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谈校园文化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谈校园文化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1校 园 文 化 建 设和 创新 人 才 培 养 是 相
互 联 系 的
爱 国主 义 教 育是 校 园 文化 建设 中创 新 人 才 培 养 的 重 要 内 容 。不 管 是 百 年老 校 , 还 是 只 有 几 年 历史 的 新 校 , 有其 校 园 文 都 化: “自强 不 息 , 厚德 载 物 ” 使 清华 百年 不 败 、傲视 同 侪 ; 爱 国 、进 步 、民 主 、科 学 ” “ 的 传 统 在 北 大 生 生 不 息 , 代 相 传 。 作 为 代 社 会 亚 文 化 系统 的 校 园文 化 , 是 要 体现 就 所 学校 的 办 学理 念 、学 校精 神 、校 园风 气以 及 传统 的 行 为文 化 、精 神文 化 , 质 物 文 化 等共 同构 成 的 一种 文 化 。 刨新 教 育丰 富 了校 园 文 化 的建 设 。 学 生学 习、生活 、活 动的每 一 个过 程 , 都有 一 个思 维 的 过 程 , 养 创新 意 识 、 创新 思 维 培 和 创新 能 力 , 是培 养 创新 人 才 , 是 要通 就 就 过 校 园文 化 向学 生 进行 思 维 方式 、科 学 态 度的教育, 学生 思 维 敏 捷 , 情 丰 富 , 趣 感 兴 和 爱 好 广 泛 , 力充 沛 , 欢 活 动 , 精 喜 但思 维 不 够 开 阔 。 针 对 这 些 特 点 , 分利 用第 二 充 课堂 为重 要阵 地 , 通过讲 座 、座谈 会、报 告 会 、演 示 会 、咨 询 会和 参 观等 丰 富 多 彩 的 活动 , “ 新 ”于 活 动之 中 , 寓 创 使学 生在 活 动 中增 强 创 新 意 识 。 教 育 学 生 学 习 要 创 新 、劳 动要 创新 、生 活 要 创新 、求 知更 要 刨新 , 来 成为 一 个善 于 “ 新 的 人 。 1 将 创 1 2 校 园 文 化建 设 是 创 新 人 才 培养 的重 要 辅 佐 。 建筑 物 的风 格 , 坛 的摆 布 , 花 路灯 的 形状 以及道 路 、湖泊 、桥 梁 的命 名等 , 对学 生 刨新 思 维 方 式 的 形 成 非 常 重 要 。 因 此 , 有意 识 地 对 校 园 的 环 境 进 行 布 置 和 设 计 ( 如校 园芳 草 青 青 , 花 争 艳) 会使 学 生 感 鲜 , 到 赏 心 悦 目 、清 爽 宜 人 , 常 有 利 于 创 新 非 人才 的 培 养 。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3篇)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3篇)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校园氛围,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

以下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汇报。

首先,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文化素养。

学校创设了一系列的学术科研平台,如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机会。

同时,学校定期举办学术竞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

其次,我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学校设有各类艺术团队,如合唱团、舞蹈队、戏剧团等,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艺术交流和表演的机会。

学校还组织举办各类文艺晚会、音乐会等大型活动,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和创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注重艺术教育的普及,开设了美术、音乐、舞蹈等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探索艺术的机会。

再者,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学校建有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和场馆,并配备了专业的体育教师和教练队伍,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体育活动和锻炼的机会。

学校每年都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运动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此外,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组织了大量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组织和社团活动,提供学生发展自己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此外,学校还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承。

