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得风格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研究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

研究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

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从多个方面探究其价值和影响。

一、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苏轼的诗词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特点,又有婉约细腻的一面。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题西林壁》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这种以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苏轼诗词的一大特色。

二、苏轼诗词的思想内涵苏轼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例如《赤壁赋》一文中,苏轼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种思考不仅具有哲学性,也具有人文性,对于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苏轼诗词的美学价值苏轼的诗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自然美、艺术美,还表现了人性美、道德美等方面。

他的诗词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明月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苏轼诗词的社会影响苏轼的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密州的景色和狩猎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这种批判精神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苏轼诗词的文化传承苏轼的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北宋文人苏轼的诗词思想

北宋文人苏轼的诗词思想

北宋文人苏轼的诗词思想引言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时期,而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杰出文人,他的诗词在当时就备受推崇。

苏轼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开创了北宋文坛的新篇章。

本文将探讨苏轼在其诗词中所体现出的独特思想。

一、对自然的崇拜与亲近苏轼非常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在他的诗中经常能找到对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元素深入细腻地描写。

他认为自然是上天赐予人类最宝贵的礼物,而通过与自然交融,人们才能感悟生命真谛。

他倡导返璞归真,反对浮华繁琐。

二、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苏轼身世显赫,但他不满于权势富贵,更加关注国家的兴衰和民生之艰辛。

在一些作品中,他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懑之情。

他倡导以人民为中心,主张官员要忠于职守,为民众谋福祉。

三、思想观念与人生态度苏轼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探索和人生智慧。

他把握当下,强调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一切。

他对世间事物持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善于从细微之处领悟人生真谛。

四、个性特点与创作风格苏轼独特的个性和才华使其诗词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

他以豪放洒脱、率真直接而闻名,同时也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对音韵把握准确,能够巧妙地运用平仄散仗等技巧,使其诗歌更加有韵味。

结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人之一。

通过对其诗词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宋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苏轼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他对自然、对国家、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使其诗词作品具有珍贵的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

苏轼的诗词创作与时代背景

苏轼的诗词创作与时代背景

苏轼的诗词创作与时代背景一、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与画家。

他以其多才多艺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于世。

二、时代背景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之期。

北宋统治者重视教育,文人雅士得以崭露头角。

然而,北宋中后期也面临着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困扰。

三、苏轼的创作风格1.辞章有古意境:苏轼借鉴先秦诸子思想,善用典故和典型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

2.豪放派风格:苏轼不拘一格地运用各种写作形式,大胆创新,并注重情感表达和文字流畅性。

3.神游而涵蓄:他能将自然景色与人物心情相结合,通过描绘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的画面来展示他内心的感受。

四、诗歌创作与时代背景的关系1.对时代变化的思考:苏轼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的思考,反映了他对时代悲喜交集的敏感。

2.反对士人做官:苏轼多次被流放,这让他对士人参政治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追求良政、厌恶腐败现象的愿望。

3.热爱自然风景:苏轼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在其诗作中可以看到大量描写山水之美,这体现了他追求自由与宁静之心。

五、名篇赏析《赤壁怀古》此曲还伊何处听?无端坐见陈琳玉。

世上遗民皆白首,卧龙跃马亮兵符。

漠北沙场今夜月,老矣欢娱犹未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秋日小楼怀辛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六、结语苏轼的诗词创作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政治变革的色彩。

他对时代问题的敏感和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使得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分析苏轼诗歌风格

分析苏轼诗歌风格

分析苏轼诗歌风格分析苏轼诗歌风格 引⾔:苏轼的词风独树⼀帜且千姿万态。

豪放中⼜见清雄之⽓,以下就是⼩编为⼤家来分析苏轼诗歌独特的风格,欢迎⼤家阅读和借鉴!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学家。

