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的建议和对策(绿色物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积极推进区域物流协作区的建立,拓展经济腹地
连云港港口物流园区的形成无一不依托于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剧增。连云港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四通八达的交通赋予其广阔的经济腹地,直接经济腹地包括山东南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关中等地区,面积18万平方公里,间接经济腹地包括甘肃、宁夏、新疆等中原、西北广大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1/5,适合建立腹地型航运中心。连云港及其经济腹地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随着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加快实施的背景中,将有力地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对连云港的腹地经济有直接的拉动作用。
加强与腹地口岸之间的合作交流,完善协调服务机制,重点是与苏北、皖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成都等地口岸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为扩大市场份额提供服务保障。
加强与邻近港口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组合式、集群化是国际国内港口发展的普遍趋势,建设我们自己的港口群,以此实现总量的迅速扩张,功能的明显提升,更好地发挥港口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港口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与邻近上海港、日照港、青岛港和省内河港之间的战略合作,通过合纵连横、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市场运作获得双赢。
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现代化港口是世界经济的枢纽,是吸引和集聚现代工业、物流等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港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可以说目前正是加快港口经济发展的最好机遇期。
发展港口经济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搞好软硬件建设,大力开拓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巩固发展大宗散货运输,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临港工业区建设,大幅度提高连云港对经济腹地的辐射吸引和服务作用。
加快临港产业集聚,促进临港工业与港口建设的互动发展。整合临港地区路、港、水、电等重要资源,加快发展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产业,推进产业集聚
和企业集群,迅速壮大港口经济总量。
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区的步伐
“区港联动”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新方向,是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第一步,是港口建设和区域发展的推进器,也是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形成的重要因素。当前各地保税区都在积极推进区港联动发展的进程。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以港兴区,以区促港,区港联动,共同发展”的理念己经深入人心,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区港联动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模式,一些地区还取得了突破,如实现了区港一次报关;以资产为纽带,实现了对港区的经营管理;一些保税区取得了对保税区港区用地的项目审批和管理授权等。各地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带来的机遇。随着国家出口退税率下调,出口补贴下降,保税区的优势迅速削减。各地保税区纷纷考虑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目前已有一些保税区开展区港联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国家对此投入了十二分的关注,相关部门的一些促进措施和政策法规有的已出台,有的正处于积极酝酿中。连云港市可以抓住这个良机,学习各地开展区港联动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创新思路。
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智能港的转变
建立和完善港口EDI(电子数据交换)中心,实现电子通关和贸易无纸化,建立公共交易平台,充分利用物流能力,扩展港口增值服务,增强港口辐射能力。利用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及有效的客户反馈(ECR)、仓储管理系统(WMS)、资源管理系统(ERP)等信息技术,建立覆盖港区生产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使港口具备物流信息港的功能,实现与协作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的信息共享,形成港口之间、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运商的无缝连接。
加快发展物流业,构筑现代化港口物流配套体系。
以港口为枢纽,大力开拓港口物流,建设面向国内外的现代化物流网络。要加快港口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提高港口物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发展货运代理、电子商务、仓储配送、连锁经营等物流业务。要加快物流基地、交易市场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改口岸通关环境,增强货运市场竞争力。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企业投资连云港物流业,把连云港港建设成为集中转、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
加强港口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构筑物流人才高地
当前,我国连云港港口物流方面的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这种状况不利于港口物流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和引进具备良好货物和货运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技术方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快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一方面积极开展对港口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实现产学研三结合。另一方面要实行柔性的用人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帮助连云港引进既有国际眼光、又懂港口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充实港口管理队伍,提升港口管理水平。
整合港口资源,合理规划布局,提高港口物流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与整合现有港口资源。
首先,对港口的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合理安排作业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强港口通过能力,缩短船舶货物在港停留时间;其次,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使集装箱码头数量、码头堆场、装卸能力提高,增加为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大型现代化仓库,为客户创造“零仓储”。
加快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口岸信息资源,推进信息实现互通共享,完善出口国际集装箱单证“电子化”系统,提供“一站式”服务,营造优良口岸服务环境。大力开展区域通关和跨关区转关运输,扩大转关、转检运输范围,将口岸服务功能不断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建设更多的内陆“无水港”平台。
总之,开发新建的高端物流产业园,集以高端物流功能、项目配套于一体,其独特风格的物流产业基地、物流文化将成为新优势、新形象、新概念、新风貌的一种时代象征,将对连云港乃至江苏省物流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发挥港口和区位优势,以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为载体,按照“大、新、专、高”(大型化、新型化、专业化、高端化)的国际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要求,积极承接国际、国内高端物流链的延伸,打造中国首家大型高端物流产业集聚基地,成为高端物流最集中的区域,成为推动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辐射带动连云港市、苏北以及中西部地区物流板块的发展。
积极发展绿色物流
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威胁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过多地摄取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说,我国的物流发展也是以环境为代价的,短期的环境牺牲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些许的好处,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实施绿色物流越来越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