学校富有特色的传统活动,如迎新晚会、毕业典礼等,成为了学校的传统和标志性活动。

学校还积极组织各类文化节、主题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了活泼、开放、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重视学生的学术、艺术和体育素养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景, 围绕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动和校 园生活精心创 造 、 期积淀而形成 的 , 长 并
积极作用于全体师生思想和行为的所有价值 观念 、行 为规 范的
现代大学生是否具有创新 能力不仅要看他是否具有创新意 识、 创新思维 , 还要看 他是否具有 良好 的意 志品质 , 坚强 的意志 是开发 出创新能力的支撑 。集学术性 、 娱乐性 、 创造性为一体的 校 园文化为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供 了机会与舞台。高品味的
发展 目标 的一种潜在力量 ,无疑是一 种巨大的激发 因素 和原动
力 。特别是 当人们遇到挫折时 , 它会给 以信念的支撑 , 并成为人 们树立崇高理想 、 追求远大 目标 的力量源泉。实践 已经证 明: 健
康 的校 园文化活动既突破了课堂文化 的局限 ,又开阔 了学生的
视野 ; 既开发 了学生的智力思维 , 丰富了学生 的知识 储蓄所 ; 又
校 园文化培养了学生 的坚韧性 ,增强 了学生敢于面对磨难和失
综合。 校园文化作 为一种非强制性教育手段 , 是直接影 响高校大
学生成长 的重要环境因素 ,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过 程中的重要环节 , 在高校创新人 才培养 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 系
既锻炼 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社交 能力 ,又满足 了学生张扬个性
的心理需要。 因此 , 高品位 的校 园文化不但可为创新人才的培养
拓宽空 间 , 开辟新视 角 , 发学生 的创新意识 和创新思 维 , 激 而且 可 以培养学生永不满足 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锻炼学 生的独立处 理问题的能力 和创新能力 ,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和不 断进取 的 精神。
化的质量 。同时 , 园文化建设是一个 过程 , 校 创新人才在这个过

建设文化校园 培养创新人才

建设文化校园 培养创新人才

建设文化校园培养创新人才摘要:大学应不断促进文化交融,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通过文化校园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氛围来自于文化校园。

黑龙江大学在实践中依托综合优势与后发优势,凝练文化校园精神,建设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校园品位,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文化育人环境。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化校园;个性化;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赖合格的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大学应当不断促进文化交融,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通过文化校园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文化校园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1.文化校园建设的内涵文化校园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

文化校园是以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集中体现,在所有育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全方位育人氛围、育人环境的统称,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校园包括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活动层面的内容,即生态化和人文化相辅相成的校园环境,淳厚向上的校园精神,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

文化校园建设包括以下内涵:(1)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为保障,以提炼大学精神、提高全民素养、提升文化品位为重点,以改善学风、教风、校风为目标,建设有特色的人文校园。

(2)校园环境文化,它不仅包括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校园的绿化和美化等环境文化,也包括教学办公设施、行政后勤服务装备、文体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文化,学习生活管理制度、招生分配制度、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文化,还包括校园内体现的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等。

校园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精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它体现着大学理想和人文精神,反映着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

(3)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指校园人为实现学校的各种职能和自身的发展完善而开展的一切活动。

关于推进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推进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推进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摘要:十八大顺利闭幕,据统计,胡锦涛同志在宣读的十八大报告中,曾57次提到创新,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协同创新等。

在报告中还多次提出转变和改革等字眼。

其中文化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软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创新同样需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文化;创新;思想;建设;机制大学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拥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组织,不论是从当前的还是今后的发展态势来说,文化同样是衡量一所大学的重要指标。

大学的文化建设不仅要具有自身特色,还应与国家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在一定的体制下和原则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以提升大学文化的软实力。

文化建设是国家的重点之一,同样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列入未来校园发展规划的体系中来,必须予以重视,不能简单化、边缘化。

一、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文化融合在大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大学发展的自身推动力。

大学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会唤起学生对文化的依恋。

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包括教育文化建设、组织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物质文化建设。

一所大学的文化形成必须经过时间的积淀,经过历史的沉淀,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清晰文化自我定位,有利于带来稳定行为规范与共同心理基础。

二、创新文化建设与文化建设创新的辩证关系文化建设创新为创新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是创新文化发展的保证,是创新文化传播的渠道。

学校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建设,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的机制,为其施展。

下面列举两项文化建设机制:1.教育文化创新教育文化创新,重点在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上。

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课堂形式多元化、开课类别多样化,大学文化的主体在于教育文化,大学建设,重点不在高楼大厦,而是人文素养。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条式教学和单一式教学不仅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还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微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微

Z 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2019第8期中(总第309期)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微徐松李勇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教师和学生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品质的重要标准。

在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校园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的氛围中,能够自觉地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一、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工作不够完善在当下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很多工作都只是浮于表面,工作进展仍是停留在宣传和动员活动的阶段,缺少一个完整地、全面的创新性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及制度保障。

部分高校没有将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视为重点教育教学目标,自然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体系和管理规范,有的时候集中宣传或者重点突击一下便视为完成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高校制定一个科学的、可行性的建设和培养目标,还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和管理机制。

