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简介及使用建自用禁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②线:由若干点串起一条条线。每一条线, 通常能纵向说明某一能方面、某一领域的问 题。若干条线呈现历史全貌。
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建立、发展、巩 固
●中华文明的连绵不断:物质文明、精神文 明、制度文明(制度文明:禅让制、世袭制、 分封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注意:有些线索淡化了,有些线索有所加 强、变得突出。
单元概述的设置,弥补了知识点删减后,线上出现的某些断点。
完善每条线上的缺项,也会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农业文明、物质文明:农业文明主导下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成就;社 会生活:衣食住行。 玉器、瓷器、丝织业、中医中药 商业的发展货币的变迁:原始贝币、战国货币、秦半两、汉五铢
(3)图文并茂,培养学科感情。
(4)引用网上图片和其它资料时,要查实其来源再用,避 免以讹传讹。
(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多阅读相关史学书籍,多与 教材比对,做好教材研究工作。
三、交流的历史问题
1、关于半坡河姆渡先后问题 2、关于朝代时间的计算问题 3、关于民族“融合”提法问题 4、关于引发民族英雄的问题 5、关于明朝戚继光抗倭问题
插图(课文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地图 ◎历史文物图 ◎历史遗址遗 迹图 ◎历史绘画 ◎流程图 ◎图表
编者意图:新教材设有大量的 插图,平均每页都有两三幅图, 达到了图文并茂。这些插图的 主要功能,一是配合课文的内 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容; 二是可使学生拓展视野,获取 更多的信息;三是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历史信息,以培养他们 的观察、思维能力。
一、七年级教材介绍 1、编写指导思想 2、编写原则 3、编写体例 4、教学资源
一、七年级教材介绍 1、编写指导思想
● 坚持唯物史观 ● 依据课程标准 ● 凝练核心素养 ● 落实立德树人 ● 关注趣味可读
时空观念。
•按时序编排,即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叙述 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清晰的历史发展 线索,传授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在总体打通 的前提下,分阶段设置单元,概述每个历史 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地图册
(2)新媒体 配套光盘 人教网:历史天地 面对面培训 远程培训
二、七上教材的修订 1、情况说明 2、修订内容 3、教学启示
二、七上教材的修订 1、情况说明
(1)版次相同,印刷次数不同的教材,有时在细微 之处会有变化。 (2)本次用2017年印刷本和2016年印刷本进行比较。 (3)比较方法:比较每页每行最后一个字符,相同 则通过,不同则细读本行。 (4)实际进行的修订应该不少于本人所查找出来的。
编者追求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各式各样 的栏目和多姿多彩的图片,全方位地落实课 标规定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赏 心悦目、严谨科学的历史教科书,为学生养 成对历史的感情。
1.有限而准确的知识
2.简练清晰的历史地图(上册18幅)
3.丰富多彩的插图(上册138幅)
4.简练的图表
一、七年级教材介绍 1、编写指导思想 2、编写原则 3、编写体例
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简介 及使用建议
2017年8月30日 (14:00——16:00)
资料来源
1、余桂元:部编中国历史七年 级教材解析 2、赵俊:2017年部编七上历史 新教材的修订之处 3、李卿: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 简介
内容提纲
一、七年级教材介绍 二、七上教材的修订 三、交流的历史问题 四、使用教材的建议
相关史事(课文旁设)
编者意图:提供与课 文内容相关的史事, 作为知识的补充,如 名词解释、事件说明、 现象描述、历史小故 事、文物赏析等。
材料研读(课文旁设)
编者意图:列出 简要的文献材料, 并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分析材料, 思考问题。
人物扫描(课文旁设)
编者意图:介绍 重要的历史人物, 作为知识的补充 或拓展。
◎课文前设: 导言。
◎课文旁设: 相关史事 材料研读 人物扫描 问题思考
◎课文后设: 课后活动
知识拓展
编者意图:课文辅助部分。是 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的有关栏 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 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 动、巩固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 新教材围绕课文的教学,设计 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 平台。
③文图结合
(2)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①点:虽然整套教科书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历 史发展线索,即通常所说的“线”,但七年 级教科书并不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编者更加关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人们常说 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点”。教科书采取的是 “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编排方式。总体 而言,增加的少,删减的多。
二、七上教材的修订 1、情况说明 2、修订内容
比较 两幅 图的 差异。
请老师们猜想一下:换图的原因是什么?
