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第21卷第3期V01.2lNo.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Engneenn¥

总第83期

Jun.2003

文章编号:1004.793X{2003)03.0446-04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郭清泉1。林淑英2。陈焕钦1

1.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所.广东广州510640;2.华南理工大学★品与生物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对聚合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进行精密控制是当前聚合物研究的重要领域,“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可以对自由基聚合进行控制.其综合了自由基聚合和离子聚合的优点。本文介绍了实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5种途径,认为利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可以合成新型确定构造的聚合物。

【美■词】“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稳定自由基;可逆加成一裂解链转移;原子转移;离子聚合

中田分类号:TQ31637文献标识码:A

NewResearchDevelopmentof‘‘Living”/controlled

RadicalPolymerization

GUOQing-quanl,LINShu-yinf,CHENHuan.qinl

(1.h日ttuteofChemical助gIn∞^雌,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lmol哩y,Guanszhee510640,China;

2.CollegeofFood野吨inH曲瞎矗Bletedmolo留,SouthChinaUniversnyofTechnolo科,Gmm口hou510640,China)

【Abstract】Theprecisecontroltothecomponentandstructureofpolymeristheimportanttopic“Living”/controlledradical

polyme.rizationcsrlrealizethecontroltoradicalpolymerizationandintegratethemeritsofradicalpolymerizationandionicpolymerizationThepa—perpIesenbfivewaysto8ccom曲sh“living”/controlledradicalPdymerizationandfigureoutthatsex*/typepredeterminedpolymercadbep『Dducdbythisway

【Keywords】“living”/controlledradicalpolymerization;stablefreeradical;reversibleadditionandffa目nentafionchaintransfer;

atomtransfer:lonicpolymerization

对聚合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进行精密控制是当前聚合物研究的重要领域。自从1956年Szware在阴离子聚合中首次提出活性聚合(1iving叫ymetization)的概念以来.发展了许多活性聚合体系…。所谓活性聚合是指那些不存在增长链终止反应或不可逆链转移副反应的聚合反应”3。能完全满足这样条件的反应体系较少。Ma蛳aszewski指出…:存在可逆终止(可逆失活)反应,即增长链自由基可与其它物质(如外加的自由基)可逆结合成休眠的活性种.链增长反应可继续进行.这样的自由基聚合过程为“恬性”自由基聚台(真正的括性自由基聚合并不能实现,因为在自由基体系中,增长自由基之间的双分子终止反应并不能完全避免,所以这里的活性加上双引号);在此基础上,当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符合理论计算值,且分子量分布窄(Mw/Mn(1.3)时的聚合过程为控制聚合;这两者常统称为“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具有可聚合的单体种类多、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以水为介质、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等优点,但因自由基聚合存在着增长链自由基活泼,易于双分子偶合或歧化终止链转移等,常导致聚合产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链段序列、端基等很难控制,不是活性聚合。因此,研究开发控制自由基聚合体系一直是近年来高分子界的重要课题。

目前实现“活性”,控制自由基聚合可分为5种途径:(1)活性增长链自由基与链转移剂的可逆退化转移反应(reversibledegenerativetmnsfer),链转移剂如碘代烷等;(2)活性增长链自由基被稳定自由基可逆钝化,生成共价休眠种(dormantcovelemslJecies);(3)活性增长链自由基与二硫代酯(dithioester)的可逆加成一裂解链转移(RAFT)反应,形成非活性自由基;(4)活性增长链自由基与过渡金属卤化物复合物韵可逆原子转移反应,生成共价休眠活性种卤化物,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5)引发转移终止刺(inifertor)“活性/自由基聚合一一。这些途径有一个共同点,即聚合体系中话性链自由基控制在低浓度,这样链增长反应仍可进行,而双分子偶合或歧化终止等副反应减少,从而达到控制聚合的目的。下面分别论述。

收藕日期:2c02J/7.18;●订日期:2002.12.10

怍者筒介:彝清泉(1975一).男,黑龙扛卉市人.华南理工太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精组化工

第2l卷第3期郭清泉,等“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447

1退化转移“活性”自由基

聚合(DTFRP)

使用碘代烷作为转移剂可以成功用于苯乙烯、丙烯酸和氟化乙烯单体的聚合。碘代烷自由基取代稳定,可以将碘从体眠体转向活性链。因为碘代烷并不同时产生自由基,所以它们全部参与双分子交换过程。使用传统自由基引发刺引发,为了控制端基的官能度.需要使用大量的转移剂(与引发剂相比),这样所得到聚合物的分子量就会受到限制。慢分解的传统自由基引发荆与可控自由基的定义相矛盾,但通过使用大量的转移剂,增长链的数目可以粗略确定.因此.可以通过此方法得到相对确定的聚台物和嵌段聚合物“。

2稳定“活性”自由基聚合(SFRP)

SFRp属于非催化性体系,是刺用稳定自由基(stablefreeradical)来控制自由基聚合。其按照下面的可逆反应进

行:外加的稳定自由基X?可与活性自由基P?迅速进行失活反应,生成。休眠种”P—x,卜x能可逆分解,又形成X?及活性种自由基P?而链增长。有研究表明,使用烷氧胺做

引发剂效果好”。

P.}x.兰釜Px

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活性种P?可抑制在较低的浓度,这样就可以减少自由基活性种之间的不可逆终止作用,从而使聚合反应得到控制。

稳定自由基x,主要为TEMPO(2,2.6,6-tetramethyl-1.pi.peridinyloxy一2,2,6,6一四甲基.1一哌啶氯氧自由基)和coⅡ?。TEMPO属于稳定的有机自由基:coⅡ?属于稳定的有机金属自由基。氮氧稳定自由基这类体系聚合的一大特点是聚合工艺较简单,可合成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大分子,如树枝一线状杂化结构、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其缺点是氯氧自由基的价格较责,合成困难,只适用于苯乙烯及其衍生物,并且聚合慢,温度需在110—140。C之间,在聚合过程中增长链自由基和氮氧自由基可发生歧化终止的副反应而影响控制的程度。coⅡ?类稳定自由基体系聚合合成的聚合物分子量不高,分子量分布较宽。不过.Moad、Thanz等认为可避免这些缺点,他们采用新的一类氮氧自由基2,2,5,5一(tetraalkylimidazolidin-4-one—l—oxyl)或其衍生物替代TEMPO组成的聚合体系,得到了控制分子量和窄分子量分布的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等,同时这类聚合反应具有比TEMPO聚合体系更好的活性聚合特征,并且具有较易合成、无挥发性和聚合副反应较少等优点“]。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电子效应作用于氮氧自由基”…。可以相信,通过使用其它的氨氧自由基.此体系完全可以扩展到(甲基)丙烯酸和其它单体。

3可逆加成一裂解链转移(RA丌)

“活性”自由基聚合

可逆加成一裂解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如下所示(圈1):

叶班?纂0

nH呲《一_

图1可逆加成一裂解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

F喝l

Rcacti蚰dHⅣe商Me枷黼fn胖呻一蛐chaintrta碰txliving∞出神刚舯删on

J和R是能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活性种,可以是增长链自由基,也可以是来自引发捌或二硫代酯生成的自由基片段。二硫代醑结构中的Z基团在自由基加成反应时需具有增活作用(至少不减活),如芳基及烷基;R基团必须是很好的自由基脱离基团,如异丙荤基、1.苯基乙基、异丙基腈基;自由基R?又必须能有效地再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

