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中的问题与探究
综观中外教育改革, 无不把课改放在突出位置, 把课程作为质量的关键加以改革和建设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 而应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的过程, 教师的权威更应体现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长期以来,我们就提倡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 学生记; 教师安排实验, 全班学生依葫芦画瓢, 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造的空间, 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 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势不可挡, 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
2003年下学期,长沙市雨花区全面进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我校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全体老师克服种种困难,万众一心, 齐心协力, 用我们自己的精神重新诠释着新课改的内涵和实质, 我们深深体会到, 要真正走进课改,就要:1、更新观念,培训先行; 2、领导到位,制度保障; 3、适应课改,设施跟进; 4、整合资源,手段更新; 5、实施有序,注重实效。那么, 究竟我们是怎样实施的, 那就请您跟随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学校的新课程改革。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以往的化学课程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 忽视了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要求的“统一性”掩盖了学生的差异, 导致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高中化学新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目标, 更好地体现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 尤其突出了后两方面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涉及到“科学探究能力”、“问题意识”、“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反思评价”、“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
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目标。结合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内容目标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好, 对有关的课程内容分别从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二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一年多来, 广大化学教师和教研人员认真贯彻新课程理
念,努力构建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和优化教学环境, 群策群力,在努力推进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 课程实施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教师们为之深感困惑。结合调查和访谈,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持观望态度, 对课程思想、内容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仍然在以往课程的框架下进行思维,难以避免以往知识系统、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对新课程的不利影响。依赖教材、教参和教辅资料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缺乏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忽视身边生动的、有价值的其他教学资源, 难以引导学生去领悟化学新课程的内涵。
2.考试评价凌驾于课程目标之上
不可否认, 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形式,在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控教学的作用。针对“教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教师和教研人员以往习惯于研究“考试大纲”,忽视了教学大纲的作用。今天,在实验区面临同样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不是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 而按以往的思维路线去设想若干年后高考的可能情形,以此来考察今天的教学。
3. 必修课程的教学偏离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在化学必修课程教学中, 教学目标偏狭缺失的情况依然存在, 对“三维目标”的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的情况屡屡发生。有些教师认为知识与
技能目标是刚性的,是可以检测的, 是必须要达到的硬任务; 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柔性的,而且难以检测,因此不予重视。有的教师缺乏从整体上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对显性的目标能够把握, 对隐性的目标认识不清。一般而言,教材中“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是显而易见的,比较容易把握,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往往是隐性的,必须深入挖掘。必修课程《化学 1》、《化学 2》的内容标准不仅对“核心的化学概念”、“化学基本原理”、“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来源和应用”作了详细的规定, 同时对“化学方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内容也有很具体的要求, 为教师全面落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难以持续。
4.现有资源难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充分体现了“通过实验学化学”的思路, 不仅在必修课程中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实验,而且单独设置了《实验化学》选修课程,期望通过实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得以提高, 同时积极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然而, 由于各实验区教育投入的不均衡, 教学条件的配备上差异明显。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江苏的苏南、山东的沿海地区及各省的大中城市
经济基础好,在新课程实施之前考虑到了课程资源问题,在配置实验室的同时, 组织人员建设化学新课程资源库,为新课程的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有着许多与以往课程不同的特点,结合实验区教师的经验, 我们认为,针对基于模块的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不仅要领会课程改革思想, 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还要结合课程的内容标准研究教材的体系结构, 切实把握内容的深、广度,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而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以下关系。
1. 课时要求与教学容量的关系
必修模块《化学 1》、《化学 2》教材涉及的化学知识不少,但课时却大大缩减了, 怎样处理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关系呢?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观念, 准确把握《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