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要求:现需要设计一种满足以下要求的绝热材料:
密度小于1 g/cm3、工作温度大于1600 ℃、热导率尽可能低(如小于0.1 W/(m·K))。
查阅资料、提出你选择的选材及材料设计思路或方案,并给出本课程所学的相应的理论依据。
六铝酸钙/尖晶石复相材料
一、热材料选择
根据题目要求,所设计的绝热材料密度小于1 g/cm3、工作温度大于1600 ºC,属于轻质耐热材料。首先考虑其主要功能,即绝热、耐热,那么所选主要材料应该要高于其工作温度,查阅相关资料,找到几种常见的耐高温材料(见表1-1)。这里选择用六铝酸钙作为主要材料,六铝酸钙简写为CA6,其理论密度为3.79,熔点高于1875℃,六铝酸钙耐火材料以其优越的导热性、高温体积稳定性、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 在钢铁、炼铝、陶瓷、石化等高温行业中已成功得到应用[1]。
其次选择了天然镁铝尖晶石,其为一种宝石级尖晶石,化学式为MgO•A12O3或
MgA12O4,简称MA。MA是一种熔点高(2135℃),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低,热震稳定性好,耐磨损,抗冲击,高硬度,高强度,良好的电绝缘性能!抗碱侵蚀能力强的镁铝氧化物材料。耐高温材料用镁铝尖晶石都是由MgO和A12O3人工合成的,MgO和A12O3能固溶于MA中,形成富镁或富铝尖晶石,它们与MA的低共熔温度都在1900℃以上[2]。
其工作稳定和热导率可以满足的情况下,其密度较高,考虑将其做成多孔材料,并且气孔对导热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Cvl 3
1=λ
)1(P s -=λλ
在高温(>1800K )时,光子传导效应较大,如果有微小气孔存在,由于气孔与固体间折射率有很大的差异,使这些微气孔形成散射中心,导致透明度强烈降低,显著地降低射线的传播,这样光子自由程显著减小,即λ减小;当然,少量的大的气孔对透明度影响小,而且当气孔尺寸增大时,气孔内气体会因对流而加强了传热,当温度升高时,热辐射作用就增强,且与气孔大小的和温度的三次方成比例。
而对于此材料的气孔率提高方法,采用加入造孔剂提高材料的气孔大小和减小密度。
图1.1 SLA-92 与传统隔热原料的热导率[3]
对于其热导率,SLA-92 原料的热导率类似于陶瓷纤维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热导率呈近似水平的上升趋势。但与陶瓷纤维不同的是, 1 200 ℃以上, 陶瓷纤维的热导率-温度曲开始快速上升, 热导率将明显高于SLA-92 原料的热导率。SLA-92 原料的热导率远远低于传统的氧化铝空心球骨料、轻质黏土骨料等的热导率。
二、评估
在300 ~ 1400 ℃之间, CA 6 隔热试样不但热导率明显偏低, 且当温度变化时其热导率的变化较小。对Bonite 浇注料的试验表明, 体积密度为2.85 g/cm 3的Bonite 浇注料与体积密度为3.0 g/cm 3的刚玉质浇注料相比, 其热导率低得多。
三、其他资料:轻质耐高温材料的制备方法
轻质材料的制备方法与致密材料不同,轻质材料的制备关键在于气孔的引入方法,并且
各种制备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轻质耐高温材料的生产方法通常为燃尽加入物法和气体法,以及多孔材料法“气体法又可分为泡沫法和化学法”。
(l)燃尽加入物法
也叫可燃物加入法“采用锯木屑、泡沫塑料球等可燃物或可升华添加物引入气孔”制品在三个方向上收缩各不相同,在干燥用烧成过程中易产生变形,需要经过整形(切割和磨光)才能使用该方法是轻质隔热材料的主要生产方法。
(2)泡沫法
泡沫剂发泡后于浆料共混,使泥浆产生气泡;并加入固定剂,稳定己形成的气泡(任国斌,1986)“该方法操作简单!生产稳定”其主要问题在于半成品的干燥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通常用于生产常规通用轻质隔热材料”。
(3)化学法
利用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引入孔隙"如在泥浆中加入碳酸盐和酸、苛性碱和铝或金属和酸等“该方法生产的制品使用温度低(1200℃),抗渣性差,只能用于不与火焰接触的夹层中,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因此,在生产中极少使用”。
(4)多孔材料法
利用天然轻质原料(如天然的硅藻土(王维邦,1996)或人工制造的各种空心球(如人造的粘土泡沫熟料、氧化铝或氧化铝空心球孔材料(王维邦,1996))引入孔隙"此方法使用范围有限,是制备高强度轻质隔热材料的有效方法“主要应用于制备氧化错和氧化铝等高强度隔热材料”。
参考文献
[1]陈冲,陈海,王俊,孙宝德.六铝酸钙材料的合成、性能和应用[J].硅酸盐通报.2009,28:201-205
[2]卫李贤.六铝酸钙/尖晶石轻质耐高温材料的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3]裴春秋,石干,徐建峰.六铝酸钙新型隔热耐火材料的性能及应用[J].工业炉.2007,29(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