他⼀⽣屡遭贬斥,坎珂多艰。

但他并未因此消沉,⽽是⾛向了旷达清放。

⼈们对苏轼的诗歌及其⼈格所表现出来的清旷豪放赞美不已。

但苏轼何以能有此等超⼈之清旷?学问所致?修养所致?皆⾮也。

以吾⾔之:天性如此,乃苏轼真率乐观性情之表现也。

苏轼的性格核⼼,乃是他的率真乐观。

他的屡遭贬斥,从外部原因来说,是北宋党争的产物;从他⾃⾝的原因来看,则⽏宁说是⼀场性格悲剧。

苏轼的“真”,使他⼼中⽆所牵挂,胸怀坦荡,虽累遭打击⽽乐观情怀不变,故有此旷达。

就如王⽔照先⽣所说:“保持⼀⼰直率的个性,追求⽆饰的⾃然⼈格,是苏轼⼈⽣观、⽂学观构成的核⼼。

”借此本⽂试详细论述苏轼的直率性格及其对⽂学的影响。

⼀、苏轼性格形成的⽂化基础 研究苏轼离不开他⽣活的⽂化氛围,因为每个⼈出⽣在特定的时代,就要受到这种时代精神的感染和浸润。

在三教合⼀思潮的影响下,宋代⽂⼈的⽂化性格迥异于前代⽂⼈。

苏轼也不例外,他的处事⽅式发⽣了改变,在他的思想中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由不再是相互排斥的两级。

他有参政的热情,跟很多仕⼦⼀样,经科举考试⽽⼊仕,⼊仕后也怀着“奋励有当世志” 的宏⼤抱负和“为君铸作百炼⼑,要斩长鲸为万段”的雄⼼壮志。

然⽽他在积极参政的同时,仍能保持宁静的⼼态,⽽这种宁静的⼼态不以环境的改变⽽改变。

苏轼44岁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

往年更被⼀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芋饮⽔,与黎族⼈民⼀起过着艰苦的⽣活。

苏轼对苦难并⾮⿇⽊不仁,对加诸其⾝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是以⼀种全新的⼈⽣态度来对待接踵⽽⾄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对待⼀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

这种执著于⼈⽣⽽⼜超然物外的⽣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

诗人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

诗人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

诗人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苏轼不仅是著名的诗人,也是一名出色的词人,那么苏轼的词特点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苏轼的词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的词诗词的区别,词源自于诗,但却比诗演化发展的更为精妙,诗受着格式的束缚,没有很大的施展空间,而词却不一样,词首先字数没有强制性要求,而且押韵方面管理的更为宽泛,更适合抒发自己的情感。

苏轼的词在宋朝中所有词人里面,又是极其特殊的一位,他开创了宋词的另外一种风格。

在苏轼之前,宋词的整体风格是清丽的、婉约的,在现代来看是适合小资情调的,而自苏轼起,宋词的风格就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清秀转变成了豪迈。

从小清新的风格转为了旷达开阔之风格。

再结合苏轼的整个人生经历,创作宋词的具体风格来分析,苏轼的文学创作又可以简要地分成两个时间段,前半生和后半生。

从政经历的第一次大落便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分水岭。

前半生的苏轼,饱怀激情,将自己的满期抱负寄托在宋国的朝廷上,期望自己能够通过科举制度报效国家,事实上他也确实通过科举成功。

但朝廷之复杂岂是一个单纯的热血青年所能随意驰骋的天地,在与王安石的冲突中,在与新派政客的矛盾中,苏轼的人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他的词风变得由婉约变得无比慷慨,他将自己满腔的情怀尽抒发在宋词之中,变成为了我国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最为代表的作品。

苏轼的文章苏轼的文章是指苏轼包括散文在内的各类文章,苏轼可以说是一位文学成就非常高的人,其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其词语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并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以苏轼堪称一代文豪,其作品代表了北宋时期文学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下面我们就说一下苏轼的文章。

苏轼的散文中最出名的是《石钟山记》和《放鹤亭记》,这两篇散文可以说与苏轼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齐名。

苏轼留存下来的文章是很多的,这两篇可以说是其中的精品,能够寓情于景,使得情景交融,并且能够说明自己的情怀与想要告诉大家的道理,情景交融处理的非常的好,可以说一般人是难以企及的。

