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语篇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多模态-CollinPPT课件

2021/3/9
授课:XXX
8
Prague School
• 1930s-1940s • Linguistics→ visual arts &non-verbal
aspects of theatre • It includes studies of folklore and
collaboration with avant-grade artists
• Time: 1920s • Technical term • Psychology of perception (直觉心理学) • Usage: denote the effect different sensory
perceptions have on each other • Example: McGurk effect • McGurk and MacDonald found this effect,
2021/3/9
授课:XXX
7
Development
• 20th century • Several schools of linguistics engaged with
communicative modes other than language. • 1930s-1940s Prague School • 1960s Paris School • Roughly the same time, American linguists • 1990s The fourth school • Further approach
2021/3/9
授课:XXX
11
The fourth school
• 1990s • Inspired by linguistics of M.A.K.Halliday • 1.Adopt and broaden “multimodality” • 2.introduce it into applied linguistics,
《多模态语篇分析》PPT课件

符号属性指模态的内在结构和使用者惯常使用 该模态构建意义的方式。图像对世界的表征手 段是象似性,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模拟,而语 言则是象征性的。 语言是线性结构,在认知取向上要求把线性的 符号组织成短语,短语组织成句子等。图像则 基于整体的完形感知(gestalt-perception)。 因此,与语言相比,图像是更快捷的意义构建 模式。心理学实验表明,图像比语言更容易吸 引读者的注意力,更容易记忆。
多模态研究关注的一个重点是教育,尤其是多模态读 写(multiliteracy)。胡壮麟(2007: 7)将多模态读 写解释为具有能阅读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媒体和模态的 信息,并能循此产生相应的材料,如阅读互联网或互 动的多媒体。传统方式的读写在多媒体时代已不够用。 教室中不断增加的多媒体设备已使教育多模态化。多 模态的发展使传统的文字读写向多模态读写转变,教 学方法、教材编写和学习任务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Duncum(2004)认为多模态读写涉及不同媒介的互 动来构建意义。
早期的功能符号学多模态研究关注用Halliday的系统 功能语法来分析语言之外的某种模态,如O’Toole (1994)对油画、建筑和雕塑的分析,Kress & van Leeuwen对图像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系统 功能符号学者开始关注多模态话语中模态间的分工与 整合。 O’Halloran(2007; 2008)称之为系统功能的多模态 话语分析(Systemic Functional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SF-MDA)。 SF-MDA主 要研究符号资源的意义潜势在不同层面(语境、语篇 语义、词汇语法、语音、书写/图形)的体现和多模态 话语中符号选择的意义整合。
多模态话语分析讲稿ppt课件PPT文档共22页

• 或结合定性、定量两种方法,从文化语境和交际目的、情景语 境、多模态话语交际模式和多模态话语模态间的协同进行分析 (张德禄、袁艳艳)。
如何做?
克瑞斯和勒文建立的分析框架
1.再现意义: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 2.互动意义: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 3.构图意义: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
具体而言:
1.再现意义: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
2.互动意义:接触、态度、情态和社会距离
• 接触是指图像中的参与者和图像观看者,通过目光指向建立起来的一种想象中的人际 关系。图像中的参与者( 通常是具有生命特征的人或动物) 似乎在向观看者“索取” 什么东西,Kress&VanLeeuwen把这类图像称为索取( demanding) 类图像
• 态度主要通过视角来体现,表达对图像中参与者所持的态度。可以从水平视角和垂直 视角来分析,正面视角给观看者或者图像制作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 融入其中的感觉。 从平视角度来看,则表示观看者和参与者相对平等的关系,仰视则表示参与者处于强 势地位。
海报主要展示的参与者是一位穿着厚重拆弹服 奔跑的士兵 他身后拆弹爆炸是发出的强烈而 刺眼的火焰与黑色的浓烟,将整幅海报划分成 上下两部分 奔跑中的拆弹士兵,头转向右边, 说明他正竭尽自己所能的奔跑,但沉重的拆弹 服,使他的奔跑看起来是那样的缓慢他身后的 就是爆炸所造成的刺眼火光。那火光就紧跟在 他的身后,似乎也预示着,他所做的努力注定 改变不了他的命运-死亡。而上空的黑烟,不 仅是在说明爆炸的威力有多么的大,也预示着 在黑色浓烟笼罩之下的巴格达人民处于战争的 不幸之中和战争对于人们生活的破坏奔跑中的 士兵与战争的黑色浓烟和火光形成的背景做了 鲜明的对比。红色火光与黑色浓烟的色彩饱和 度使读者不由自主的将焦点聚集于此。从而准 确地反映出了电影的背景和战争主题
如何做?