(二)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有形无实”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各个高校纷纷以创新为导向展开一系列的教育办学活动。

但是,部分高校宣传和倡导的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有形无实”,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绩,这主要是受到了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教学主张“班级教育”,这和“创新型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和创新性相违背,抑制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阻碍了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校园文化物质建设相对不足,限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再发展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双方面着手,任何一方都不可缺少。

校园文化建设说明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说明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说明报告一、引言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丰富学校的教育内涵,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

2.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平台。

3.增强师生凝聚力: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师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建立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文化氛围:通过定期举办主题活动、开展文化艺术呈现等形式,营造阳光、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

2.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校风建设,倡导廉洁奉公、团结友爱等优秀学风,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精神文化氛围,塑造优秀师生形象。

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提倡创新创造精神:设立创新实践平台,开展科技创新比赛、创业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

5.加强文化艺术教育:引进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6.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学校的环境整治和管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

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与途径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加大投入,明确目标,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

2.制定规划:制定具体的文化建设规划,确定目标和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3.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文化建设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管理能力,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专业支持。

4.注重群众参与:引导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建设校园文化的主体。

5.加强宣传推广:通过校园媒体、家校联络平台等途径,积极宣传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果和亮点,引导校民形成良好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校的精神灵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舞台,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人才培养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结果。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会注重学术氛围的培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学术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会注重学生的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成长空间。

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艺术展示、学术讲座等形式,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社会交往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传统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学校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明素养。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使其在成长过程中不忘本土文化的根脉,同时也为其未来的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增添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摘要]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基础,主要包括创新学生与老师的素质以及创新校园文化。

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存在专业才能缺乏、急功近利、创新力有待提高的现状。

针对此现状,文章提出了要做到时代精神与传统精华文化相结合、创新管理体制、制定相关制度等措施,通过构建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一、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基础当今社会,只有有才能、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可以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贡献卓越的力量。

教育单位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培养具有一定学识的人才,而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

要培养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各个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每个高校都应该把建设校园文化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创新型的校园文化对培育创新型的人才有重要影响。

创新型的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学生与老师的素质。

师生的素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

创新的主体必须是人,也就是各个高校的大学生。

而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指的是大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在各种活动中发挥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或者是素养。

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

各个高校应当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让这种潜在的创新素质能够植入大学生的脑中,能够随时爆发。

2.创新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要以校园为建设空间,学生是活动主体,在这个校园文化环境中,校园精神是该校园主体的主要特征。

由此可见,建设校园文化不仅包括了物质环境,还包括了精神文化,也就是校园文化。

学生在这种精神文化的熏陶下,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

在这些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了与人交往、沟通、合作,也培养自身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态,这样的心态有助于他们走向社会,也有助于促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这样,随着学生思想不断走向成熟,他们就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来解决问题,为社会做出贡献。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高等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高等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
于不 同思 想 、 观点 之间 开展讨 论 的学术 氛 围 。
发 展 道 路 、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和 人 才 强 国 战 略 服 建 务 。 _ 其 中 , 业技 术 能力 是 卓 越 工 程 师 的基 本 ”】 专 要求 , 创新 能 力是卓 越 工程 师 的核心 素质 , 践能 实
中 图分类 号 : 2 G17 文献 标识 码 : A
教 育部 于 2 1 0 0年 6月启 动 的“ 越工 程 师教 卓 育 培养 计 划 ” 作 为 我 国工 程 教 育 的 重 大 改 革 项 ,
力 是卓 越 工程 师 的 突 出标 志 , 会 责 任感 是 卓 越 社 工程 师 的优 秀 品质 。“ 越工 程师 教育 培养计 划” 卓
收 稿 日期 : 0 1 3— 0 2 1 —0 2 作 者 简 介 : 艳 斌 (9 2 , , 编 审 , 任 石 家庄 铁 道 大 学 党委 宣 传 部 副 部 长 , 究 方 向 : 闻宣 传 和校 园文 化 。 赵 17 一)男 副 现 研 新

