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
1.传说时期
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
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
最普遍的说法。
2.形成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
朝齐世祖下令祭品只用蔬菜、干果、茶。文人学士力纠奢华之风,恢复勤俭社会风气。以茶养廉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
丝绸之路使茶传播到国外:陆路、海路。该时期巴蜀之地成为中国茶叶的摇篮。西汉王褒《僮约》记载“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两句。前句反映成都一带,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茶具﹔
后一句反映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这样的专门茶叶市场。
3.兴盛时期:唐代
陆羽《茶经》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佛教兴盛,禅茶一味
文成公主入藏,开辟了茶马古道
茶叶种植面积大大提高,茶市交易繁荣
中国茶道传向日本、高丽及东南亚各国
4.鼎盛时期:宋代
①茶叶种植面积比唐扩大2~3倍,出现御茶园和官营茶园,生
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②民间斗茶兴盛,技艺精湛,器具讲究。
③专业的茶师、茶学理论、文学艺术作品涌现:苏东坡、范仲淹、蔡襄、宋徽宗等著名茶人。
④北方气候转寒,茶叶经济中心由长江中下游南移至闽南、闽北、岭南一带。政府设立专门的茶榷管理市场,茶商业活动更加繁荣。
⑤宋代制瓷业、手工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茶文化进步提供必要条件。
5.成熟时期:明清
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改为散茶,烹煮茶道发展为
泡茶道。
明清茶叶对外贸易加强,郑和7次下西洋,茶叶输出量大大增加。欧洲文献中最早提到中国茶的是1559年(明世宗嘉靖38年)意大利
著名作家拉马司澳《中国茶》、《航海与旅行记》。16世纪荷兰、
英国等国纷纷到中国贩茶。
清政府高压统治使得文人儒士政治抱负和理想难以实现,转而隐居书斋,以茶雅志。
精神调剂陶冶情操审美教化
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是在民间土壤里发育起来,几千年来,饮茶风习在民间之盛,已达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成为日常生
活“开门七件事之一”的必需品。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劳动、生产
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等,亦即与人的利害关系相当密切。马克
思主义认定,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语言,产生了意识和创造工具
的能力,并在社会共同劳动和交往中产生了艺术。所以,人们在长
期劳动、生活中,经过生产实践、科学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中积
累的知识和经验,这正是产生中华茶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使茶文化
很快成为一门倍受关注的学问,吸引着多少文人骚客、政要权贵、
佛门高憎书其事、咏其事、研其事。茶文化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生
活景观。
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中国茶就非常认真的研究。根据记载,中国开始研究茶文化,可以追溯到西晋杜育的《荈赋》,唐代中期
茶人和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崖石使君》,著名茶圣陆羽的《茶经》,明代茶人张源的《茶录》等,一些茶家和爱好者从事研究,
并著书立传,以供后人参考研究,使之相互传承发扬光大。茶,可
以提神解乏,以茶养生、自娱、敬客、赠友,完全变成一种充满审
美情趣的艺术行为。人类在种植、加工茶叶的辛勤紧张的劳动中,
把制作出来的成果,在劳动之余或休闲时候,慢慢捂出一套泡茶和
品茶的技艺。随着艺术的提高,现代的茶家们根据冲泡全过程,总
结出八道程序:“白鹤沫浴、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关
公巡城、韩信点兵、鉴尝汤色、品啜甘霖。”把泡饮香茗的全过程
用文字来提炼,并提升到茶文化的高层次来表现,使之更精彩生动。茶家们在泡饮时,认真讲究茶质、用水、茶具、冲泡,“水用清泉,炉以炭火,茶具小巧,茶讲形、香、色(汤色)、韵。”自成一家,
别具一格。增进娱乐性,提高情趣,陶冶情操。
同时,茶家们的品尝方法也很讲究,不是大碗豪饮,而是小啜、含口、徐咽、细品,通过品尝过程中的感受和遐想,产生审美的愉悦,进入诗化的美妙的境界句,达到哲理的高度。人们在工作之余,休闲聚会的时候,用上优质的茶具,拿上一泡好茶,围坐在一起,
或是评茶论道,或是促膝谈心,或是畅谈天下大事……;有的和着茶
韵吟诗诵赋、挥毫泼墨、读书看报、自娱自乐,激励情感,心胸坦荡,受益非浅;有的自捧一杯香茗,淡然而坐,慢斟细品,清心无欲、抛弃烦恼、修身养息,借品茶体验和领悟清和、俭约、自尊、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境界等等。通过开展茶文化活动,可以激发人们
认识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生活情趣和理想。提高人们的
审美能力,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改变人们的审美态度。
从泡茶到品尝的艺术过程,人们把它归纳为“茶艺”,古代的茶家把它称为“茶道”,亦称作“茶德”。如唐代的刘贞亮就提出
“茶十德”:“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
雅志,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志”、“可行道”等就是属于茶道精神范畴。刘贞亮所说的“可行”之
“道”,是指道德教化的意思。即饮茶可以有助于社会道德风尚的
培育,明确地以理性语言将茶道的功能提升到最高层次,可视为中
国古代茶道精神的最高概括。这就是在泡茶和品尝这个过程中,所
追求、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它经常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安溪茶商感德镇的吴高明在
太原勇斗持刀匪徒的事迹;黄泽辉汕头勇擒持刀窃贼等,这些见义勇
为的壮举,正是他们成长在茶乡,受到诚信为本,分清善恶,仗义
为重,勤劳致富的美德陶冶感染,产生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所谱写一曲又一曲的正气歌。所以,茶文化可以起到精神调剂,宣泄情感,陶冶性情,宣传教化,规范行为,审美情趣,社会道德
风尚的培育等作用。激起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分清丑恶,辨
别是非,改造世界观。
沟通感情以和为贵团结和谐
早在唐代,饮茶就在中华大地非常盛行,几千年来流传至今,成为最时尚的日常生活景观。人们不管是在家人相聚,还是在商场、
宾馆迎宾待客,商务洽谈,交际往来,休闲会友等,都离不开它。
宋代文人杜小山的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大初红。寻常
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那种在寒夜来造访的特殊客人,
以茶胜酒,品茗叙旧的欢乐之情,别有一番情趣,截然不同的意境,跃然纸上。正如现代南安蔡四田先生写的诗句:“故友亲朋邻里家,上门一到请杯茶。手端香茗表心意,胜过登楼上酒吧。”明代文学
家许次纾在《茶疏》“论客”中有“宾朋杂沓,止堪交觥筹,乍会
泛交,仅须常品酬酢。”体现以茶交友的道理。所以早在先前,人
类就用茶来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交际会友,成为感情交流的必须品。
人们由于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也由于信念、性格、修养和人生观等等的差异,人与人之间是一个充满各种复杂心理因素的互相作
用的整体,彼此之间必然会产生摩擦和纠葛,和发生矛盾。而常常
依赖于内在的情感沟通和心理认同,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来沟通情感,传达信息,促进理解加强团结。在家中,泡上一壶好茶,使家
人亲属团聚同饮上一杯香茗,增强了亲情和代与代之间和谐气氛。
对邻里、朋友、宾客捧上一杯热茶,这一微妙方式,可以和气生财,