浅析苏轼诗词特点

浅析苏轼诗词特点

浅析苏轼诗词特点一、苏轼的生平背景1. 家世背景苏轼的生平背景主要包括家世背景。

苏轼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祖父苏洵和父亲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苏轼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的家庭环境对他的文学才华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家世背景的熏陶下,苏轼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闻名于世。

苏轼的家世背景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影响。

2. 教育经历苏轼的教育经历对于理解他的诗词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苏轼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家境优渥,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对苏轼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苏轼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他的父亲亲自教导他读书写字,并引导他接触古代文学作品。

在教育方面,苏轼先后就读于舒州、陈州和开封府的学校。

他在学校里学习了经史子集,掌握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尤其是在古文和诗词方面,苏轼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才华。

他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吸收能力非常强,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除了正式的学校教育,苏轼还通过自学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学知识。

他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经典和当时的新作。

他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也能够创新和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总的来说,苏轼的教育经历为他的诗词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自我修炼,培养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创作能力。

这些教育经历使得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度和内涵,同时也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情感。

3. 官职经历苏轼的生平背景主要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早年生活。

其中,官职经历是苏轼生平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苏轼在官场上历经多次升迁和贬谪,这些经历不仅影响了他的诗词创作,也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官职经历可以追溯到他的早年,他曾先后担任过江宁府教授、太学博士等职位。

苏轼的诗句的特点

苏轼的诗句的特点

苏轼的诗句的特点
苏轼的诗句的特点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的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不精深,他对待世事的旷达潇洒更为后人所景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诗句的特点,欢迎阅读!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又以山水作品居多。

他在写景的诗词上,普遍透露出以下几个特点:
1、豪放美。

如“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虞美人》)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

作者从远处着墨,境界阔大,这是目光短浅者所不能言,更无从想象的`。

这种高远阔大的境界非登高而不能察,非胸襟宽广者不能有。

2、细腻美。

苏轼的写景词多注重细腻的描写,很是动情。

如“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

”(《定风波》)嫩叶上留下的雨水映射出太阳的光彩,和风吹送丝丝清香,沁人心脾。

细腻的刻画,真挚的情感,轻叩读者的心弦,了无尘杂,陶冶性情。

3、动感美。

动静结合,以动态美勾起读者的联想,也是苏轼所擅长的。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诉衷情》)当鲜花落尽,黄叶飘落时,一场凄沥沥的雨浇湿了作者的心。

一物、一物地呈现,缓慢的动作,郁结着作者的无限伤感。

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

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

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苏轼,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创作了不少诗词并流芳百世。

我们学过很多苏轼的诗词作品,你能结合他的诗词作品说说他的创作艺术风格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希望对你有用!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特点苏轼的词创作是从他中年出任杭州通判时开始的,他最早的作品《浪淘沙·咋日出东城》和《南歌子·海上乘槎侣》,前者写春天之景,语言平易流畅,意境虽无过人之处,倒也清新可爱;后者写钱塘江潮,苏轼词的豪迈气概和诙谐风格微有端倪。

统观全局,苏轼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政治、情爱、农村三类作品。

苏轼是满怀热情投入到政治生活中的,但是不幸的家庭经历、多蹇的仕途命运、严酷的权力争斗使他蒙受了一次次打击。

在作品中,有对理想的热情,有落魄的郁愤,有逆境中的不甘沉沦,真实细致地反映了苏轼复杂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苏轼还是"性情中人",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大都写得真切感人。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私情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彭乘:《墨客挥犀》。

②见原词序。

③陆游:《老学庵笔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 年)密州任上,距苏轼元配夫人王弗去世正好十年。

词的起片开门见山,直抒感慨,丝毫不用铺垫和渲染,将思念和盘托出,有不吐不快之势。

生死殊途,南北相隔;仕途的失意,人生的苦闷,满腑凄凉无处倾诉。

接下来退一步讲"纵使相逢应不识,"因为自己早已不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

下片写梦中相见,结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将无法排解的思念之情溶入连绵不尽的未来,更衬出未亡人的情真意挚。