石家庄 铁道 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第 5卷
如 石家庄 铁 道大学 以“ 激发 创新 意识 , 培养创 新精 神 ” 主题 , 为 连续 十 五 年举 办大 学 生 科 技 文化 节 ,
生 曾经说 过 :母 校 给 了我 两件 的精神 ” 二 。在 京九铁 路最 艰苦 的
J n 2 1 u.01
文章 编 号 :0 5 3 5 2 1 )2— 0 1 0 2 9 —0 6 ( 0 1 0 0 0 — 5
基 于 卓越 工 程 师 培 养 高 工 科 的 等
院 校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以石家 庄铁 道 大 学 为例

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十分 相近 。 同 义化 也 是 一 种 文化 范 畴 , 疑 也 力 。然而 , 国高校 的教 师 无论 是教 授 还是 讲 师 大 ”校 无 我
会增 进 人 力 资本 诸 如 “ 识 、 息 、 想 、 能 、 知 信 思 技 观 都 始终将 “ 知识 就 是 力量 ” 为 神 明。 以“ 输 式 ” 奉 灌 念 、 神状 态 … …和 卫 生 健康 ” 内容 在 大 学 校 为特 征 的讲授 法 几乎成 为每位教 师执教 的原 则。而 精 等
企 肥 学 院 学 ( 良 社会科学版)
2 01 1年 3月 第 2 8眷 第 2
J r l f e i n e i(oi c ne) ( n f i rt Sc l i cs m a oH eU v sy aS e
Ma .2 l 1 2 o 2 r 0 1 Vo. 8 N .
c n tu t n s o l a e t e c mp s e lm’ a t i e s i a le , tc i t e su e t’f l s ae o sr ci h u d tk h a u u t a ci t s a t c r’ r b us Ol h t d n s u l e l o l vi s i d v lp n , a d ce t o d c n i o n t s h r o h t d n s n o ai n qu l is e e o me t n r ae g o o dt n a d amo p e e fr te su e t’i n v t ai e . i o t Ke r s a ltsc hu e;i o a in f cin;b sc me tlt y wod :c np l u r nn v to un to a i n aiy

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成果(3篇)

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成果(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校在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方面的成果。

一、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1.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我校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和净化,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

同时,学校还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如图书馆、体育馆、艺术中心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

2.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我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晚会、体育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学校还举办各类讲座、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传授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3. 加强师生关系建设:我校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倡导“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

学校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学校也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成长需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

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1. 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我校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弟子规》、《孝经》、《论语》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学校定期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开展传统文化竞赛:学校举办“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赛”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强化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1. 开设创新课程: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设《机器人制作》、《编程》等创新课程,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2.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面创造 和积 累 , 映师 生 共 同信 念 和 追求 的校 园 精 反
神 , 盖学校所 具有 的特 定 精 神生 活 环境 和文 化 生 涵 活氛 围。高职 院校 的校 园文化 内涵应包 括 物质文 化 层面 、 神文化 层面 和制 度文化层 面 。 精 物 质 文化 层 面 主要 包括 学 校 的校 园建 筑设 计 、
第1 2卷 第 4期
基 于培 养创 新 型 人 才 的高职 院校 校 园文化 建 设
靳 晶 晶
( 头职 业技术 学 院 经 济贸易 管理 系 , 包 内蒙古 包 头 04 3 ) 100 摘 要 : 分析 当前 高职 院校 校 园文化 建设 中普 遍存 在 的 学生整 体 水 平不 高、 资 力量相 对 薄弱 、 师 校
二、 当前高职 院校 校 园文化建 设 的现状 目前 , 多高 职 院 校校 园文化 的建设 还 没 有形 许
任感 、 有思想 、 人格 健 全 的 创新 人 才作 为重 要 任 务 。 创 新型 人才 的培养 , 高职 院校 应 建 设 良好 的教 育 环 境 , 养学生 审视 、 驳 、 培 辩 思考 、 当的行为 与思想 习 担
园文化 活动 内容单 一质量 不 高、 物质 环境 建设 和 文化基础 设施 建设等 方 面的投入 不足 等 问题 , 出 提
建设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校 园文化 , 重视 学生的主体性; 建设 具有较 高素质的教 师队 伍 ; 强学 生社 团建设 , 极 开展 社 团 艺术活动 ; 丰 富 多彩 的校 园文化 活动 ; 强校 园 网络 文化 加 积 开展 加
的 力量 相对薄 弱 , 资结 构 不 尽 合 理 , 学 方 法 、 师 教 手 段 以及培养模 式 均处 在改 革 和探 索 之 中。 目前 , 还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基于厦门大学的案例分析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基于厦门大学的案例分析
( ) 园物质 文化 塑造 个体 提升创 新 意识 一 校