克瑞斯和勒文建立的分析框架
1.再现意义: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 2.互动意义: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 3.构图意义: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
具体而言:
1.再现意义: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
2.互动意义:接触、态度、情态和社会距离
• 接触是指图像中的参与者和图像观看者,通过目光指向建立起来的一种想象中的人际 关系。图像中的参与者( 通常是具有生命特征的人或动物) 似乎在向观看者“索取” 什么东西,Kress&VanLeeuwen把这类图像称为索取( demanding) 类图像
• 态度主要通过视角来体现,表达对图像中参与者所持的态度。可以从水平视角和垂直 视角来分析,正面视角给观看者或者图像制作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 融入其中的感觉。 从平视角度来看,则表示观看者和参与者相对平等的关系,仰视则表示参与者处于强 势地位。
海报主要展示的参与者是一位穿着厚重拆弹服 奔跑的士兵 他身后拆弹爆炸是发出的强烈而 刺眼的火焰与黑色的浓烟,将整幅海报划分成 上下两部分 奔跑中的拆弹士兵,头转向右边, 说明他正竭尽自己所能的奔跑,但沉重的拆弹 服,使他的奔跑看起来是那样的缓慢他身后的 就是爆炸所造成的刺眼火光。那火光就紧跟在 他的身后,似乎也预示着,他所做的努力注定 改变不了他的命运-死亡。而上空的黑烟,不 仅是在说明爆炸的威力有多么的大,也预示着 在黑色浓烟笼罩之下的巴格达人民处于战争的 不幸之中和战争对于人们生活的破坏奔跑中的 士兵与战争的黑色浓烟和火光形成的背景做了 鲜明的对比。红色火光与黑色浓烟的色彩饱和 度使读者不由自主的将焦点聚集于此。从而准 确地反映出了电影的背景和战争主题
多模态话语分析ppt课件

• [6]WeiQingHong, Studies on Multimodality and Multimodal Discourse in Visual Surroundings,2009
韦琴红(2009) 在Kress和 Van Leeuwen的社会 符号学框架下的 视觉交流理论的 基础上,从图像、 情态、构图、颜 色、印刷版式等 视觉交流的和主 要方面研究了多 模态话语。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
• 文化层面 文化语境
意识形态 体裁
• 语境层面 情景语境
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
跨学科交叉研究将 是多模态话语分析 未来的必然趋势。
如何把多媒体和多 种模态结合起来进 行分析解读是多模 态话语分析将要解 决的问题。
把多媒体技术和多 种模态结合研究是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 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 [1]Kay L. O’Halloran, Multimodal Analysis and Digital Technology
பைடு நூலகம்
心理学
语言教学
传媒学
书刊 排版
哲学
网站页 面设计
多模态 话语分析
美学
影视 戏剧
法学
建筑 规划
理论基础
以社会符号学为视角,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 理论基础,即语言是社会符号,除语言这外还有非 语言符号(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这些非语 言符号与语言共同构建社会意义。
主要观点
图像、音乐、手势、动画、音调等非语言 符号在交流中也是意义生成的资源。
意义的表达是由多种模态符号来共同实现的, 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所有的模态符号都是各 自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孤立地研究一种符号模 态不能解释话语的全部意义。
韦琴红(2009) 在Kress和 Van Leeuwen的社会 符号学框架下的 视觉交流理论的 基础上,从图像、 情态、构图、颜 色、印刷版式等 视觉交流的和主 要方面研究了多 模态话语。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
• 文化层面 文化语境
意识形态 体裁
• 语境层面 情景语境
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
跨学科交叉研究将 是多模态话语分析 未来的必然趋势。
如何把多媒体和多 种模态结合起来进 行分析解读是多模 态话语分析将要解 决的问题。