EMPO体系的原理是增长链自由基的可逆链终止,而RAFT过程则实现了增长链自由基的可逆链转移.其控制聚合反应的机理是增长链(活性种)自由基和二硫代酯的加成生成稳定(非活性)自由基,避免了增长链自由基之间的不可逆双基终止剐反应+使聚合反应得以有效控制;这种非活性自由基可自身裂解,产生活性自由基而实现链增长。

利用RAFT过程合成出控制分子量及窄分子量分布(一11)的嵌段或星型共聚物…】,RAFr适用的单体范围较广,分子设计能力也较强,但双硫酯的制备过程复杂,需多步有机合成。

卢、z

声z

F:

∥、。

蚤…弘

44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6月

4原子转移“活性”,控制自由基

聚合‘123(ATRP)

ATRP聚合反应以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使卤原子实现可逆转移,包括卤原子从烷基卤化物到过渡金属络合物(盐),再从过渡金属络合物(盐)转移至自由基的反复循环的原子转移过程,伴随着自由基活性(增长链自由基)种和大分子有机卤化物休眠种之间的可逆转换平衡反应,抑制着自由基活性种在较低的浓度,减少了增长链自由基之间的不可逆双分子终止副反应,使聚合反应得到有效的控制。ATRP的核心是引发剂卤代烷(R—x)与单体中C—c链加成,加成物中cx键断裂产生自由基,引发聚合。北京大学的袁金颖等人对不同引发荆结构对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台(ATRP)示意图如围2:

R--X+M伽;===R.+Mtn+lXR—M—x+M£;===兰R一藩.+MP+Jx

J+M

链增长:

Mn--X+M妒二==兰M”+M矿1X

图2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ATm')反应

Fig

2Reactionof咖mtnu谢crradicalpolymerization因为烷基卤化物(RX)对人体有较大的毒害,低氧化态过渡金属复合物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储存较困难,价高.不易得,不易处理等,又发展了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eYergeATRP)。^.TRP与反向AI'RP在于引发剂类型不同,过渡金属卤化物氧化态不同。在反向ATRP聚合体系中,普通的自由基引发剂和高氧化态过渡金属复合物替代了ATRP聚合体系中使用的Rx和低氧化态过渡金属复合物,聚合反应也是通过可逆的卤原子的原子转移反应得以控制。反向ATRP机理可表示如下(图3):

作为ATRP的一种变换形式,反向A豫P同样可得到“活性”/控制自由基襄合的结果,并且反向ATRP的引发体系避免了(传统)ATRP引发体系的不足。

ATRP聚合体系和反向ATRP可制得无规共聚物、均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梯形、交替共聚物和星型聚合物。ATRP是实现“活性”,控制自由基聚合有效手段之一,其聚合迅速,聚合产物本身为”a原子的大分子引发剂,可在ATRP催化体系中进行共聚,均聚,在80—130。C范围内为合成复杂结构的聚合物提供较简便的方法,往往一步即可。催化剂可以简便分离,催化剂的数量仅影响反应速

链引发:

1——I————Z、一21?

鲑增长:

Mln+Pn—X;==苎:Pn.+Mt“+1X

图3反向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TRP)Fig3Reactionof”ver8e

m咖transferradical

polymerization率.对分子量并没有影响,所以可以使用较多催化荆来加速聚合反应。不过,ATRP催化剂的配体用量非常大,催化体系昂贵,聚合速度慢,有些单体如醋酸乙烯酯不能很好聚合,无法得到立构规整聚合物。由于存在不可避免的链终止反应,使ATRP体系的可控分子量受到限制,这些都尚待改进…3。

目前研究开发新型经济实用的催化引发体系依然是ATRP的反应机理与应用研究的重点,对催化剂配体研究可以从根本上改善ATRP,并对催化剂数量的需求下降““。ATRP适用单体范围之广,反应条件之温和.分子设计能力之强是现有的其它活性聚合无法比拟的。

5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活性”

自由基聚合

引发转移终止剂是指那些同时集引发剂、转移剂和终止剂作用于一身的物质”“。其“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点是聚合产物的分子量随聚合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大而增大;当转化率不大于40%时,聚合反应的转化事和分子量随反应时间成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分子量分布可控性不好,一般在2左右“”。聚合产物的两端基为引发转移终止剂的碎片,如同单体插入到引发剂中间而聚合。这种聚合可用于合成嵌段共聚物和星状聚合物。

引发转移终止剂可分为:(1)单、双、三、多官能度引发转移终止剂;(2)热、光弓}发转移终止剂,如四苯基乙烷类衍生物是常见的热引发转移终止荆(thermalinifetters),含有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酰氯的一些化合物是良好的光引发转移终止荆(photoiniferters);(3)单体型、聚台物型大分子引发转移终止荆。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引发剂。

6结论

可控自由基聚合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新领域.容易

}1l+

第2l卷第3期郭清泉,等.“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449

达到的反应条件,简便的合成操作,使其具有重要的商业应

用价值,同时,可控自由基聚合含有活性离子型聚合和自由

基聚合的全部优点。本课题组采用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正

研制新型涂料工业用颜料分散剂丙烯酸嵌段共聚物”“.并

取得r一定的进展。在以后的可控自由基聚合研究中,研

制更好的催化引发体系及其动力学的研究,在分散多相体

系的聚合特性仍然是研究热点”“驯。另外,可以认为,在充

分了解反应机制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可使用不同的单体

来合成新型确定构造的聚台物”“,实现传统聚合物的改善

和导致新型材料的出现。

参考文献

szw舯M.LevyM,MilkovichR【J]JournalofAmefie粕Chemical

Society,1956,t78):2656~2657

2]陈小平.丘坤元[J]化学进展,2001,13(3):224—233

3]MatyjⅫwskiK【J]Jol|Inalofthe^…ChemicalScciety

2001.123(39):9724

4]Fi—hr.H一【J】ChemicalReviews,2001,101(12):3581

5]Tatemt。M【J]KobumhiRonb—hu,1992.(49):765~783

6]HawkercI[J】JournalofAraexi—Chemical

Society,1994

(116)11185~11186

71Mal眦trmEE.HawkerCJ[J]M扯mmdecm盯ChemicalPhysics1998,t9(6):923—935

8]Fr6chetJMJ.HenmiM,etal[J].Science,1995.(269):1080一1083

Chang(Bill)YK,ErcoleF。etal[J]Maem啪lcules,1999,32

(21):6895~6903

Shige哪toT,Matyj—skiK【J]Macm啪leeuleRapidcommuni?

catiOn,1996.(17):347~351

hong(Bill)YK.Lm,elm【J】Macmmalecules,1999,32(6):

2∞1~2074

张兆斌,应圣康[J]高分子通报,1999,(9):138~144

袁金颖.王延梅,潘才元[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1,14(3):

57~60

M船amiK.TsuyoshiA,MitsuoS【JJ.ChemicalReviews,2001,10l

(12):3689

Matyj眦ewsklK[J]C岍ent

Opinion

inSclidSlate&MaterialsScienee,1996.(1):769~776

OtsuT.YcbhldaM,biakromol[J]ChemistryRapidCommunica.

