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理科)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围不断扩大、

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

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

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

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

度趋缓。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

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

动力过剩,就业困难,

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

题;要采取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劳动

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社会负担过重等问

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

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原始型: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图1

传统型: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现代型: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如图1:“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

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二、人口迁移:

1、含义: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围发生改变,并达到一年以上。

2、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义的扩;

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

流向: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

向未开发国家。

主要移出地:欧洲;移入地:美洲与大洋洲。(黑

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亚洲人作为劳工被招

募到东南亚和美洲)。

意义:人口迁移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战后——原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特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流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北美、西

欧、大洋洲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

的移民;西亚、北非石油开采,经济发

展较快,也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3、中国人口流动:

建国初期——流向: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从东部城市迁

往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目的:开发国土;

原因:东南部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西北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劳力不足。

改革开放后(民工流)——

流向:自发地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陆流向沿海、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

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东部沿海城市经济

发达,西部陆,尤其是农村经

济落后)。

意义:民工流一方面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多地少的矛

盾,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

差异;

另一方面也可解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不

足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迁出地人才流失,

迁入地社会治安混乱、交通拥挤、住

房困难等)。

4、美国人口流动:从东北部(冰冻地带)流向南部和西部(地

带)。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和婚姻等;

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

三、几个概念:环境承载力——指某种资源能够持续供养的最

大人口数。

环境人口容量——综合考虑多种资源,环境能

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

最小的环境承

载力,它是一个极限值)。影响环境人口容

量的因素是资源(最主要因素)、科技发展

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目前

技术条件下,估计世界环境人口容量100

亿,我国16亿。

人口合理容量——一定条件下,该国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估计7亿。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形态:

团块状——多见于平原地区;条带状——多见于河谷地区;组团状——多见于山区或丘陵地区。

二、城市功能区:城市中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不同土地利

用类型在城市中集中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是城市中最常见的

功能区。

商业区——面积最小,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旁或街角路口处;

工业区——面积中等,多呈片状分布于城市外缘和主要交通线旁(如铁路、公路、河流);

住宅区——面积最大(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多呈片状。

高级住宅区位于高坡、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

环境优美地区;

低级住宅区位于低地,接近城和工业区,生活设施和环境差。

各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要合理组织城市各功能区:工业用地和生活用地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

的污染;

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留有发展余地。

三、城市部空间结构:

城市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中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和交通便捷程度(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地租越高)。各种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如图2所

图4

示:

图2 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