把多媒体技术和多 种模态结合研究是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 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 [1]Kay L. O’Halloran, Multimodal Analysis and Digital Technology
பைடு நூலகம்
心理学
语言教学
传媒学
书刊 排版
哲学
网站页 面设计
多模态 话语分析
美学
影视 戏剧
法学
建筑 规划
理论基础
以社会符号学为视角,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 理论基础,即语言是社会符号,除语言这外还有非 语言符号(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这些非语 言符号与语言共同构建社会意义。
主要观点
图像、音乐、手势、动画、音调等非语言 符号在交流中也是意义生成的资源。
意义的表达是由多种模态符号来共同实现的, 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所有的模态符号都是各 自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孤立地研究一种符号模 态不能解释话语的全部意义。
多模态语篇分析

有些学者认为各种模态的三个元功能具有同等 的作用。 他们根据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 能和语篇功能,分析了图像的再现功能、互动 功能和构图功能。 但是视觉符号与语音层不同,有点、线条、颜 色、光等。
此外,也有些学者认为某个元功能占主导作用 (Martinec 2005)。Van Leeuwen(1999) 认为音乐中人际功能占主导地位,因为音乐的 结构特征是韵律的和递归的,即旋律和节奏。 Lemke(1998)对书面科学语篇中的图形和图 表的分析表明呈现意义和组织意义要比取向意 义更前景化,并显示出明显的多样化。 Martinec(2001; 2004)认为在动作模态中经 验功能占主导地位。
近年来的多模态研究主要有四种视角:交互社 会学的视角、认知的视角、语体学的视角和功 能符号学视角。从交互社会学的视角,学者应 用交互社会学理论研究即席话语和公共场所中 的多模态,关注人们如何在交际时采用不同模 态构建他们所处的情景和身份。其出发点不是 语篇而是人们的行为,主要代表人物有 Scollon和Norris等。
更多的学者关注多模态话语中各模态之间的关系和语 法整合。Lemke(1998,2000)从理论上解释了模 态之间的语义扩展。他认为,语言和其他模态共同进 化使我们拥有构建范畴意义和程度意义的两种不同方 式。语言擅长范畴意义的构建,而动态动作和视觉图 像更容易表达程度意义。Lemke(2000)认为,多模 态语篇中的模态混合必然导致语义的扩展,从而产生 新的解释空间。例如,数学语篇混合使用语言、视觉 图像和数学符号构建的世界远远超越了语言所能构建 的世界,从而产生新的解释空间。
人们通常认为现代符号学研究始于Saussure和 Peirce。Saussure(1916)认为符号学属于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符号的构成及其支配规 律。他认为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两方面组成。符号同符号 之间的区别构成符号系统,用于实现交际目的。 Peirce(1958)则认为符号由三方面组成:表 征、对象和解释。他重点区分了三种符号:图 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
多模态话语分析-PPT精选

主要研究成果 国外主要成果 国内主要成果
国外主要研究成果
Kress and Leeuwen, ( 2019; 2019)研究了模 态与媒体的关系,专门探 讨了多模态现象规则地 表达意义的现象,包括视 觉图象、颜色语法,以及 报纸的版面设计和不同 媒介的作用等;他们所构 建的分析视觉图像的语 法框架为多模态话语分 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 析方法;
心理学
语言教学
传媒学
书刊 排版
哲学
网站页 面设计
多模态 话语分析
美学
影视 戏剧
法学
建筑 规划
理论基础
以社会符号学为视角,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 理论基础,即语言是社会符号,除语言这外还有非 语言符号(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这些非语 言符号与语言共同构建社会意义。
主要观点
图像、音乐、手势、动画、音调等非语言 符号在交流中也是意义生成的资源。
MDT理论
社会文化 心理学
MDT理论 (Mediated Discourse Theory)
介入性语篇分析
Scollon
交际社会 语言学
跨文化 交际
语言人 类学
民俗方 法论
该理论试图把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语篇有机地结合起 来研究以弥补以往的语篇分析理论忽略了行为而社 会学理论忽略了语篇的不足。