苏轼词作风格特点

苏轼词作风格特点

苏轼词作风格特点苏轼词作风格特点引言:苏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小编整理了苏轼词风风格,欢迎大家阅读!苏轼词风风格苏轼词风大约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2、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3、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

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

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

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

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

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

结合作品对苏轼诗的艺术特点分析

结合作品对苏轼诗的艺术特点分析

结合作品对苏轼诗的艺术特点分析苏轼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作家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他的诗词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丰富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那么苏轼创作的诗歌都是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苏轼诗的艺术特点分析,希望对你有用!苏轼诗歌的艺术特点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

其一、说理中显趣味——一理趣取胜。

宋代诗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说理,而苏轼却是一说理大家。

所谓理趣,大体上就是诗中所含之理富于生机与灵气,即宇宙、社会、人生的哲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诗人眺望庐山,看到山岭连绵,峰峦环列,高低巍峨的景象,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视觉不同,看到的情况各不相同。

于是作者想到,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就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只看见庐山的一个局部,或被某中现象所迷惑。

这也就告诉我们:凡是主观片面,各执一端,都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想见到真相,需要走出自身局限,从搞出全面洞察。

全诗融景物、感情、哲理于一体,是一首不朽的哲理诗。

苏轼诗的理不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作品的形象去感受、联想后,然后悟出一些新颖而深邃的哲理。

又如他的《和子由渑池相会》:“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

前四句比喻生动奇妙,单行入律,一气呵成,后四句再以所闻所见所忆的情景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使前后两部分紧密相连、虚实相生。

全篇带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蕴涵深邃的人生哲理,古能动人深情又发人深思。

其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苏轼的诗既具有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其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

诗词鉴赏苏轼的豪放与婉约

诗词鉴赏苏轼的豪放与婉约

诗词鉴赏苏轼的豪放与婉约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宋代文坛的领袖之一。

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而闻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充分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苏轼的豪放与婉约之美。

一、苏轼的豪放苏轼的豪放风格表现在他的豪放情怀和自由奔放的写作风格中。

在《赤壁赋》中,苏轼以雄辩慷慨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激荡人心的历史场景,展现出他的豪情壮志。

他经常运用雄浑激越的辞藻和瑰丽而奔放的叙述手法,使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所蕴含的壮志豪情。

苏轼的豪放还表现在他对人生的坦荡看法和不拘一格的个性上。

他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自嘲地形容自己的性格。

他不受世俗规则束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这种坦率直接的性格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苏轼的婉约苏轼的婉约之美主要体现在他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委婉细致的写作风格中。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他深情地表达了对亲人、朋友和故土的眷恋,同时也在悲欢离合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深情。

苏轼的婉约还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精心描绘上。

他能以朴实的言辞揭示出自然界中微妙的变化和神秘的力量,如《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以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对月亮和人生的深思。

三、豪放与婉约的结合苏轼的诗词作品中也有一些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婉约的柔情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豪放与婉约的特点完美结合。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首词中既豪放地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又婉约地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词既有慷慨激昂的气势,又有温柔细腻的情感。

在苏轼的豪放与婉约之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追求。

他的作品既展现了豪情激荡的壮丽景象,又体现了内敛婉约的情感体验,这种综合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独具一格,赋予了读者丰富的审美享受。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_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哪些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_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哪些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_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哪些苏轼是北宋著名诗人之一,在诗词文赋、绘画、书法方面都具有着很高的造诣和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风格独立,特点鲜明,为后世诗词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苏轼既开创了豪放派诗词的先河,也擅长写婉约诗词,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苏轼的远大理想与抱负,也能够感受到他笔下凄美的爱情,超脱世俗的闲逸与豁达.苏轼的一生十分精彩,经历了宦海的沉浮,也受过被流放之苦,他的诗词也是有感而发,表现出不一样的风格与特点。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一、豪放风格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宋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二、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宋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苏东坡诗词的背景与成就二、苏东坡诗词的风格特点三、苏东坡诗词中的人生哲理四、苏东坡诗词的赏析举例五、苏东坡诗词的影响与传承正文一、苏东坡诗词的背景与成就苏东坡,原名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政治家和书画家。

