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创设体验的空间,让体验成为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源泉。
这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 引领角色体验,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而乐生于情,情源于境.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呢?生动活泼、和谐向上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能使学生乐在其中。
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人教版二年级)这一课,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啊!为了让学生明白生命是多么宝贵,多么值得珍惜,首先就应让学生对被困在水洼里的小鱼产生怜惜之感。
在指导这一课的朗读时,我找出重点句,如“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为了唤起孩子们对动物的怜爱,读出不同的感受,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利用黑板中学生用简笔画的小鱼,描述着: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是这成百上千条的鱼儿,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可是有一天吹起了大风,卷起巨浪,我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大海就是我们的家呀,可现在再也回不了家了。
(一边描述着,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圈上了水洼)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有的说:我感到伤心,有的说:我觉得自已好可怜,有的说:我很着急,这可怎么办呢?还有的说: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难过。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
也就是说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感染着学生。
这图文的结合,话语的描述。
学生们已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情境。
这怜爱之心已悄悄地埋入了他们的心底。
带着他们的不同感受,孩子们是读的那么真切与自然。
透过那一张张稚气的脸,我看到了一颗颗充满关心与怜爱的心。
在情境的体验中,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沟通,学生亲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自然获得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其功效是那种“重分析讲解,轻主体感受”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2 阅读的个性体验,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样才能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在阅读的个性体验中,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如《画家与牧童》(人教版三年级)这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
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为了让学生能通过朗读来感悟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我先从板书入手,把“画家”两个字写得特别大,而“牧童”两个字写得特别小,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兴趣。
让学生对比,感
悟人物。
戴嵩和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
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
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
接着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
”这是怎么回事呢?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完成这样一个人物的评价:这是一个怎样的画家?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
从文中的哪一个句子中感受到,把它读出来。
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之后,都有了自己的收获。
有:虚心的画家、谦虚的画家、和蔼可亲的画家、好学的画家。
对牧童的优秀品质也感受颇深,有善于观察的牧童、善于思考的牧童、勇敢的牧童。
大家都有着自己的读书收获,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学生充分感悟人物品质,体验阅读个性之后,再引导学生说出最优秀的品质。
阅读的个性体验,让学生有了读书的欲望,让课堂充满了生机,让语文教学焕发着生命的活力。
3 激趣朗读体验,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反之则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倡导以读为本,重视主体感悟,这些崭新的学习方式正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在课堂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美丽的小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首先要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而仅仅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要反复的读,并且要让学生喜欢读。
因此读书兴趣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用音乐导情的方法,借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生活,使学生“耳悦”“心悦”.采用激励评价的方法,找来文中的主要角色鸭子的手偶,评价学生们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采用合作朗读的方法,找出文中容易读错的词,长句,较长的段落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争当小老师,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书声不断,学生兴致高昂,反复的读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4 围绕主题创设情境的体验,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有意识的创设有关的情境,给他们一个情感基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他们全身心投入。
如听了浙江著名教师陆霞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这一课后我深有体会。
用陆老师自己的话说,她紧紧围绕“冷”字这个主题进行教学。
首先带领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冷。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找出相关的句子:“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接着,引领学生走进巨人那颗冷酷的心。
自然环境的冷只是一个衬托,而引导学生感悟巨人那颗冷酷的心的才是文章的主旨。
因此陆老师紧紧围绕“冷”字这个主题,反复创设情设,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体验。
一遍又一遍的用学生的朗读来告诉巨人:“巨人啊!唤来寒冬的,是你好颗任性冷酷的心啊!”陆老师的主题情境让学生认识了“冷”,感受了“冷”,理解了“冷”,从走进“冷”,一直到最终走出了“冷”。
达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
这种主题情境的体验,学生们的情感,时而愤怒,时而同情,时而欢笑可谓异彩纷呈。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在“体验感悟、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成功”的过程中,陶冶情感,开启智慧,让体验成为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