国内主要研究成果
韦琴红(2009) 在Kress和 Van Leeuwen的社会 符号学框架下的 视觉交流理论的 基础上,从图像、 情态、构图、颜 色、印刷版式等 视觉交流的和主 要方面研究了多 模态话语。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
• 文化层面 文化语境
意识形态 体裁
• 语境层面 情景语境
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
多模态话语分析讲稿ppt课件

重拆弹服 奔跑的士兵 他身后拆弹爆炸是发出的强烈而 刺眼的火焰与黑色的浓烟,将整幅海报划分成 上下两部分 奔跑中的拆弹士兵,头转向右边, 说明他正竭尽自己所能的奔跑,但沉重的拆弹 服,使他的奔跑看起来是那样的缓慢他身后的 就是爆炸所造成的刺眼火光。那火光就紧跟在 他的身后,似乎也预示着,他所做的努力注定 改变不了他的命运-死亡。而上空的黑烟,不 仅是在说明爆炸的威力有多么的大,也预示着 在黑色浓烟笼罩之下的巴格达人民处于战争的 不幸之中和战争对于人们生活的破坏奔跑中的 士兵与战争的黑色浓烟和火光形成的背景做了 鲜明的对比。红色火光与黑色浓烟的色彩饱和 度使读者不由自主的将焦点聚集于此。从而准 确地反映出了电影的背景和战争主题
• 情态是指某种图画表达手段的使用程度,如色彩、色调、深度和再现细节等。 • 社会距离:图像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亲近距离: 只看得到脸部或头
部; 个人近距离: 头部和肩部; 个人远距离: 腰部以上; 社会近距离: 整个人;社会 远距离: 整个人并且周围有空间环绕; 公共距离: 至少有4-5个人的距离
3.构图意义: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
• 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位置来实现的 ,在Kress & VanLeeuwen( 1996) 看来,放置在左边的信息是已知信息,放 在右边的是新信息; 放置在中间的图像具有核心信息提供者的 功能,而放置在边缘上的信息则起着辅助核心信息的功能。
•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二维平面的图文关系多模态 研究、影视作品的多模态分析研究、三维空间的多模态话语分 析研究、电子语篇中的图文关系多模态研究、多模态语口语语 料库问题研究、教学领域中的多模态应用研究等方面(何山 燕)。
在传播学
• 目前,多模态话语分析在传播学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对视觉、 听觉符号的意义解读。
• 情态是指某种图画表达手段的使用程度,如色彩、色调、深度和再现细节等。 • 社会距离:图像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亲近距离: 只看得到脸部或头
部; 个人近距离: 头部和肩部; 个人远距离: 腰部以上; 社会近距离: 整个人;社会 远距离: 整个人并且周围有空间环绕; 公共距离: 至少有4-5个人的距离
3.构图意义: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
• 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位置来实现的 ,在Kress & VanLeeuwen( 1996) 看来,放置在左边的信息是已知信息,放 在右边的是新信息; 放置在中间的图像具有核心信息提供者的 功能,而放置在边缘上的信息则起着辅助核心信息的功能。
•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二维平面的图文关系多模态 研究、影视作品的多模态分析研究、三维空间的多模态话语分 析研究、电子语篇中的图文关系多模态研究、多模态语口语语 料库问题研究、教学领域中的多模态应用研究等方面(何山 燕)。
在传播学
• 目前,多模态话语分析在传播学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对视觉、 听觉符号的意义解读。
最新图文连环画的多模态功能文体学分析 幻灯片1PPT课件

表现意义(representational),即概念功能(ideational); 互动意义(interational),即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组篇意义(compositional),即语篇功能(textual) 三个不同的层面分析图象等视觉符号的语义关系( Kress & van
发话者 选择 意义
详述 逻辑 延伸
提升
补缺 表现 强化
叠加 内包
前景化 多模态 受话者 文体特
图1表示,发话者根据情景语境和交际目的选择要表达的意义; 所选择的意义可以由图像体现,同时也由文字意义体现,所 以就有了由图像体现的意义和由文字体现的意义;