他在诗词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现存词 350 多首,诗 2700 多首,文章 4000 多篇。

他的诗词作品,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苏东坡诗词的风格特点苏东坡的诗词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

他的诗词作品既有豪放奔放的气势,又有婉约柔美的风情。

在形式上,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作品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在内容上,他善于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人生哲理,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苏东坡诗词中的人生哲理苏东坡的诗词中,充满了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领悟。

他以诗词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事业、友情等方面的思考。

例如,他的《赤壁赋》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句子,表达了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的道理。

四、苏东坡诗词的赏析举例以下是几首苏东坡诗词的赏析: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亲人的词作,以明月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句子,表达了人生的无常,要珍惜当下的道理。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一首描绘赤壁古战场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词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形象地描绘了古代英雄的英勇形象。

3.《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一首描写狩猎场景的词作,表现了作者英勇豪放的气概。

词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句子,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狩猎中的英勇形象。

五、苏东坡诗词的影响与传承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词风格和创作方法,对明清诗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诗词风格

苏轼诗词风格

苏轼诗词风格
苏轼诗词风格如下:
1、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诗词中,写人状生而以慷慨豪迈的形象与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2、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与性格特点的诗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3、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诗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诗词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扩展资料:
风格不仅是作家思想、性格、气质、禀赋、才华等因素的综合体现,而且风格也是因人而异的。

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风格;有怎样的作品就会有怎样的风格。

即使是同一个人,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经历、心情、年龄等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往往一个作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这都说明,风格不是单一的,风格具有多样性。

同样,风格也不是唯一和排他的,而是相互包容、吸收的,甚至出现熔铸多样风格于
一身一体的情况和现象。

苏轼虽未对诗歌风格及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作过集中的专门的论证和阐述,但时常见之于他的诸多作品和评论中。

苏轼在具有丰富创作经验且创作臻至炉火纯青的晚年,为自己一生的“成一家之言”的艺术追求与努力而颇感得意、欣慰、骄傲和自豪。

显然,这种“一家之言”并非轻而易举所能形成的,没有诗人对前人的广泛学习、继承借鉴、变化生新及创造发展,没有诗人对自己创作的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是无法在创作上取得“著成一家之言”的杰出创作成就的。

苏轼诗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

苏轼诗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

苏轼诗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
1、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苏轼是一位关心民众,有志于经世济民的人,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针砭和嘲讽的态度,在诗词创作中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他入仕后勤于政务,又多次遭贬谪,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常常把耳闻目睹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

如《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写水灾后江浙人民的艰难,《夜泊牛口》写沿江居民的生活苦痛,《吴中田妇叹》则反映了当时赋税深重,谷贱伤农的境况。

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轼对民众疾苦的关心。

2、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者们一般认为唐朝以前的诗歌内容较窄,格局较小,明代李东阳说:“赖杜诗一出,乃稍为开扩,庶几可尽天下之情事。

韩一衍之,苏再衍之,于是情与事无不可尽”就创作风格而言,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诗作或许比苏诗更要突出、鲜明,但若论创作成就,苏轼则是出类拔萃的。

在内容的丰富、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情蕴的深厚等方面,苏诗都是独树一帜的。

他晚年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颇具特色。

第 1 页共1 页。

苏轼的诗词艺术特点与社会思潮

苏轼的诗词艺术特点与社会思潮

苏轼的诗词艺术特点与社会思潮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才华和独特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诗词艺术特点以及他与当时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

一、自由奔放的艺术表达1.1 自然意境:苏轼倾向于描写山水风景和田园生活,通过大自然与人文情感相结合来表现内心世界。

1.2 艺术手法:苏轼善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1.3 情感抒发:他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并通过诗词来传递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二、嬉游怀古的文化追求2.1 怀旧之情:苏轼常常回顾历史,怀念过去时光,并以此为素材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留恋。