曲n,1982,3(2):127~L32

WardJH,ShaharA.PeppasNA[J]Palymer,2002.(43):1745~

1752

ClemensA,EmtE.elm…脚%sinOrgaIIieC∞fings,2002.

45):83—93

OtsuT,Matsunaga,T,Kuriy—A[J]E啪peanPalymmerJot_卜

nd.1989.25(7&8):643—650

MichaelF,Cuningham[J]ProgressinPalymerScience.2002.

(27):1039~1067

黎宝恩,卢江[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

(5):68—71

¨

挖”

=宝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应用新进展(精)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应用新进展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近几年迅速发展并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的一种活性聚合技术。自从1956 年Szwarc[1]等报道了一种没有链转移和链终止的负离子聚合技术以来,活性聚合的研究性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一直是高分子学术界高度重视的领域。1983年Webster等[2]成功地实现了适用于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基团转移聚合。随后又成功的实现了开环聚合[3]、活性正离子聚合[4,5]、络合负离子聚合[6] 以及无金属离子的活性负离子聚合[7]。1993年Xerox公司在苯乙烯的普通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加入有机自由基捕捉剂(Tempo体系)[8],使反应体系在聚合过程中自由基保持较低的浓度,从而抑制了自由基的副反应。第一次实现了" 活性"自由基聚合。与此同时,1995年《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了CarnegieMellon大学Matyjaszewski教授和王锦山博士共同开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9],成功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取得了活性自由基聚合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1. ATRP基本原理 ATRP的基本原理如Figure 1.1所示: Figure 1.1 Mechanism of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式中,R-X是引发剂卤代烃(X-般为Cl或Br),M t n为过渡金属络合物,它由过渡金属离子和配位剂构成。在引发阶段,处于低氧化态的过渡金属络合物(盐)M t n从一有机卤化物-X中夺取卤原子X,生成引发自由基R·及处于高氧化态的金属络合物(盐) M t n + 1 -X。R·引发可给出卤原子X,即M t n + 1-X 与R·/R-M·发生减活反应生成R-X/R-M-X。如果R-Mn-X (n = 1, 2, ...)与R-X-样可与M t n发生促活反应生成相应的R-Mn及M t n + 1-X,同时若R-Mn·与M t n + 1-X又可反过来发生减活反应生成R-Mn-X及M t n,在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的同时,就会始终伴随着一个自由基活性种Mn·与有机大分子卤化物休眠种Mn-X的可逆转换平衡反应。卤原子的可逆转移控制着[Mn·],而一个快速的卤原子转换速率将控制着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图示表明:ATRP的基本原理其实是通过一个交替的“活化—去活”可逆反应使得体系中游离基浓度处于极低,迫使不可逆终止反应被降低到最低程度,而链增长反应仍可进行,从而实现“活性”聚合[10]。由于在这种聚合反应中,只是将自由基活性种的浓度加以控制,链终止和链转移被极大地抑制了,所以这种聚合反应只能是可控聚合或“活性”聚合,而不是真正的活性聚合。同时,在这种可控聚合反应中包含着卤原子从卤化物到金属络合物(盐)、再从金属卤化物转移到自由基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原子转移过程,加之反应活性种为自由基,所以称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由于已有实验证明某些基团也可发生类似的转移自由基反应,故王锦山等把这样一种反应称为“原子(基团)转移自由基聚合”[11]。 ATRP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两个体系:一个是美国Carnegie-Mellon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在20世纪50、60年代,自由基聚合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但由于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传统自由基聚合不能较好地控制分子量及大分子结构[1]。1956年美国科学家Szwarc等提出了活性聚合的概念[2],活性聚合具有无终止、无转移、引发速率远远大于链增长速率等特点,与传统自由基聚合相比能更好地实现对分子结构的控制,是实现分子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聚合物的重要手段。但离子型活性聚合反应条件比较苛刻、适用单体较少,且只能在非水介质中进行,导致工业化成本居高不下,较难广泛实现工业化。鉴于活性聚合和自由基聚合各自的优缺点,高分子合成化学家们联想到将二者结合,即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RP)或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CRP可以合成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聚合物、不同成分的聚合物以及在高分子或各种化合物的不同部分链接官能团,适用单体较多,产物的应用较广,工业化成本较低。目前实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可分以下几种途径: (1) 稳定“活性”自由基聚合(SFRP);(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3)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 一、稳定“活性”自由基聚合(SFRP) SFRP属于非催化性体系,是利用稳定自由基来控制自由基聚合。其机理是按照下面的可逆反应进行:外加的稳定自由基X·可与活性自由基P·迅速进行失活反应,生成“休眠种”P-X,P-X能可逆分解,又形成X·及活性种自由基P·而链增长。有研究表明,使用烷氧胺作引发剂效果好[3]。

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活性种P·可抑制在较低的浓度,这样就可以减少自由基活性种之间的不可逆终止作用,从而聚合反应得到控制。稳定自由基X·,主要有TEMPO(2,2,6,6-四甲基-1-哌啶氮氧自由基)和CoⅡ·,TEMPO属于稳定的有机自由基;CoⅡ·属于稳定的有机金属自由基。氮氧稳定自由基这类体系聚合的一大特点是聚合工艺较简单,可合成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大分子,如树枝-线状杂化结构、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4,5],其缺点是氮氧自由基的价格较贵,合成困难,只适用于苯乙烯及其衍生物,并且聚合慢,温度需在110℃~140℃之间,在聚合过程中增长链自由基和氮氧自由基可发生歧化终止的副反应而影响控制程度。不过,Moad、Thang等[6]认为,这些缺点是可以避免的,他们采用新的一类氮氧自由基2,2,5,5-(tetraalkylimida zolidin-4-one-1-oxyl)或其衍生物替代TEMPO组成的聚合体系,得到了分子量可控和窄分子量分布的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同时这类聚合反应具有比TEMPO聚合体系更好的活性聚合特征,并且具有较易合成、无挥发性和副反应较少等优点。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电子效应作用于氮氧自由基[7]。用CoⅡ·类稳定自由基体系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不高,分子量分布较宽[8]。可以相信,通过使用新型氮氧自由基,此体系完全可以扩展到(甲基)丙烯酸和其它单体。 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9] 自由基是一种十分活泼的活性种,在自由基聚合中极易发生链转移和链终止,所以要抑制副反应,聚合体系中必须具有低而恒定的自由基浓度;但又要维持可观的反应速度(自由基浓度不能太低);为解决这一矛盾,高分子化学家们受活性正离子聚合体系的启发,将可逆链转移和链终止的概念引入自由基聚合,通过在活性种和休眠种之间建立一个快速交换反应,成功的实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乳液聚合的复习题(含详尽答案)