由图像体现的意义由图像成分和图像语法体现;受意义的制 约,某些图像特征成为突出的特征,如处于前景中的人、事 物、特征等;文字亦如此,由文字体现的意义由词汇语法体 现,其中某些特征成为突出特征。
多模态概念就建立在表达和交际都以多种模态来实现为假 设的。这些模态都对意义做出同等的贡献,而不仅仅是通 过语言。
正如Norris所说,“所有的交际都是多模态的,并且多模态 ‘已渐渐远离了在交际中总是语言起中心作用的状况’,虽然 不可否认,通常是这样的(Norris, 2004: 3)。”
这样,探讨多模态语篇的文体就成为一种必然和当务之急。
详述关系则是指用两种符号系统对同一个意义进行详述 elaborate),两相呼应(Kress & Van Leeuwen 1996:16)。
Kress & Van Leeuwen(1996:17)则认为,图像本身就是"有其 独立的组织和结构的",图像与文字文本之间的关系是关联性 的而绝非依赖性的。他们还提到,图像与文字两种交流模式 都对我们文化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二者是以其各自独 特的方式、独立地完成这一过程的。
发话者 选择 意义
详述 逻辑 延伸
提升
补缺 表现 强化
叠加 内包
前景化 多模态 受话者 文体特
图1表示,发话者根据情景语境和交际目的选择要表达的意义; 所选择的意义可以由图像体现,同时也由文字意义体现,所 以就有了由图像体现的意义和由文字体现的意义;
由图像体现的意义由图像成分和图像语法体现;受意义的制 约,某些图像特征成为突出的特征,如处于前景中的人、事 物、特征等;文字亦如此,由文字体现的意义由词汇语法体 现,其中某些特征成为突出特征。
多模态概念就建立在表达和交际都以多种模态来实现为假 设的。这些模态都对意义做出同等的贡献,而不仅仅是通 过语言。
正如Norris所说,“所有的交际都是多模态的,并且多模态 ‘已渐渐远离了在交际中总是语言起中心作用的状况’,虽然 不可否认,通常是这样的(Norris, 2004: 3)。”
这样,探讨多模态语篇的文体就成为一种必然和当务之急。
详述关系则是指用两种符号系统对同一个意义进行详述 elaborate),两相呼应(Kress & Van Leeuwen 1996:16)。
Kress & Van Leeuwen(1996:17)则认为,图像本身就是"有其 独立的组织和结构的",图像与文字文本之间的关系是关联性 的而绝非依赖性的。他们还提到,图像与文字两种交流模式 都对我们文化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二者是以其各自独 特的方式、独立地完成这一过程的。
英语课标 多模态语篇

英语课标多模态语篇
多模态语篇是相对于单模态而言的,指的是语篇传递信息的模式或方式包含了两种以上的模态,比如图片、表情包、音效、动画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语言教学中的语篇通常以多模态形式呈现,既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也包括音频的和视频的。
这种技能是新媒体时代必须的一种语言学习技能。
在英语课堂中,多模态语篇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多模态语篇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模态ppt课件32页PPT

According to Kress and van Leeuwen‘s
explanation of VG there are four elements:
文), analysis of different genre types,
such as pictures (李美霞, 宋二春 ,《从多
模态语篇分析角度解读意义共建—以一幅中国古 代山水写意画为例》, 外语教学,2019.3,31(
2): 6-10), music(张平丽,《音乐视频中意
义的多模态构建——以周杰伦的《稻香》为例》,
·What is MD? ·Current Trend of MDA in China
·China’s National Image
Publicity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bout China’s National Image Publicity
What is MD?
VG
Representational Interactive Compositional
Because China’s National Image Publicity is mainly made up by several pictures, we here talk about Interactive meaning in VG in detail.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5: 63-65), and
films(元玉杰 ,《电影语篇中评价:对态度意义
的多模态分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and
so on.