冕旒,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 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 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 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 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 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凡 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 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 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 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 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 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 帝王的代称。
正文(课文主体部分)
编者意图:课文是教材的主体 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 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 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 些相应的必要内容。新教材的 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 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 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 1000字内,全以大字形式呈现, 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栏目(课文辅助部分)
如:历史事件
禹建立夏、秦统一六国 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 西周分封、张骞通西域
如:历史现象
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经济重心南移 文景之治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外交往、反抗外来侵略
值得关注的变化 :删减了有关经济史、 民族史、科技史、文化史的若干知识点。
如: 农业与农学:品种产量、农具农技、水利、 历法农书; 手工业:门类、技术、产品; 商业:城市、交通、货币。 两汉时期的经济。 精神文明: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如:先秦 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天文、历法)、文 学艺术(诗经与楚辞、绘画)。
这些课文辅助部分的栏目设计,是新教材作为 “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了教 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 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为师生提 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 计时,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栏目来引导学生的 学习,以发挥出各类栏目在教学实际中的作用, 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
单元页
编者意图:为了加深学 生对漫长的中国古代不 同发展时期历史面貌的 认识,每个单元都在开 篇即单元页中,标明本 阶段的起讫时间,梳理 本阶段历史发展的基本 线索,提炼基本特征。
●导言—正文—栏目—课后活动—知识拓展
导言(课文前设)
编者意图:结合 本课内容要点, 以问题设置为主, 以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参与教 学。
二、七上教材的修订 1、情况说明 2、修订内容 3、教学启示
七上教材更新给我们的启示
(1)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准,对相关史实的表述尤当如此。
(2)我们在命制学案和试题时,语言表述要反复推敲,确 保简洁、无歧义。
(3)教学时要更好地利用教材本身的资料,找到其内部联 系,这样教学就会更加顺畅。参考教师用书中的知识结构, 但不盲从。
四、使用教材的建议 1、坚持导向,正面引领。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3、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4、全面分析,提升认识。
1、坚持导向,正面引领。
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 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逐 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教师要注重教材的政治和思想导向,在阐发教 材时,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 合的原则,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教 育内涵,既讲清基本史事和历史发展线索,也要通过 对具体史事的分析和解释,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历史认 识,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 历史的正确认识。
●活动课—大事年表
活动课
编者意图:每册中设 置一节活动课,学生 通过实践活动,对有 关历史问题或历史内 容进行自主探究,以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
大事年表
一、七年级教材介绍 1、编写指导思想 2、编写原则 3、编写体例 4、教学资源
4、教学资源
(1)传统资源: 教师教学用书(七 个部分) 同步解析与测评
•与此同时,以文字叙述与历史地图呈现相结 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历史进程的空 间背景,了解我国历代疆域变化,形成初步 的的时空观。
①设置单元
如,七上。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 会变革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和巩固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 民族交融。
淡化了: 如,五种社会形态、历代农民起义、经济史、 科技史、文化史。 突出了: 如,依法治国、国家意志、制度文明、主权意 识(台湾、新疆、西藏、钓鱼岛、南海);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及其重心南移; 中外交往:从汉到明; 沿边沿海:秦、汉、东晋南朝。
(2)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③点线结合:贯通解释中国古代史上各个发展阶段以至整个古代历史的 整体面貌,这就构成我们习惯上常所说的“面”。这样,就能收到“点 线结合”“以点带面”的功效。这些线也许并不十分完整,但它们能给 学生提供基本思路。
●单元—课—目 ●导言—正文—栏目—课后活动—知识拓展 ●活动课—大事年表
●单元—课—目
《中国历史》七年级教科书讲述的是自远古 社会至清朝(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历史, 分为上下两册。
上册四个单元21课(其中正课20节,活动课1 节),讲述远古社会至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下册三个单元22课(其中正课21节,活动课1 节),讲述隋唐至1840年清朝鸦片战争以前 的历史
②概述特征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统 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西汉建立后,统 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在 汉武帝统治时,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 展。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中国社会危机严重。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如:历史人物
一个人:汉武帝、孔子、秦始皇、张骞、祖冲之、女 皇武则天、玄奘、郑和 一群人:北京人、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南迁北方人、 秦末农民、明末农民 一村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良渚人、陶寺人 一族人:汉民族、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多民族人: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宋辽 夏金元、明清 一类人: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 史学家 一国人与多国人:
问题思考(课文旁设)
编者意图:结合 课文内容提出思 考题,引导学生 讨论。
课后活动(课文后设)
编者意图:作为 课后作业,以形 式灵活的题型, 使学生复习巩固 所学。
知识拓展(课文后设)
编者意图:介绍与 课文内容相关的知 识,拓展学生的知 识面,引起学生进 一步学习的兴趣。
注意:关于栏目的使用建议
◎历史地图,如:
◎历史文物图,如:
◎历史遗址遗迹,如:
◎历史绘画,如:
◎历史想象图,如:
◎流程图,如:
◎流程图,如:
◎示意图,如:
◎图表,如:
注意:关于插图的使用建议
这些课文中的插图,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 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研究这些插图 的功能和所含的信息,考虑如何运用这些图像 材料,如何引导学生从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识图、用图的方法,如何通 过插图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和理解能力。在设计插图的运用时,要考虑与 插图内容有关的问题设置和学生活动,调动学 生更好地对插图进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