1 什么是乳液聚合?乳液聚合的特点? 乳液聚合是在水或者其它液体做介质的乳液中, 按胶束机理或低聚物机理生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并在其中进行自由基聚合或者离子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优点:1 反应热易排出2 具有高的反应速率和高的分子量3 水作介质,安全、价廉、环保缺点:1 需经一系列后处理工序,才能得到聚合物2 具有多变性3 设备利用率低 2乳液聚合技术发展简史 1929 年Dinsmore专利“合成橡胶及其制备方法”:烯类单体可用油酸钾和蛋清混合物作乳化剂,在50~70℃下反应6个月,得到坚韧、有弹性,可硫化的合成橡胶——第一篇真正的乳液聚合的文献。40年代,乳液聚合研究中代表性有Harkins、Smith及Ewart的工作。Harkins定性阐明了在水中溶解度很低的单体的乳液聚合反应机理及物理概念。后二者在其理论基础上发展了定量的理论:确定乳胶粒数目与乳化剂浓度及引发剂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提出三个阶段乳胶粒生成阶段,即成核阶段;乳胶粒长大阶段;乳液聚合完成阶段。 第二章乳液聚合原理 3什么是增溶现象?乳化作用及搀合作用分别是什么? 许多油类和烃类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是向水中加入少量乳化剂后其溶解度显著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增容现象。乳化作用:使两种互不相溶的的液体借助于表面活性剂(又称界面活性剂)的作用,降低它们之间的张力,使一种液体以极微小的状态均匀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掺合作用即分散作用,固体以极细小的颗粒形式均匀悬浮在液体介质中叫做分散,在合成聚合物乳液中乳胶粒之所以能稳定的悬浮在水中而不凝聚,就是因为乳化剂的分散作用所致。 4 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CMC)? 乳化剂能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或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叫临界胶束浓度,CMC越小,越易形成胶束,乳化能力越强。 5 解释乳液聚合体系的物理模型? 分散阶段(加引发剂前) 乳化剂(三种形式):单分子(水相)、胶束、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胶束中 阶段Ⅰ(乳胶粒生成阶段)诱导期结束到胶束耗尽 乳化剂(四个去处/形式):单分子(水相)、胶束、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胶束和乳胶粒 阶段Ⅱ(乳胶粒长大阶段)胶束耗尽到单体珠滴消失;乳化剂(三种位置):单分子(水相)、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动态平衡;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乳胶粒中 阶段Ⅲ(聚合完成阶段)胶束和单体珠滴消失,仅存在两相:乳胶粒相和水相 6 乳液聚合三个阶段的特征? 阶段Ⅰ(乳胶粒生成阶段)诱导期结束到胶束耗尽阶段Ⅱ(乳胶粒长大阶段)胶束耗尽到单体珠滴消失阶段Ⅲ(聚合完成阶段)两相:乳胶粒相和水相 7什么是凝胶效应?玻璃化效应?产生原因? 凝胶效应:随着反应转化率提高反应区乳胶粒中单体浓度越来越低但是反应速率不仅不下降反而随转化率增加而大大增加这种现象叫凝胶效应。原因:随转化率增大,体系粘度增加,链自由基卷曲,活性端基受包埋,双基扩散终止困难,导致链终止速率常数降低而形成的。 玻璃化效应:某些单体的乳液聚合过程在阶段3后期当转化率曾至某一值时转化速率突然降低至0 这种现象叫做玻璃化效应。原因:阶段Ⅲ乳胶粒中聚合物浓度随转化率增大而增大,单体-聚合物体系的玻璃化温度T g也随之提高。当转化率增大到某一定值时,就使得T g刚好等于反应温度。此时在乳胶粒中,不仅活性分子链被固结,而且单体也被固结。是链增长速率常数K p急剧降低至零,故链增长速率也急剧降低至零。 8 Smith-Ewart关于阶段Ⅰ动力学理论的假定? ⑴阶段Ⅰ开始时,向体系中投入的乳化剂全部形成胶束,忽略在单体珠滴表面上吸附的以及在水中溶解的乳化剂;⑵进入阶段Ⅰ以后,乳化剂完全在胶束和乳胶粒之间进行分配⑶不管在胶束中还是在乳胶粒上,单位质量同种乳化剂的覆盖面积相等;⑷在阶段Ⅰ,乳胶粒中聚合物与单体的比例不变;⑸在阶段Ⅰ,每一个乳胶粒中聚合反应速率相等。 9 Smith-Ewart关于阶段Ⅰ动力学理论的两种极端情况?(推导过程见课本30—33) 假定所有的自由基全被胶束捕获而不进入乳胶粒,即所生成的自由基全部用于形成新的乳胶粒。这样,自由基生成速率将刚好等于新乳胶粒生成速率。乳胶粒数的上限方程。(2)不管粒子大小如何,单位表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捕获自由基的能力都是一样的。乳胶粒数的下限方程 10 Smith-Ewart关于阶段Ⅰ反应速率的理论? 在阶段Ⅰ的起点处,S p=0,S m=S,即全部乳化剂形成胶束。进入阶段Ⅰ以后,乳胶粒不断生成,且不断长大,所以S p 不断增大,这需要通过消耗胶束乳化剂来实现,致使S m不断降低。当胶束耗尽时,S m=0,而S p=S,此时全部乳化剂被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这是,新乳胶粒生成过程停止,阶段Ⅰ结束。 11 Gardon对阶段Ⅰ动力学理论研究的假定?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在20世纪50、60年代,自由基聚合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但由于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传统自由基聚合不能较好地控制分子量及大分子结构[1]。1956年美国科学家Szwarc等提出了活性聚合的概念[2],活性聚合具有无终止、无转移、引发速率远远大于链增长速率等特点,与传统自由基聚合相比能更好地实现对分子结构的控制,是实现分子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聚合物的重要手段。但离子型活性聚合反应条件比较苛刻、适用单体较少,且只能在非水介质中进行,导致工业化成本居高不下,较难广泛实现工业化。鉴于活性聚合和自由基聚合各自的优缺点,高分子合成化学家们联想到将二者结合,即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RP)或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CRP可以合成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聚合物、不同成分的聚合物以及在高分子或各种化合物的不同部分链接官能团,适用单体较多,产物的应用较广,工业化成本较低。目前实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可分以下几种途径:(1)稳定“活性”自由基聚合(SFRP);(2)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3)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 一、稳定“活性”自由基聚合(SFRP) SFRP属于非催化性体系,是利用稳定自由基来控制自由基聚合。其机理是按照下面的可逆反应进行:外加的稳定自由基X·可与活性自由基P·迅速进行失活反应,生成“休眠种”P-X,P-X能可逆分解,又形成X·及活性种自由基P·而链增长。有研究表明,使用烷氧胺作引发剂效果好[3]。 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活性种P·可抑制在较低的浓度,这样就可以减少自由基活性种之间的不可逆终止作用,从而聚合反应得到控制。稳定自由基X·,主要有TEMPO(2,2,6,6-四甲基-1-哌啶氮氧自由基)和CoⅡ·,TEMPO属于稳定的有机自由基;CoⅡ·属于稳定的有机金属自由基。氮氧稳定自由基这类体系聚合的一大特点是聚合工艺较简单,可合成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大分子,如树枝-线状杂化结构、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4,5],其缺点是氮氧自由基的价格较贵,合成困难,只适用于苯乙烯及其衍生物,并且聚合慢,温度需在110℃~140℃之

