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观察
发表时间:2017-12-29T11:59:34.70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2期作者:雷强
[导读] 脑卒中偏瘫不仅会导致患者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力严重降低,还会致使患者的肌张力迅速下降。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2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随机分设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两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2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27)则给予老式普通站立床进行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的效果分析。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的功能、步行的能力,建议推广。
关键词: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老式站立床;脑卒中;偏瘫
前言
脑卒中偏瘫不仅会导致患者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力严重降低,还会致使患者的肌张力迅速下降,进而延长了患者卧床的时间,并造成了关节僵硬或全身肌肉逐渐萎缩等[1]。因此,必须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效、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的抗毒康复。有相关研究显示,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的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的改善有重要的意义[2]。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相关影响,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2例)随机分设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例数为27例,包括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为52.25±1.24岁;平均病程为18.54±2.24年;研究组的例数为25例,包括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为52.81±1.46岁;平均病程为18.71±2.14年。纳入标准:①生命各项体征基本正常,且病情稳定,依从性良好,意识清晰者;②脑出血、脑梗死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瘫或者不能独自站立的患者。排除标准:①神志不清晰,或者伴随较为明显的精神障碍及认知障碍者;②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将两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发现P>0.05,无统计学差异存在。
1.2方法
两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训练之前,需将患者的躯干、膝关节、骨盆、裸关节等分固定在仪器上,然后做好准备工作;进入系统的操作界面,然后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站立的角度;注意,应设置左边/右腿不同的步频(每分钟1~80步)及活动范围(0°~25°)。此外,如患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出现了眼圈发黑、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以及眩晕等不适症状,则应调整起立床,并降低角度,待症状基本消失后方可继续训练。对照组则给予老式普通站立床进行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的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所得的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格式进行表示,并用t对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并用卡方值进行检验,若检验后P值结果小于0.05,则说明有显著性差异存在。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的运功功能情况
如表1所示,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下肢运功功能的改善幅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
2.2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
研究组的步行功能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前,有22例为0级,2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0例为Ⅲ级;治疗2周后,20例为0级,3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治疗4周后,9例为0级,13例为Ⅰ级、2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对照组的步行功能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前,23例为0级,3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0例为Ⅲ级;治疗2周后,17例为0级,9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0例为Ⅲ级;治疗4周后,8例为0级,17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将两组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早期极容易出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平衡能力下降等,进而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下肢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3]。传统起立床主要是将患者的双下肢合理固定并站立于斜床上,促使患肢关节得到适当的负重、挤压,并使得关节周围的肌肉逐渐收缩,从而促进相关肌肉的自主收缩能力得到提升。但传统站立床在使用过程中,其反馈训练
器、减重步行训练系统等均是分开单独使用的,且角度、步频等均难以掌握,因此,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是传统站立床的进一步优化,其主要是由减重步行系统、反馈训练器以及站立床组成的一体式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临床上又称为生物反馈起立床[4]。其中,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中下肢被动踏板及渐进性的直立床不仅能起到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作用,还能有效避免体位性的低血症及不耐受等的不足。同时,较高的步频及较小的范围或者较慢的步频及较大的范围运动,不仅能促使已经失去活力的组织肌肉被重新激活,还能避免肌肉痉挛的发生;且系统中的循环踏步模式还能促进运动的分离,抑制异常运动的发生等[5]。此外,该系统还具备了模仿正常人群的步态功能,从而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耐受,更加安全、有效、简便的训练。
总之,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的能力,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树利.下肢智能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5):4-6.
[2]解东风.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09):1085-1086.
[3]严程.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损伤偏瘫痉挛期患者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04):466-468.
[4]刘西玲.电动站立床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166-166.
[5]何惠燕.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269-270.
[6]陈佩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与电动起立床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06):57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