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的结束描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80年代) 2)苏联的’新思维” 提出:戈尔巴乔夫 内容:强调 “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3)美苏关系的缓和 1987签订“中导条约”,双方约定销毁部分核武器 1985—1988年双方交流合作发展,签订43个协议
2、特点:苏联继续实行战略收缩,美国在步步进逼的同时,更多地以缓和方式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相对的有 限缓和)
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三)“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80年代)
1、态势:
美攻苏守,优势在美
美:经济实力上升 苏:经济负担沉重
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新“遏制”政策) 军事措施: 提出“灵活反应战略”,以重新夺取军事优势 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施加压力,进而拖垮苏联 意识形态措施: 号召对苏联进行讨伐 支持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电台活动
小结 1 、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美苏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 2 、美苏对华政策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
美苏的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
1、促使美苏争霸斗争的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中国关系的好坏决定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D.本国的经济军事等实力
两极格局的结束描述
1
一、第一阶段
1、时间: –2、态势: 3、领导人 – 政策: –4、重大事件:
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有缓和又有紧张(美苏对峙)
美苏均势, 优势在美
赫鲁晓夫 (“平起平坐”)
PK
肯尼迪 (“和平战略”)
缓和
紧张
赫鲁晓夫访美 – –
美国U-2飞机事件 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危机
里根主义
1981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推行“里根 主义” 与苏联进行新的一轮军备竞赛
美国总统 里根(1981-1988)
苏联的mx导弹 美国的“爱国者”导弹
1985年上台
上台以后,以“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取代科学社 会主义,提倡所谓 “民主化”和“公
开性”。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2、下列哪项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 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 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随时成为导火线 D.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
(D) (A)
3、尼克松对美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实质是 A.改变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B.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国际地位 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4、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从对攻苏战略上看, A.在经济上拖垮苏联 B.带动美国经济发展 C.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争取主动 D.大幅度提高美国的核武器力量
(B) 最主要的目是:
(A)
5、(97年全国高考题)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
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二、第二阶段
1、时间: 2、态势: 3、领导人: 4、重大事件: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从对峙走向缓和(苏攻美守)
勃列日涅夫
PK
(对美“进攻”战略)
尼克松 (“缓和”外交)
苏攻
美守
在欧洲用“缓和”战略(实质) 从越南撤军
在亚、非积极扩张
同中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入侵阿富汗) 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1988年联合国发表了一项报告,警告说,如果打起核大战,地球上的50亿人将有40亿人在当时死 伤或在战后饿死。如果以广岛原子弹轰炸的死亡人数来计算,那么当时所存核武器的杀伤力可消灭整个 地球人类50次。有关专家把核战争可能对气象产生的恶劣后果看得尤为严重。他们说,经过最周密思考 的推测表明,在可以想见的影响中,一次大规模的核战争将对地球上的生物界和无生物界发生6 500万年 以来最大的破坏。”
2、表现 (1)东欧剧变: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执政党地位
(2)德国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3)苏联解体:1991年,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两极对峙格局结束
我们正等待着一种思想的完结,这是共产主义时间的最后篇章。但是共产主义的黯然失色只是我们时代故事 的一半,这另一半是民主思想的扩展。……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民主共同体,一个富有生命 力的、培育全世界繁荣与进步的自由市场。
(一 布九 什八 和九 戈会年 尔谈苏 巴美 乔领 夫导 )人
四、美苏争霸的历史思考或启示
1、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 2、美苏对亚洲、非洲的争夺与控制,造成这些地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 3、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4、美苏关系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5、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布什在1989年5月24日康涅狄格洲 新伦敦海岸警卫学院的讲话
鉴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巨头们身着滑稽可笑的华丽服饰端坐在伦敦宫殿中接见这个乞丐,这里当然是冷战具有象征意 义的结束。戈尔巴乔夫对于暴露他的困境不再感到羞于启齿了。他请求帮助,帮助他的国家混乱不堪的经济,帮助 他继续掌权。
──英国《泰晤士报》1991年7月18日评述
1987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签署有关中程导弹的条约
一 九 八 九 年 十 月 , 美 、 苏 代 表 签 署 『 最 后 一 批 中 程 导 弹 销 毁 完 毕 』 文 件 。
三、冷战的结束
1、背景
(1)布什政府关注苏联国内的改革,并试图左右苏 (2)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引发了全面社会危机
联的改革进程
时间
50年代中-60年代初
60年代末-70年代末
80年代中后期
领导人 美国政策
赫鲁晓夫、肯尼 迪
和平政策
苏联政策 争霸态势
平起平坐共同主 宰
既有缓和 又有紧张 优势在美
勃列日涅夫、尼克松
戈 尔巴乔夫 里根ຫໍສະໝຸດ 尼克松主义积极进攻
苏攻美守 优势在苏
里根主义 星球大战计划
全球收缩 “新思维”
美攻苏守 优势在美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B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6、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体现了
