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儿童观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低级动物无幼年期;进化阶段越高,非成熟期 越长,需要后天学习的越多
– 儿童的柔弱无能是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表现
– 开始重视儿童期,开拓其重要性
– 儿童成为研究对象,
– 儿童教育成为研究学科,将其建立在科学基础
上
6
儿童观的结构2—儿童地位观
• 国、家本位的儿童地位观 – “慈幼”:关心和爱护孩子 – 孔子、战国考察政绩的标准之一、制定相关礼仪 – 其基点非维护儿童权益,而在于国与家的政治利 益
• 积极主动观 – 20世纪50年代 – 发挥主动性,鼓励在活动中学习。 – 活动是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
9
分析下列儿童观
– 儿童是“小大人” – 儿童是“有罪的” – 儿童是“白板” – 儿童是“花草树木” – 儿童是“私有财产” – 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 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 先解释这一儿童观的来源、基本内涵 10
• 再从儿童期、地位观、能力观、作用观角度分析
纵观儿童观演变的启示
• 站在儿童立场上认识儿童发展 • 合理开发儿童潜能 • 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儿童发展 • 不能忽视社会发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1
内容框架
• 儿童观 – 内涵 – 结构 – 形态 – 科学的儿童观
– 生后几小时具有视觉偏爱(看人脸、随灯光转移视线,辨别 声音差别和气味)
– 意义:为学前教育提供依据,促进世界各地重视和发展学前 教育
• 思考:J.A.Comenjus、J.Lock、J.J.Rousseau的儿童观
是哪种能力观?
8
儿童观的结构4—儿童作用观
• 消极被动观 – 环境决定论 – 遗传决定论
第一节 儿童观
1
内容框架 • 儿童观 – 内涵 – 结构 – 形态 – 科学的儿童观
2
各种儿童观
– 儿童是“小大人” – 儿童是“有罪的” – 儿童是“白板” – 儿童是“花草树木” – 儿童是“私有财产” – 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 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3
Leabharlann Baidu
儿童观的内涵
• 人们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 特点: – 多元性; – 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或背景; – 阐述系统、全面。
• 影响因素: – 研究视点;与儿童观有关的思想、理论背景;与儿童 实际接触交往;个人生活经验、家庭背景;对于现实 社会认知的差异。
19
儿童观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 儿童发展具有“胚胎期” – 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 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 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提供“有 准备的环境”
• 人本位的儿童地位观 – 文艺复兴运动 – 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和 成人一样应得到人的尊严和尊重,享有生存、生 活和学习权利 –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 – 保护儿童,提供各种条件和教育机会,儿童是学 习主体……
7
儿童观的结构3—儿童能力观
• 无知无能的儿童观
• 教育观
• 教师观
12
儿童观的形态
• 从观念所持主体的角度区分为:
– 社会主导形态 – 学术理论形态 – 大众意识形态
13
儿童观1—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
• 内涵: –一定社会中的政府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居支配地位 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
• 特点: – 一元性 – 法律性 – 简约性
14
、才智和身心能力”,培养儿童对人权和基本自 由的尊重。 • 8.主张“培养对儿童的父母,儿童自身的文化认 同”,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精神和态度。 • 9.国家是儿童权利的最高监护人。
18
儿童观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 定义: – 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 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 的儿童观。
• 已有193个国家批准了《公约》,这是有史以来得到最广 泛接受的国际人权条约。
• 索马里和美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至今未批准加入《儿童 权利公约》的国家。
• 《儿童权利公约》是儿童的权利法案,它所规定的儿童, 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16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内容
• 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指导精神,是许多年来各种 条约和宣言所述儿童权利的最集中和最新的表述 。
• 涉及到儿童的
–能力与特点
–地位与权利
–儿童期的意义
–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
–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
–等诸多问题
4
儿童观的结构
• 儿童期 • 地位观 • 能力观 • 作用观
5
儿童观的结构1—儿童期
• 定义:发展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 是客观存在,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
• 儿童期的发展意义:
– 18世纪前,无知,但具有可塑性
– 什么是儿童?无知;什么是儿童?需要教训。——希腊哲学 家Epictetus
– 凡事之开始,为重要之点。而于教育柔嫩之儿童,则更宜注 意。盖其将来人格之如何,全在此时也。——Plato
• 富有学习潜力的儿童观
– 20世纪下半叶,新生儿的世界并非“一片混沌” – 胎儿时,听觉、触觉、记忆力和情感有反应
• 1.确立儿童的基本权利,即生存的权利、发展的 权利、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
• 2.确立“儿童至上”的原则。 • 3.确立“一切为了儿童”的新道德观。 • 4.重申儿童是天真、脆弱和需要依靠的。
17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内容
• 5.儿童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等。 • 6.强调每一个儿童平等的保护权利。 • 7.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
儿童观1—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
• 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 宣言》,这是儿童权利国际化的开始。
• 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 ,儿童和成人一样应得到人的尊严和尊重,享 有生存、生活和学习权利。
•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 利公约》,标志着国际社会保障人权的范围扩 及到了社会最脆弱的群体——儿童。
•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未成年人保护法》。
15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 《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 通过
• 共54项条款,在1990年1月26日开放签约的第一天,就 有61个国家签字,在国际公约领域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