为规范 以及共同认同的追求和价值取 向。 而校园文化的具体 内容 , 大致有这样三种不 同 的分类 : 赖晓军 认为 , 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 、 校 制 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 中物质文化指一定的场所 即 其 建立开放实验室 、 技活动区 、 科 校园 网络 、 设备和经 费投入 , 制度文化包含团委和学生处 、 图书馆等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 高教研 究》
21 0 1年第4期( 总第 11 0 期)
推 动校 园文 化 建 设 , 进 创 新人 才 培 养 促
_ 基 于厦 门大学 的案例分析
周 伟
( 门大学教育研 究院 福建厦 门 3 10 ) 厦 60 5

要 : 园文化作为高校 的无形资源 , 校 对培养创新人才起 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创新人 才、
指 富有创 新意识 、 备创新 人格 、 有创新 能 力并取 具 具
厦 门大学 作为 入 围全 国首批 “ 学生 创新 性 实 大
验计划” 行列的 5 所高校之一 , 0 又于 2 1 年人选教 00 育部“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 ” 在迈 , 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的进程中, 十分注重通过创新 校园文化建设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朱崇实校 长说 , 高水 平研究 型大学不仅 是科学 、 “ 技术 的摇 篮, 而且注重人文精神的养成” 他 在《 , 以创新 的精 神和理念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一文 中, 专 门提及要把提高科学素质 、 树立科学精神、 培养科学 道德作 为创 新 文化 建 设 的 重要 内容 , 力 营 造 追求 努 真理 、 献身科 学 、 鼓励 创新 、 宽容失 败 的校园文 化 氛 围。2 E 3

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

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

新校园文化 ; 三个原则 : 全员参与 、精 品精制 、求 新求 变 ;四项 工作 :在思想 教 育 、文化 艺术 、学 术 科技 、社会 实 践 四个 方 面努 力 实 施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计划 。
三 、创新 人才 培养实 践方法 与过程
1 .思想 教育
把 全 方位 育 人作 为 思想 教育 工 作创 新 的根本 。 思 想教 育做 到与理 论学 习 、志愿 服务 、学 习典 型榜 样 事迹 、加 强校风 、学风建 设 、管理 服务 、学生 自 身 教育 等相 结合 。具 体做法 :一 是主 动掌握 大学生 总 体状况 ,把思想教 育工作 做早 。学生 一进 校 ,就 引 导学 生尽早 树立正 确 的人 生努力 方 向 ,科学 规划 自己 的大 学学 习与生 活 ,为创 新人 才培 养打下 良好 的基 础 。二是关 注学 生知识 拓展 与潜能 发掘 ,把思 想教 育工作 做 长 。使学 生把个人 成 长成 才与 国家前 途 、社会需 要结合 起来 ,积极参 与 实践 ,不断 提高 创 新 能力 和素质 。三是关 注学生 心理 特 点和个 性发 展 ,把 思 想 教 育 工 作 做 活 。通 过 举 办 心 理 健 康 讲 座 、咨询 、心理沙 龙等活 动 ,向学生 介绍科 学 的学 习方法 ,让 学生养 成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 自觉培 养坚 韧 不拔 的意 志和艰 苦奋斗 的精神 ,提 高受 挫能 力及
收 稿 日期 :2 1 -1 5 0 00 - 2
基金项 目:渭南 师范学 院科研基金 资助项 目(9 K 08 0Y S1) 作者简介 :朱芳转 (9 4一 ) 17 ,女 ,陕西扶风人 ,讲师 ,硕 士 ,从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 园文化建设研究。
B NI GI ,Y WN U I7 I JN JG 1 E HA 15l A A N 1U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目标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目标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2 0 1 3 年 第1 期 ( 总第 2 6 4 期)
世 纪桥
No . 1 , 2 0 1 3
S h i j i Qi a o
( G e n e r a l N o . 2 6 4 )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目标 下的校 园文化建设
吕聪 玲
( 哈尔滨金 融学院 思政部 , 黑龙 江 哈尔滨 1 5 0 0 3 0 )
大学生创新意识 、 创造精神的重要环节 , 使大学生各方面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0 2
高 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 鼓励 学生参加 国家 、 省、 市组织开 展 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竞赛活动 ,目前 , 哈尔滨金 融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 、 全国大学生沙
加 强校 园 文化 建设 校 园文 化 是 一 种 亚 文 化 , 是 全 校 师 生员 工 共 同创 造 并经过长期积淀形成 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 是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体现在观念文化 、 学术文 化、 制 度 文化 、 环境 文 化 、 活 动 文化 等方 面 。 ” “ 高校
( 三) 校 园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科教兴 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 校 园文化 建设 中创新活动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学是一个 以知识密 集 型为特征 的社会组织 , 以知识 的创新和传承为己任 , 具 有 优 良 的传 统 文 化 氛 围 和 浓 厚 的 人 文 环 境 。大 学 的教 学、 科研 活动不仅能促 使学生勤学苦读 , 努力成才 , 而且 激 发 着 他 们 不 断 创新 的热 情 ; 而 学 校 组织 的各 种 的 学术 讲座、 科 技竞赛 等则 是大学 生进行创 新实践 的重要舞 台。例如 : 以学术讲座 、 科普讲座等活动为载体 , 积极开 展一系列 内容丰富 、 形式多样的普及性科技创新活动, 提