2.2 以古鉴今:他善于通过回忆过去,借鉴历史教训,指出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2.3 独创风格:苏轼将怀古与个人情感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诗词风格,使他的作品更加丰满、生动。

三、对社会思潮的回应3.1 忧国忧民:苏轼深知当时社会政局的不稳定和百姓生活的困境,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与忧虑。

3.2 明理辨时:他对时事敏锐感知,能够准确判断某个时期所处之势力对幕僚班进行人事嘉洛娝遣。

di則%3.3 改革呼声:苏轼主张变法革新,认为通过改革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并开启一个更加公正和富饶的未来。

结论苏轼作为北宋文学家的代表之一,他在诗词创作中展现了自由奔放的艺术表达,嬉游怀古的文化追求,并对当时的社会思潮进行批判与反思。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拥有独特魅力,而且深刻地展现了他对社会和人民的关心与忧虑。

因此,苏轼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重要人物之一。

苏轼诗词研究

苏轼诗词研究

苏轼诗词研究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文人、画家、书法家、政治家,也是豪放派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创作广泛涉及山水田园、宴会饮酒、职官生活等多个方面,具有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细腻描绘的特点。

苏轼的诗词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创作风格与流派:
苏轼的诗词多样化,既有豪放派的作品,也有婉约派的作品。

他的豪放诗以酒、山水、忧国忧民为题材,反映了他对人生豪情与政治现实的独特见解。

而他的婉约词则以描写女性美和情感表达为主题,具有细腻、清新的特点。

2.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苏轼的诗词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热爱与激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关切。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塑造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动人的意境,引发读者的共鸣。

3. 社会政治与时代背景:
苏轼的诗词创作受到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他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转变,所以他的作品中既有对时代变迁的记录,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关注。

研究苏轼的诗词,可以了解到宋代社会政治的方方面面,以及当时文人的生活与思想情感。

4. 文化与艺术价值:
苏轼的诗词代表了宋代文化的高度成就,不仅体现了文人的审美追求和优雅生活,也表现了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

研究苏轼的诗词,可以从中领略宋代文学的瑰丽与婉约,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苏轼诗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文学成就、思想感悟以及时代背景,欣赏他深邃的诗词意境和情感表达。

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对中国文学史和宋代文化的独特视角和认识。

苏轼集中的豪放派诗词赏析

苏轼集中的豪放派诗词赏析

苏轼集中的豪放派诗词赏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擅长诗词创作,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作品独具风格,不拘一格,多以豪放派文学风格为主。

接下来,我们来赏析苏轼集中的豪放派诗词。

苏轼的豪放派诗词可谓独树一帜。

他的诗词作品既包含了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批判,又融入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抒发。

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展现出他内心的豪放与无拘无束的个性。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流畅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历史名战的场景。

其中的描写可谓豪放派风格的典型。

苏轼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赤壁的景色、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他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展示了山峦环绕的壮丽景色。

诗中还描绘了豪杰激战的场面,气势磅礴,令人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另外,在苏轼的词作中,他也展现了豪放派的个性。

他对爱情的描写充满了激情和张扬。

比如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这段词描绘了一个男子对爱情的痴迷和悲伤,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而在苏轼的诗集《东坡乐府》中,也可看出其豪放派诗词的特点。

他以慷慨激昂的词句,抒发了对人生的豁达与痛快。

这其中,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脍炙人口。

他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这首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和对江山美景的赞美。

总体而言,苏轼集中的豪放派诗词以其个性鲜明、语言独特的特点而备受人们喜爱。

他用诗词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与思考,展现出了豪放派文学的魅力。

这些诗词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更让人对人生与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无论是对历史的描摹,还是对现实的批判,苏轼的诗词都凸显出了他个性的独立与豁达。

他豪放派的创作风格不仅开创了新的文学风气,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就是北宋文坛革新得杰出领袖,也就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得文学天才。