活性自由基聚合

活性自由基聚合 摘要:阐述了活性自由基聚合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概念,介绍了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分类,描述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活性自由基聚合 1.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基本思想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核心思想是抑制增长自由基浓度,减少双基终止的发生。由高分子化学知识可知,链终止速率与链增长速率之比可用下式表示:[1] 通常kt/kp为104~105,假定体系中单体浓度为1mol/L,则: 当然,自由基活性种浓度不可能无限制地降低,一般来说,[P*]在10- 8mol/L左右,聚合反应的速率仍很可观。在这样的自由基浓度下,R t/R p≈10-4~10-3,Rt相对于R p就可忽略不计,所谓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活性”就在这里。自由基浓度的下降必然降低聚合反应速度,但由于链增长反应活化能高于链终止反应活化能,因此提高聚合反应温度不仅能提高聚合速率(因为能提高k p),而且能有效降低k t/k p比值,从而抑制链终止反应的进行。

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从聚合反应开始直到反应结束始终控制如此低的反应活性种浓度;二是在如此低的反应活性种浓度下,如何避免聚合物的聚合度过大(DP n=[M0]/[P*]=1/10-8=108)。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是在聚合体系中加入数量可人为控制的反应物X,此反应物X不能引发单体聚合,但可与自由基P*迅速作用而发生钝化反应,生成一种不会引发单体聚合的“休眠种”P-X。而此休眠种在聚合反应条件下又可均裂成增长自由基P*及X,如下式表示:[2] 这样体系中存在的自由基活性种的浓度将取决于3个参数:反应物X的浓度、钝化速率常数k d和活化速率常数k a,其中反应物X的浓度是人为可控的,所谓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可控”就在这里。另外研究表明,如果钝化反应和活化反应的转化速率足够快(不小于链增长速率),则在活性种浓度很低的情况下,聚合物的分子量将不由P*而由P-X的浓度决定。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第22卷第2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o l.22,N o.2 2006年3月POLYM ER M AT ERIALS SCIENCE AND EN GINEERING M ar.2006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X 郑 璇,张立武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044) 摘要: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RP)是一种合成具有设计微观结构和窄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的方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 RP)较其它CRP方法具有分子设计能力较强等优点,是应用最广泛的CR P。文中简要介绍了CRP的分类,同时以A T RP为例从单体、引发剂、催化体系等方面讨论了CR P聚合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分类;聚合体系;进展 中图分类号:T Q31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55(2006)02-0016-04 在20世纪50、60年代,自由基聚合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但由于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传统自由基聚合不能较好地控制分子量及大分子结构[1]。1956年美国科学家Szwarc等提出了活性聚合的概念[2],活性聚合具有无终止、无转移、引发速率远远大于链增长速率等特点,与传统自由基聚合相比能更好地实现对分子结构的控制,是实现分子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聚合物的重要手段。但离子型活性聚合反应条件比较苛刻、适用单体较少,且只能在非水介质中进行,导致工业化成本居高不下,较难广泛实现工业化。鉴于活性聚合和自由基聚合各自的优缺点,高分子合成化学家们联想到将二者结合,即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RP)或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1]。CRP可以合成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聚合物、不同成分的聚合物以及在高分子或各种化合物的不同部分链接官能团,适用单体较多,产物的应用较广,工业化成本较低。 1 C RP的分类 CRP的基本思想是[2]:向体系中加入一个与增长自由基之间存在着偶合-解离可逆反应的稳定自由基,以抑制增长自由基浓度,减少双基终止的发生。目前,各种CRP体系已经发展起来,可分为基于可逆终止和可逆转移机理两类。其中可逆终止机理包括稳定自由基聚合(SFR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逆转移机理包括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和退化转移自由基聚合[3]。1.1 稳定自由基聚合[4,5] SFRP属于非催化性体系,是利用稳定自由基来控制自由基聚合。稳定自由基X?,主要有T EM PO(2,2,6,6-四甲基-1-哌啶氮氧自由基)和Co(Ⅱ)?。前者属于稳定的有机自由基,主要可进行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聚合,聚合工艺较简单,可合成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大分子,但氮氧自由基价格较贵,合成困难、聚合速率慢,温度需在110℃~140℃之间。后者属于稳定的有机金属自由基,主要进行丙烯酸酯活性聚合,但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不高,且分子量分布较宽。研究者认为,通过使用新型氮氧自由基,此体系可以扩展到(甲基)丙烯酸和其它单体。其它有机金属化合物或过渡金属盐与自由基可逆络合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也有报道,如Al、Cr、Rh。 1.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2,5] X收稿日期:2005-01-18;修订日期:2005-05-16  联系人简介:郑 璇(1978-),女,硕士,E-mail:zhengxu an16@https://www.360docs.net/doc/c214340749.html,

自由基聚合机理以四种常见共聚物

自由基聚合机理 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多属连锁聚合,连锁聚合反应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各步的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相差很大。连锁聚合链引发形成活性中心(或称活性种),活性中心不断与单体加成而使链增长(单体之间并不反应),活性中心的破坏就是链终止。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都可能成为活性中心引发聚合,故连锁聚合又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等,其中自由基聚合产物约占聚合物总产量的60%。 热力学上能够聚合的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是有差异的,如氯乙烯只能自由基聚合、异丁烯只能阳离子聚合、MMA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苯乙烯则可按各种连锁机理聚合。 自由基聚合产物约占聚合物总产量60%以上,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高压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类、聚丙烯腈、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ABS树脂等聚合物都通过自由基聚合来生产。本节将对自由基链式聚合反应作较详细的讨论。 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 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一般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此外,还可能伴有链转移反应。现将各基元反应及其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1 链引发 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用引发剂引发时,将由下列两步组成:(1)引发剂I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R?; (2)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 单体自由基形成以后,继续与其他单体加聚,而使链增长。 比较上述两步反应,引发剂分解是吸热反应,活化能高,约105~150kJ/mo1,反应速率小,分解速率常数约10-4~10-6s-1。初级自由基与单体结合成单体自由基这一步是放热反应,活化能低,约20~34kJ/mo1,反应速率大,与后继的链增长反应相似。但链引发必须包括这一步,因为一些副反应可以使初级自由基不参与单体自由基的形成,也就无法继续链增长。 有些单体可以用热、光、辐射等能源来直接引发聚合。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少,苯乙烯热聚合已工业化;紫外光固化涂料也已大规模使用。 2 链增长 在链引发阶段形成的单体自由基,仍具有活性,能打开第二个烯类分子的π键,形成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活性并不衰减,继续和其他单体分子结合成单元更多的链自由基。这个过程称做链增长反应,实际上是加成反应。 为了书写方便,上述链自由基可以简写成,其中锯齿形代表由许多单元组成的碳链骨架,基团所带的独电子系处在碳原子上。 链增长反应有两个特征:一是放热反应,烯类单体聚合热约55~95kJ/mol;二是增长活化能低,约20~34KJ/mol,增长速率极高,在0.01~几秒钟内,就可以便聚合度达到数千,甚至上万。这样高的速率是难以控制的,单体自由基一经形成以后,立刻与其他单体分子加成,增长成活性链,而后终止成大分子。因此,聚合体系内往往由单体和聚合物两部分组成,不存在聚合度递增的一系列中间产物。 对于链增长反应,除了应注意速率问题以外,还须研究对大分子微观结构的影响。在链增长反应中,结构单元间的结合可能存在“头-尾”和“头-头”或“尾-尾”两种形式。经实验证明,主要以头-尾形式连接。这一结果可由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得到解释。对一些取代基共轭效应和空间位阻都较小的单体聚合时头-头结构会稍高,如醋酸乙烯酯、偏二氟