协同育人及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创新

协同育人及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创新

协同育人及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创新协同育人(一)主要目标在已有政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于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利益共同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延伸校校合作,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支撑,企业、其他院校参与四方联动的利益共同体,深度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机制(二)主要内容1.构建基于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利益共同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协同育人是协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制改革与创新是实现协同育人前提和保障。

学校拟在承担的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行业引导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设与改革试点方案”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基于四方联动利益共同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主要内容如下:(1)建设紧密型协同育人平台。

依托XXX、XXX,在充分研究、分析各方利益诉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吸纳院校、行业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主体加入,建设一个以“协同育人”为共同愿景的紧密型合作平台,为“四方联动”协同育人建立对话渠道。

(2)进行政校行企协同利益博弈研究。

要实现政校行企四方协同育人,首先必须解决好参与各方的利益均衡机制。

这是关系到政校行企合作能否展开、对人才培养模式能否切实改善的关键所在。

如果各方利益未得到保障,参与积极性就会降低,将直接影响协同育人进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3)建立彰显共同利益的制度体系。

协同育人平台要有序运转,必须有各方共同讨论、共同认可、共同制定的章程、组织原则、制度体系。

(4)构建完善的政校行企协同育人运行机制。

主要包括确定协同育人的内容、规范合作育人方式、制定育人原则。

(5)建立反馈机制。

协同育人机制是否有效,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地方政府、区域市场、行业企业、院校、学生是否满意。

因此,必须建立跟踪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情况,对协同育人成果进行评估,继而反思协同育人各环节,找出关键问题,进行整改和纠偏。

2.“订单式”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拟以学校与XXX、XXX、XXX等企业合作订单培养项目为试点,进一步对“订单式”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管理体系、协同方式、运作机制、资源开发与使用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实践,为解决目前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层次不高的问题提供方案,具体的研究与实践内容包括:(1)“订单式”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构建校园生态文化体系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构建校园生态文化体系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目标,通过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评价社会主流意识 形态, 坚定科学信仰, 向往并追求真理。 否则, 自我封 在 闭的校园文化中是难以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 目标的。
二、 校园生态文化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学, 众望所归的生态社会正在形成。 9 6 , 17 年 美国著名 教育学家劳伦斯提出了“ 教育生态学” 的概念 , 校园生 态已经成 为现代学校生存发展 的核心要素 。2 世纪 0 8 年代后 , 0 教育生态学研究不仅范围更加拓宽 , 而且 向纵深发展 , 华盛顿大学 的古莱德首次提出了学校是 个文化生态系统 的命题 。由此可见 , 高校校 园文化 作为学校教育生态系统 的一个重要生态链 , 自身状 其 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 的实效和人才培养

大学是与知识传承和学术创新 相联 系的 ,以探 索、 、 追求 捍卫 、 传播真理 和知识为 目的 , 而引导社 继 会价值观、 规范社会行为 , 是对人类素质改善和提高 、 社会文 明发展和进步不可替代 的有重大公共影响力 与推动力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组织。因此大学的核心使 命是传播和发展科学并 为人类 、 为国家、 为社会培养
创新型人才。
的质量 。