China’s National Image Publicity 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模态语篇中模态间的研究大致有三类。一类 是研究多模态语篇中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另 一类是研究由不同模态体现的语篇之间的关系, 比如图像语篇和语言语篇之间的关系,语言、 数学符号和图像之间的关系,态势与口语的协 作以及图像,语言和声音的协作。第三类是研 究多模态语篇中不同模态之间的关系。目前大 致有三种观点:意义关系,成分衔接和符号隐 喻。
பைடு நூலகம்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模态的社会,使用各 种符号资源来完成意义表征和交际。正如 Kress(2001: 68)所提到的,在教材、报纸、 机构报告、电子媒介、网络等,图像正替代语 言成为主要的意义构建资源,或者与语言平分 秋色。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意义的构建 往往通过文化处所或实体来体现,视听动态图 像逐渐取代文本来传递信息。
语体学视角关注的语体特征与多模态的关系。 Lanham(1983;2003)注意到受计算机技术 的影响,“散文”的概念已发生了变化:从书 面到电子、从静态到动态、从无声到有声等。 他认为散文分析应该包括传统的书面散文和现 代的多媒体散文,并指出计算机给文本写作提 供了动态的三维空间。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描 写这种三维文本的语法,特别是描写文字同声 音和图像的关系。 线性阅读和图像式阅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Lemke(2002)提出超模态(hypermodality)的概 念,指超媒体(如网络)中的语言、图像和声音等体 现的意义的互动。超模态不同于多模态,前者不仅是 具有超链接的语篇,也不仅仅是图像、文字和声音的 并置,而且还有它们之间的多种隐性或者显性的联系。 Lemke 认为,两个网页之间存在着交换关系、取向关 系和呈现关系。此外,颜色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也体 现出不同的突显模式。Djonov(2006)也分析了儿 童网站上最常见的逻辑-语义关系及其超链接对使用 者的导航作用。
研究的视角也呈多样化,包括了交互社会学的 视角、认知的视角、语体学的视角和功能符号 学视角。多模态语篇分析考察了教材、故事书、 文学作品、广告、互联网、影视、音乐等等的 多模态特征,涉及了图像、色彩、图表、声音、 文字等多种模态或模态组合。这些研究还注意 到了多模态语篇的社会作用和功能,考虑到了 话语社区、媒体以及话语的理解和阐释等。另 外,我们也看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多模 态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早期的功能符号学多模态研究关注用Halliday的系统 功能语法来分析语言之外的某种模态,如O’Toole (1994)对油画、建筑和雕塑的分析,Kress & van Leeuwen对图像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系统 功能符号学者开始关注多模态话语中模态间的分工与 整合。 O’Halloran(2007; 2008)称之为系统功能的多模态 话语分析(Systemic Functional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SF-MDA)。 SF-MDA主 要研究符号资源的意义潜势在不同层面(语境、语篇 语义、词汇语法、语音、书写/图形)的体现和多模态 话语中符号选择的意义整合。
近年来的多模态研究主要有四种视角:交互社 会学的视角、认知的视角、语体学的视角和功 能符号学视角。从交互社会学的视角,学者应 用交互社会学理论研究即席话语和公共场所中 的多模态,关注人们如何在交际时采用不同模 态构建他们所处的情景和身份。其出发点不是 语篇而是人们的行为,主要代表人物有 Scollon和Norris等。
有些学者认为各种模态的三个元功能具有同等 的作用。 他们根据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 能和语篇功能,分析了图像的再现功能、互动 功能和构图功能。 但是视觉符号与语音层不同,有点、线条、颜 色、光等。
此外,也有些学者认为某个元功能占主导作用 (Martinec 2005)。Van Leeuwen(1999) 认为音乐中人际功能占主导地位,因为音乐的 结构特征是韵律的和递归的,即旋律和节奏。 Lemke(1998)对书面科学语篇中的图形和图 表的分析表明呈现意义和组织意义要比取向意 义更前景化,并显示出明显的多样化。 Martinec(2001; 2004)认为在动作模态中经 验功能占主导地位。
受Saussure和Peirce的影响,主要的符号学研究都在 寻求能够适用于所有符号的理论框架。根据Hervey (1982)的观察,Morris将符号学分为研究符号与存 在之间关系的语义学,符号与人的创造性使用的语用 学以及符号与符号之间关系的语形学。Barthes把符 号视作一种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将符号学的研究范围 扩展到整个社会,包括文学、语言、图片、电影、烹 饪和衣着等。学者们应用符号学的理论对交通信号系 统、罗马数字系统、语表意文字、文学作品、电影、 广告作了分析。
