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目前植物源功能性食品开发利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目前植物源功能性食品开发利用情况,举例说明植物降血糖成分的产品开发与利用。

一、简述目前植物源功能性食品开发利用情况:

现在或将来,植物源功能食品的特征都具有成品形式的多样性和所含成分的多样性的特点。这些成分有些被归为营养素范畴,影响着与健康或降低疾病风险相关的身体功能的变化。因此,植物源功能食品的定义未被完全地、普遍地接受,但是植物源功能性食品将会是未来食品行业的主流。

在我国,植物源功能性食品的消费档次逐渐升高。自开发植物源功能食品以来,我国大多数企业热衷于研究括功能性食品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除了让产品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使它们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现在国内市场上主要的功能性食品是针对其作用而生产、销售,常见的有补充微量元素、补血、补钙等。

在全国范围内,植物源功能性食品与饮料极受欢迎,究其原因不外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搞清或基本搞清了许多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成分以及种种疾病的发生与膳食的相互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条件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而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成为可能。其次,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少年儿童成人病的增加尤引起人们的恐慌。第三,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提高,花更多的钱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于是形成了相

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二、举例说明植物降血糖成分产品开发与利用:

调节血糖的功能性物质

糖醇类是糖类的醛基或酮基被还原后的物质,重要的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异麦芽糖醇等。

麦芽糖醇(氢化麦芽糖醇):调节血糖:进食后不升高血糖,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对糖尿病患者不会引起副作用,也不受胰液的分解;减脂作用:与脂肪同食时,可抑制人体脂肪的过度贮存。当有胰岛素存在时,LPL活度相应提高,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这是造成动物体内脂肪过度积聚的主要因素;防龋齿作用:经体外培养,麦芽糖醇不能被龋齿的变异链球菌所利用,故不会产酸。

麦芽糖醇限量用在雪糕、冰棍、饮料、饼干、面包、糖果、酱菜、胶基糖果、豆制品、制糖及酿造工艺用、鱼麋及其制品、糕点等。

目前发现的降血糖活性成分有黄酮类、糖醇类、皂苷类、膳食纤维类(水溶性)、多糖类、硫醚类、糖醇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其对糖尿病的防治有所帮助,也是制造降糖类保健食品的原料。含黄酮类功能因子的食品有以下四种:

1.苦荞麦,又称“鞑靼荞麦”,主要成分为芦丁、儿茶素等黄酮类,还含有苦荞多酮、膳食纤维、皮素、桑色素、三价铬、植物甾醇等。主要生理功能为调节血糖,芦丁类物质有强化血管物质(PMP)的功效,可调节血脂,阻碍白血病细胞增殖、防止大脑老化及老年痴呆症和抑制黑色素形成以达到美容等功效。目前开发的功能食品有苦荞面

条、苦荞保健茶等。

2.蜂胶可调节血糖,本身为广谱抗菌素,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使患者“三多一少”症状逐步改善,可能是黄酮类、萜烯类、苷类以及Ca、Mg、K、P、Zn等协同作用的结果。其还可起到调节血脂、辅助抑制肿瘤、延缓衰老、清除自由基等作用。蜂胶的安全性较高,但要注意蜂胶制备过程中铅污染,故婴儿和孕妇不宜。巴西专家认为蜂胶可在短期内快速改善口渴、饥饿、尿频、四肢酸懒、全身乏力等症状,使血糖值、尿糖值很快降到正常水平,故蜂胶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天然珍品。

3.桑叶中含N-糖化合物、芸香甙、槲皮素、挥发油、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具有降糖、降脂、降压、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桑叶降血糖活性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桑叶中分离出6种生物碱(DNJ)及其衍生物并确定其结构。专家观察到:N-Me DNJ、GAL-DNJ、fagomine都可显著地降低血糖水平,其中GAL-DNJ和fagomine降糖作用最强;植物中仅桑叶含有GAL-DNJ。桑叶总多糖能明显增加肝糖原、降低肝葡萄糖含量,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4.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界分布最广的黄酮类,广泛存在于山楂、苹果、洋葱、茶叶、蜂蜜、葡萄等中。番石榴也具有降压降糖及降脂作用,有效成分可能是黄酮类和多酚类。但是,番石榴对正常胰岛素型病人有效,对低胰岛素分泌病人无效。日本已开发出番石榴多酚茶饮料。

美国每年降糖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额高达25亿~30亿美元,品种达上百种之多。日本保健食品产业也发展较迅速,2002年总销售额就已突破1万亿日元,其中降血糖减肥保健食品约占1/2份额。我国降糖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却不容乐观。虽然患病人群庞大,但保健意识相对国外来说较薄弱;可利用的资源多,但真正开发成降糖保健品的不多,仍需要打造强势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