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1、判断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H2C CHCl H2C CH H2C CCl2H2C CH2H2C C H2C CHCN H2C C(CN)2H2C CHCH3F2C CF2ClHC CHCl H2C C CH3 COOCH3H2C C CN COOCH3 HC CH OC CO O 答: (1)可以。Cl原子的诱导效应为吸电性,共轭效应为供电性两者相抵,电子效应微弱,只能自由基聚合。 (2)可以。为具有共轭体系的取代基。 (3)可以。结构不对称,极化程度高,能自由基聚合。 (4)可以。结构对称,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较难自由基聚合。 (5)不能。1,1—二苯基乙烯,二个苯基具有很强的共轭稳定作用,形成的稳定自由基不能进一步反应。 (6)可以。吸电子单取代基。 (7)不可以。1,1双强吸电子能力取代基。 (8)不可以。甲基为弱供电子取代基。 (9)可以。氟原子半径较小,位阻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10)不可以。由于位阻效应,及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难自由基聚合 (11)可以。1,1-双取代。 (12)可以。1,1-双取代吸电子基团。 (13) 不可以。1,2-双取代,空间位阻。但可进行自由基共聚。 2、试比较自由基聚合与缩聚反应的特点。

答: 自由基聚合:(1)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其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均不等,链引发最慢是控制步骤。 (2)单体加到少量活性种上,使链迅速增长。单体-单体,单体-聚合物,聚合物-聚合物之间均不能反应。 (3)只有链增长才是聚合度增加,从一聚体增加到高聚物,时间极短,中间不能暂停。聚合一开始就有高聚物产生。 (4)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逐渐减少,转化率相应增加 (5)延长聚合时间,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变化较小。 (6)反应产物由单体,聚合物,微量活性种组成。 (7)微量苯酚等阻聚剂可消灭活性种,使聚合终止。 缩聚反应:(1)不能区分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各部分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基本相同。 (2)单体,低聚物,缩聚物中任何物种之间均能缩聚,使链增长,无所谓活性中心。 (3)任何物种之间都能反应,使分子量逐步增加,反应可以停留在中等聚合度阶段,只在聚合后期才能获得高分子产物。 (4)聚合初期,单体缩聚成低聚物,以后再由低聚物逐步缩聚成高聚物,转化率变化微小,反应程度逐步增加。 (5)延长缩聚时间分子量提高,而转化率变化较小。 (6)任何阶段都由聚合度不等的同系缩聚物组成。 (7)平衡和基团非等当量可使缩聚暂停,这些因素一旦消除,缩聚又可继续进行。 3、解释下列概念: 歧化终止,偶合终止,引发剂效率,笼蔽效应,诱导效应,自动加速现象,诱导期,聚合上限温度,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增溶作用,临界胶束浓度,胶束,种子乳液聚合, 答: 歧化终止: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 偶合终止: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在均裂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引发聚合的部份占引发剂分解总量的分率,

