往返“丝绸之路”的商人数量为4万的假设是否有可能性。根据史料记载,唐朝不仅大大扩展了中国的西部疆域,而且对西域地区的开发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范围上看,以往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区,而唐代在西域共建立了11个大的屯垦区,几乎遍布今天新疆的各个地区。从时间上看,唐朝在新疆的开发延续了161年,为以往任何朝代所不及。从人数上看,西汉时期新疆地区屯田军队约2万人,此后历朝都只有数千人,而唐代新疆的屯田官兵达到5万余人。《资治通鉴》所载长寿二年(692年)武则天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军队的屯田可自给,这为商人在该地域生活和商贸提供了经济基础;另外唐朝边兵为5万,相应的所辖人口最保守估算不低于60万的。这点可以从《资治通鉴》卷200可知:“龙朔元年,6月,以波斯。。。。等16国置都督府8,州76,县110,军府126,并隶安息都护府。”唐朝府兵是大府1200人,小府800人,以中府1000人计算,126府的府兵人数就应该有10万了,按6:1的比例来计算,当地总人口是不低于60万的。(关于府兵与人口的关系,是通过如下表格推算的)

通过以上三种不同方法的推算,我们认为唐前期“丝绸之路”上平均每年1000万匹绢的对外贸易是可能的。也正是由于该要道上有着如此巨大的经济财富的流动(大于唐贞观年间一年的赋税收入租庸绢950(万匹)),才对唐王朝及西域周国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保护“丝绸之路”也就是保护财富,而控制该条运输和贸易通道也就是拥有了财富;另外,对西域各国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