她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艺”并重,丰富了美学理论;她得文艺散文,以隽婉得风格与流畅得笔调,显示出诱人得艺术境界;她得诗歌思想深邃,技巧纯熟,代表了北宋诗歌得最高水平;在词章创作方面更显示了无以伦比得艺术才华,她“以诗为词”,提高了词得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得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得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得境界。

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就是多样化得: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

本文仅就其词风得豪放、婉约与清旷进行初步得分析论证。

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得豪放风格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就是豪放词得代表,她能够借助瑰丽恢宏得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得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得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气势恢弘。

苏词得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得特点。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就是一首著名得豪放词,磅礴得气势、壮美得场景、雄浑得境界,正就是豪放词风得体现。

词得上片写景,描写赤壁得景色,前三句,仿佛就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就是上片景物描写得总结。

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得主要特征,塑造了她雄姿英发得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

总体来瞧,这首词从江水得东流,感受到时光得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得表现,写得雄浑豪放,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给人以撼魂荡魄得艺术力量。

这类词还如《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握诠》(落日绣帘卷)等。

(二)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豪情奔放。

苏轼得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瞧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抒写了作者出猎得豪兴与报国得热情,充满豪迈奋发之气,抒发自己报国杀敌得志向,具有一种英雄气慨。

上片开篇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接下去得四句,写出猎得场面,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得气概。

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显出其“狂”劲与豪兴。

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得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得壮志豪情。

“酒酣胸胆尚开张”,苏轼为豪放不羁,在此加上“酒酣”,就显得更加豪情洋溢了。

这类词还有《南乡子》(旌旗满江湖)、《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江汉西来)等。

(三)拓展了词境,涌入了生活波涛内容广泛。

苏轼得词题材众多,凡诗文所能写得内容均可入词。

如:《浣溪沙》五首,她第一次把农事写入词里。

其三“麻叶层层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有着浓郁得生活气息;“捋春捣, 欠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反映了民间得疾苦。

其四“簌簌衣中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及其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元就是此中人。

”其四、其五两首词展示了普普通通得农村生活画面,读来清新可爱。

苏轼以前,还没有文人采用过这类题材,苏轼能把她得创作视野扩展到农村方面,就是她在题材与词境方面得拓展。

此类词还如《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临江仙》(夜归临皋)等。

二、委婉缠绵、清丽柔得婉约风格苏轼打破了她以前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得范围,以自己得才情将婉约词推向了高雅得文学殿堂,在内容上去浮艳多雅致,形式蕴藉雅正,语言秀丽清新,情思曲折真切。

(一)咏物词具有物我相融得境界咏物就是苏轼婉约词得主体之一,达到了物我相融得极高境界,通过对具体事物得歌咏,表达词人得具体感受。

如:《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首词借咏梅花,抒发自己得哀伤之情。

上阕写梅花得神貌,下阕写梅花得形貌。

在词中,作者虽写得就是梅花,但能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其侍妾王朝云来。

表面瞧就是赞赏梅花不畏瘴雾,实质上就是怀念朝云对自己得深情。

两者相契合,达到了咏物词物我交融得极致。

苏轼主张神似而不满“形似”,她得咏物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

艺术构思十分精妙,正就是她这种艺术见解得实践。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就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瞧来、不就是杨花,点点就是离人泪。

” 作者笔下之杨花,变化多姿,形象飞动,有比兴、有寄托,把咏物、写人、抒情结合起来。

在咏花得同时,亦勾勒了一个少妇得形象。

上片,劈头一句“似花还似非花”,入手擒题,首先捕捉住了杨花得特点。

杨花与桃李等一般得花相同,因春风吹拂而开放,亦随春谢而零落;但又不同于桃李花,无芬芳气息,无艳丽色彩,无诱人姿态,只有在离树飘坠之后方被人注意。

这里,词人遗貌取神,跳出物象之外。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这三句写杨花坠落时得情态,更进一步跳出物象,把杨花写成一个刻骨相思而娇慵厌厌得思妇。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紧承“困眼”,再以杨花之神魂,进一步写其因思成梦,梦中历尽苦辛,万里寻夫,竟被无情得黄莺惊醒,使她连梦幻中得希望也被毁灭。