乳液体系中_活性_控制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3063)资助; 作者简介:尹德忠(1973-),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E 2mail :dezh -yin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4340749.html, ; 3通讯联系人:E 2mail :qyzhang @nw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4340749.html,. 乳液体系中“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 尹德忠,张秋禹3 ,张和鹏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西安 710072) 摘要:“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CRP )可用于合成具有精确结构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乳液聚合具有 环保、经济、易控的优点,但乳液体系为多相体系,控制试剂的相间分配和迁移较均相系统复杂,这使乳液“活 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面临一些挑战,诸如控制聚合特征差、乳液稳定性下降等。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乳液体系中 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和可逆加成2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 )的研究进展,包括体系的特性、面临的挑 战、解决的方法,以及工程与商业运用的前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乳液聚合;非均相体系;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可逆加成2断裂链转移聚合引言 活性聚合[1] 是无不可逆链转移及链终止的聚合过程,此时,聚合物链以等同速率增长,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线性增长,呈现低分散性,称为控制聚合。因自由基不可能完全避免链终止和链转移,故称为“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CRP )。 CRP 的核心是建立活性自由基和休眠链之间的动态平衡[2],可通过可逆链终止和可逆链转移两种途 径来实现,前者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报道最多,后者主要是指可逆加成2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 )。 乳液聚合环保、经济、易控,是工业上生产聚合物的重要方法。但传统乳液聚合中自由基链终止速率 常数为107~109m -1?s -1,比相应的链增长速率常数高5个数量级[3],不是“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本文 从反应体系的特征出发,总结了乳液体系中ATRP 和RAFT 的研究进展。1 乳液体系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乳液体系是一个包含乳胶粒、胶束和单体液滴的非均相体系,引发剂Π催化剂Π配体组合和乳化剂选择都会影响聚合特征的实现,活性种、休眠种和催化金属离子配合物在有机相与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和传递非常重要。为此要合理选择体系的引发剂、催化体系、配体和乳化体系。 111 引发催化体系 引发催化体系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应有合适的分配比例,以便在单体液滴与增长链之间发生转移,捕获水相中游离的自由基。正向ATRP 典型的引发催化体系为R 2X ΠCuBr 。 马志等[4]对2004年以前的ATRP 金属催化剂进行了总结和评述。近3年许多学者报道了利用铜以 外的一些新颖的金属络合物作为催化剂[5~8],但成功的ATRP 乳液聚合均采用Cu 催化体系[9~13]。 正向ATRP 引发剂一般在α碳上具有诱导或共轭结构,如22溴异丁酸乙酯(E BiB )[9,12,14,15]和烯丙基氯 类[16],其中卤素基团必须能够快速、选择性地在增长链和转移金属之间交换,快引发对控制聚合物的分 子量分布指数(PDI )很重要。R oof 等[17]按图1程序,利用92溴蒽(a )的光聚合二聚体(b )作为引发剂合成 双臂型聚苯乙烯(c ),并经光解反应制备蒽封端的聚苯乙烯(d )。 近年来,大分子ATRP 引发剂的报道逐渐增多[18~21]。在乳液中,Xu 等[22]利用氯代聚乙烯醇(PEG 2Cl )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新进展_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第24卷第1期山 西 化 工Vo l.24 N o.1 2004年2月SHA N XI CHEM ICA L IN DU ST R Y F eb.2004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新进展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谭英杰, 梁玉蓉 (华北工学院分院材料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8) 摘要:活性自由基聚合是目前高分子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 T R P)反应 是实现活性聚合的一种颇为有效的途径,也是高分子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之一。A T R P的独 特之处在于使用了卤代烷作引发剂,并用过渡金属催化剂或退化转移的方式,有效地抑制了自由基 双基终止的反应。A T R P可以同时适用于非极性和极性单体,可以制备多种结构形式的、结构清晰的高 分子化合物。可实现众多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介绍了AT RP的研究进展,包括A T RP反应的 特点、聚合反应机理、应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活性聚合反应;原子转移聚合反应;自由基双基终止;进展;特点;机理;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 Q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50(2004)01-0011-05 引 言 聚合物合成的控制主要是指聚合物结构的控制和聚合物分子量的控制。活性聚合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极窄的聚合物,是控制聚合物分子量最理想的方法。通过活性聚合还能容易地获得预定结构和序列的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因此,活性聚合的研究受到高度的重视。 活性聚合的概念是1956年Szware提出的,即无终止、无转移、引发速率远大于增长速率的聚合反应。 活性聚合中依引发机理的不同,分为阳离子活性聚合、阴离子活性聚合、配位活性聚合、自由基活性聚合等。至今为止发展最完善的是阴离子活性聚合,由此成功地获得了单分散聚合物、预定结构和序列的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然而,阴离子活性聚合对反应条件要求苛刻,可聚合的单体也比较少,应用范围很有限。 与其他类型聚合反应相比,自由基聚合可聚合 收稿日期:2003-10-21 作者简介:谭英杰,男,1971年出生,学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研究。的单体多、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实现工业化生产容易。当今市场上60%以上的合成聚合物产品是由自由基聚合工艺制备的。所以,活性自由基聚合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但是,自由基不稳定,极易发生双自由基终止反应,难以实现自由基活性聚合。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努力寻找获得自由基活性聚合的途径[1]。 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 RP)的特点 新材料的合成技术是21世纪优先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高分子合成化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能满足各种要求的新材料不断问世,成为合成材料技术取得日新月异进展的重要基础之一。20世纪50年代配位聚合技术的出现,开辟了立构规整聚合的新纪元;而各种活性聚合技术的发展为合成出结构和组成可控的聚合物材料提供了可能性。自由基聚合产品占了所有聚合物产品的一半以上,因此,发展“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自1995年中国旅美学者王绵山等首先发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 RP)技术后,立即引起世界各国高分子界专家学者和工业界的极大兴趣。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并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的一种活性聚合技术,可有效地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第21卷第3期V01.2lNo.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Engneenn¥ 总第83期 Jun.2003 文章编号:1004.793X{2003)03.0446-04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郭清泉1。林淑英2。陈焕钦1 1.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所.广东广州510640;2.华南理工大学★品与生物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对聚合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进行精密控制是当前聚合物研究的重要领域,“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可以对自由基聚合进行控制.其综合了自由基聚合和离子聚合的优点。本文介绍了实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5种途径,认为利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可以合成新型确定构造的聚合物。 【美■词】“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稳定自由基;可逆加成一裂解链转移;原子转移;离子聚合 中田分类号:TQ31637文献标识码:A NewResearchDevelopmentof‘‘Living”/controlled RadicalPolymerization GUOQing-quanl,LINShu-yinf,CHENHuan.qinl (1.h日ttuteofChemical助gIn∞^雌,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lmol哩y,Guanszhee510640,China; 2.CollegeofFood野吨inH曲瞎矗Bletedmolo留,SouthChinaUniversnyofTechnolo科,Gmm口hou510640,China) 【Abstract】Theprecisecontroltothecomponentandstructureofpolymeristheimportanttopic“Living”/controlledradical polyme.rizationcsrlrealizethecontroltoradicalpolymerizationandintegratethemeritsofradicalpolymerizationandionicpolymerizationThepa—perpIesenbfivewaysto8ccom曲sh“living”/controlledradicalPdymerizationandfigureoutthatsex*/typepredeterminedpolymercadbep『Dducdbythisway 【Keywords】“living”/controlledradicalpolymerization;stablefreeradical;reversibleadditionandffa目nentafionchaintransfer; atomtransfer:lonicpolymerization 对聚合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进行精密控制是当前聚合物研究的重要领域。自从1956年Szware在阴离子聚合中首次提出活性聚合(1iving叫ymetization)的概念以来.发展了许多活性聚合体系…。所谓活性聚合是指那些不存在增长链终止反应或不可逆链转移副反应的聚合反应”3。能完全满足这样条件的反应体系较少。Ma蛳aszewski指出…:存在可逆终止(可逆失活)反应,即增长链自由基可与其它物质(如外加的自由基)可逆结合成休眠的活性种.链增长反应可继续进行.这样的自由基聚合过程为“恬性”自由基聚台(真正的括性自由基聚合并不能实现,因为在自由基体系中,增长自由基之间的双分子终止反应并不能完全避免,所以这里的活性加上双引号);在此基础上,当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符合理论计算值,且分子量分布窄(Mw/Mn(1.3)时的聚合过程为控制聚合;这两者常统称为“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具有可聚合的单体种类多、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以水为介质、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等优点,但因自由基聚合存在着增长链自由基活泼,易于双分子偶合或歧化终止链转移等,常导致聚合产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链段序列、端基等很难控制,不是活性聚合。因此,研究开发控制自由基聚合体系一直是近年来高分子界的重要课题。 目前实现“活性”,控制自由基聚合可分为5种途径:(1)活性增长链自由基与链转移剂的可逆退化转移反应(reversibledegenerativetmnsfer),链转移剂如碘代烷等;(2)活性增长链自由基被稳定自由基可逆钝化,生成共价休眠种(dormantcovelemslJecies);(3)活性增长链自由基与二硫代酯(dithioester)的可逆加成一裂解链转移(RAFT)反应,形成非活性自由基;(4)活性增长链自由基与过渡金属卤化物复合物韵可逆原子转移反应,生成共价休眠活性种卤化物,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5)引发转移终止刺(inifertor)“活性/自由基聚合一一。这些途径有一个共同点,即聚合体系中话性链自由基控制在低浓度,这样链增长反应仍可进行,而双分子偶合或歧化终止等副反应减少,从而达到控制聚合的目的。下面分别论述。 收藕日期:2c02J/7.18;●订日期:2002.12.10 怍者筒介:彝清泉(1975一).男,黑龙扛卉市人.华南理工太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精组化工

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在合成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探究