构建校园生态文化体系的迫切性
高校 的教育环境说到底是高校 的文化环境 , 高校 应该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 蕴的独特 组织 , 担负着引领社会文化和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双 重重任。 但也应该看到, 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 , 些刚刚升格的地方高等学校 的校园文化建设才刚 刚起步 , 即使是有一定办学历史的高校 , 真正意义上
收 稿 日期 : 0 9 0 — 1 2 0 — 9 1

校 园生态文化建设通过有效途径实施人文 素质 教育 , 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文知识 的内化、 人文思想 和

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成果呈现

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成果呈现

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成果呈现2023年,随着全球教育的高速发展,如今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成果呈现已经有了质的提升。

在校园里,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体验和探索自我。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成果呈现的发展状况以及精彩的实践案例。

一、校园文化建设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里,逐渐出现了以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下,学生们不仅能够在课程学习上获取知识,还可以参加各种“创新大赛”和“创客活动”深化对知识的了解,并通过实践的方式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必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项目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这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2.学校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频繁的文化活动策划和组织,学校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普及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例如,每年都会举办“中华文化节”,通过这种方式丰富学生们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二、活动成果展示1.科技类比赛的成功科技类比赛活动在校园内的举办,往往能够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普遍关注。

例如今年的“大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们不断优化自己的外型设计和制作方式,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一个个科幻化的模型。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不仅对科技的认识更加深入了解,同时还加强了他们的创新、合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2.文化艺术类比赛的精彩呈现文化艺术类比赛活动不仅能够展示学生们的优美才华,还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自我发挥的机会。

例如,每年学校都会举办“文艺大赛”,学生们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展示自己的舞蹈、歌曲、绘画等多方面的才能。

这不仅可以推动学校文化艺术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促进他们个人艺术素养的成长。

总的来说,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活动成果展示,都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 园文 化 活动 注 重 的是 学 生原 有 特 长 的 施 展 , 而
化包 含 了显性 文化 和隐性 文化 两 大方 面 内容 : 显 性 文化 主要包括建 筑设 计 、 校 园景 观 和环境 绿 化 等物
非 与学 校育 人 和学生 成长 紧密 结合 。 校 园文 化 活 动 不 仅 涉 及 面 要 广 , 更 要 具 备 特 色、 亮 点与 创新 。校 园文 化 的 发展 只有 与 时俱 进 、 呈 现特 色 、 在继 承 中创 新 , 才 能 够 实现 水 平层 次 的

当今校 园文 化建 设存 在 的 问题
( 一) 广 大师 生对校 园文化 的认 识 有偏 颇 首先 , 部分学生将 校 园文 化定 义为 除第 一课 堂 以外 的各类课外 活 动 , 这种 理 解是 狭 隘 的。校 园文
例, 某院系 曾推选某一名学生多次参加校级 比赛 ,
原 因就 是该 学 生 集 文 笔 、 书法 、 朗诵 、 歌 唱等 多 项 特 长 于一身 , 可 以为 该 系挣 得 荣誉 。这表 明 , 当前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寓于校园文化中具有反作用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会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创业相关信息的兴趣因此大学生在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能够比较集中地关注学校的各项事务和校园文化建设
第1 5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2月
化形态的内容 , 以及维系校 园秩序必不可少的保 障 系统一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 隐性文化主要是指包 涵学校延续的校风 、 学风、 传统习惯、 思想意识 、 情 感观念等诸 多要素的综合体。其次 , 多数 师生 以
纵 向提升和横 向扩展。不可否认 的是 , 我们 的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
人才强国,教育兴国。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实质和核心却是人才与教育的竞争。

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我国重视教育数量增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并积极地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着力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然而,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等教育全面系统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其中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校园文化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成为了重要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的核心。

一、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教育观念有偏差
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新的教育观念尚未真正树立。

学校提倡创新教育有了很长的时间,但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及观念
的影响,创新人才培养并没有大的成就。

传统的教育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抑制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空间,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取得好成绩,或者“不挂科”并且,传统观念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不平等,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怕发言,不发言,不利于师生交流。