多模态语篇分析
当今,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经常同时使用多种符号工具 来表达意义或创造信息。多模态(multimodality)也 称多符号(multi-semiotic),指包括口语、书面语、 图像、图表、空间以及其他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 符号资源。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的交际模 态和交际媒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模态话语冲击 了传统上文字在交际领域中的中心地位。在许多情况 下,语言与其它符号资源各有所长,一起构建意义。 各种模态以整合的整体共同为交际服务。
功能符号学的视角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 分析包括语言之内不同模态的意义构建模式。 在多模态话语的研究上,这一视角的研究成果 最多,成为多模态研究的主要力量。其代表人 物包括Kress,van Leeuwen,O’Toole, Lemke,O’Halloran,Baldry,Thibault, Bateman和Martinec等。功能符号学的多模态 分析理论基础主要来自Halliday(1978)的语 言是社会符号的观点。
符号属性指模态的内在结构和使用者惯常使用 该模态构建意义的方式。图像对世界的表征手 段是象似性,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模拟,而语 言则是象征性的。 语言是线性结构,在认知取向上要求把线性的 符号组织成短语,短语组织成句子等。图像则 基于整体的完形感知(gestalt-perception)。 因此,与语言相比,图像是更快捷的意义构建 模式。心理学实验表明,图像比语言更容易吸 引读者的注意力,更容易记忆。
从认知的视角,学者们关心的是概念化理论如 何指导交际者选择不同的模态或模态组合进行 连贯的交际。他们侧重研究理想的认知模式中 源和目标如何同时以一种以上的模态表征。其 主要代表人物有Forceville和Holsanova等人, 其主要代表作品有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Forceville 1996)等。此外, Stöckl(2004)也做了相关的研究,认为不同 模态在符号属性、认知取向和语义潜势上体现 出区别性特征。
人们通常认为现代符号学研究始于Saussure和 Peirce。Saussure(1916)认为符号学属于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符号的构成及其支配规 律。他认为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两方面组成。符号同符号 之间的区别构成符号系统,用于实现交际目的。 Peirce(1958)则认为符号由三方面组成:表 征、对象和解释。他重点区分了三种符号:图 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模态语篇的 出现打破了传统概念上的语言或言语基础上的 理解。人们需要以新的角度审视现代社会中的 话语。Kress(2001: 80)甚至认为,不存在 所谓外在的语境,只有各种符号模式组成的整 体。学者们在近20年间对多模态现象进行了广 泛的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了多模态的 本质,涉及模态本身、模态之间的关系、多模 态语料库建设和软件开发以及多模态在教育中 的作用。
一些学者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之 外的某种模态,较早的两部专著是Kress与 Van Leeuwen合著的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1990/1996/2006) 和O’Toole的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 (1994)。两者都致力于视觉语法的构建:前 者关注图像,后者主要研究油画、雕塑和建筑。
更多的学者关注多模态话语中各模态之间的关系和语 法整合。Lemke(1998,2000)从理论上解释了模 态之间的语义扩展。他认为,语言和其他模态共同进 化使我们拥有构建范畴意义和程度意义的两种不同方 式。语言擅长范畴意义的构建,而动态动作和视觉图 像更容易表达程度意义。Lemke(2000)认为,多模 态语篇中的模态混合必然导致语义的扩展,从而产生 新的解释空间。例如,数学语篇混合使用语言、视觉 图像和数学符号构建的世界远远超越了语言所能构建 的世界,从而产生新的解释空间。
多模态研究关注的一个重点是教育,尤其是多模态读 写(multiliteracy)。胡壮麟(2007: 7)将多模态读 写解释为具有能阅读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媒体和模态的 信息,并能循此产生相应的材料,如阅读互联网或互 动的多媒体。传统方式的读写在多媒体时代已不够用。 教室中不断增加的多媒体设备已使教育多模态化。多 模态的发展使传统的文字读写向多模态读写转变,教 学方法、教材编写和学习任务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Duncum(2004)认为多模态读写涉及不同媒介的互 动来构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