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在合成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探究1500 一、摘要:本文主要是说明了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在合成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然后具体的分析了线型聚合物的合成、接枝聚合物的合成、接枝聚合物的合成、无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并对其未来的价值进行重要的论述。 关键词:可控自由基聚合;合成;材料 二、线型聚合物的合成 线型聚合物的合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嵌段共聚物和梯度共聚物。所谓的嵌段共聚物就是序列规整的聚合物中研究最多应用也最广泛的一类聚合物物质。通过可控自由基聚合可以得到AB型、ABC型、ABA型等多嵌段型的嵌段共聚物。然而对实现ATRP的方法可有两种方式,一方面是先把第一种单体的均聚物制备完成,然后直接把第二种单体加入就可;另一方法是先得到含有卤原子的大分子引发剂,然后再把第二种单体聚合引发,从而得到了二嵌段共聚物。梯度共聚物就是作为一类结构精密的新型共聚物,它具有嵌段和无规共聚物的多种优点 ,是作为一种特别有效的高分子共混增容剂。通常是采用不含有链终止反应的聚合技术是制备梯度共聚物的前提条件,且这种技术是作为梯度共聚物最佳技术方法。然而,因为各共聚单体的竞聚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在梯度共聚物的制备上一般是依据所用单体的不同和制备要求而选择不同的加料方法,通常的加料方法主要有批量法和半批量法。 三、接枝聚合物的合成 关于接枝聚合物的合成主要是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通常大部分所采用ATRP技术合成梳状聚合物主要有两种方法途径:大分子单体技术和大分子引发技术。通过一些侧链比较均一的梳状聚合物利用大分子单体技术制得。哈丽丹·买买提等在纤维素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均相溶液中,利用氯乙酰氯与纤维素发生均相酰化反应生成纤维素氯乙酸酯,再通过溶解DMAc中用氯化亚铁催化剂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制备出纤维素/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 郑兴良等合成了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tBA-g-PPEGMEMA,在对抗肿瘤药物方面的阿霉素进行了负载,最终通过试验表明该体系是有缓释特征的。林先凯等是通过以N,N-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材质、氯化亚铜/三( N,N-二甲基氨基乙基) 胺为催化配位体系,利用ATRP在商用PVDF 粉末上直接接枝,制备出PVDF-g-PNIPAAm 共聚膜。张洪文等是通过表面引发ATRP在 酯薄膜表面接枝了由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的共聚物,最终得到提高基质材料的疏水性能。 四、支化聚合物的合成 3. 1星形聚合物 通过ATRP 技术制备星形聚合物的方法主要有先臂后核”和“先核后臂”两种方法。“先臂后核”法就是优先使用ATRP 制备出带有活性末端基的均聚物,这种均聚物然后再与多官能团化合物进行相互的反应得出多臂星形聚合物。然而“先核后臂”法就是利用多官能团的引发剂作用进行单体的ATRP。陈建芳等就是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偶联法得到了星形杂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PS-PMMA)和多臂星形聚苯乙烯 ( S-PS)。 4. 2聚合物刷 聚合物刷其实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分子结构,其突出特征就是在特定基质的表面或界面上具

自由基引发剂研究进展

自由基引发剂研究进展 偶氮引发剂 近些年来,开发出水溶性偶氮类引发剂,这种水溶性引发剂普遍适用于高分子合成的水溶液聚合与乳液聚合中。与一般类型的偶氮引发剂相比,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引发效率高,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比较高、水溶性好、且残留体少。水溶性偶氮引发剂是将原来的油溶性的有机引发剂(如偶氮二异丁腈)转变成为水溶性的,扩大了使用范围,若带有端基的水溶性引发剂,还可以用于制备遥爪聚合物。将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聚合,聚合温度大约在35~90℃,一 般温度在40℃左右就可以,聚合时间平均在4h,得到的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1400~1800万之间,产品的溶解性好。在阳离子乳液及功能高分子的制备中也有不俗的表现。 氧化还原引发剂 过氧化物和胺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及铈(Ⅳ)离子氧化还原 引发体系,一直是被人们关注的热门问题。含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包括以下3种。一是由有机过氧化物和芳叔胺组成的有机氧化还原体系,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N,N-二甲苯胺(DMA)和BPO—N,N-二甲基—对甲苯胺(DMT)为代表,主要用于医用高分子的齿科自凝胶树脂与骨水泥。二是由有机过氧化氢(如,异丙苯过氧化氢)与DMT组 成的有机氧化还原体系,主要用于厌氧胶。三是由水溶性的过硫酸盐与脂肪胺组成的体系,主要用于水溶性聚合、乳液聚合。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N-二甲基苯胺(DMA)所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引入到

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复合超浓乳液共聚合中,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醇(HD)作为复合乳化剂,制得了分散相占83%以上的稳定性很好的超浓乳液,实现了超浓乳液的低温引发聚合。 双官能度及多官能度引发剂 双官能度引发剂是指在同一个引发剂分子中含有两个活性基团的化合物,这些基团可以是过氧键、过酯键、过酰键或偶氮键,它们可以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分为对称型(即两个活性基团活性相同,如(I)和不对称型(即两个活性基团活性不相同)。 多官能度引发剂,是指一个引发剂分子中含有3个以上活性基团的化合物,这些活性基团可以通过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此外人们又合成出一个分子中有数目众多的多官能度引发剂,用此类引发剂一般来合成超支化聚合物。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熊鹏鹏2010214110 摘要: 自由基聚合是生产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重要方法, “活性”/ 可控自由基聚合综合了自由基聚合和离子聚合的优点, 使自由基聚合具有可控性。本文对目前可以实现“活性”/ 可控自由基聚合的途径和各自机理进行介绍, 指出应该重视对“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关键词: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稳定自由基; 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 原子转移; 引发转移终止剂;退化转移。 自由基聚合是工业上和实验室中生产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重要方法, 该法具有可聚合的单体种类多、反应条件宽松、以水为介质、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但也存在着缺陷, 如自由基聚合的本质( 慢引发, 快速链增长, 易发生链终止和链转移等) 决定了聚合反应的失控行为,其结果常常导致聚合产物呈现宽分布, 分子量和结构不可控, 有时甚至会发生支化、交联等,从而严重影响聚合物的性能, 此外, 传统的自由基聚合也不能用于合成指定结构的规整聚合物。 鉴于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可以很好地控制聚合物结构, 而能不能控制自由基聚合体系则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但近年来从离子聚合和可控有机自由基反应的研究进展来看, 答案是肯定的。 就聚合反应而言, 要合成具有确定结构的聚合物, 则要求所有的链应同时引发, 增长相似, 这就需要快速引发, 在聚合结束前增长链应保持活性, 链转移和链终止的效应可以忽略, 而自由基聚合的本质( 慢引发, 快终止) 与之正好相反。所以实现可控自由基聚合要基于

以下三个原则: 1) 自由基体系中的增长反应应对自由基敏感, 终止反应对自由基浓度的敏感度次之。这样, 在自由基浓度很低时, 链增长反应与终止反应的速率比才足够高, 才能合成出分子量很大的聚合物。 2) 增长链的浓度必须比初始游离自由基的浓度高得多,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所有的链均需保持活性, 且游离自由基与高浓度休眠链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这种持续自由基效应对任何控制自由基反应来说都是最重要的。 3) 引发迅速, 增长链( 休眠链和活性链总和) 浓度保持稳定, 使用与大分子休眠链结构相类似的引发剂。目前已经发现有五种途经可以实现“活性”/ 可控自由基聚合, 下面分别论述其机理和研究现状。 1稳定“活性”自由基聚合( SFRP) SFRP属于非催化性体系, 是利用稳定自由基来控制自由基聚合。其机理是按照下面的 可逆反应进行: 外加的稳定自由基X·可与活性自由基P·迅速进行失活反应, 生成“休眠 种”P-X, P- X能可逆分解, 又形成X·及活X 性种自由基P·而链增长。有研究表明, 使用烷 氧胺作引发剂效果好。 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活性种P·可抑制在较低的浓度, 这样就可以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