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ppt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末页
(3)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 济时代(又称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为信息 化和全球化。 5.美国与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走在前列。美国的成 就:“发明大王”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莱特 兄弟制成飞机。对美国的重大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 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1945年世界第一台 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首页
末页
3.英国与两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前,英国与法国、俄国组成
三国协约。“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英国是战胜
国之一。一战后参加了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
(2)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前夕,英国推行绥靖政
策,促使法西斯德国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加速了“二战
”的爆发。“二战”全面爆发后,英国遭到德国的轰炸
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共产主义
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C.对峙阶段:北约和华约成立。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
”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
形成。
D.冷战结束:1991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华约正式
首页
末页
四、俄国崛起之路
1.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1)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克 里木战争的惨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2)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 制的法令。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地主再也不能买卖农奴和 干涉他们的生活。(实质:为资本主义工厂提供了大量 的自由劳动力。) ②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 分到一块耕地。
4.二战
①扩大: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按照“巴巴罗萨计划”
,分三路向苏联发动突然的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
进一步扩大。
②联合: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
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③转折点: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以苏军的
C.斯大林模式特点: ①政治方面(高度集权):党、政不分,国家所有决策权集 中于斯大林个人之手。民主与法制匮乏,家长制和个人崇 拜作风盛行。(典型事例:“肃反”运动) ②经济方面(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 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 下。长期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 D.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①积极作用:使苏联快速跻身于工业化强国的行列,为后 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消极作用:①政治上高度集权,阻碍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②经济上计划经济,长期重视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造成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所以说:苏联像一个跛足的 巨人)③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首发页挥。 末页
首页
末页
(3)评价: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影响: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缓慢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沙皇的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沙皇俄国 的近代化步伐仍然沉重而缓慢。 ③实质:1861年改革,是一场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 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农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2.一战 (1)三国协约: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和势力范围英、法、俄组成三国协约(拼盘式的)军事集团 ,对抗三国同盟的威胁。 (2)1917年,一战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俄政 权退出一战。
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斯大林格勒战役
不仅是苏德战场反攻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
转折点。
④协调: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
、斯大林在苏联的克里木半岛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①共同打败德国后,分区占领德国。②战后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首页
末页
6.美国与两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初美国宣布“中立”。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1921~1922年召开了华盛顿会 议,签署了《九国公约》,首次把侵略的目光瞄向了远 东和太平洋地区。 (2)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 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1942 年1月1日,美、苏、中、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1944年6月,美英盟 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进 入最后决战阶段。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雅 尔塔会议。(分区占领德国;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 结束欧战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8月,美国在 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通过二战,美国成为 世界第一强国,确立了其全球霸主地位。 首页 末页
5.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几个重要条件
(1)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2)英国率先进行并完
成工业革命。(3)英国占据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4)
英国是“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5)英国在近代自
然科学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等。
首页
末页
三、法国崛起之路
1.启蒙运动:17至18世纪,启蒙运动从法国开始。启蒙 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主张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 度和天主教会统治,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猛烈 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 把人们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还为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 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从此开始。法国大革命颁 布了《人权宣言》,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传 播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美三国操纵巴黎和
会,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
非洲的凡尔赛体系。美、英、日三国操纵华盛顿会议,
签署了《九国公约》,构成了重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
华盛顿体系。
(2)两极格局:英国加入到北约组织。
(3)多极化趋势:英国是欧盟的成员国,欧盟成为促进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首页
末页
3.罗斯福新政。1933年,为了消除经济危机,为了巩固 资产阶级的统治,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措施, 美国经济得到了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 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 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 4.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 部发展尤为迅速。 (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由于经济危机,经济地 位下降,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 债务负担加重。
二、英国的崛起之路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 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英国与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英国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 孙发明火车机车;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德国 工业产量超过英国。 (3)第三次工业革命: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哺乳动物—— 克隆羊“多利”诞生在英国。
首页
末页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1)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A.背景:1917年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诞生,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了胜利。十月革命后 ,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国有 化,③取消自由贸易;目的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打 败敌人)。 B.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开始实行新政策 ,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专题六 大国崛起
专题解读
15世纪(中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 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九国。
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富强,将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我 们的发展,需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在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 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
C.斯大林模式特点: ①政治方面(高度集权):党、政不分,国家所有决策权集 中于斯大林个人之手。民主与法制匮乏,家长制和个人崇 拜作风盛行。(典型事例:“肃反”运动) ②经济方面(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 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 下。长期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 D.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①积极作用:使苏联快速跻身于工业化强国的行列,为后 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消极作用:①政治上高度集权,阻碍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②经济上计划经济,长期重视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造成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所以说:苏联像一个跛足的 巨人)③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首发页挥。 末页
首页
末页
5.冷战期间(1947~1991年雅尔塔体系)
(1)对外——美苏争霸
A.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
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与此同时,苏联力量也逐渐壮大,国际
地位大大提升,东欧一些国家跟随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矛盾日益加深。
B.冷战概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了用除直接军事进
首页
末页
内容: ①实行粮食税。②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 资本经营。 ③实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意义: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 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 ,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本国国情)出发的思想。 (新经济政策“新”的含义)(启示:改革和建设要从本国 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斯大林模式 A.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成就: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 世界一流的工业化强国。 B.政治成就: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 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斯大林模式的首页形成。末页
,张伯伦被迫下台,丘吉尔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同法
西斯斗争。1942年1月1日,美、苏、中、英等26国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1944
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决战阶段。1945年2月,美、英
、苏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首页
末页
4.英国与世界政治格局
专题梳理
首页
末页
知识清单
一、美国的崛起之路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 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 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 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是美国第一次 资产阶级革命。 2.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 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 一障拿破仑时代。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 政权,建立起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成为资产阶级的 皇帝。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该法典后来成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立法的范本,是第 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法典。拿破仑统治前期多次打败 欧洲的反法同盟军队,维护了国家利益,打击了欧洲的 封建势力。后期发动侵略战争,损害了别国和人民的利 益。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战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