加之,“读书破万卷”的传统思想,使得学校学校对学生实践环节方面的能力培养力度
不够,这也是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之一。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创新的培养存在着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寻求新的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观念应该涵括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发展人才数量的同时重视人才质量等。

但是新的教育观念还未确切、全面落实。

(二)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不平衡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促使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高质量的校园精神文化带
动校园物质文化的发展。

然而,有学校混淆校园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如认为物质文化就是校园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还要满足学生的健康、娱乐、休息等要求。

有学校总是重视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愿意出巨资搞建筑、修道路、修假山与湖、植树木花草等,在重视这些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的时候,却忽视了隐性的精神文化的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支持和鼓励“读书日”这一校园文化,可以调动更多学生看书的兴趣,使他们的建设是虚幻的、空洞的、是长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他们认为检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还是那些具体的物质文化建设。

(三)制度文化建设不完善
我国职业院校制度文化建设不完善。

首先,教学管理制度刚性化、集权化严重。

我国现行的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刚性化与集权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有学校专门的行政人员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控制、组织与评价。

这种模式强调的就是权威与服从,教
学与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学校的手中,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使学
生缺乏应有的活力,导致只关注管理中的效率而忽视了对人本的关注,影响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不能与现实经济向匹配,就是说有些专业或课程的设置脱离了市场的需求。

具体来说有些专业市场经济确实不要太多,譬如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只能进些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但是这些单位的用人是很有限的;一些课程的设置确实与本专业的技能关联不大,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课程设置太单调,许多专业除了专业课只设置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与这个专业毕业后需要的知识面不相符合。

最后,学生考核标准、教师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不是真的为了知识而学,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就出现了重视考试成绩,成绩是唯一重要的评价学生的标准。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论文数量来评价的。

许多教师为符合这种评价标准,不得不努力去争取科研课题与发表论文。

这样的模式影响老师创新方式的开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实现“以人为本”理念,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重点,学校要对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及
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的必要改革。

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从以“传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为中心”,要理解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质量培养观,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学习观和实践成才观。

新形势下教育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与“如何培养人才”这两个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主管部门要重视素质教育,要为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保障机制、动力机制与激励机制。

学校要引导学生实践、创新,使学生把学习看作一种探索与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自觉的主动地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拘泥于书本知识,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积极的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与新设计,让实践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是校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的物质基础,校园的物质文化也往往能反映出高校的综合实力。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价值体系、校园意志、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等方面的综合。

因此,学校不仅要营造安全、干净、齐全、优美的环境文化,还要加强诸如教学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实验室、宿舍楼与体育馆等硬件的建设。

同时,要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为指南,完善高校的历史传统、价值体系、校园意志、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引导学生发展智力、体力,陶冶情操、品德,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如通过校园
典型示范可以集中的地反映出校园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素质、价值观念等方面。

学校还要要加强校园的“三风”建设,
“三风”亦即教风、学风与校风。

教风是整个教师素质、教学态度、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加强教风建设是培养优良的学风和校风,是办好一所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大事。

学风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校精神,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学校应将学风建设当做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坚持从思想品德教育着手,以完善竞争与激励机制作为保证,以教风建设为前提,以严格考试纪律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不断开创学风建设的崭新局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校风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学校所有师生成员所共有的思想行为作风,良好校风的形成,取决于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教风和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学风。

(三)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创新
首先,学校教育管理中要注重人性化管理。

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充分开掘教師与学生的潜能,尊重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与智慧,给予他们激励对学生的尊重,给教师工作和学生成长提供各种发展机会,注重学校与学生的共同发展等。

其次,还要优化课程设置,使专业和课程设置趋于合理,要实现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现实经济发展相匹配、相适应。

要充分考虑各个专业内部课程设置的差异性。

在专业已定的情况下,要考
虑不同的专业内部课程设置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获取,进而影响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形成。

最后,要优化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和学生考核标准。

对教师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种综合性的评价应该与教师的自身的发展与学生的培养情况结合起来,这种标准是双重的,这既考虑到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也考虑到了对学生培养的质量的高低。

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与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多少挂钩,还应该关注学生是否能灵活的运用其所学知识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应该用综合的标准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情况等因素,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应该多元性,要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主要是学生间的互评)、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基础。

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校园物质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协同发展、完善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等等。

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能突显教育的目的,能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能体现“以人为本观念”,有利于学校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总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基础,为目的,为动力。

(作者单位为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