A、以美苏为首两大集团的对抗
3)美苏关系的缓和 1987签订“中导条约”,双方约定销毁部分核武器 1985—1988年双方交流合作发展,签订43个协议
2、特点:苏联继续实行战略收缩,美国在步步进逼的同时,更多地以缓和方式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相对的有 限缓和)
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三)“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80年代)
1、态势:
美攻苏守,优势在美
美:经济实力上升 苏:经济负担沉重
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新“遏制”政策) 军事措施: 提出“灵活反应战略”,以重新夺取军事优势 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施加压力,进而拖垮苏联 意识形态措施: 号召对苏联进行讨伐 支持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电台活动
小结 1 、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美苏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 2 、美苏对华政策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
美苏的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
1、促使美苏争霸斗争的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中国关系的好坏决定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D.本国的经济军事等实力
两极格局的结束描述
1
一、第一阶段
1、时间: –2、态势: 3、领导人 – 政策: –4、重大事件:
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有缓和又有紧张(美苏对峙)
美苏均势, 优势在美
赫鲁晓夫 (“平起平坐”)
PK
肯尼迪 (“和平战略”)
缓和
紧张
赫鲁晓夫访美 – –
美国U-2飞机事件 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危机
里根主义
1981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推行“里根 主义” 与苏联进行新的一轮军备竞赛
美国总统 里根(1981-1988)
苏联的mx导弹 美国的“爱国者”导弹
1985年上台
上台以后,以“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取代科学社 会主义,提倡所谓 “民主化”和“公
开性”。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三个阶段)
2、下列哪项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 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 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随时成为导火线 D.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
(D) (A)
3、尼克松对美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实质是 A.改变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B.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国际地位 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4、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从对攻苏战略上看, A.在经济上拖垮苏联 B.带动美国经济发展 C.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争取主动 D.大幅度提高美国的核武器力量
(B) 最主要的目是:
(A)
5、(97年全国高考题)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
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二、第二阶段
1、时间: 2、态势: 3、领导人: 4、重大事件: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从对峙走向缓和(苏攻美守)
勃列日涅夫
PK
(对美“进攻”战略)
尼克松 (“缓和”外交)
苏攻
美守
在欧洲用“缓和”战略(实质) 从越南撤军
在亚、非积极扩张
同中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入侵阿富汗) 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1988年联合国发表了一项报告,警告说,如果打起核大战,地球上的50亿人将有40亿人在当时死 伤或在战后饿死。如果以广岛原子弹轰炸的死亡人数来计算,那么当时所存核武器的杀伤力可消灭整个 地球人类50次。有关专家把核战争可能对气象产生的恶劣后果看得尤为严重。他们说,经过最周密思考 的推测表明,在可以想见的影响中,一次大规模的核战争将对地球上的生物界和无生物界发生6 500万年 以来最大的破坏。”
2、表现 (1)东欧剧变: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执政党地位
(2)德国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3)苏联解体:1991年,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两极对峙格局结束
我们正等待着一种思想的完结,这是共产主义时间的最后篇章。但是共产主义的黯然失色只是我们时代故事 的一半,这另一半是民主思想的扩展。……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民主共同体,一个富有生命 力的、培育全世界繁荣与进步的自由市场。
(一 布九 什八 和九 戈会年 尔谈苏 巴美 乔领 夫导 )人
四、美苏争霸的历史思考或启示
1、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 2、美苏对亚洲、非洲的争夺与控制,造成这些地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 3、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4、美苏关系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5、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布什在1989年5月24日康涅狄格洲 新伦敦海岸警卫学院的讲话
鉴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巨头们身着滑稽可笑的华丽服饰端坐在伦敦宫殿中接见这个乞丐,这里当然是冷战具有象征意 义的结束。戈尔巴乔夫对于暴露他的困境不再感到羞于启齿了。他请求帮助,帮助他的国家混乱不堪的经济,帮助 他继续掌权。
──英国《泰晤士报》1991年7月18日评述
1987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签署有关中程导弹的条约
一 九 八 九 年 十 月 , 美 、 苏 代 表 签 署 『 最 后 一 批 中 程 导 弹 销 毁 完 毕 』 文 件 。
三、冷战的结束
1、背景
(1)布什政府关注苏联国内的改革,并试图左右苏 (2)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引发了全面社会危机
联的改革进程
时间
50年代中-60年代初
60年代末-70年代末
80年代中后期
领导人 美国政策
赫鲁晓夫、肯尼 迪
和平政策
苏联政策 争霸态势
平起平坐共同主 宰
既有缓和 又有紧张 优势在美
勃列日涅夫、尼克松
戈 尔巴乔夫 里根ຫໍສະໝຸດ 尼克松主义积极进攻
苏攻美守 优势在苏
里根主义 星球大战计划
全球收缩 “新思维”
美攻苏守 优势在美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B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6、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体现了
A、以美苏为首两大集团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