作者既没脱离物象,亦没为物所物,似物似人,似人似物。

杨花有思,思妇有情,其实都倾注了作者飘泊异乡思归之情,其妙处就是物——人——我三者结合。

下片结尾三句:“细瞧来,不就是杨花,点点就是离人泪”,近承“流水”,遥应“寻郎”,把思妇伤春之情推到了顶点。

杨花与“离人泪”合写,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

这“离人泪”字面上写思妇伤春,而仔细寻味,却既反映了章质夫及其家人离别、思念之意,也包含了作者自己飘泊、沉沦得感慨以及作为被弃置之人得“惜春”而又无可奈何得幽怨。

(二)言情词具有凄美、委婉得美感言情就是婉约词得传统题材,苏轼以前得词人言情主题大多就是写一些闺阁、相思、离愁、春花秋月等。

而苏轼描写得言情词,改变了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得高雅享受。

如:《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记得画屏初会遇”写美妙爱情得开始,与心上人初次相见,令人难忘。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写爱情得破灭。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写男子对女子得相思。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写女性得娇怩之态与心底得秘密。

“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收敛眉头不说话,不就是无情,就是娇羞,越就是这样越招人疼爱。

全词以男子无尽得相思与甜美得回忆作结。

这就是一首柔情似水得爱情词,但格调健康。

苏轼写这类歌咏真挚爱情得词作,还有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等。

前者写了她悼念原配妻王弗得,抒发得情感自然深挚、凄恻、哀婉、缠绵;后者写了一位闺中少女伤春得情怀。

(三)冲破“艳科”得藩篱,提高了词品意境就是作品中呈现得那种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得诗意空间。

创造美得意境,也就是婉约词得基本特征。

苏轼婉约词摆脱了传统得“以艳为美”、“以俗为美”得特征,呈现出“以雅为美”得特点。

如:《阮朗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绿槐高柳咽新蝉,”写了槐、柳、蝉,描绘了初夏一片阴凉清雅得庭院环境。

“碧纱窗下水沉烟,”以碧纱与白烟相衬托,给人一种清静优雅得感受。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 又就是一番园池夏季景象,给人一种动态优雅得美得感受。

苏轼婉约词中体现“以雅为美”得其它名篇如《点绛唇》(红杏飘香)、《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

三、超尘拔俗、潇洒闲逸得清旷风格苏轼词中数量较多、又能代表其思想个性得,就是那些表现她超尘拔俗、通脱豁达、潇洒飘逸、乐观开朗情怀得清旷词。

前人说过:苏词“词极超旷而意极平与”(吴衡《莲子居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心与景会、神与物游,超越自我在这类词中,作者心与景会、神与物游,把自己有限得生命融化在无限得大自然之中,从而得到超脱。

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就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首句,破空而来,奇崛异常。

作者陡然发问:明月就是什么时候有得?这就是一个古老而常新得问题。

明月对于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与永恒得魅力,把关于月得这一永恒而又神秘得话题重提出来;这就是一个充满理性得疑问,在那个理性之光还未点燃得朦味时代,这理性得疑问勾起人们对理想世界得追求而对俗世得不满,这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问题上矛盾,以及最终否定出世、复归现实得思想过程。

下片对月怀人,由中秋得圆月联想到人间得离别。

阐发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得生活哲理,并对弟弟等离别得人发出深挚祝愿。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婵娟” 代指明月,“共婵娟”即共明月得意思。

苏轼认为,既然人类得离别就是难免得,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得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两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句就时间而言,“千里”句就空间说。

要打破时空限域,让明月这一原型使彼此分离得人结合在一起。

表现了她超脱、旷达得人生态度,就是一首把自然与人生高度契合得咏叹之作。

另外如《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等,都就是将美好得自然景色与诗人超旷得襟怀融与为一,形成优美、静谧得意境与清旷、飘逸得风格,给人以美得享受。

(二)襟怀旷达,清高孤傲,脱离凡俗这类词无不寄寓着苏轼超尘拔俗得旷达襟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