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介批评流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尤尔根· 哈贝马斯 (Jü rgen Habermas,1929-) 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 社会理论家之一 ,历任海德堡大 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 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 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
社会批判理论的特色 (1)反对当代实证主义的哲学方法论, 其理论价值取向表现为对工具理性的激烈 批判。 (2)坚持主体与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强调主体性,在对象上贯注人的意识,体 现出人本主义理论本质。 (3)继承和吸收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 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将批判对象定位 于一切束缚人和统治人的异化力量或物化 力量上。
社会批判理论对媒介批评理论的影响
(1)社会批判理论以异化理论作为剖 析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武器,为媒 介批评理论提供了一种批判的范式。 (2)社会批判理论以批判“技术理性” 作为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将科技进步用于迷 惑被统治阶级意识的利器,为媒介批评理 论提供了思想资源。
(3)社会批判理论站在“高雅艺术” 立场上,对大众文化给文化艺术带来的异 化进行精英式的批判,为媒介批评理论展 开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产生了深远影响。 (4)后期的社会批判理论对社会问 题的关注和批判,由中心转向边缘,为文 化研究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
第六章 当代西方媒介批评概况
一、当代西方媒介批评理论基础 二、当代西方媒介批评实践
一、当代西方媒介批评理论基础 3.1.1实证传播研究 二战时期,实证主义思潮在美国正处 于巅峰阶段,并深深地影响到传播理论的 研究。传播学的实证研究传统由此生长并 逐渐繁荣起来。 1927年,拉斯韦尔发表了他的博士论 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50年他 与开普兰合著的《权力与社会》一书中, 就将权力定义为“一种过程:可以实验的 方法观察其行为”。
马克斯•霍克海默(M. Max Horkheimer,1895~1973), 德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
马尔库塞 (ຫໍສະໝຸດ Baiduerbert Marcuse,1898— 1979)美籍德裔哲 学家。与马克思、 毛泽东并称为 “3M”。
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 1980),国际 知名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 家。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 之一。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夫兰所领导的 军队士气研究亦遵循这一研究路径,他推 广并完善了控制实验法在传播学领域的应 用。 1942年年初,美国陆军总参谋长乔治. 马歇尔招募卡普拉,制作了7部50分钟的电 影,即《我们为何而战》的系列片。根据 这些电影,霍夫兰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检 测这些电影对士兵态度的影响,并创作出 《美国士兵》系列丛书中著名的《大众传 播实验》一书。
实证主义的传播理论研究者相信迪尔 凯姆关于社会事实是“物”的观念,在他 们的思维中,研究对象比如电视节目或者 报纸的版面是客观的,因为这些物是独立 于研究人员,也独立于受众。作为一种社 会事实,这些内容就都是可以被操作性地 测量的。在媒体使用的研究方面,同样相 信这种研究的客观性。
3.1.2社会批判理论 1.社会批评理论的特色 进入20世纪后,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深 刻的变化:一方面,它同当代哲学、社会 学等理论成果交汇形成了众多马克思主义 流派;另一方面,它被运用于不同地区的 革命进程,产生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实践 模型,即社会主义模式。
3.1.2文化研究思潮 当代文化研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在英国逐步兴起,而后扩展到美国及其 他西方国家的一种学术思潮和知识传统。
实证主义的传播理论研究,往往要求 具体说明一个特定的媒体,通常是该媒体 的某一方面,与人们使用该媒体时产生的 主观体验或行为的某一两个维度之间的假 设性关系是否存在。这一研究传统的目标 是建立一种精确的测量技术 。
•
量化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最突出的 表征之一。这一研究方法倡导发现知识要 依靠归纳法,检验理论运用“假设—演绎” 的模式去获得。这种求知和检验理论的模 式不仅为实践性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 石,而且提供了一套可以操作的研究程序 。
第二阶段,1949年至60年代末,法兰 克福学派中期。其成员重新回到德国(1933
年希特勒上台,研究所迁往日内瓦,后移到巴黎,1934年 又迁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第一代成员继续发
展社会批判理论,新一代理论家如哈贝马 斯、施密特等人开始崛起。法兰克福学派 进入鼎盛时期。
• 第三阶段,70年代起,法兰克福学派进入 发展晚期。第一代代表人物相继谢世,第 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和施密特之间 存在很大分歧,导致法兰克福学派解体。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分化的基本格局是: 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西方人 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西方科学主义马克思 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在流派众多的 马克思主义思潮中,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 主义的影响最大;属于这一流派的法兰克 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西方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主流。
• “社会批判理论”一词,是法兰克福学派 的创始人马克斯.默克海默用以区别传统理 论的一个专门术语。它主要指用历史—社 会批判方法,对生活经济—文化现象作类 似马克思当年在《资本论》中所做的那种 批判考察。
法兰克福学派是指1923年在德国的法 兰克福大学建立的一个以研究马克思主义 为宗旨的社会研究所所秉持的学术观点和 形成的学术流派。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众多,著述丰 富,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几乎涵盖整个 20世纪。其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1930—1949年,法兰克福学派 创立时期和早期,代表人物有默克海默、 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弗洛姆、本杰明等 。他们或是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成员 ,或是该研究所创办的《社会研究杂志》 的撰稿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拉扎斯菲尔德进一 步发展了传播学实证研究的传统。在早期 他领导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广播研究所” 及其后的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局” 中,扎斯菲尔德将民意测验的方法变成调 查分析,即分析性地利用样本调查来作出 影响个人行为的有关因果关系的推论。其 后,社会调查法逐渐在传播研究领域盛行 起来,迄今仍蔚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